南华大学核原子物理

合集下载

南华大学 核原子物理 第五章

南华大学 核原子物理 第五章
51衰变的能量1短射程粒子在能谱的精细结构中一般只有一种能量的粒子的强度最大其它几种能量的粒子的强度都较弱能量也较低射程当然也较短通常称这种粒子为短射程粒228th226th241am238pu51衰变的能量2长射程粒子谱线最强的能量反而低谱线较弱的能量却较高射程当然也较长通常称这种粒子为长射程粒子
由虚线知:A≥150时,Ed >0,而且Ed 随A的增加而增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主要 是重核才观察到α 放射性。 由实线看到,在A = 145和213附近出现 了两个峰值;同时曲线与Ed = 0线的交点在 A = 140附近。这表明,对于A≥140的核都 有可能产生α 衰变。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可见,衰变能等于整个系统衰变前后静止能 量的变化量。也等于衰变前后结合能的改变量。 由于α 衰变是一个自发过程,其必要条件是 Ed > 0 。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根据式(5.2-4)和结合能半经验公式(2.9-4), 可以求得衰变能Ed 的表达式。
假定结合能B随Z,A连续变化,则可以将 (BY-BX)近似地表示为Z,A的微分,即
BY − B X ≈ ∆B = ∂B ∂B ∆Z + ∆A ∂Z ∂A

Ed ≈ ∆B + Bα ∂B ∂B ≈ ∆Z + ∆A + Bα ∂Z ∂A
式中△Z = -2,△A = -4,Bα = 28.3MeV。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
将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代入,其中对能在α 衰变时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故有: 8 Z Z 2Z 2 −1 / 3 Ed = Bα − 4av + a s A − aa (1 − ) + 4ac 1/ 3 (1 − ) A 3 3A A 将各系数值代入,得

核2008级核物理 教案

核2008级核物理 教案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8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授课教师:王振华2010年9月6 日。

南华大学2020年901原子核物理学

南华大学2020年901原子核物理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知识:约60分
基本理论:约9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45分)简答题(约45分);计算题(约60分)
学位点意见:招生单位意见: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招生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核科学技术学院
082700
085800
核科学与技术
能源动力
901原子核物理学
一、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部分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质量、半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同位旋;
2.原子核的结合能;
3.核力的主要性质;
4.α、β、γ衰变的特征及本质;
5.核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
6.原子核反应:反应能、坐标系、反应截面、三阶段描述。
(二)基本理论部分
1.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液滴模型;
2.核力:氘核基态、核子—核子散射、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3.α、β、γ衰变理论及计算;
4.核结构模型理论:费米气体模型、液滴模型、壳模型

南华大学专业排

南华大学专业排

2019南华大学专业排名
南华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预防医学、矿物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国防紧缺专业: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国家管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过控装备与控制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国防重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湖南省重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给水排水工程、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防医学
湖南省特色专业:会计学、生物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护理学、卫生检验、核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药学
湖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内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南华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以下南华大学专业排名是根据各专业最近一年录取平均分排名而来,招生地区为湖南,分为理科版和文科版。

南华大学专业排名及分数线【理科】。

核反应堆-南华大学

核反应堆-南华大学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 28 号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邮编:421001
南华大学
《反应堆物理》 精品课程
电子教材
是用能量单位表示的激基态的衰变常数。 。 这样,复合核的能级宽度的 Γ 的激发态,其平均寿命 t 便等于:
t=
1
λ
=
h Γ
(1-4)
由此可见,复合核的激发态的寿命与能级宽度成反比。现在已经测出了许多核的激发 态的能级宽度。例如,铀-239 在第一个虚能级处的俘获共振宽度 Γ 为 0.027 电子伏,因而 由(1-4)式可以算出这一状态的平均寿命 t 为 2.4 × 10 −14 秒。 因为一个复合核常常能通过几个方式发生衰变,就是说,可能放出中子、质子或 γ 射 线等等。 单位时间内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某种衰变方式的几率, 可以用该过程的能级分宽 度来表示。例如,发射 γ 射线的分宽度 Γr 通常叫做辐射宽度,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复合核发 射 γ 射线而衰变的几率, Γn 叫做中子宽度,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复合核散射出中子而衰变的 几率,等等。因为总衰变几率是所有可能衰变方式的几率的总和,所以与之对应的能级总宽 度Γ有
C O 23 Na 27 Al 56 Fe 238U
12 16
表 1-1 列出几种堆内常用元素核的前两个激发能级的能量。从表中可以看出。轻核 激发态的能量高,重核激发态的能量低。但即使对于铀-238 核,中子至少必须具有 45 千 电子伏以上的能量才能发生非弹性散射。因此,只有在快中子反应堆中,非弹性散射过程才 是重要的。 由于裂变中子的能量在兆电子伏范围内,因此在热中子反应堆内高能区仍会发生一些 非弹性散射现象。但是,在中子能量降低到非弹性散射阈能以下之后,便需藉助弹性散射来 使中子慢化。 (2)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还可以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前者经过复合核的形成过程,后者不经 过复合核的形成过程,因此共振弹性散射只对特定能量的中子才能发生。 弹性散射的一般反应式为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

《原子核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化工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54学时 3学分编写单位: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编写人:杜纪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姊妹篇,它以阐述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特性为中心。

主要内容包括核结构模型、原子核的放射性、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及核能和放射性的应用等。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放射性现象及一般规律、原子核反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离子加速器、原子能的利用、核技术及应用、粒子物理的一些简单理论,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原子核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原子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成为必要的学习内容。

因此本门课程首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使得学生扎实地学好,然后再介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然后在课程中会介绍与核辐射相关的案例以及实验等。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闭卷考试成绩占70%。

6、指定教材杨福家等著,原子核物理(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教学参考书[1] 卢希庭主编,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2] 王炎森、史福庭,原子核物理学,原子能出版社, 1998年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原子核物理(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历史2、理解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

3、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4、了解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的定义。

本章重点1、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以及结合能与质量的关系。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南华大学-研究生处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南华大学-研究生处

南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7二级级学科专业名称:核技术及应用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2703学科专业简介: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始建于1984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一个本科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教学科研设备2000余万元,以核测控核分析技术、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为特色。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核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灵活掌握和应用理论分析方法、实验技术、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熟练掌握英语及其它另一门外语,能用外文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在某个方向上作出创新性或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1.核测控与核分析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技术。

2.气载放射性的计量、防护和示踪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性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剂量学、测量防护和示踪技术,环境污染与探测技术3.核设施安全及人因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核设施运行管理的人因工程问题及保障核设备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

4.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放射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5.核约束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三、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延长学习年限的报批手续,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

基于放射物理方向的核专业实习教学探讨

基于放射物理方向的核专业实习教学探讨

精度。然后在模拟机 下确定肿瘤的治疗靶 区或者 c T扫描 , 通过 c T确定肿
T定位的方式。模拟定位是放射治 疗的 通过开设包括《 原子核 物理》《 核辐 射探 测 与测 量方 法》 、 《 辐 射剂 量 瘤靶区。 目前精确放疗都是采用 c 它的质量将 关系到后续治疗计划 的设计 及治疗的重复性摆位 的 学》 《 核电子学》 《 辐射防护》 在 内的核专 业基础理论课程 , 使学 生基本掌握 第一环节 , 在模拟定位 的实习教学 中, 在 了解 模拟机 的各项 性能及基 本 放射物理领域的基础 知识 、 掌 握 核 辐 射 探 测 与 测 量 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与 方 精度。 因此 , 学生要跟带教老 师学会熟悉不 同肿 瘤的不 同摆位及 固定方 法 。通 过 一 定 的 专 业 基 础 实 验 训 练 , 包括射 线与物质 的相 互作用 、 射 线 探 操作 的前提下 , 在模拟定位室还有一项重 要的工 作 , 就是 患者肿 瘤靶 区的位置 测技术和测量方法 、 核技术应 用、 核 数据 的获取 与处理等 , 培养 了学生实验 法 。同时 ,
3 . 挡 铅 制 作 的 实 习 教 学 挡铅 的 制作 。 一 般 只 在 普 通 放 疗 和 三 维 适 形 放 疗 中 才 使 用 到 。 目前 ,
并且在精确 的调强放射治 疗 比、 离轴比 , 等等 。同时 , 还有部分 数学计 算和公 式推导 , 最基本 的就是 二 由于医用直线加速器都可选配内置多叶光栅 。 多叶光栅是 必不可 少的设备 配置。 因此 , 挡铅 的 维处方剂量的计 算和百分深度剂量与组织最 大剂量 比的推导 , 这些放 射物 为主流治疗技术 的当今 , 理概念都是未来从 事物 理师工作会 涉及到 的。但 由于 学生在理 论学 习阶 制 作 也 很 大 一部 分 被 其 取 代 。 但 是 它 还 是 有 其 一 定 的 应 用价 值 。 在 这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mPcR
2

4 ×10−3
λM (L) ≈ λE (L + 1)
7.3 选择定则
从上述三条规律,可以得到由原子核的始态
(I i ,π i)至终态(I f ,π f),γ 跃迁的选择定则:
7.3 选择定则
二、γ 跃迁选择定则的应用
1、确定跃迁的类型
7.3 选择定则
2、确定始态,终态的自旋和宇称
γ 光子能量一般为:10 keV --- 5 MeV (10 −8 cm ≥ λγ ≥10 −11 cm)
第七章 γ 跃迁
由于 γ 跃迁的性质与激发态的性质相联系,因而 通过它的研究,可以获得激发态能级特性的知识, 这是研究核能级特性的重要手段。γ 能谱学构成了核 能谱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γ 能谱不能给出核能级结构的全部知识,因 为:核从激发态退激时,电磁辐射并不是唯一的方 式,还可能发射内转换电子、α、β以及中子、质 子,甚至会发生裂变。
表7-1对某些γ 跃迁半衰期的理论值与实验值 进行了比较。
7.2 γ 跃迁概率
由表7-1可见: 1)实验观察到的跃迁概率一般都比单质子模型
公式所估计的要小一些。这是因为理论公式 (7.2-7)和(7.2-8)给出的跃迁概率是上限。
2)奇怪的是,许多偶偶核(如186Os和198Hg) 的E 2跃迁概率的实验值大大超过由理论公式给出 的上限,甚至比理论值高达100倍。这是壳模型无 法解释的,它需要由核结构的集体模型来说明。
返回上级菜单
7.2 γ 跃迁概率
γ 跃迁亦服从指数衰减 N (t ) = N 0e −λt
λ 为跃迁概率
λ = 1 = ln 2 τ T1/ 2
实验上:往往通过测量T1/2 或 τ 来求得λ 。
理论上:λ 是由原子核的结构和它所处的状态决定 的。故可以从一定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它 的表达式,将其在具体条件的计算结果与 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关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πi πf
并且 π γ (EL) = (−1)L π γ (ML) = (− )1 L+1
7.3 选择定则
(3)不同级次的γ 跃迁几率间有:
λE (L +1) λE (L) ≈ (kR)2 ≈ 2.5×10−3
λM (L + 1) λM (L) ≈ (kR)2 ≈ 2.5 ×10−3
λM
(L)
λE (L) = 10
L 不能取 |Ii − If |,其最小值应取为L= |Ii − If |+1=1。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根据被γ 光子带走的角动量的不同,即 L值的不同,把γ 辐射分成不同的极次:
L=1 偶极辐射 L=2 四极辐射 L=3 八极辐射
…… 角动量为L 2L 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3、原子核有确定的宇称。
7.2 γ 跃迁概率
其中约化概率
7.2 γ 跃迁概率
B(EL)和B(ML) 分别称为EL 跃迁和ML 跃迁 的约化概率。它和跃迁的能量无关,仅与原子核 的结构有关,对核结构作一定的假设后,理论上 可计算。
在核结构的壳模型中,γ 跃迁一般只是少数几 个核子的跃迁。其中最简单的是单质子模型(即γ 跃 迁是由核中的一个质子状态改变所决定的。W.F. Weisskopf 完成)。在此情形,约化概率的计算较 为简单。用这种模型计算出来的γ 跃迁概率的上限为
流回路,角频率为ω,这个回路相当于一个沿
Z方向作简谐振动的磁偶极振子,它所产生的 辐射称为磁偶极辐射。
磁多极子产生的辐射称为磁多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3、多极辐射能量发射率的表达式
1)L 级的电多极辐射功率表达式
其中,QLM 称为电多极矩:
(7.1-2) (7.1-3)
2)L 级磁多极辐射功率
W
=
1
4πε 0
ω4
3c 3
p0 2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由两个电偶极子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四极子 ——它产生的辐射叫做电四极辐射。
由两个电四极子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八极子 ——电八极子辐射。
…… 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电八极辐射等
统称为电多极辐射。
2、磁多极辐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磁偶极辐射:在o→xy平面内有一交变电
下面依次讨论γ 辐射的能量、角动量和宇称。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1、核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辐射能量是量子化的。
Eγ = hω = Ei − E f
如果单位时间内发射光子数为n, 则能量发射率为
W = nhω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2、核有确定的角动量,始末状态角动量守恒。
γ 光子带走的u角v 动量uv为Lu,uv 则有 L = Ii − I f
E = hν = hc λ
既然γ 辐射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下面就从经 典电磁辐射开始讨论: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一、经典的电磁辐射
由经典电动力学,带电体系做周期性运动时 会产生电磁辐射。
1、电多极辐射
由两个等量异种电荷q 和−q 组 成的偶极子作简谐振动(图7-1)。 这两个电荷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为
本章主要讨论:γ 辐射的多极性,跃迁几率,选择定则, 内转换现象,同质异能态,角关联和穆斯堡尔效应等。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γ 射线与 X 射线、可见光有相同的本质,它们 都是电磁波,只是γ 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和X射线短 得多。电磁辐射波长 λ 与光子能量E的一般关系是:
1)电多极辐射:宇称的奇偶性和L的奇偶性相同。

π γ (EL) = (−1)L
通常,电2L 极辐射用符号EL 表示。例如:E 1 表示电偶极辐射;E 2 表示电四极辐射; E 3 表示 电八极辐射;……。
电多极辐射的实质主要是由原子核内电荷密度 变化引起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2)磁多极辐射:宇称的奇偶性和L 的奇偶性相反。
原子核进行α,β 衰变以及核反应以后所形成的原 子核往往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不稳定, 常常进行电磁跃迁。
原子核通过发射γ 光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或者 较低的能态,这个过程叫做 γ 跃迁,或称为 γ 衰变。
γ 射线的能量Eγ 等于初始能级能量Ei与终态能级
能量Ef 之差即 Eγ = Ei − Ef 。
7.2 γ 跃迁概率
(7.2-7) (7.2-8)
7.2 γ 跃迁概率
二、跃迁概率数量级的比较
利用(7.2-7)和(7.2-8)式可以对各种跃迁概率的数 量级进行比较。 对于较重的原子核,R≈10−12 cm,若光子 的能量为1 MeV,则k≈5×10 10 cm−1,kR≈5×10 −2,因此
原子核结构的知识。
7.2 γ 跃迁概率
一、γ 跃迁概率公式
γ 跃迁的物理过程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核 子与周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发射光子,回 到低激发态或基态的过程。
γ 跃迁概率公式,可由经典电磁理论得到 的公式(7.1-2)和(7.1-4)过渡到量子力学 的描述而得到。过渡时只需作两点改进:
1、辐射能量量子化
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
7.4 内转换
内转换电子是在早期研究β 能谱时发现的,用磁 谱仪测量β 放射源的能谱时,发现有些放射源除β 连 续谱外,还出现一些单能电子峰。如137Cs。这些线状 谱线就是由内转换电子构成的。
7.4 内转换
应当指出:不能把内转换过程认为是内光 电效应,即认为原子核先放出光子,然后光子 把能量交给核外的壳层电子使之发射出来。但 实验测得的内转换概率远高于可能的内光电效 应概率。更重要的是,0→0跃迁对发射γ 是绝 对禁戒的(由于光子本身的自旋为1,不能放射 γ 光子),却能放出内转换电子。这也提供了 内转换过程不是内光电效应的一个证明。
γ 跃迁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宇称守恒。
设 πi , π f , πγ 分别为原子核跃迁前后的宇称
及γ 辐射的宇称,则
πi = π fπγ

πγ
= πi πf
由上式可知,跃迁前后原子核的宇称相同时, γ 辐射具有偶宇称;跃迁前后原子核的宇称相反 时,γ 辐射具有奇宇称。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根据γ 辐射的宇称不同,γ 辐射分为两类:

πγ ( ML) = (−1)L+1
通常,磁2L 极辐射用符号ML 表示。例如: M 1 表示磁偶极辐射;M 2 表示磁四极辐射; M 3 表示磁八极辐射;……。
磁多极辐射的实质是由电荷运动引起电流密 度和内在磁矩的变化引起的。
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γ 辐射的多极性指的是辐射的电磁性 质和极次。讨论γ 辐射的多极性,可以确 定跃迁前后能级宇称和角动量的变化, 以获取原子核能级特性的知识。研究γ 跃 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实验定出γ 辐射 的多极性,以便和理论作比较。
7.2 γ 跃迁概率
相同极次的磁辐射与电辐射概率的比较:
λM
(L)
λE (L)
= 10
h mP cR
2

4 ×10−3
即相同极次的磁辐射概率比电辐射概率小二、三个数量级。
结论:
1)电辐射快于磁辐射;
2)辐射极次越高,跃迁概率越小;
3)一般来说, λM (L) ≈ λE (L + 1)
7.2 γ 跃迁概率
7.2 γ 跃迁概率
前面已指出,γ 跃迁时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 的,而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
Eγ = hω = Ei − E f
于是,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光子数即为跃迁概率 λ :
7.2 γ 跃迁概率
2、原子核的电荷和电流密度分布用核态的波
函数表示,即多极矩用跃迁矩阵元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