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表4.1.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4.2公共服务设施4.2.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道路交通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1.3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住宅采光强制标准

住宅采光强制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住宅项目的采光设计、建设、验收及管理。
既有住宅项目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1. 采光:利用天然光进行室内照明的过程。
2. 日照:太阳光照射在物体表面的量,通常以时间或面积表示。
3. 有效日照:对人体健康和生活必需的实际日照时间。
4. 有效采光面积:满足采光要求的可居住使用的空间面积。
三、采光标准总则1. 住宅应保证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2. 采光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光,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照明,降低能耗。
3. 采光标准应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进行制定,确保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四、日照标准1. 住宅应至少有一个立面每天日照时间不低于2小时。
2. 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日照。
3. 阳台、楼梯间及走廊应有自然采光。
4. 每天日照时间应以当地真太阳时计算。
五、采光标准1. 卧室、起居室、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2. 卫生间、走廊过道等空间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10。
3. 楼梯间应设采光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14。
4. 采光窗洞口的尺寸应满足安全和通风要求。
六、防风与安全标准1. 住宅窗户应易于清洁,防止积尘影响采光。
2. 高层住宅应设置防风装置,防止风力过大影响采光效果。
3. 采光设施应符合安全规定,防止坠落伤人。
七、保温与节能标准1. 住宅窗户应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降低室内外温差导致的能量损失。
2. 采光设施应采用节能设计,如使用中空玻璃、断热桥型材等,提高保温性能。
3. 采光设施应考虑遮阳措施,避免夏季太阳直射导致室内过热。
4. 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以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
八、环保与卫生标准1. 住宅窗户应采用环保材料制作,避免污染环境。
2. 采光设施应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如放射性材料等。
3. 采光设施应易于清洁和维护,避免积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九、配套设施标准1. 住宅项目应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如绿地、停车场、垃圾收集点等,方便居民生活。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住宅建筑内部采光和通风的需要,制定的关于住宅建筑周边地区日照条件的规定。
日照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或建筑物上的时间和强度,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日照条件不仅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舒适度,还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住宅建筑日照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环境的特点。
在城市中,由于高楼大厦的存在,住宅建筑的日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住宅建筑日照标准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密度,制定相应的日照要求。
对于郊区和乡村地区的住宅建筑,由于建筑密度较小,日照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日照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一些。
其次,住宅建筑日照标准需要考虑建筑朝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朝向直接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情况。
一般来说,南北向的住宅建筑采光和通风效果较好,而东西向的住宅建筑则需要更加注意日照条件的要求。
此外,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内,如建筑物、树木、道路等因素都会对住宅建筑的日照条件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日照标准时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考虑。
另外,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还需要考虑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的日照情况。
在冬季,由于太阳的高度较低,建筑物的遮挡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而在夏季,太阳高度较高,建筑物的遮挡影响较小,因此日照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一些。
此外,不同时间段的日照情况也需要考虑在内,如早晨和傍晚的日照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日照标准中对不同时间段进行具体规定。
总之,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建筑周边环境的特点、建筑朝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的日照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日照标准,保障住宅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建筑的日照环境及间距设计

9:00 ~ 15:00 13.9 41.9 3.0 2.69
10:00 ~ 14:00 20.7 29.4 2.3 1.3
11:00 ~ 13:00 25.0 15.2 2.1 0.6
表2-4 北京地区冬至日建筑瞬时阴影距离系数
12:00 26.0 0.0 2.0 0.0
建筑节能设计
大城市
中小城市
Ⅳ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V,Ⅵ气候区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在效日照时间段
8:00 ~ 16:00
9:00 ~ 15:00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注:底层窗台面是指距离室内地坪 0.9 m 高的外墙位置。
表2-3 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
1.2 住宅群的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是指建筑物长轴之间的外墙距离。住宅群的间距主要涉及通风、防 火、日照、绿化和其他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因素成了决定间距退 让示意图
图2-24 坡地建筑日照示意图
参照图2-24可以得出,向阳坡的建筑间距D0 为
D0
[h
(d
d)sin
a
tan
g 0
tan
g h
sin
a
tan
g 0
W ]cos cos w
w
背阳坡的建筑间距D0为
(2-5)
D0
[h
(d
d)sin
a
tan
g 0
tan
1.3 建筑瞬时阴影距离系数
建筑在阳光下会产生阴影。但从节能角度考虑,总希望建筑南墙面的太阳辐 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中不会因被其他建筑遮挡而减少,为此,就需要研究建筑 物各瞬时的阴影长度。图2-25和表2-4所示为北京地区南北向板式体形建筑在冬 至日的各瞬时阴影长度、阴影区及阴影距离系数。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表4.1.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 8~16 9~15 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 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 6-9m >9m 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 3 5 多层2 3 3 有出入口2.5 5 -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1.5 2 4 多层 1.5 2 2 注:1 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 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4.2 公共服务设施4.2.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 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 道路交通4.3.1 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 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 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 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4 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

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日照是指阳光直射到建筑物内部的时间和强度,是影响建筑物内部采光、通风、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合理的日照标准对于居住建筑的设计、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应当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
充足的日照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度,还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根据相关规范,居住建筑室内的最低日照时间应当不少于4小时。
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间有足够的光线,使居住者在室内活动时不会感到压抑和抑郁。
其次,日照标准还应当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因素。
例如,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周围道路的宽度等都会对建筑物的日照情况产生影响。
在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密集排列往往会导致低层建筑的日照受阻。
因此,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应当制定相应的日照标准,以保障建筑物的日照需求。
此外,日照标准还应当考虑到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的日照变化。
在冬季,阳光的高度较低,建筑物的日照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来提高室内空间的日照时间。
而在夏季,阳光的高度较高,建筑物的日照时间会相对较长,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遮阳措施,以减少室内空间的日照强度,避免过度的日晒。
最后,日照标准应当结合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于日照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对于光线的需求较高,而办公建筑则需要考虑到光线对于工作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日照标准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功能和使用需求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复杂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保障建筑物室内空间的充足日照,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应当充分重视日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房屋建筑采光标准

房屋建筑采光标准
房屋建筑采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这是为了确保住宅在冬
季也能获得足够的日照,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0.60m。
这是为了确
保冬季日照能够充分进入住宅内部,同时保证窗户的通风效果。
3.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这是为了满足住宅内部各
个空间的基本采光需求,确保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4.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7。
这是为了量化采光标准,确保住宅内部的采光质量。
5.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12。
这是为了确保楼梯间的采光效果,方便居民使用。
6.采光窗下沿离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面积
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
这是为了确保采光窗的有效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建筑功能等因素,以确保建筑采光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附条文说明]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附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48aa0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附条文说明]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日照需求而需要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参数标准,包括建筑高度、挡阳高度、道路宽度等一系列指标。
下面将对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是日照计算中最为基本的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建筑高度应该根据地块的大小、环境属性、用途等综合考虑,确定最合适的高度。
比如,在低密度建筑区,建筑高度应该适当提高,以获得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而在中高密度建筑区,需要考虑到小区内的日照状况,为了保证小区内每个住户都能享有足够的阳光,建筑高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挡阳高度挡阳高度是指日照计算中遮阴物离地面的高度。
通常情况下,挡阳高度应该按照建筑高度、地块所在位置、周围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比如,在南方地区,为了尽可能利用阳光,挡阳高度可以控制在2.5米左右;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挡阳高度适当提高,可以提高室内采光和通风效果。
三、建筑朝向建筑朝向也是影响日照计算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北面和西面的建筑更容易受到阳光的影响,而南面和东面的建筑则更容易受到日晒。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选择南北朝向并尽可能采用大面积的采光窗,以获得更多的阳光。
四、采光面积采光面积也是日照计算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采光面积应该按照建筑功能、使用需求等综合来计算,以满足建筑物内部采光需求。
比如,在住宅建筑中,客厅、卧室、厨房等区域都需要有采光窗,以便获得足够的阳光和通风。
五、道路宽度道路宽度也是日照计算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道路宽度应该根据地块的大小、环境属性、交通流量等综合考虑,以保证交通流畅和安全。
同时,道路的宽度也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日照状况。
比如,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道路如果过宽,就会造成建筑物遮阴现象,影响室内采光效果。
六、树林水体在日照计算中,树林、水体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日照状况。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周围的树林、水体等景观需要和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以美化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物的采光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住宅
5.0.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
5.0. 1A宜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
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5.0.2.1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注:1、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
2、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中国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20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新标准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与城市规模分类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