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
五年级第12课生字组词

五年级第12课生字组词一、咆(páo)1. 组词。
- 咆哮:猛兽怒吼。
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
2. 解析。
- “咆”字从口,包声。
本义是野兽吼叫。
左边的“口”表示与嘴巴有关,右边的“包”表音,“咆哮”这个词生动地描绘出洪水汹涌、奔腾时发出巨大声响的样子,就像猛兽怒吼一般,在课文中用来形容洪水的凶猛。
二、哮(xiào)1. 组词。
- 哮喘、哮吼。
2. 解析。
- “哮”从口,孝声。
本义是野兽的吼声。
左边“口”表示与发声有关,右边“孝”表音。
“哮喘”是一种疾病名称,而在“咆哮”“哮吼”等词中,它描绘出一种巨大而猛烈的吼声,在课文里与“咆”字连用,强化了洪水肆虐时的那种狂怒的声势。
三、嗓(sǎng)1. 组词。
- 嗓子、嗓音。
2. 解析。
- “嗓”字左边是“口”,表明与口腔、喉咙有关。
右边的“桑”表音。
“嗓子”是人体发声的器官,“嗓音”则指的是人的声音,在课文描写人物对话等情境时,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表示发声部位和声音的字词。
四、淌(tǎng)1. 组词。
- 流淌、淌汗。
2. 解析。
- “淌”字从水,尚声。
本义是水流动。
左边的“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尚”表音。
在课文中描写洪水时可能会用到“流淌”这个词,形象地表现出洪水不断流动、蔓延的状态。
五、哑(yǎ)1. 组词。
- 哑巴、聋哑、沙哑。
2. 解析。
- “哑”字从口,亚声。
本义是笑声。
现在主要表示不能说话或说不出话来等意思。
左边“口”表示与口部动作有关,右边“亚”表音。
“哑巴”是指不能说话的人,“沙哑”形容声音嘶哑,在课文中如果描写人物在恶劣环境下(如洪水肆虐时呼喊后)声音的状态可能会用到。
六、揪(jiū)1. 组词。
- 揪住、揪心。
2. 解析。
- “揪”字从手,秋声。
本义是用手抓住或扭住。
左边的“扌”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右边“秋”表音。
“揪住”表示紧紧抓住,在课文中如果描写人物之间的拉扯动作(如在洪水中抓住对方等情境)会用到这个词,“揪心”则表示心情痛苦难受。
五下12课课堂笔记

五下12课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筹(chóu):筹备、筹划。
例如“筹集物资”。
- 矜(jīn):矜持。
文中“矜持不苟”形容庄重、严肃,一点也不马虎。
- 俘(fú):俘虏。
- 镯(zhuó):手镯。
- 吓(hè):恐吓。
这里读hè,表示威吓的意思。
- 裆(dāng):裤裆。
- 企(qǐ):企业、企图。
文中“企望”表示希望。
- 彼(bǐ):彼此。
- 褂(guà):大褂。
2. 多音字。
- 吓:- xià,如“吓人”,表示使害怕。
- hè,如“恐吓”,表示威胁、吓唬。
3. 词语理解。
- 清贫:生活清寒贫苦。
文中指共产党员方志敏的生活非常简朴,没有多余的钱财。
- 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与“清贫”相反。
- 矜持不苟:庄重严谨,毫不马虎。
- 舍己为公:为了公共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主题,直接说明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表达自己的“清贫”。
2. 第二部分(第2 - 8段)- 叙述了方志敏被俘时的一个具体事例。
两个国民党士兵想从方志敏身上搜出钱财,结果一无所获,只搜到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通过这个事例表现了方志敏的清贫和廉洁奉公。
3. 第三部分(第9段)- 再次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这是一种美德,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三、文章主旨。
1. 主旨概括。
- 本文通过叙述方志敏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的事例,表现了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矜持不苟的高尚情操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美德,同时也反映了“清贫”这一品质在革命者身上的重要意义。
2. 思想内涵。
- 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革命者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坚守清贫,不为金钱所动。
这种清贫不是贫穷和寒酸,而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四、写作特点。
1. 通过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二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二课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筹(chóu):筹措、筹划。
例如“筹集资金”。
- 矜(jīn):矜持、矜夸。
文中“矜持不苟”形容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
- 俘(fú):俘虏。
- 镯(zhuó):手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装饰品。
- 吓(hè):恐吓,在文中读hè,表示威吓的意思。
- 裆(dāng):裤裆,指两条裤腿相连的地方。
- 企(qǐ):企业、企图。
文中“企望”表示盼望。
- 彼(bǐ):彼此、彼岸。
2. 多音字。
- 吓:- xià,如“吓人”,表示使害怕。
- hè,如“恐吓”,用于威吓、恫吓。
3. 词语理解。
- 清贫:生活清寒贫苦。
文中指方志敏虽为革命筹集了大量金钱,但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艰苦。
-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生活)节约,不奢侈。
- 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与“清贫”“朴素”相反。
- 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结构梳理。
-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主题,说明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概叙“清贫”。
- 第二部分(第2 - 8段):通过叙述自己被俘时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经历,具体描写了方志敏的清贫。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先写国民党士兵想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然后写他们搜身的过程,最后写方志敏对“清贫”的看法。
- 第三部分(第9段):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再次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2. 主要内容。
- 本文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
通过描写方志敏被俘时的情景,展现了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革命者的清贫生活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方志敏。
- 矜持不苟:在敌人搜身时,他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操守,不被敌人的威吓所动摇。
例如,面对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搜身,他毫不畏惧,坚守自己廉洁奉公的原则。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多音字讲解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多音字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e73b8880eb6294dc886c55.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多音字1. 给的多音字(gěi、jǐ)2. 藏的多音字(zàng、cáng)3. 觉的多音字(jué、jiào)1给的多音字(gěi、jǐ)一、(gěi)送给1.他送给她一条纯金的项链。
2.一群权贵把王冠奉送给他。
3.这个礼物是要送给你的。
4.这消息非得送给一个人。
5.她拒绝了送给她的礼物。
二、(jǐ)给予 1.必须对云给予特别的注意。
2.给予本身便是极大的快乐。
3.不过必要时可以给予鼓励。
4.我们欣然把首位给予美国。
5.应该按工作成绩给予酬劳。
2藏的多音字(zàng、cáng)一、(zàng)宝藏1.大家都看到了它广大自然资源的宝藏。
2.这些忠实的守卫者似乎不愿交出他们的宝藏。
3.他的声调和表情使她确信他不是发现宝藏的人。
4.听说这里有巨大宝藏。
5.真正的宝藏要用心去寻找。
二、(cáng)隐藏 1.村子隐藏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
2.她想让自己深深隐藏起来。
3.他隐藏在一个小村庄。
4.他的话里有隐藏的意义。
5.他竭力把这种感情隐藏起来。
3觉的多音字(jué、jiào)一、(jué)觉醒1.这加速了他在思想方面的觉醒。
2.亚洲正从长睡中觉醒。
3.听说他终于觉醒,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4.老兄,这无非是人性的觉醒而已。
5.我终于觉醒过来,发誓好好学习。
二、(jiào)睡觉 1.她把孩子全打发睡觉去了。
2.他们白天睡觉,整夜鬼混。
3.当时我很瞌睡,又睡觉了。
4.我想和妈妈睡觉。
5.我累了,让我们睡觉吧。
五下语文十二课笔记

五下语文十二课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筹(chóu):筹划、筹备。
如“筹集物资”。
- 矜(jīn):矜持。
文中“矜持不苟”表示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 俘(fú):俘虏。
- 镯(zhuó):手镯。
- 吓(hè):恐吓。
在这里读hè,而不是xià。
- 裆(dāng):裤裆。
- 企(qǐ):企望、企图。
2. 会写的字。
- 贫:上下结构,上面是“分”,下面是“贝”。
贫穷、贫困。
- 齿:独体字,牙齿。
“齿冷”表示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 威:半包围结构,威风、威严。
- 胁:左右结构,威胁、胁迫。
3. 多音字。
- 吓:hè(恐吓)、xià(吓人)。
二、词语解释。
1. 清贫。
- 指生活清寒贫苦。
文中指方志敏同志坚守革命操守,生活非常俭朴。
2. 朴素。
- (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生活)节约,不奢侈。
3. 奢侈。
- 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与“朴素”“清贫”相反。
4. 矜持不苟。
- 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形容方志敏面对敌人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5. 舍己为公。
- 为了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主题,说明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表达自己的“清贫”。
2. 第二部分(第2 - 8段)- 叙述了方志敏被捕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经历。
通过描写国民党士兵想从方志敏身上发洋财的贪婪丑态,以及方志敏的镇定自若,进一步表现了方志敏的清贫和革命者的高尚品质。
3. 第三部分(第9段)- 再次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总结全文。
四、句子赏析。
1.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 赏析:运用对比的手法,“经手款项数百万元”与“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方志敏廉洁奉公、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解释五年级下
册语文词语表
下面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中的一些重要词语解释:
1. 半截:指物体被切割或折断后的一半部分。
2. 蜡烛:用蜡或蜂蜡制作的燃烧物,常用于照明或庆祝活动中。
3. 团体:一群人或单位组成的整体,共同追求特定目标或共同利益。
4. 肆无忌惮:没有顾虑、约束,任意放纵。
5. 光辉:明亮耀眼的光芒,比喻人的才华或成就等非常出众。
6. 依然:仍然,依旧,表示状态或情况没有改变。
7. 原谅:不计较过错,给予宽恕或接纳。
8. 庆幸:因为某种好事或幸运而感到高兴或欣慰。
9. 创造:通过思维、努力等创新、发明或创作出新的事物。
10. 似乎:好像,表示根据外部情况或表面状况推测,不确定。
这些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12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12课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筹(chóu):筹措、筹划。
例如:为了举办这次活动,他四处筹钱。
- 矜(jīn):矜持、矜夸。
“矜持”表示拘束,不自然。
- 俘(fú):俘虏。
在战争中,敌军的很多士兵成为了我方的俘虏。
- 镯(zhuó):手镯。
她手上戴着一个漂亮的玉镯。
- 吓(hè):恐吓。
注意这里读音为“hè”,与“吓人(xià rén)”的“吓”读音不同。
例如:他想用恐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 裆(dāng):裤裆。
这个字比较形象地描述了裤子的一部分。
- 企(qǐ):企业、企图。
“企图”有图谋、打算的意思。
2. 会写的字。
- 贫:贫穷、贫苦。
可组词对比记忆,如“贫”与“富”相对。
- 齿:牙齿。
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
- 威:威风、威力。
如“威风凛凛”形容很有气势。
- 吓:除了上述提到的“恐吓(hè)”,还有“吓唬(xià hu)”的用法。
- 寻:寻找、寻求。
可以通过语境来理解,如“寻寻觅觅”表示不断地寻找。
3. 多音字。
- 吓:除了上述提到的hè(恐吓)和xià(吓人)之外,没有其他常见读音。
二、文章内容理解。
1. 主要内容。
2. 段落结构。
- 第1段:点明自己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总述“清贫”。
- 第2 - 8段:详细叙述了被俘时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经过。
两个士兵满以为能从方志敏身上搜出钱财,可是搜遍全身,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方志敏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清贫”,但同时也是富有(精神富有)的。
- 第9段:强调“清贫”对于革命者的意义,再次点明主题。
3. 人物形象。
- 方志敏。
- 他是一位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坚定的革命者。
在被搜身时,他虽然身无分文,但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他的“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不贪图个人的物质享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12课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12课笔记一、生字词1. 生字- 筹(chóu):这个字要注意读音是翘舌音。
它可以组词“筹集”“筹备”。
在课文里,方志敏同志筹集革命经费等就会用到这个词。
- 矜(jīn):这个字比较难写。
它有好几个意思,在“矜持”这个词里,表示庄重、严肃。
在课文中“矜持不苟”这个词里,形容方志敏同志态度庄重严肃,一点也不马虎。
- 俘(fú):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孚”。
组词“俘虏”,课文中说到国民党士兵想从方志敏身上搜出钱财,就像对待俘虏一样搜身,可是什么也没搜到。
- 镯(zhuó):这个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钅”表示和金属有关,右边的“蜀”表音。
它的意思就是镯子,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环形装饰品。
- 吓(hè):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hè”,表示恐吓、恫吓的意思。
国民党士兵想恐吓方志敏,让他交出钱财。
- 裆(dāng):这个字和身体部位有关,是“裤裆”的“裆”,要注意它的字形,不要写错。
- 企(qǐ):这个字可以组词“企业”“企图”。
在课文里“企望”这个词,表示国民党士兵企图希望从方志敏身上得到钱财。
2. 词语- 清贫:这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文章的主题。
“清”就是清白、廉洁,“贫”就是贫穷。
方志敏同志虽然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自己一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
- 朴素:指生活节俭,不奢侈。
方志敏同志的生活十分朴素,他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简单的饭菜。
- 奢侈:这个词和“朴素”相反,指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方志敏同志坚决反对奢侈的生活作风,他把钱都用在了革命事业上。
- 威吓:就是用威势来吓唬。
国民党士兵威吓方志敏,想让他交出钱财,但是方志敏根本不怕他们。
二、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方志敏同志一直保持着清贫朴素的生活作风,为后面的故事做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是一篇戏剧,说的是二战期间一家法国居民机智、勇敢地保护机密的事。
WTT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
1 【截】
读音:jié
巧记:“戈”字横长,“十”在上方,一个“隹”字,下面来藏。
字义:①割断,弄断②阻拦
组词:①截肢截取截面斩钉截铁②拦截截留截止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的腿虽然受了非常严重的伤,但并不需要截肢。
笔顺:“土”上横短,下横长取斜势;“隹”横间距均匀。
2 【诺】
读音:nuò
巧记:言(讠)说“右”上草(艹)。
字义:①应允②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组词:①诺言许诺②唯唯诺诺
造字:形声法
造句:妈妈履行了诺言$给我买了一台学习机。
笔顺:左窄右宽。
“右”横长托上,撇画伸展。
3 【熄】
读音:xī
巧记:“自”己“心”里“火”未消。
字义:火灭,使灭
组词:熄灭熄灯熄火火势已熄
造字:形声法
造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革命的圣火都不会熄灭。
笔顺:“火”最后一笔变为点;“心”三点间隔均匀。
4 【厨】
读音:chú
巧记:“厂”内有“豆”一“寸”长,做菜做饭用此房。
字义:①厨房,做饭做菜的地方②厨师
组词:厨房下厨厨卫厨余垃圾②名厨厨艺厨子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到家时妈妈正在厨房里炒菜。
笔顺:撇画斜直;被包部分宜紧凑,“寸”横画略长。
5 【芯】
读音:xīn
巧记:戴上草(艹)帽就开“心”。
字义:去皮的灯心草,引申为某些物体的中心部分
组词:灯芯笔芯机芯芯片
造字:会意法
造句:他把灯芯挑了挑,让火苗燃得更旺些。
笔顺:上部草字头要扁平,横伸长;“心”三点呼应。
6 【嘛】
读音:ma
巧记:“麻”辣“口”味。
字义:表示很明显。
事理就是如此(有时有提示意)
组词:
造字:形声法
造句:你走得快点嘛!
笔顺:“口”窄小略靠上;“麻”撇向左下方撇出。
7 【梯】
读音:tī
巧记:一“木”立“弟”旁,上高它帮忙。
字义:①登高用的器具或设备②像梯子的
组词:①楼梯梯子扶梯②梯形梯田
造字:形声法
造句:奶奶年纪大了,上下楼梯时都需要搀扶。
笔顺:左窄长,右稍宽。
“弟”长竖要直,撇轻快撇出。
字歌:弟弟打喷嚏不见流鼻涕纸巾递过来捂嘴爬楼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练习
一、写一个最贴切的成语
1.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 )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
3.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
二、补充完整厉声地____ 从容地____ 娇声地____
镇定地__ 轻轻的____ 默默地__
三、阅读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
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 ____ ____ 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达标测评
●选词填空。
镇定坚定
1.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有着(
)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2.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
),不能慌张。
微弱衰弱虚弱
1.病了这么长的时间,他的身体很(
)。
2.他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身体正渐渐(
)下去。
3.借着( )的灯光,他看清走在前面的正是王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续写小女儿杰奎琳把装有秘密情报的烛台刚端到楼上,蜡烛就熄灭了。
楼上一团漆黑,杰奎琳只好摸黑上床。
夜已深了,德国军官们要离开伯诺德夫人家里了。
一个军官说:“夫人,你们家真友好,今后我们会常来你们家的。
再见。
”
说完就和另外两个鬼子大摇不摆地走出门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嘴里嘀咕着:“再见到你们时,一定把你们抓起来。
”
第二天傍晚,法国游击队收到了伯诺德夫人送来的情报,知道城内德军不多,于是秘密潜入德军军营,把德军打得落花流水,一小半没有打死的,只得狼狈而逃。
那三位德国军官换了便装,又来到伯诺德夫人家。
伯诺德夫人问:“你们三位是──”“夫人,我们是你家的朋友,昨晚来过你们家里,您不认识我们了吗?你们一家是对我们最友好的。
今天我们就藏在你们家里,对谁也不要说。
”
伯诺德夫人故意大声说:“欢迎欢迎,请上楼吧!”
“不许动,举起手来!”三位德军军官们刚走上两级楼梯,发现楼上有几位游击队员双手握着手,正对着他们。
他们只好乖乖地高举起双手。
杰克和杰奎琳兄妹俩迅速地缴了德国军官们插在腰间的手。
游击队员又把德国军官们的手铐起来,马上进行审问。
那位军官看见桌上横着的一个蜡烛头,发现中间是空的,还有一个金属管,又想到昨晚发生的事,忽然什么也明白了。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盘点
2.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句子赏析
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教学建议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同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