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高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掌握电感和电容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并掌握测量电感和电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电感和电容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内容:
1.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①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②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①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②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3.实验
①测量电感的方法
②测量电容的方法
步骤:
1.自主学习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原理。
3.实验操作,测量电感和电容的数值,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
电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课堂上采用讲解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
2.实验操作中采用指导自主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五、教具和设备
1.电感、电容、电阻、电源、万用表、示波器、上板书用的笔、橡皮等。
2.教师特制的实验装置。
六、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注重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和体验。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加深他们对电感和电容的理解,使学生对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他们纠正错漏,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
高中物理-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导通作用。
2.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3.通过猜想、假设、实验、交流合作与分析论证,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二.预习案1、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来表示。
线圈的越大、交变电流的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 ,感抗也越。
(2)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表示。
电容器的电容越、交变电流的频率越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 ,容抗也越。
这些都表明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
2、在交变电流路中,如果把电感的作用概括为“通直,阻交”、“通低,阻高”。
则对电容的作用可概括为:“隔直,通交”、“阻低,通高”。
三.课内探究探究一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
实验中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灯泡的亮度一样吗?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3.实验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为什么线圈的感抗跟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呢?4.如图它是由几十匝线圈绕在空心铁氧体芯上组成,你认为它是低频扼流圈还是高频扼流圈?它对低频有显著阻碍作用吗?探究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把小灯泡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灯泡的发光情况一样吗?此现象说明了什么?2.电容器对交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三电阻、电感器、电容器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电阻电感器电容器产生的原因由于电感线圈的自感现象阻碍电流的变化在电路中的特点对直流、交流均有阻碍作用不能通直流,只能通变化的电流.对直流的阻碍作用无限大,对交流的阻碍作用随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决定因素由导体本身(长短、粗细、材料)决定,与温度有关由导体本身的自感系数和交流的频率f决定电能的转化与做功电流的能与电场能往复转化典例分析例1.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L1、L2、L3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到220V、50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
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交变电流 (10)

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新课引入: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只与电路中的总电阻有关。
如果把电源换成交变电源,电阻换成线圈或电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实验:看录像,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电路图:线圈和灯泡串联现象:直流,灯泡亮;交流,灯泡暗。
结论: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一、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提出问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
分析:因为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由于自感会产生阻碍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IE Lt∆=∆,L越大,自感电动势越大,阻碍作用越大;It∆∆越大,自感电动势越大,阻碍作用越大,所以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
实验设计:探究影响感抗的因素。
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拔出铁芯,插入铁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现象: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阻碍作用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阻碍作用也越大。
结论: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1.感抗:描述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应用:提出问题:如果要将直流信号与低频交流信号分开,需要设计什么样的线圈和电路?如果要将低频信号与高频信号分开,需要设计什么样的线圈和电路呢?(1)低频扼流圈设计,自感系数很大,几十亨,匝数多,几千甚至超过一万匝,有闭合铁芯;(2)高频扼流圈设计,自感系数较小,几十毫亨,匝数少,几百匝,无铁芯或铁芯为铁氧体。
提出问题:恒定电流能通过电容器吗?不能,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吗?我们试试看。
实验设计:电容器通电实验。
电容器与灯泡串联,分别接入恒定电流电路中和交变电流电路中。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现象:恒定电流电路:灯泡不亮;交变电流电路:灯泡发光。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7259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f.png)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教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2.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3、能解释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产生影响的原因;了解电感和电容器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只有电阻,电路两端电压U=IR;纯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为零,两端电压也为零;电容器中直流电是不能通过的,直流电阻可认为是无穷大.在交流电路中,影响电压和电流关系的不仅有电阻,而且有电感和电容产生的感抗和容抗.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是交流电路中三种基本元件.目标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学案目标一思考内容,代表讲解。
教师适当讲解)导思:1、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可从电磁感应知识入手解决)电感线圈:直流电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不发生变化,电感线圈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在线圈中要产生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电路中原来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XL)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线圈的自感系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和交流电的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板书:L越大,f 越高感抗越大、感抗与U无关。
(进一步研究感抗XL=2pfL).教师提问:①、为什么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感抗越大?自感系数越大,对一定的交变电流产生的自感现象越明显,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越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選修3-2第五章第3節《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一、教材分析《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2第5章第3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著重說明交流與直流的區別,有利於加深學生對交變電流特點的認識.教學重點突出交流與直流的區別,不要求深人討論感抗和容抗的問題.可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多用實驗說明問題,不必在理論上進行討論.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為什麼電感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2、知道用感抗來表示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與哪些因素有關.3、知道交變電流能通過電容器.知道為什麼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4、知道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與哪些因素有關.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模型而培養學生處理解決新問題能力.情感目標1、通過電感和電容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體會事物的相對性與可變性.2、讓學生充分體會通路與斷路之間的辯證統一性.3、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特點.教學難點: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特點.四、學情分析五、教學方法: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學案導學法六、教學準備:小燈泡、線圈(有鐵芯)、電容器、交流電源、直流電源.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學習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設問:交流電與直流電的區別有什麼?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自主、合作、探究* 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畫出三個實驗電路圖,請學生連接實驗電絡(1)(2)(3)(1)(2)(3)三個電路圖中交流電源與直流電源的電動勢相同。
A1、A2、A3為三個完全相同的小燈泡。
閉合電鍵,讓學生觀察A1、A2、A3亮度。
教師提問:觀察A1、A2、A3亮度情況學生回答實驗現象:A1、A2亮度相同,A3較暗。
2015-2016高中物理第五章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指的电感和电容如何影响交变电流及影响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二、目标及其解析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教学突出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的区别,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的认识,而关于感抗和容抗的问题,这里不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适当复习或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班级:姓名:课时:2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学习的重、难点重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特点.难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特点.三、要点导学1、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表示。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感抗也越大。
(2)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容抗表示。
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容抗也越小。
这些都表明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
2、在交变电流电路中,如果把电感的作用概括为“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则对电容的作用可概括为: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高中物理_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思路: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容抗
环节一、新课引入:
大家知道在直流电流电路中,影响电流强弱的只是电阻,在交流电路中,除了电阻影响电流的强弱外,若把电感、电
本节课最为兴趣课开展课后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抗容抗在科技实践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
1、从自感互感引入自然亲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实验设计虽然简单但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3、对扼流线圈的演示可以更丰富
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知道电感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和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知道感抗、容抗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互动过程,诱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直流不能通过电容器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时,实际上自由电荷也没有通过两极间的绝缘介质,只是由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在变化,当电压升高时,电荷向电容器的极板上聚集,形成充电电流;当电压降低时,电荷离开极板,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
环节三、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实验:在前面的实验装置中,把电感线圈换成电容器,
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设计问题:
(1)、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接通直流电源,灯泡不亮,接通交流电源,灯泡能够发光.得出结论:直流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能通过电容器.)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2

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通导通作用2.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1.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感抗、容抗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容抗的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回顾: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有效值、峰值以及相位和相位差。
导入:在交变电流电路中,有很多元件,那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有什么影响呢?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通导通作用2.熟记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限时2-3分钟)阅读课本37-39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37-38页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部分①阅读课本演示内容,尝试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②通过阅读38页第一段,找到什么是感抗?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③电感器的分类,两种扼流圈,自感系数分别如何,都有什么样的特性?2.阅读课本38-39页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部分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部分①观看38页演示视频,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②通过阅读39页第一段,尝试解释交流电“通过”电容器的实质是什么?③通过阅读2.3段,找到什么是容抗?它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④尝试解决说一说中的问题,并思考电子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外壳为什么还会有电流?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①说明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线圈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特性②电感对交变电流也有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
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也就是说,线圈的感抗就越大。
③扼流圈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为几千甚至超过一万,自感系数为几十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与电源相连的机芯和金属外壳可以看作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电源中的交变电流能够通过这个“电容器”
.虽然这一点“漏电”一般不会造成人身危险,只是为了在机身和外壳间真的发生漏电时确保安全,电气设备和电子仪器的金属外壳都应该接地.)
本节课教学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关于自感和互感、电容器相关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一节课,学习本节课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环节四、课堂小结及针对练习:
1、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
电感线圈:通低频,阻高频.
2、
习题选择几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利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本节主要是交流电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示试验法、分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对感抗容抗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课堂效果上看基本达成预设目标。
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互动过程,诱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质不同,在交流中我们称感抗,而不能称电阻。)
(3)、感抗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利用自感电动势表达式
进行分析:
应用:扼流圈(投影图片:各种扼流圈实物及实际应用)低频扼流圈(对低频阻碍大,则L大,线圈大、铁芯)、高频扼流圈(对高频阻碍大,L小,线圈小)
环节三、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实验:在前面的实验装置中,把电感线圈换成电容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相同电压的情况下,接交流电源时,灯泡亮度暗,说明电路中电流小,表明电感线圈对交流阻碍作用大.(给出感抗的概念)
(2)、为什么电感线圈对交流阻碍作用大?
引导学生回答,接直流电源时电感线圈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为导体电阻。接交流电源时,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时刻
改变,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为了更便于操作,改进实验如下:先接交流电源(调整电压满足要求),同时在电源两端加一个交流电压表,记下电压的数值。再接一个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源,同时在电源两端加一个直流电压表,调节电压让输出电压等于记下的电压值。目的是对电路提供相同的电压。观察两种电路情况下,小灯泡的亮暗。
设计问题:
(1)、观察两种电路情况下,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现象:接直流的亮些,接交流的暗些.)
根据感抗的特点,猜想容抗是否也与电容器本身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
演示实验:在上述电路的基础上,保持电源电渐增加电源的频率,观察灯泡的亮暗变化?
现象:电容器的电容越大,灯泡越亮及阻碍作用越小。交流的频率越高,灯泡越亮及阻碍作用越小。
结论:容抗与电容器的电容和交流的频率有关。
教学思路: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容抗
环节一、新课引入:
大家知道在直流电流电路中,影响电流强弱的只是电阻,在交流电路中,除了电阻影响电流的强弱外,若把电感、电
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对电流的强弱也有影响.
(教师直接给出,明确本节的内容)
环节二、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演示实验:
在课本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把一线圈与小灯泡串联后先后接到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
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容器.
(3)、在上述实验中,对比灯泡直接接交流电源和灯泡与电容串联接交流电源,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现象:灯泡直接接交流电源时,更亮。
引导学生分析:灯泡直接接交流电源时,更亮。说明电容器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给出容抗的概念)
(4)、容抗与那些因素有关?
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设计问题:
(1)、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接通直流电源,灯泡不亮,接通交流电源,灯泡能够发光.得出结论:直流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能通过电容器.)
(2)、交流是怎样通过电容器的?
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直流不能通过电容器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时,实际上自由电荷也没有通过两极间的绝缘介质,只是由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在变化,当电压升高时,电荷向电容器的极板上聚集,形成充电电流;当电压降低时,电荷离开极板,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
本节课最为兴趣课开展课后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抗容抗在科技实践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
1、从自感互感引入自然亲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实验设计虽然简单但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3、对扼流线圈的演示可以更丰富
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知道电感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和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知道感抗、容抗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