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胡黄连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胡黄连——精选推荐

胡黄连——精选推荐

胡黄连胡黄连(《新修本草》)为⽞参科多年⽣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主产于云南、西藏。

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渣及地上部分,洗净,晒⼲。

药材性状:⽓微,味极苦,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灰⿊⾊、味苦者为佳。

切⽚,⽣⽤。

【历史】胡黄连,如李时珍《本草纲⽬》⽇:“其性味功⽤似黄连,故名。

割孤露泽,胡语也。

【历史】”异名有:割孤露泽(《开宝本草》),胡连(《本草正义》),假黄连(《全国中草药汇编》)。

胡黄连始载于《新修本草》,谓其:“胡黄连出波斯国(今伊朗),⽣海畔陆地,⼋⽉中旬采……”。

胡黄连过去⼀直从印度进⼝,1962年我国在西藏地区发现印度胡黄连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经研究其成分、苦味度及疗效与进⼝胡黄连相似。

1990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仅收载西藏胡黄连为正品。

《新修本草》谓其:“主⾻蒸劳热,补肝胆,明⽬。

治冷热泄痢,益颜⾊,厚肠胃,治妇⼈胎蒸虚惊,三消五痔,⼤⼈五⼼烦热;以⼈乳浸点⽬甚良。

”较准确地记载了本品的主要主治范围。

宋代《开宝本草》⼜⽇:“主久痢成府,伤寒咳嗽,温疟,⾻热,理腰肾,去阴汗,⼩⼉惊痫,寒热,不下⾷,霍乱下痢。

”《丹溪⼼法》:“去果⼦积。

”《本草正》:“治吐⾎、衄⾎。

”⾃唐⾄明代对本品的认识已趋完整。

近代总结其功效为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凉⾎热。

【性能】苦,寒。

归⼼、肝、胃、⼤肠经。

【性能】【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功效】【应⽤】⼀、阴虚发热证本品苦寒⼊⾎分,善清脏腑、⾻髓中邪热及阴分伏热,凡阴津亏损,热⾃内⽣者兼可⽤之。

如《药品化义》所⾔:“胡黄连,独⼊⾎分⽽清热。

丹溪云,⾻蒸发热,皆积所成。

此能凉⾎益阴,其功独胜,若夜则发热,昼则明了,是热在⾎分,以此佐芎、归为⼆连汤,除热神妙。

”如《证治准绳》清⾻散以之与柴胡、秦芳、鳖甲、地⾻⽪等同⽤,治疗阴虚发热,⾻蒸潮热,五⼼烦热,盗汗等。

《太平圣惠⽅》胡黄连丸以之与蟾酥、麕⾹同⽤,治疗⼩⼉⾻热。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我国主产于西藏。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切薄片或用时捣碎。

本品气微,味极苦。

以根茎粗大、切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具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胡黄连苦,治劳骨蒸,小儿疳痢,盗汗虚惊。

三、临床应用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本品苦寒,善清退阴分伏热,有退虚热、除骨蒸之功。

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滋阴清虚热药配伍,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小儿疳积发热本品长于除疳热。

治疗小儿疳积发热,腹胀消瘦,低热不退,常与山楂、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3.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本品苦寒沉降,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功似黄连而力稍逊。

治疗湿热泻痢,常与黄柏、白头翁等清热燥湿止之品同用。

又肝经,兼能清利肝经湿热,治疗湿热黄疸尿赤,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治疗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研末,鹅胆汁调涂局部;或配伍槐角、黄连等内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环烯醚类成分:胡黄连苷1、Ⅱ、Ⅲ,梓醇,桃叶珊瑚苷等;三苷类成分:葫芦素B-2-D-葡萄糖苷,云杉苷等;还含酚苷及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提取物有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此外,本品尚有降脂、降糖、抗胃溃疡、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五、鉴别用药胡黄连与黄连二者名称相似,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均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然胡黄连药力不及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黄连苦寒尤甚,善清心火、泻胃热,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黄连的研究在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黄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黄连的药理活性1. 抗菌活性:黄连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黄连甙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2. 抗炎活性: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作用,对各种炎症和炎症相关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肿瘤活性:黄连中的活性成分黄连素、黄连甙等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调节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氧化活性: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对细胞保护和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大约有200多种,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黄醇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等。

黄连素、黄连甙、小檗碱等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

三、黄连的药效及临床应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感染性疾病、肝胆疾病等。

在临床上,黄连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肝炎、口腔溃疡、湿疹等多种疾病。

四、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黄连主要通过口服途径吸收,并以黄连素等活性成分为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为主要排泄途径。

五、黄连的展望1. 发现和开发更多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发现的黄连活性成分只是冰山一角,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开发。

2. 药效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究黄连的药效机制,特别是在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西藏胡黄连的研究进展

西藏胡黄连的研究进展

化合 物 , 其 中 3种 环 烯 醚 萜 类 化 合 物 含 量 最 高 系
( p i c r o s i d e I ~1 1 I ) 。南京 中医药大学编著 的《 中药大辞
典》 ( 2 0 0 6年第 2版 ) 中记 载 了西藏 胡 黄连 中含 有桃 叶 珊瑚苷 、 梓醇 、 龙胆 苦苷 、 獐牙 菜 苷 、 以及胡 黄 连苷 A~
中也 收载 了西 藏胡 黄 连 的正 品。其 功 能 具 有 清 湿 热 、 除骨 蒸 、 消疳 热 , 用 于湿 热 泻痢 、 黄疸 、 痔疾 、 骨 蒸潮 热 、 t h J L 疳热 … 。 临床 上 治疗 各 种 类 型 的肝 炎 及 肝 损 伤
目前 从 西藏胡 黄 连 中分 离 得到 了多种 环烯 醚萜 类
西藏 胡 黄连 ( P i c r o r r h i z a s c r o p h u l a r i a e lO f T C t P e n n e l 1 ) 又 名假 黄连 , 为 多年 生草 本植 物 , 为我 国传统 中药 。2 0 世纪 7 0年代 以来 , 胡 黄连 一 直 依 赖 于 印 度进 口, 即印 度 胡黄 连 , 后来 在西 藏 发 现 了 印度 胡 黄 连 近 缘 植 物 西 藏 胡黄 连 , 并 用 作 印 度 胡 黄 连 的代 用 品 , 2 0 1 0版 药 典
o s i d e C) 。汪豪 等 分 离 出 3个 环 戊 烷 单 萜 , 分 别 为
r e h ma g l u t i n A、 r e h ma g l u t u n D、 3一me t h 0 X y s p e c i 0 n n i n以及
迄 今 为止 , 从西 藏 胡 黄 连 的药 用 部 位 中分 离 出多

中药古今研究:胡黄连

中药古今研究:胡黄连

中药古今研究:胡黄连
一、典籍摘要
《药品化义》:“独入血分而清热,主治血虚骨蒸,五心烦热,日晡肌热,脏毒痔疮。


《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
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


《本草正义》:“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胆、胃三经。

主伤寒咳嗽,温疟发热,骨蒸劳热,三消五痔,补肝胆,明眼目,止泻痢,益颜色,治小儿惊疳霍乱,大人五心烦热,妇人胎蒸虚惊。

折之,出尘如烟者真。

胡黄连苦寒,能泻三经之火,小儿多热证最宜。

《新修本草》:“补肝胆,明目,治骨蒸热,三消,五心烦热,妇人胎热虚惊,冷热泻痢,五痔,厚肠胃。


《开宝本草》:“治久痢成疳,小儿惊痫。


《本草求真》:“同猪胰以疗杨梅恶疮,同干姜以治小儿果积同鸡肝以治小儿眼疳,同乌梅以治小儿血痢。


《饮片新参》:“胡黄连色黑,苦寒。

退疳热杀虫,治痨瘵咳嗽。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胡黄连苷、梓醇、桃叶珊瑚苷、葫芦素,β-2-D-葡萄糖苷,云杉苷,以及有酚类及有机酸类等。

《中国药典》规定:含胡黄连苷1
与胡黄连苷Ⅱ的总量不得少于9.0%。

作用:本品有利胆、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抗氧化、保肝、抗真菌、收缩平滑肌及拮抗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药理:其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

2024年胡黄连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胡黄连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胡黄连市场调查报告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胡黄连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胡黄连是一种中草药,常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调查报告将对胡黄连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情况和市场前景进行研究和分析。

2. 胡黄连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胡黄连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球胡黄连市场规模约为XXX亿美元。

亚洲地区是胡黄连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

北美和欧洲地区也有较高的消费需求。

3. 胡黄连市场需求胡黄连在传统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需求。

其主要应用包括治疗感冒、肺炎、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和认可度不断提高,胡黄连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胡黄连在化妆品和保健品市场也有不少需求。

其功效广泛应用于美白、淡化斑点和抗衰老产品中。

这些市场的潜力也使得胡黄连市场持续向前发展。

4. 胡黄连市场竞争情况目前,胡黄连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供应链、品牌知名度和价格竞争。

在市场上,一些知名的中医药企业和化妆品公司都推出了胡黄连相关产品。

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小型生产商,其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较低。

根据市场调查,消费者对于胡黄连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视。

因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5. 胡黄连市场前景随着中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胡黄连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预计未来几年内,胡黄连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X亿美元。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胡黄连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消费者更高的需求。

可预见的是,胡黄连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 结论综上所述,胡黄连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也在加剧,企业需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推广。

展望未来,胡黄连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商机与利润。

胡黄连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胡黄连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胡黄连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胡黄连的作用与功能1.抗菌作用:胡黄连含有多种有效的化学成分,如黄连素、胡黄素等,具有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抗炎作用:胡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3.清热解毒:胡黄连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于清热解毒。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

4.改善消化功能:胡黄连还具有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胡黄连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胡黄连的主治1.感冒发热:胡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口渴等症状。

2.咽喉肿痛:胡黄连可以减轻咽喉的炎症反应,缓解咽喉肿痛、红肿等不适。

3.肠胃炎、食物中毒:胡黄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肠胃炎和食物中毒,可以减轻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4.痔疮:胡黄连可以减轻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还可以收缩痔疮的血管,减少出血。

5.肝炎:胡黄连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炎患者的症状。

胡黄连的用量1.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10克,每日3次。

2.儿童每次口服剂量为2~5克,每日3次。

3.口服时应与清水一同服用,不宜与牛奶或豆浆等饮品一起服用。

4.胡黄连可制成胶囊、颗粒剂、煎剂等形式进行服用,具体剂型和用量应根据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而定。

以上是关于胡黄连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的介绍。

胡黄连作为一种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前,仍需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又称黄莲,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消肿止痛等功效,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肠胃炎、痢疾等疾病。

近年来,黄连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在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

在药物化学研究方面,黄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连素,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发现,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

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黄连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

在药理学研究方面,黄连的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阐明。

研究发现,黄连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发挥抗炎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黄连还可以通过影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表达等方式,发挥其药理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黄连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多的药理作用和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在临床研究方面,黄连已经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在肠胃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中,黄连具有抑菌、抗炎等作用,可以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在肺热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在皮肤病、口腔溃疡等皮肤和口腔黏膜疾病中,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黄连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连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黄连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黄连可以增强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可以进一步研究黄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和临床价值。

黄连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抗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作用,以期发现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植物形态与解剖结构
印度胡黄连、 西藏胡黄连为玄参科胡黄连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 根茎粗壮, 横走, 节间紧密, 常有暗棕色鳞片状老叶及圆柱形支根。叶近基生, 常集成莲座状。花葶自叶丛中生出, 被腺毛, 顶生穗状的圆锥形花序、 花冠二唇形; 雄蕊 4, 2 强, 着生于花冠管中部。 其主要区别见下列捡索 表所示:
3. 2. 4 制剂 P icro liv 能对抗硫代乙酰胺引起的肝脏内 5 ’ - aucleo t ida se、 succina te、dehyd ro 2 gena se、 g luco se- 6- p ho sp ha ta se acid、 ribonudea se、 deoxyribonucleic acid、 ribonucleic acid 的
2 化学成分
印度胡黄连根茎中含有胡黄连素 (ku tk in ) 3. 4% , D - 甘露醇 0. 5% , 香荚兰酸 0. 1% , 胡黄
12
中药胡黄连的研究进展
连醇, 胡黄连甾醇 [ 5 ] , 香美兰乙酮 [ 6 ] , 二十余种葫芦素类化 合 物 以 及 6 - Feru loylca tapo l、
3. 3 利胆作用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能显著对抗 Pa racetam o l、ethynylest rad io l 引起的大鼠及麻
醉的豚鼠的胆汁分泌和流动的影响, 在 6m g kg 或 12m g kg 剂量时, 其作用显著优于同剂 量的对照肝脏保护剂水飞蓟素, 胆汁中所含成分量的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 18 ]。 3. 4 降血脂作用 对三硝基甲苯诱发的大鼠高血脂症,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后, TC ( 43% ) 、 PL ( 125% ) 、 - 脂蛋白 ( 48% ) 浓度显著降低。 对胆固醇引起的高血脂症, P icro liv 可使 T G ( 35% ) 、 Β 胆固醇引起脂质参数 LDL - TC ( 30% ) 、 PL ( 32% ) 、 TC ( 26% ) 、 apo - LDL ( 34% ) 、 VL FL - TC ( 40% ) 的浓度显著下降。 长期服用制剂 P icro liv 能提高正常大鼠血浆 L CA T ( 22% ) 、 PHLA ( 24% ) 浓度和肝脏脂解活性 ( 21% ) , 服用胆固醇则抑制了大鼠血浆中 L CA T 和 PHLA 的浓 度, 降低了肝、 心中的脂肪的降解作用,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后则血浆和组织的脂解作用恢复。制 剂 P icro liv 可抑制正常大鼠肝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刺激受体调节 I- LDL 分解代谢。 制剂 P icr2 [ 19 ] ( ) ( ) 可提高正常大鼠粪便中的胆酸 27% 、 脱氧胆酸 47% 排泄 。 liv 3. 5 抗真菌作用 印度胡黄连水浸剂 ( 1∶4)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 同心性毛癣菌、 石豪样毛 癣菌、 许兰氏黄癣菌、 红色表皮癣菌、 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 铁锈色小芽胞癣菌、 羊毛状小芽胞 [ 20 ] 癣菌、 腹股沟表皮癣菌、 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3. 2 肝脏保护作用 制剂 P icro liv 对多种药理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使各种生化
指标的改变趋于正常。 3. 2. 1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对 CC l4 及 P. berghei 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对其引 起的肝脏细胞和血清中各种生化指标、 酶水平的改变恢复到正常值[ 14 ]。 3. 2. 2 对乙酰氨基酚 ( 2g kg ) 引起的肝脏细胞酶水平的下降 GO T ( 48% ) 、 GPT ( 50. 5% ) 、 AL P ( 69. 5% ) ,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 3- 12m g kg ) 后引起酶水平向正常值显著回升 GO T ( 80100% ) , GPT ( 80. 9- 98. 8% ) , AL P ( 82. 3- 97. 4% ) , 其作用效果比水飞蓟素好[ 15 ]。 对乙酰氨基酚 ( 2g kg ) 引起血清中酶水平下降 GO T ( 58. 8% ) 、 GPT ( 51. 9% ) 、 AL P ( 55. 8% ) , 服用 P icro liv ( 3- 12m g kg ) 后, 引起血清中酶水平向正常值显著上升 GO T ( 71. 7[ 15 ] 100% ) , GPT ( 79. 1- 98% ) 、 AL P ( 81. 9- 100% ) , 其作用效果比水飞蓟素好。 。
3. 2. 3 D - 氨基半乳糖引起肝脏细胞酶水平下降 GO T ( 52. 6% ) 、 GPT ( 53. 8% ) 、 AL P ( 20% ) , 服用制剂 P icro liv ( 6- 12m g kg ) 后, 肝脏细胞内酶水平向正常值显著回升 GO T ( 76. 4- 88.
[ 16 ] 2% ) 、 GPT ( 88. 3- 100% ) 、 AL P ( 63. 6- 100% ) 。
要室间开裂, 种子长 1 毫米。…………………………………………………………………… 印度胡黄连 ( P icro th iza ku rrooa)
张惠兰等对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根茎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它们在外形, 组织构造等 方面极为相似[ 2 ]。 但印度胡黄连根茎本质部是由管胞、 导管及木纤维组成[ 3 ] , 导管壁具孔纹增 厚[ 4 ] , 而西藏胡黄连根茎中没有管胞及木纤维存在, 解离组织中发现很多梭形导管, 形状很象 管胞, 细胞两端斜置末梢壁上有大型穿孔, 导管的增厚为网纹和螺纹[ 2 ]。
[ 12 ] p h ico side, ca tapo l、 aucub in, 一个已知酚甙 and ro sin 和二个葫芦素类苦味甙 。
印度胡黄连。 西藏胡黄连根茎化学成分比较见表 1。
表 1 印度胡黄连、 西藏胡黄连根茎化学成分比较 成 分
D - m ann ito l ku tk io l ku tk istero l apocyn in a rom a tic acid P. ku rrooa + + + + P. scrop hu la riiflo ra + + + +
胡黄连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 最早记载于唐 《新修本草》 :“主骨蒸劳热, 补肝胆, 明目治冷 热泄痢……厚肠胃。 治妇人胎蒸虚惊, 治三消、 五痔、 大人五心烦热。 ” 宋 《开宝本草》 载:“生胡 国, 似干杨柳, 心黑外黄。 其性寒味苦, 有清热凉血、 燥湿功能, 为玄参科植物印度胡黄连 (Pcro rh iza ku rooa Royle ex B en th ) 的干燥根茎[ 1 ] , 一向依赖进口, 本世纪 60 年代, 在西藏和云 南西北部发现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 (P. scop hu ia riiflo ra Pennell) 并栽培作为印度胡黄连的代 用品。 本文对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的研究现状作一回顾, 同时对两者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为国产西藏胡黄连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花冠较花萼长, 其裂片甚不相等, 后方裂片完全结合, 花冠外面具腺毛; 后方两雄蕊花丝无毛, 前方两雄蕊花丝被腺质
柔毛; 蒴果长 12 毫米, 侧面有深槽, 主要室背开裂; 种子长 2 毫米。 ……………… 西藏胡黄连 (P icro rh iza xcrop hu lariiflo ra)
2. 花冠较花萼短, 其裂片近相等, 后方裂片分离, 花冠外面近于或完全无毛; 花丝均无毛; 蒴果长 6 毫米, 侧面略有槽, 主
变化。但对 Cytoch rom e P 450、 g lycogen 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P icro liv 能影响肝脏细胞膜 [ 17 ] 的传导、 m itochond ria l elect ron t ran spo rt cha in、 DNA and RNA fu rnover 。
14
中药胡黄连的研究进展
3. 6 其它作用 印度胡黄连分别用冷 ( 4℃) 和热回流去离子水提取, 两种提取物冻干后再用甲
醇提取, 两分提取物中能溶于甲醇的部分, 对经典补体激活途经的补体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 而冷水提取物中不溶于甲醇的部分则对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和旁路补体激活途径的补体活 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1 ]。 印度胡黄连不论是在化学成分, 还是在药理作用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 表明印度胡黄连在治疗乙型肝炎, 保肝降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作为印度胡黄连的代 用品西藏胡黄连的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迄今还没有文献报导。 鉴于两者化学成分极为相似, 西 藏胡黄连的开发利用值得深入研究, 开发利用前景一定看好。 参 考 文 献
cinnam ic acid van illic icid feru la ic acid
Pheno l glyco sides

P icein andro sin
irdo ida l glyco sides
+
+ +
ca tapo l p icro side p icro side p icro side m ineco side veron ico side 6- feru loylca tapo l aucub in ku rro side ku tko side
[ 7- 9 ] 。又有 V eron ico side、 M ineco side 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和 P icein、 A nd ro sin 两种酚甙化合物
研究认为胡黄连素不是一个单一化合物, 而是三种环烯醚萜甙类成分 P icro side I、 ku tko side. [ 10 ] ku rro side 形成的结晶性稳定混合物 。 西藏胡黄连根茎中含有胡黄连甙 、 、 , 胡黄连醇, 胡黄连甾醇, 香荚兰酸, 桂皮酸, 阿 魏酸, 香荚兰乙酮, D - 甙露醇等[ 11 ] , 王答祺等又分离得到三个已知的环烯醚萜甙类成分 a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