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3篇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第一篇: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概述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将传统中药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药用物质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等作用,使其作用于中药经过反复提取得到的提取液,达到其药效的增强、改进,或创造出全新的中药。
该技术的优势是显著的。
首先,中药的活性成分经高温煮煮炒炸等热处理会使其发生分解、失活,甚至产生毒性,其药效受损;而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在生物活性方面往往能发挥中药更高的效益。
其次,该技术使得中药的药效可控、预测和稳定,大大增强了中药的可信度。
此外,中药发酵制药技术解决了许多常规制药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对提取液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增强等问题。
目前,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已成为中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第二篇: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应用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制药技术之一。
根据目前的研究,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领域,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例如,黑枸杞可以通过发酵转化得到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调节肝脏等作用。
黑枸杞发酵后不仅味道更好,药效也更高。
此外还有蟾酥茯苓草莓汁等,均是采用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制造而成的中草药独特品种。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不仅可以制备具有药理学作用的中药原料,还可以将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药用物质进行共代谢,制备具有更高生物学活性的新药。
例如,皮叶脆蒴碱自发酵提取液可以作为抗癌药物,其治疗效果远高于常规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造领域,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未来,中药发酵制药技术还有许多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第三篇: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正面临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未来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的发酵技术的改进。
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抗生素的使用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抗生素的滥用给养殖动物甚至是人类健康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如何研发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成为畜牧行业的最大课题,近年来微生物发酵饲料及添加剂可能成为抗生素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替代品,从饲料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比抗生素副作用较小。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发酵之后效果更佳。
一、中药发酵中药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的一种药物加工技术,其本质就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酶和有机酸等),对外源性中药底物进行结构的修饰和转化。
二、发酵之后的中药有哪些优势?1. 药物有效成分活性物质能大限度地得以保留提取。
2. 严格发酵工艺控制,减少杂菌及有害产物的生成。
3. 产生新的有效活性物质,提升了药效。
4.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适口性。
5. 提高利用价值,减少药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
三、中药乳酸菌发酵饲料在仔猪上的应用1.对攻毒大肠杆菌K88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攻毒大肠杆菌后,模型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料重比显著升高,造模成功。
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重比。
发酵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重比。
发酵中药组料重比显著抵于中药水提组和乳酸菌组差异。
中药发酵组对仔猪生长性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效果优。
2.对攻毒大肠杆菌K88仔猪腹泻率的影响中药发酵液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腹泻率,缩短病程,让腹泻仔猪恢复正常,效果:中药发酵组>乳酸菌组>中药水提组。
3.对攻毒大肠杆菌K88仔猪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中药发酵液、中药水提液、乳酸菌菌液在攻毒大肠杆菌后,上调IgG水平,促进仔猪体液免疫,中药发酵组优于纯中药和乳酸菌组。
4.对攻毒大肠杆菌K88仔猪形态学分析模型对照组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绒毛稀松,较短,具有大量脱离上皮细胞碎片。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摘要:中药发酵是中药学与生物学这两门科学的重要结合点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建立,与中药研究的深入联系,中药发酵可以大大改变耐药性,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寻找新的药用资源,促进中药发酵技术发展。
关键词:中药;发酵;制药技术1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分析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
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
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
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将5s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
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现代中药发酵方法和技术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开始运用到发酵中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索发酵加工的过程和机理,将传统的中药发酵技术分为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
2.1液体发酵技术分析液体发酵主要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菌丝,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混合发酵。
随着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传质效率高,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并有其它优点。
中药炮制发酵法

中药炮制发酵法中药炮制发酵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中药进行炮制和加工的方法,具有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等优点。
以下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主要内容:1.发酵剂制备发酵剂制备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包括菌种筛选、驯化、保藏等步骤。
通过对菌种的筛选和驯化,可以获得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菌株,为后续的发酵工艺提供保障。
2.发酵工艺控制发酵工艺控制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核心环节,包括底物准备、接种、发酵条件控制等步骤。
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影响中药炮制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3.发酵产物提取发酵产物提取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产物分离、纯化、干燥等步骤。
通过对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可以获得目标产物,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基础。
4.发酵产物分析发酵产物分析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评价等步骤。
通过分析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可以了解产物的质量和药效,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5.发酵产物应用发酵产物应用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目的环节之一,包括临床应用、制剂开发等步骤。
通过将发酵产物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制剂开发,可以扩大中药的治疗范围和应用形式。
6.发酵安全性评估发酵安全性评估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步骤。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等安全性评估方法,可以了解发酵产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
7.发酵影响因素研究发酵影响因素研究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包括温度、湿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的研究和控制。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控制,可以优化发酵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8.发酵设备研发发酵设备研发是中药炮制发酵法的支撑环节之一,包括发酵装置设计、制造、调试等步骤。
通过设计、制造和调试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为中药炮制发酵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持和保障。
9.发酵工业放大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需要对中药炮制发酵法进行放大研究。
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一.发酵中药的定义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或其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式,在体外模拟畜禽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对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二.发酵中药理论依据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
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物质传递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胞外扩散的阻力减少,可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
微生物发酵中药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能提高药效,缩短疗程。
三.产品研发背景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如“瘦肉精”事件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给畜牧行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畜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中草药发酵技术

中草药发酵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与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酵母)相结合进行发酵的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酶活性,可以改变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增强药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产生一些新的活性物质。
以下是中草药发酵技术的一般步骤:
1.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根据中草药的性质和所需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微生物
菌种。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曲霉等。
2.预处理中草药:对中草药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洗净、切碎、研磨等,以
便于微生物更好地与其接触。
3.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准备适当的发酵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
养物质和条件。
培养基的成分可能因不同的菌种和中草药而有所变化。
4.发酵过程控制:将预处理过的中草药和选定的微生物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
控制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过程。
5.发酵时间控制:根据中草药和微生物的特性,确定适当的发酵时间。
这可
以通过监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代谢产物的变化或特定指标的测定来进行判
断。
6.发酵产物提取和处理: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提取和处理,以获取目
标化合物。
这可以通过过滤、浓缩、萃取等方法进行。
7.质量控制和分析:对发酵产物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以确定其有效成分含
量、纯度和药效等。
中草药发酵技术在中草药制备和药物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提高中草药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扩展中草药的应用范围,并提供新的药物开发途径。
然而,发酵过程的控制和微生物的选择是关键因素,需要在科学和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践。
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中药发酵技术(一)中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中药进行生物转化的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发酵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逐渐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中药发酵技术有许多优点,其中包括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且具有较高的药效。
中药发酵技术可用于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改造等方面,可将药效成分进行生物转化,从而增强药效、改善质量和增加产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发酵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发酵、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等。
静态发酵通常采用全混合发酵法,以提高产物的均一化程度。
液态发酵主要应用于固定生物体生产丝、胶、颗粒状菌体等产品。
固态发酵则主要应用于提高传统中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山楂酒花饼、黄鹤红膏等。
中药发酵技术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微生物,已知具有助于中药发酵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红曲菌、酵母菌、微生物生产链霉素的菌株等。
在使用微生物前,需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分离和鉴定。
同时,还需要根据中药炮制工艺和特性,选择适合的发酵条件,例如温度、pH、氧气含量及时间等参数。
此外,中药发酵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的是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等问题。
中药发酵技术在提高中药质量、产量和药效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其在中药产业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中药发酵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中药发酵技术(二)中药发酵技术是随着传统中药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中药进行生物转化的过程,旨在提高中药的药效、增加产量、改进品质等。
中药发酵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产物纯度、药效和产量,同时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
中药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目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中草药萃取、中草药提取、中药材加工和中药品普遍使用等领域。
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
中药发酵工艺流程

中药发酵工艺流程1. 引言中药发酵工艺是一种将传统中药和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利用其代谢产物来改变中药的化学组成和药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发酵工艺已经在中药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还可以改善中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发酵工艺的流程和相关的技术。
2. 中药发酵工艺的基本流程中药发酵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概述对于具体的中药材,选择适用的微生物菌种,并进行前期的培养和筛选。
微生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中药材的特性和药效需求,通过合理的培养条件和菌种的优选,可以提高中药发酵的效果。
2.2 中药材处理中药材在进入发酵过程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中药材进行洗净、晾干等基本处理,然后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粉碎或切割。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并为后续的发酵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2.3 发酵条件的控制中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对于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可以提高中药发酵的效果,并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
还需要注意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产物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控制。
2.4 发酵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在中药发酵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控发酵的进程和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微生物数量、代谢产物的变化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发酵条件和控制策略,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中药的质量。
2.5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中药产品。
提取方法包括水提、醇提、煎煮等,而纯化方法包括分离、过滤、浓缩等。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去除杂质和提高中药的纯度和活性。
3. 中药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技术中药发酵工艺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术来提高中药的发酵效果和品质。
3.1 微生物菌种的选择与培养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是中药发酵工艺的核心之一。
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性和发酵需求,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现状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对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速增长,以传统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健康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国际医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医药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点。
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虽然面临着天然药物市场强劲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国际化步伐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药现代化水平仍较低。
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我国人民远在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
《本草经疏》曰:“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
”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曲与酒相维系。
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的各类曲剂。
《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
后医乃造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
”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
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
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的中药。
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
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种药曲。
"!" #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余种,利用潜力巨大。
国内&#世纪’#年代兴起深层培养$或发酵%,&#世纪(#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的冬虫夏草大规模发酵培养研究,也仅是对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冬虫夏草、香菇发酵等,且大多是单一发酵。
目前对灵芝、云芝、冬虫夏草、灰树花、密环菌、金针菇、香菇、姬松茸、茯苓等很多菌种的发酵技术已日趋成熟) ! * !# +。
庄毅曾提出了菌质的概念) !! * !& +,即用一定的药用菌菌种接种在一定的固体基质上,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发酵周期%,在特定的质量指标控制下达到发酵终点而产生菌质。
可采用现代技术将有效真菌与中草药组成的不同发酵基质构成各种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菌质。
可以利用中药作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变化,为中药与药用真菌的结合寻找突破点,并开发具有良好功效的药物。
王玉红等) !,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黄芪以促进灵芝的生长和灵芝多糖的产生,结果其多糖的组分发生了变化,有可能产生了新的物质。
尤建良等) !" +将中药抗癌复方“康复灵”$主要含党参、麦冬、薏苡仁、猪苓、淮山药等 % 以灵芝菌进行生物发酵,结果表明灵芝-中药制剂发酵液的抑瘤率达",. (/0,比单独的灵芝发酵液、单味中药制剂和灵芝发酵液-中药制剂混合液均有明显提高。
!" !利用微生物转化中药活性成分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特定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利用微生物发酵炮制中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物转化反应,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是研究开发新药的重要方面。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酶于培养基中,其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成百上千,这些丰富而强大的酶系就可能成为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
由于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繁殖快等特点,所以微生物转化常被用来对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以获得一些结构更合理或活性更好的先导化合物。
!)提高药物疗效:通过微生物与中药共发酵来进行中药炮制,微生物发酵的次生代谢物与药物成分发生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从而获得药效更强的药物。
王贞佐等) !1 +在培养基中加入中药$焦三仙、黄芪、当归、海马、柴胡%提取液,探索其对冬虫夏草生长及菌丝体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有药学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编号:#’ * #/23""。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傅超美,冷静(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1)摘要: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
发酵中药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年中药发酵的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药;发酵;微生物;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0 * (((! * (-1232456 789:598;3 53< =2> ?2@A3;6;B82C 83 D24E239598;3 ;F GA832C2 H2<8@8356 !" #$%&’(),*(+, -)+,. #$(+,/" 0+)1(23)45 &6 72%/)4)&+%8 #$)+(3( 9(/):)+(; #$(+,/"; <):$"%+; #$)+% =>??@A B!"#$%&’$:45 678 9:;<; =>?@8;;<5A ?B 78>9:C D8E<@<5:C;F 678 B8>D856:6<?5 68@75?C?AG ?B H7<58;8D8E<@<5:C I7<@7 :9;?>98E 678 >8;8:>@7 >8;JC6;<5 D<@>?8@?C?AG :5E @?D9<58E I<67 D?E8>5 B8>D856:6<?5 85A<588><5A <; : 58I 7<A7 * 68@7 =7:>D:@8J6<@:C 68@75?C?AG. K8@856CG B8>D8568E ?BH7<58;8 D8E<@<5:C 7:; 98@?D8 7?6;=?6 <5 67<; >8;8:>@7 B<8CE. L7<; :>6<@C8 A<M8; : ;JDD:>G ?5 678 A858>:C ;<6J:6<?5 ?B H7<58;8 D8E<@<5:CB8>D856:6<?5 <5 58:>CG : E8@:E8 :5E E<;@J;; ?5 <6; N8G 68@75?C?A<8;.()* +,%-#:H7<58;8 D8E<@<5:C;B8>D856:6<?5;D<@>?98;N8G 68@75?C?A<8;中国药业!"#$% &"%’(%)*+,#)%-.·!·!""#年第$%卷第$&期明显的刺激作用,且能显著提高虫草菌丝体中主要有效成分甘露醇的含量,对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也有影响。
任莉颖等" #$ %发现,经夏枯草芽孢杆菌&! ’ #(发酵炮制的红花,抗氧化功效显著提高,可能是其中的一些有效成分经&! ’ #(生物转化所致。
!)产生新的药效物质和药理作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胞外酶可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经发酵后可以产生新的药效更强的物质。
李国红等" #) %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七须根进行发酵,并对三七中的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了*个化合物,其中人参皂苷+,-在三七及三七原料药中均未被检测到,说明该化合物是通过发酵产生的。
又如采用含有根霉菌和! ’赖氨酸等物质的酵曲发酵进行五倍子发酵" #. %,发酵后可产生没食子酸,并产生了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抗过敏及利胆和扩张支气管等新的药理作用,而未发酵的五倍子却没有这些作用。
()转化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被利用的药物有效活性组分,可利用发酵技术在体外完成转化而使之能被机体直接利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
!/世纪0/年代初,小桥恭一" #0 %发现中草药成分番泻叶苷、芦荟苷可借助肠道细菌转化为致泻有效成分番泻苷元和芦荟大黄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又有报道,在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菌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许多苷类、黄酮类、黄酮醇、黄烷酮类、香豆素类等均经过肠道菌进行了化学修饰。
田天丽等" !/ %利用能产生! ’葡萄糖苷酶的一株根霉菌种与虎杖共发酵,将虎杖苷转化为白藜芦醇,同时将结合蒽醌苷转化为大黄素。
薛慧玲等" !# %采用筛选获得的! ’葡萄糖醛酸酶产生菌12 ’ #/对黄芩中的主要前体物质黄芩苷进行发酵转化,产物确定为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元),得率为(3 !$4,是原药材含量的*3 (倍。
!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中药发酵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其优点可概括为5 #)保护中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使药物的有效组分、活性物质最大限度地得以提取、利用;!)提高中药药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优选的人体有益菌种本身能补充或增强原有药物的功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为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供新途径;$)节省药材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又一新技术,生产工艺可控,所得产物精确,制剂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
"中药发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上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单味药材发酵和传统复方发酵开发得都很少,故少有投入生产的发酵新药。
同时中药发酵技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中医药自身体系的模糊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中药发酵机理的不明确性、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如何贯彻中医理论的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