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合集下载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4 现代中药发酵的应用现状
1 中药材的炮制 2 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3 增强中药药效 4 发酵药渣,节约资源
4.1 中药材的炮制
与煨、炒、煅、炼、焙、烘、烤等其他中药炮 制方法相比,发酵法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 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同时转化反应中利用了 产生于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酶,酶选择性的对 底物进行结构修饰,所以能进行一些其他炮制方法 无法实现的反应,以低成本、少公害的优势获得活 性更好、结构更合理的中药成分。
4.4 发酵药渣,节约资源
通常中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的废渣会被丢弃,不仅 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浪费了宝贵的中药资源,而利用微 生物发酵药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已有学者在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方面做了许多 研究,包括利用中药渣培养食用菌、用中药渣发酵制肥 料、用中药渣造纸和制备絮凝剂、用中药渣生产蛋白饲 料等。利用微生物发酵药渣不仅可以节约药源、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秦俊哲等用中药渣代替传统原料进行灵芝 固体发酵,发现其固体菌丝中多糖含量和氨基 酸含量都大大提高,不仅提高了药效,而且节 约了药用资源。
5 小结与展望
现代中药发酵未来研究方向 1 优化发酵工艺:
寻找合适的发酵方法; 寻找合适的发酵菌株; 筛选针对某一活性功能的发酵的药材。
2 发挥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纲
• • • • • 1 研究背景 2 传统中药发酵 3 现代中药发酵 4 现代中药发酵的应用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1 究背景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中药通过微生 物和酶的作用,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 药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目前,在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中药发酵 已不适应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引入现代化 生产技术来发展现代中药发酵。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的进展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与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其中发酵技术成为了中药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的进展。

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转化物质的过程。

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中药原料相互作用,通过酶的作用,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转化或生成新的活性物质。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式往往耗时且工艺复杂,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简化中药的生产流程,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2023年,中药发酵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和进展:一、优化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培养中药发酵技术的核心是选取合适的微生物菌种。

2023年,通过对天然微生物菌群的深度研究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成功筛选出了数十种适用于中药发酵的菌株。

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中药原料中有效地发酵产生活性物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提高了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效率,进而提高了中药发酵过程的产量和质量。

二、发酵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中药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2023年,发酵控制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

通过传感器的监测和反馈控制系统的精确调节,研究人员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控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这种精确控制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中药发酵的产率和品质。

三、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提升中药发酵的产物中有许多活性成分,但往往存在混杂和低纯度的问题,这对于中药的药效评价和安全性控制带来了挑战。

在2023年,通过纯化技术的提升,中药发酵产物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采用高效分离技术,如液相层析、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将发酵产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

同时,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进一步降低产物的残留和污染物的水平,保证中药发酵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3、加大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开发利用
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些 中药资源显得尤为紧缺。一方面应该加强道地药材的GAP种植、药材 基因以及细胞培养等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药材的合理利用----合 理使用药材,组方更科学实用,同时药材首次利用后药渣的二次
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 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 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6、发酵产物综合研究——分离、纯化等条件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成分的 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实验的证明,更加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 过程。 其次,对中药也应该进行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中药 多靶点作用的机理,并用相应模型进行科学的阐述,进而建立中药多 靶点作用的模式。
开发,微生物在这方面具有很好优势。 药渣废弃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同时也包括没有
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一些微生物具有降
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功能,将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既可以 起到降低中药生产后处理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料,扩大中
药适应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精品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精品

【关键字】化学、生物、设计、指南、建议、方法、条件、进展、空间、效益、质量、增长、传统、问题、矛盾、系统、机制、有效、大力、深入、继续、现代、合理、优良、公开、健康、持续、合作、保持、发展、建立、提出、发现、研究、突出、关键、热点、成果、根本、基础、需要、素质、环境、工程、途径、资源、能力、需求、方式、作用、规模、结构、水平、形势、速度、增强、检验、分析、借鉴、调控、形成、拓展、丰富、保护、推广、满足、服务中药发酵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传统发酵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中药发酵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发酵工艺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进行初步概述、总结,着重介绍当前发酵技术中的热点——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技术,而后对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发酵;双向性发酵Research survey on ferment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provides a broad spa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CM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technology, the modern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liminarily summarize themodern medicin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CMM, and emphasizes the hotspot in the curren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medicinalfungi bidirectional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he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 of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ermentation; bidirectional fermentation中医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摘要:中药发酵技术历史悠久,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将益生菌广泛应用于药食两用中药,利用益生菌发酵中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中药发酵技术开发出的一系列健康产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药经益生菌发酵后具有提高药效、更易人体吸收、降低毒副作用等优势,该文从单一菌种发酵中药和多菌种混合发酵中药两方面对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益生菌发酵药食两用中药开发的相关产品进行综述,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益生菌,发酵,功能型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多且产量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药效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优点[1]。

不同种类的中药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入药,传统炮制有煎、煮、熬、炼、炒等手段,由于加工深度不够,往往会造成有效物质难以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的现象。

为了提高提取率和利用率,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炮制方法——中药发酵。

它是指在适当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自身生长代谢及生命活动对药物产生发酵作用[2]。

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存在于人体肠道和生殖系统内。

益生菌和中草药在许多方面有相得益彰的协同作用[3]。

利用益生菌发酵中药不但可以节约中药资源,而且还可以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将大分子物质分解、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利用益生菌有目的的发酵中药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1 中药发酵技术1.1 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根据《本草纲目》、《本草汇言》、《中国药典》等记载,我国发酵中药的产生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发酵中药为曲类中药,包括红曲、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4]。

传统中药发酵并不是有针对的对中药进行发酵,而是利用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在环境温度、湿度都无准确控制的条件下完成发酵过程,该过程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菌种的纯度不高、发酵条件简陋、缺乏标准化模式。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在传统医学领域,中草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草药这一创新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中草药进行生物转化。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涉及微生物与中草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改变或优化,从而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或者增强原有成分的功效。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呢?首先,微生物发酵能够降低中草药中的毒性成分。

许多中草药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这些毒性成分可能会被分解或者转化,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其次,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生物利用度。

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难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变其化学结构,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微生物发酵还能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的研究中,所选用的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例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细菌类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促进中草药成分的转化;而真菌中的曲霉、青霉等则具有强大的分解和合成能力,能够对中草药进行深度改造。

发酵条件的优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包括温度、pH 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都会对发酵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以获得理想的发酵产物。

例如,对于某一种中草药,在 30℃的温度下发酵 5 天可能会得到最佳的效果,但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发酵产物的质量和药效下降。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抗菌消炎方面,通过发酵得到的中草药制剂可能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在免疫调节方面,发酵后的中草药可以更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
芪进 行 固态 发酵处 理 , 发现发 酵对 高温 灭菌 后 的中药 黄芪 成 分变化有 较大 的影响 , 测得 多糖 和黄 酮含 量增 加而 皂苷
有研 究 报道 , 将黄 芪 、 竹 、 股蓝 、 玉 绞 苦荞 等九 味 中药
固体 粉末 分别加 入培 养基 中接种鸡 腿蘑 进行 深层发 酵 , 结 果 表 明黄芪 等 中药 可 以促进 鸡 腿蘑 的生长 和胞 外 多糖 的
褶 菌进行 液体 发酵 , 表 明利 用裂 褶菌 液体 发酵可 将黄 结果 芪 中的多糖 和皂苷进 行有 效菌物 转化 , 而提 高 了菌丝体 从 的有效 生物量 E 4 ] 。朱新 术等 E 取能 厌氧 发酵 黄芪 药液 的 s 选 优 良乳 酸菌 , 过在添 加黄芪 药液 的发酵 培养基 中反 复传 通 代 对其进 行 驯化 , 并测定 发酵前 后粗 多糖 的含 量 和菌体浓 度 ,用单 因素法 研究 了最佳 黄芪 添加 量和 最佳接 种量 , 结
. 一 .
{ 隧学诼 础 誊
讲 与 述 座 综
2O 12 V o1 13 N o. . 3
黄芪药材的发酵研究进展
徐荣芳 , 薛慧清, 闫润红 , 李艳彦 , 羽 , 郭 刘必旺 ( 山西 中医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 2 ) 30 4
摘要 通过介绍黄 芪药材发酵 中新活性物质、 茵体 自身、 药材成分等药学方面的研 究及 黄芪发 酵产物在 增强免疫 力、 抗 茵、 抗病毒 、 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方面的研 究, 为进一 步研 究黄 芪药材提供参考。
1 发酵对 菌体 自身的影 响 . 2
含量 明显减少 。 王士 中 采用 黄芪药材 为主要 培养基 , 接种 糙皮 侧耳 菌种对黄 芪进 行发酵 , 发酵 液 中主要 活性 成分 对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哪些新突破中药材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材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炮制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1、微波炮制技术微波炮制是利用微波能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新技术。

与传统炮制方法相比,微波炮制具有加热均匀、快速、高效等优点。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中药材内部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和虫卵,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例如,在对黄芩的炮制中,微波炮制能够更好地保留黄芩苷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质量。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以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这种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提取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

在对丹参等中药材的炮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丹参酮等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3、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中药材进行炮制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这些酶类可以分解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更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例如,在对神曲的炮制中,通过发酵可以使神曲中的淀粉酶活性增加,增强其消食和胃的功效。

二、炮制工艺的智能化发展1、智能监控系统在中药材炮制过程中,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炮制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工艺要求进行自动调节。

这不仅能够提高炮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炮制质量的影响。

例如,在中药饮片的炒制过程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炒制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饮片的质量符合标准。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药材炮制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总结出不同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随着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生产,疾病的发生也呈泛滥趋势,由疾病造成的死亡及用药投入在逐年增加,给养殖业带来惨痛的损失。

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病菌不断变异,耐药菌株层出不穷,抗生素的有效性不断下降,并导致动物免疫力低下,同时病害反复发作。

形成了无药可用的局面。

由于药残严重,又给人类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已刻不容缓。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历经十年科
技攻关,共同开发的中药发酵制剂,秉承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中草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又提高中草药物有效性,同时也发挥了微生物制剂调节自身菌群平衡,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

充分体现了治于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理念。

中药发酵制剂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几家大型养殖使用,产品效果显著,并在众多养殖场产生强烈反响。

该制剂的绿色安全,标本兼治的实用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所信赖。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实时机也日趋成熟。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中药发酵制剂,市场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

可以预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中草药物对扩大中药治疗范围、机型改进、创制新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中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提供新途径,给中药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为中兽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起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必将成为中兽药研究的新领域。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

中药的加工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应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中药非常讲究炮制,通过炮制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

由于真菌在微生物中具有种类多、次生代谢产物多、培养条件比较简单等特点,因此应当是发酵中药的主要功能菌。

1、微生物的药用历史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病治病的国家,早在东汉年间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从这些真菌中药中已经分离到相应的纯菌种,有些已实行人工种植物代替野生品,不能人工种植子实体的,也可以通过培养菌丝体来代替,充分满足了医疗用药的要求,也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药用微生物分类、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制剂学及遗传育种、栽培驯化、发酵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微生态制剂、灵芝菌、虫草菌、蜜环菌、阿氏假囊酵母、竹红菌等在保健品和药品开发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

由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生理活性,因此受到化学工作者和药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2、发酵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

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药。

但这些品种都是利用自然界天然的菌种发酵的,一般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由于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接入的微生物种类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也不可能根据需要将几种微生物组合接种在一起;另一方面,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在药物上生长起来。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


外,是否会落入有害菌也不明确,所以微生物在药物中的潜在效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微生物是发酵炮制中药的有力工具,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并易于组织工业化生产。

现代工业中许多生物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如各式各样的酶、抗生素。

酶是一切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它可以使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成,如米曲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酯化酶、酰胺酶、淀粉酶和糖化酶等,酵母在发酵时可产生蔗糖酶、淀粉酶、脂肪酶、酒化酶等,这些酶中既有胞内酶,也有胞外酶;既有合成酶,也有分解酶。

有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酶到培养基中去,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有成百上千,这些丰富而强大的酶系是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可以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成分,这些新成分就是新的活性药物筛选的物质基础。

这就是微生物可以用来发酵炮制中药的理论根据,如酶法已成为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据马田田等报道,提取小檗碱之前,药材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后,可以提高小檗碱的收率<3,4>。

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也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有些本身就是功效良好的药物;或以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为前体,经微生物的代谢可以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和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和中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复方、协同作用。

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有可能会产生新的代谢反应,因为中药的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成分或改变各成分的相互比例。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将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菜籽饼、棉籽饼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脱去有毒物质,从而用来饲喂牲畜;也有可能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原来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变得易于吸收,如动物血经微生物发酵后,消化吸收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由于微生物生长主要消耗的是动植物的蛋白质、糖等常规物质,有可能对有效成分有浓缩作用,如发酵法提取薯蓣皂苷就是通过发酵去除薯蓣中的淀粉。

就微生态制剂而言,有益菌本身就是很好的药物,如双歧杆菌。

微生物容易诱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现代生物
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中药发酵的需要。

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微生物体中得到运用,也是基因工程等技术最成熟的领域。

4、微生物类群为中药发酵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产物的微生物仅真菌就达200余种,抗肿瘤的真菌200种。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占藻类、菌类、地衣类等同属低等药用植物467种的63.8%,是低等药用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菌株,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可能在中药发酵中具有不同的效果。

但不同的微生物有时会产生大体上类似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人们已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多达几百种真菌,但它们所产生的冬虫夏草的效果都是类似的;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类群发酵处理后也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如发酵淡豆豉时,用桑叶、青蒿同制的,药性偏于寒凉,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证;用麻黄、紫苏等同制的,药性偏于辛温,适用于外感风寒之证。

5、微生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微生物中发现的活性成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已成为发现新药的重要领域。

现在,除了抗菌、抗肿瘤等抗生素外,非抗微生物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越来越多,如:免疫抑制剂、降血脂、抗氧化、受体拮抗剂和特异性酶抑制剂等。

毒菌也是一类含有对人有强烈作用效果的菌类,极其少量的活性物质就可引起人的剧烈反应,若用这些菌类发酵有关中药,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毒蝇鹅膏菌含有神经毒素,能引起人的精神幻觉,在欧美还有食毒蝇菌的嗜好。

采用这类毒菌发酵相应的戒毒中药,有可能对开发戒毒类药物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