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参发酵产品研究进展

人参发酵产品研究进展

人参发酵产品研究进展摘要:人参是著名的传统中药,也是新资源食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随着对人参资源的深度开发,人参相关产品的研发呈逐年上升趋势。

生物转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开发,目前通过对人参进行发酵和生物转化开发出的相关产品有人参发酵酒、人参乳酸饮料、人参发酵醋等,这些健康产品口感好、风味独特倍受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人参的生物转化和发酵产品研制方面进行综述,为人参新的研发方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参;发酵;产品研发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干燥根[1]。

有“百草之王”之称[2],为大地精华之物,有着悠久的防治疾病的历史,其效果更为古今中外无数医者所肯定。

人参始载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药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3],有“补五脏、定魂魄、安精神、除邪气、止惊悸、益智、明目,久服轻身延年”的功效[4]。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滋补、抗疲劳、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力及抗肿瘤等作用[5,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病先防、营养保健越来越重视,人参为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中药经过发酵,可以使其原有药性发生改变,如降低药物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等,扩大了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7]。

现代中药发酵是传统炮制方法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8]。

微生物发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中药进行发酵处理得到目标产物或改变药效的一项技术,具有改变中药毒性、提高药效、加速吸收、改善口味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提高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9-10]。

本研究对人参各种发酵方法及其产品进行概述,为研发人参新型健康产品提供参考。

1 人参的生物转化现状人参主要生理活性物质以及最有效的药用成分是人参皂苷,目前已经有60多种人参皂苷从人参中分离出来。

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11-12]、抗疲劳[13]、降血糖[14]、提高免疫力[15]、抗氧化[16]等多种作用,而其发挥抗肿瘤作用和具有较高活性的人参皂苷多为稀有皂苷。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微生物发酵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生物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中药提取、改良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我们将对微生物发酵在中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s an ancient and important biotechnology, has wide applications in multiple fields. In recent years, its 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s well as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improvement,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We will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本文将简要介绍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背景。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胞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同时也对如何改良内生真菌菌种性能和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以提升其产紫杉醇的能力,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字:紫杉醇,微生物发酵,内生菌,产量前言:目前国外市场上的紫杉醇仍依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炼和人工合成方法,目前并未见有第三种形式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制作的报道。

紫杉醇的生产受着原材料与科技二个方面的约束,短期内无法突破。

为克服红豆杉资源匮乏和紫杉醇需要量的日益扩大的问题,人类对生产紫杉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学研究,涉及化学全合成、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转化和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由于具备突出优点,其研制与发展日益引起中外科研学者的普遍重视。

一、紫杉醇产生菌的研究进展(一)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种类Stierle和Strobel等首次从短叶红豆杉的树枝上分离出一个可以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命名为安德列亚霉[1]。

当时这一发现对于紫杉醇的药源研究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为开发紫杉醇的物源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此后,各地研究者相继进行对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分离操作,先后在西藏红豆杉、云南省红豆杉、东北地区红豆杉、欧洲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到能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其寄主植被基本包括红豆杉属下的所有种类。

在国外的树木中,科学家也分离出来到了可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

Li等在不同种类的秃柏的韧皮部和木材部中均分离出能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2]。

GA等18人在同一种松树中分离出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

这表明,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不但存在于红豆杉属植被中,在某些非红豆杉属植被中也存在,他的研究结果更拓宽了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研究范畴。

(二)真菌发酵制备紫杉醇的优越性与过去在红豆杉植株的树皮上获得的紫杉醇比较,由内生真菌发酵制备紫杉醇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微生物发酵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易扩大化,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落地实施;(2)微生物易于通过诱变育种等方法筛选高产菌株,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微生物育种及选育速度明显高于植物细胞株;(3)内生真菌生长迅速,在简单培养基中便可大量繁殖,形成丰富的发酵活性性质;(4)内生真菌在生物反应器中生长时,可人为调节各项发酵参数,使代谢路径朝着有利于紫杉醇的生产及高浓度紫杉醇的积累的方向进行。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3、加大中药废弃物的二次开发利用
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些 中药资源显得尤为紧缺。一方面应该加强道地药材的GAP种植、药材 基因以及细胞培养等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药材的合理利用----合 理使用药材,组方更科学实用,同时药材首次利用后药渣的二次
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 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 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几点展望:
6、发酵产物综合研究——分离、纯化等条件的优化
首先,应该对微生物的发酵和培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成分的 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实验的证明,更加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 过程。 其次,对中药也应该进行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全面研究,深入研究中药 多靶点作用的机理,并用相应模型进行科学的阐述,进而建立中药多 靶点作用的模式。
开发,微生物在这方面具有很好优势。 药渣废弃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同时也包括没有
提取完全的一些有效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等;一些微生物具有降
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功能,将微生物作由于中药药渣,既可以 起到降低中药生产后处理的成本,同时也可以节约原料,扩大中
药适应症。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应用论文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应用论文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炮制中药是一种中药提炼新工艺。

该工艺以传统的微生物工程等技术为基础,结合了常用的物理或者化学等中药炮制方法,具有分解药物的大分子物质使其更易吸收,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得其更安全的优点,此外,该工艺还具有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合成速率,解决供不应求的医疗状况等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有待于大规模投产试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工艺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艺;优点【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5-011引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中医药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传统的中药加工提炼工艺如煎、熬、蒸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生活的需要。

目前发展出一门中药炮制新技术,即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炮制中药。

该技术建立在微生物发酵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微生物的强大转化能力,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高度提炼,毒性得以降低,并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与废渣得以大幅度的分离,使得发酵之后的药液浓度更高,更易于人体吸收。

此外,由于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还存在被转化成新成分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新成分一方面可能会优化药材的原有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新的作用。

鉴于以上优点,微生物发酵技术有待于引起中药界的高度重视。

2微生物发酵炮制中药的类别按照使用方法的不同,微生物发酵法炮制中药可分为两大类:(1)去渣式,即炮制后的药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药渣,需要经过过滤,筛选等方法处理后方可使用;(2)无渣式,即炮制后的药液中没有药渣,无需过滤筛选等方法便可使用。

微生物法炮制中药按照发酵方式的不同也可分为两大类:(1)液体发酵式,该方式从传统的抗生素制造方法中获得经验,将某些与中药成分可以产生有效作用的微生物群与中药材质混合均匀,然后置于容器中,给予适合的光照、湿度及温度等外界条件使其进行发酵;(2)固体发酵式,该方式利用营养物质较高的农业产物作为发酵基质,将特定的真菌或者真菌群群与之均匀混合,再给予适合的光照、湿度及温度等外界条件使其进行发酵。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

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摘要:中药发酵技术历史悠久,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将益生菌广泛应用于药食两用中药,利用益生菌发酵中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中药发酵技术开发出的一系列健康产品颇受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药经益生菌发酵后具有提高药效、更易人体吸收、降低毒副作用等优势,该文从单一菌种发酵中药和多菌种混合发酵中药两方面对益生菌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益生菌发酵药食两用中药开发的相关产品进行综述,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益生菌,发酵,功能型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种类多且产量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药效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优点[1]。

不同种类的中药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入药,传统炮制有煎、煮、熬、炼、炒等手段,由于加工深度不够,往往会造成有效物质难以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的现象。

为了提高提取率和利用率,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炮制方法——中药发酵。

它是指在适当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自身生长代谢及生命活动对药物产生发酵作用[2]。

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存在于人体肠道和生殖系统内。

益生菌和中草药在许多方面有相得益彰的协同作用[3]。

利用益生菌发酵中药不但可以节约中药资源,而且还可以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将大分子物质分解、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利用益生菌有目的的发酵中药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1 中药发酵技术1.1 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根据《本草纲目》、《本草汇言》、《中国药典》等记载,我国发酵中药的产生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发酵中药为曲类中药,包括红曲、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4]。

传统中药发酵并不是有针对的对中药进行发酵,而是利用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在环境温度、湿度都无准确控制的条件下完成发酵过程,该过程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菌种的纯度不高、发酵条件简陋、缺乏标准化模式。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在传统医学领域,中草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草药这一创新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中草药进行生物转化。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涉及微生物与中草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改变或优化,从而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或者增强原有成分的功效。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呢?首先,微生物发酵能够降低中草药中的毒性成分。

许多中草药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这些毒性成分可能会被分解或者转化,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其次,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生物利用度。

一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难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变其化学结构,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微生物发酵还能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的研究中,所选用的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例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细菌类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类,促进中草药成分的转化;而真菌中的曲霉、青霉等则具有强大的分解和合成能力,能够对中草药进行深度改造。

发酵条件的优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包括温度、pH 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都会对发酵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以获得理想的发酵产物。

例如,对于某一种中草药,在 30℃的温度下发酵 5 天可能会得到最佳的效果,但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发酵产物的质量和药效下降。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抗菌消炎方面,通过发酵得到的中草药制剂可能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在免疫调节方面,发酵后的中草药可以更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根据发酵物 料的状态
液态发酵
药用真菌发酵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微生物和发 微生物与中药材的发酵 酵基质特性
药用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发酵
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发酵中药的应用现状
发酵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修饰和转化——有学者分别对虎杖、黄芩、 地衣芽孢杆菌和红花的联合发酵等进行了发酵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发酵对减小中药毒性的作用——学者利用真菌发酵雷公藤,使得 雷公藤中的免疫抑制和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对雷公藤含量持续下降 而总生物碱成分变化不大,保留了其药理活性。 发酵对提高中药有效成分量的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在细 胞内,但是植物细胞具有坚韧的细胞壁结构,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 出和提取,而微生物的发酵可能产生纤维素酶能够破坏细胞壁结构, 是有效成分更易于得到。 发酵发现并获得新的药性——中药的发酵由于微生物或者真菌的作 用可以使得中药的成分发生变化,或者中药的成分会使得微生物的 次生代谢产物增加或种类改变,从而得到新的活性成分,发现新的 药性。
发酵中药的研究进展
1.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2.中药发酵的种类 3.发酵中药现状研究
4.中药发酵应用现状 5.结语与展望
中药发酵的历史概况
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
是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简单利用,且菌种不纯,针对性不强
固态发酵
中 药 发 酵 的 种 类

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发酵中药可以缓解中药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主要集中于通过中药的作用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在双向发酵,即发酵两相兼顾的研究还比较少。
发酵中药的研究还多限于发酵或得产物追综,而对其发 酵的本质,也就是酶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17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5、肠道菌群对中药的影响
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 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 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 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 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 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 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 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1、利用中药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 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变化,为中药与药用真菌的结合寻找 突破点,并开发具有良好功效的药物。
A、固体发酵:以黄芪为药性基质,黄芪占培养基组成10-20%, 加入其他营养物质,研究动态过程中多糖、皂苷、蛋白质 的变化,结果表明灵芝和黄芪发酵组合是可行的。
6、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提取研究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 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 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 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 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 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 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 传质阻力,可促进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
活性物质,且杭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液对慢性支
气管炎的疗效。结果发现,单纯灵芝发酵液就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4、中药提取液对微生物特别是药用真菌生长的影响
目前研究了一些中药对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影响。 主要指标是:(生物量)及代谢产物(胞外多糖)的影响
B、液体发酵:三株口服液(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经水、大豆胚芽、
白砂糖、玉米芽、燕麦芽、低聚木糖、两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
乳杆菌联合发酵制成)等。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2、利用微生物转化中药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 特定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相比,它具有区 域和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公害 少等优点,同时能完成一些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反应。同时由于 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快等特点,所以微生物转化常被用来对天 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获得一些结构更合理或活性更好的 先导化合物。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 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 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1、微生物发酵中药中所应用到的很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者含有真菌的 混合菌群,其中药用真菌很多本身作为中药来应用。因此一定意义上 讲,中药与微生物,特别是与一些药用真菌具有密切的联系。 早在东汉年间《神龙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 等药用真菌分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作为辅料,采用微生物处理后自身成为发酵物组成的一部
分,如半夏炮制,神曲制备等。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微
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 八豆;守田;水玉;羊眼。该物种为中国植物 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 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 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 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 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 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 但其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 呕吐,咳喘等症。
别。 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蛹虫草与培植蛹虫草清除·OH自由基的作用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植蛹虫草完全可以取代野生蛹虫草在抗衰老领域发挥作用,更 应当成为发展的重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2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竹黄菌的深层发酵提取物抗菌实验。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3、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 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提取物的药理实验研究。
3.1 发酵产物与天然产物成分以及药效的研究 发酵虫草与天然虫草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利用虫草菌丝体来代替虫草是
可行的。 雷丸菌发酵方法所获得的雷丸蛋白酶与天然雷丸蛋白酶之间没有明显差
由牛黄、三七、蛇胆、麝香等制成的 锭剂,气微香,味苦、微甘。具有消 炎、清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对 急性肝炎、眼炎、耳炎、痈疽疔疮、 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一切炎症引起 的疼痛、发热等症均有疗效;并能抑 制消化系统癌细胞的生长。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3、某些传统的微生物制剂一直使用至今,其中以不同中药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2、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 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而且很多发酵之后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片仔癀的 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神曲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 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利用微生物进行中药提取研究
中药材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在中药有效成 分提取过程中,当存在于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 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