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敏度等优点。
03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
酶抑制法
利用农药对酶的抑制作用,通过 测定酶活性变化来判断农药残留 情况。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适用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的残留检测。
免疫分析法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农 药残留。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可应用于多种农药残留的
气相色谱法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食品 中的挥发性添加剂进行检 测,适用于多种添加剂的 同时测定。
质谱联用技术
结合质谱仪的高分辨能力 和色谱法的分离能力,对 复杂食品基质中的添加剂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 应,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快 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时测定多种营养成分。
酶解法
采用特定的酶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进行水解,再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 水解产物的含量,从而推算出食品 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生物化学法
利用生物化学反应原理,通过特定 的试剂与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反 应,产生颜色、沉淀等变化,从而 进行快速检测。
0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挑战 与前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汇报人:XX 2024-01-27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 常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 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食品中有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 检测的技术手段,旨在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总结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总结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1、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2、快速检测含义: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三方面体现:(1)实验准备要简化;(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1.按分析地点: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2.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4、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一)生物法:(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4)生物传感器法(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5、免疫定义:机体识别自身非自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反应。
6、免疫基本特征: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7、免疫的基本功能: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8、抗原定义: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答应,并且能与答应物(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Ag)。
9、抗原具有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10、抗原分类(按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某些药物)。
11、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
12、抗体:有抗原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后,由免疫系统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食品安全中的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中的快速检测方法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食品加工和出售的过程中,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以确保食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食品安全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不同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来鉴定和定量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无需样品处理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添加剂、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等的快速检测。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具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分析物质进行识别和检测的技术。
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和细胞传感器等。
这些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等特点,在食品中检测微量有害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快速质谱技术快速质谱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
它能够迅速识别和定量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有害物质和毒素等。
快速质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四、快速免疫分析技术快速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定的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相结合来进行检测。
该技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分析物质。
在食品安全中,快速免疫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和过敏原等。
五、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快速核酸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核酸扩增和检测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目标生物、基因或者基因组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可用于食品中病原菌、转基因成分以及其他潜在的危害因素的快速检测。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中的快速检测方法涵盖了光谱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技术、快速质谱技术、快速免疫分析技术和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也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这些技术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的饮食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保障。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电压曲线 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于食品中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灵敏检测 。
PART 03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应用实 例
REPORTING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01
02
03
酶抑制法
利用农药对特定酶的抑制 作用,通过测定酶活性的 变化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
免疫分析法
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 合的原理,利用标记物或 酶标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 分析。
便携式光谱仪器及应用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 仪
用于食品中水分、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
可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成分。
手持式电化学传感器及应用
手持式电导率仪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盐分、酸度等电导率相关指标。
手持式PH计
PART 02
常见食品安全快检方法
REPORTING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特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及层析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目 标物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ra bibliotek拉曼光谱法
基于拉曼散射效应,通过分析散射光 谱得到分子振动、转动信息,适用于 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的无损检 测。
电化学检测方法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被测物 质的浓度,适用于食品中酸碱度
、离子浓度等的快速测定。
电导分析法
利用被测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来推断 其浓度的变化,适用于食品中电解 质溶液的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由于当前食品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很多,只有确保检测的效率才能更好的确保所有食品的安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1、传感器法传感器法是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传感器法的原理是按照相应的规律将食品的被测量转换成为机器可识别的信号,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最后检测出食品的质量。
传感器法的检测速度往往较快,而且其灵敏度也较高,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传感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其重现性往往较差,而且稳定性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说利用该方法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往往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核实。
当前,传感器法大都被应用在食品的农药以及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而且由于这些食品的特殊性,所以其所利用的传感器也大都是生物传感器。
如果依据感受器的类型来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划分,传感器可以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和微生物传感器,而如果按照换能器来生物对传感器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其分为光学型传感器、压电型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导型传感器四类。
免疫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种,它所利用的是抗原体结合免疫反应,由于免疫传感器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相关研究人员仍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多组分检测、传感器的自动化和传感器的再生等几个方面。
酶传感器一般是被应用在食品的残留物检测中,酶传感器依据酶种类的不同,又可以被细分为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和胆碱酶传感器,两种传感器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适用领域。
还有一些其它种类的传感器也经常被用于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中,而且当前许多科研人员对传感器法仍然在进行着研究,以期在传感器法的应用上实现新的突破。
2、酶抑制快速检测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办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所利用的就是酶的抑制作用,因为酶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往往对于化学农药残留物较为敏感,通过对该法的利用,既可以得到相应的食品残留物的程度,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农药及重金属的具体残留物。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概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是指在食品安全领域中,采用各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1.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率: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食品样本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
- 高准确性:现代快速检测技术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识别和测量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 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技术通常设计得易于操作,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进行检测。
- 低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的成本较低,更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1.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控食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在食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筛查,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 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行业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对食材进行检测,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 消费者个人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可以使用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对购买的食品进行自我检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2.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早期发展早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依赖于感官检测和简单的化学试剂反应,这些方法虽然简便,但准确性和效率都较低。
2.2 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对食品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快速检测含义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三方面体现:(1)实验准备要简化(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按分析地点: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一)生物法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4.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食品成分分析(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5)食品限度的检验(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
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硝酸盐速测管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
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

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以便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
第一部分:PCR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增食品样本中微生物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对食品是否受到致病菌污染的快速检测。
例如,在肉类产品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是否存在这些菌种,从而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反射、透射或散射光谱,可以获取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品质信息。
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含量,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等。
这些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非常有帮助。
第三部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质谱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仪器,可以检测食品中微量残留的农药、兽药等有害物质;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等。
这些快速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第四部分:基因编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通过修改食品作物的基因组,可以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针对具有致病潜力的细菌或病毒在食品作物中进行基因编辑,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食品作物基因的修饰,从而提高食品安全。
结论:通过使用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快速检测的定义快速检测没有经典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
即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二、快速检测的意义1.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2.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3.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4.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三、快速检测的时间概念理化快速检测: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两小时以内出具检测结果,即可视为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
如果方法能够应用于现场,在30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即可视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如果能够在10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可视其为比较理想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微生物快速检测:与传统检验方法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其检测结果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方法,可视为快速检测方法。
四、快速检测方法的主要形式1 试纸法1.1 用试纸直接显色来定性并作为限量指示:如农药等。
1.2 用试纸层析显色或层析后胶体金显色来定性或作为限量指示:如苏丹红、瘦肉精等。
1.3 用试纸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如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等。
2 试管法2.1 用速测管显色来定性:如毒鼠强、生豆浆等。
2.2 用速测管显色的深浅半定量:如亚硝酸盐、甲醇、二氧化硫等,比色定量可以是目视,也可以用便携式光度计。
3.滴瓶法:将标准溶液放在滴瓶中,根据消耗的滴数来判定被检物质的含量。
如食醋中乙酸、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等。
4.便携式仪器法4.1多参数光度仪法:本方法是将实验室中的光度仪微型化,将可以用比色进行定量的检测项目的线性斜率和截距输入仪器,现场检测时不用再做标准曲线,直接得出样品结果。
有单一项目检测仪,也有多项目检测仪等。
4.2 现场检测专用仪器:如消毒间紫外线辐照度计; 食用油极性组份测定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甲醇速测仪;物体表面洁净度ATP荧光度仪;环境温度瞬间测定仪;食品中心温度计;酸度计;电导仪;肉类水份测定仪等。
5.其它一些形式的快速检测方法:如砷斑法、砷管法、氰化物发生器法等等。
五、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项目分类1.常见食物中毒类:如农药、鼠药、金属毒物、亚硝酸盐、有毒油脂、甲醇、生豆浆、有毒豆角等的快速检测方法。
2.非法食品添加物与劣质食品类:如掺杂造假、食品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改变等。
3.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运控制环节类:如温度、洁净度、消毒效果等。
4.生物性污染类: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第二章常见食物中毒与应急保障项目的快速检测一、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农药速测卡使用说明)检测原理: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过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二、毒鼠强速测试剂盒与速测管使用说明方法一、试剂盒测定法方法二、速测管测定法检测原理:毒鼠强可与二羟基萘二磺酸发生反应变为淡紫红色,本方法检出限为1µg,最低检出浓度2µg/mL。
浓度高时变为深紫红色。
三、敌鼠的快速检测检测原理:敌鼠钠盐又名敌鼠,化学名为2-二苯基乙酰基-1,3-茚二酮,可与三氯化铁反应出现砖红色。
检出限5µg ,在取样量0.05 mL的情况下最低检出浓度100µg/mL,加大滴入量后,更低浓度的敌鼠钠盐将会检测出来。
四、氟乙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一、奈氏试剂-速测管测定法检测原理:当氟乙酰胺与奈氏试剂反应后会出现黄红或橙棕色沉淀。
检出限为5µg,最低检出浓度10µg/mL。
方法二、异羟肟酸铁显色-试剂盒测定法测定原理:氟乙酰胺与羟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异羟肟酸,与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色异羟肟酸络合物。
检出限50μg/ml。
样品处理:无色液体可直接测定。
有颜液体,可加少量活性炭或中性氧化铝振摇脱色,过滤后测定。
固体样品研碎后取2~5克加3倍于样品重的蒸馏水或纯净水,半流体样品取2~5克加等量于样品重的蒸馏水或纯净水,振摇提取,过滤,将滤液煮沸浓缩至1ml左右测定。
中毒残留物或胃内容物样品处理时,可适当加大取样量。
五、鼠药磷化锌测试液使用说明磷化锌是常用鼠药之一,为灰色或近似黑色有闪光的重质粉末。
检测相对复杂,要先经硝酸银法预试为阳性后,再进行磷和锌的检验,均呈阳性时,可判断磷化锌的存在。
现场快速检测时,可取约1g研磨后的样品,加入5mL水,混匀后,加入磷化锌测试液2mL,如果释放出蒜臭味时,即可考虑可能含有磷化锌的存在。
可将样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的验证。
六、砷、锑、铋、汞、银化物检测试剂使用说明方法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某些无机化合物可与金属铜作用产生颜色变化,由此推测可能存在的某些有害化合物。
本方法最低检出限砷为10µg,汞为100µg ,按取样量5g计,最低检出量砷为2mg/kg,汞为20 mg/kg。
七、钡离子速测试剂包检测原理: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相遇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酸钡盐白色沉淀。
八、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亚硝酸盐速测管使用说明)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检测:取粉碎均匀的样品1.0g或1.0ml至10ml比色管中,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纯净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1.0ml 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L(以NaNO2计)。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板上的最高值,可定量稀释后测定,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如从10ml比色管中取出1.0mL转入另一支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1.0mL加入到检测管中测定,测试结果乘上100(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十、氰化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氢氰酸与加载在试纸上的苦味酸钠作用生成橘红色异氰紫酸钠。
十一、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快速检测方法原理:以纸片作为载体做成卡片形式,通过显色剂与游离脂肪酸或过氧化物进行反应,其在纸片上显色的程度与游离脂肪酸或过氧化物的含量成正比,以此达到酸价或过氧化值的半定量。
操作方法4.1直接取植物油(动物油需加热使其融化)样品适量(约5mL)于清洁、干燥容器中,将油样温度调整至25℃±5℃,将试纸端插入油样中并开始计时,试纸插入油样1~2秒立即取出,将试纸块面朝上平放;4.2酸价测试纸的最佳反应时间为5min,3~8min内比色有效。
4.3过氧化值测试纸的反应计时视环境温度而定,在表中规定的时间内比色有效。
十二、食用植物油极性组份速测仪使用说明方法原理:食用植物油经高温加热和反复使用后会产生某些物理极较大且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丙稀酰胺、多环芳烃、醛基和羰基物质等,这些物质的增加,可使油品原本的物理极性改变,采用电化学原理,可以测定出油品极性改变的程度,由此来判断油品的品质。
酸败油脂的极性会较高。
十三、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作为食用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产物皆易溶于水。
而矿物油则不能皂化,也不溶于水,会出现混浊现象,据此证明矿物油的存在或其本身就是矿物油。
十四、大麻油检测试剂使用说明方法一、盐酸—蔗糖测定法方法原理:大麻油与盐酸-蔗糖试剂反应后产生红色聚合物。
操作方法:取油样1mL置试管中,加入浓盐酸3mL~5mL,将“大麻油鉴别试剂A”倒入试管中,振摇1min后,10min内观察。
同时做一份已知不含大麻油的相同种类油的空白对照实验以便观察。
结果判断:若酸层(溶液下层)出现粉红色,静置后逐渐变成红色,示有大麻油存在。
方法二、磷酸测定法方法原理:大麻油与磷酸作用后出现绿色聚合物。
检出限为9%。
操作方法:取油样1mL于试管中,加入50滴“大麻油鉴别试剂B”,摇匀,静置5min,10min 内观察。
同时做一份已知不含大麻油的相同种类油的空白对照实验以便观察。
结果判断:若酸层(溶液下层)呈现绿色时,示有大麻油存在。
十五、食用油中蓖麻油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蓖麻油能与试剂以任何比例互相混合,而其它植物油(巴豆油除外)不易溶于试剂,故可根据这一差别检验食油中是否混入蓖麻油。
检出限为5%(油样中含有5%以上的蓖麻油时可以检出)。
(无水乙醇)十六、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造假、非法添加物类)方法原理:考马斯亮蓝试剂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其颜色深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检测范围:液体样品为0.5g~20g/100g,固体样品为1g~40g/100g 样品处理:取奶粉2g(液体奶取4mL)于容器中,加纯净水或蒸馏水至100 mL,充分摇匀;从中取1mL至另一容器中,加纯净水或蒸馏水至40mL,充分混匀成样品待测液。
测定与判断:取一支蛋白质检测管,加入0.5mL样品待测液,盖上盖子摇匀,反应2min,观察颜色变化,根据标准比色板进行半定量判定;每批检测须做一个纯净水或蒸馏水空白对照以便判断。
(一)比浊法的方法原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快速提取后,与胺盐沉淀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对稳定的混悬液体,在比浊管中目视比对判定结果。
(二)免疫层系胶体金竞争法的方法原理: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C1、C2:标准质控区。
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T:检测区。
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双抗体夹心法: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
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
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
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
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
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