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库

教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2.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实现的。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A.学校精神B.学校制度C.学校文化D.学校传统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6.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

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B.劳动方式C.劳动手段D.劳动对象

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1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

161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B.制约作用C.决定作用D.内部动力作用

1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

15.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

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

2.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B.实验课C.巩固课D.练习课E.演示课

3.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

A.必须是中国公民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既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主动性

5.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B.坚持性善论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E.倡导民主德育观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

2.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的按()的教育制度。

3.文化对教育具有()作用,文化发展促进──的发展。

4.()和()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6.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和等方面。

四、名词解释

1.设计教学法

3.教学策略

3.陶冶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任务

2.简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3.简述德育原则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六、论述题

试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质

七、案例分析题

40.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 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至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埃拉斯莫斯正式提出“班级”一词。

2.【精析】D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的力量实现的。

3.【精析】C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精析】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5.【精析】A《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6.【精析】A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8.【精析】D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9.【精析】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0.【精析】A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11.【精析】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12.【精析】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13.【精析】C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4.【精析】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15.【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充分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

16.【精析】D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17.【精析】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8.【精析】B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E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围绕上好课来进行各个程序。

2.【精析】BDE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属于按教学任务划分。3.【精析】ABCD教师资格条件:一是身份条件,取得教师资格必须是中国公民;二是思想品德条件,取得教师资格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三是学历条件,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相应学历;四是教育教学能力条件,主要包括身体条件,即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4.【精析】ABCDE是锻炼法要求。

5.【精析】ACD BE为体谅模式特征,认知模式重“知”。

三、填空题

1.林哈德与葛笃德

2.一定层次结构年龄分级

3.价值定向学校课程

4.科技教育

5.环境决定论

6.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四、名词解释

1.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2.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的活动方案。

3.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应为谁服务,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正确方法,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教学任务之一是保持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个人人格。总之,教学作为一种途径,它体现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项教育的任务。

2.简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

(2)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从事精神生产,教育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是人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发展,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整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要肯定学生是教育对象,要接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可懈怠教育的职责,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简述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积极向上。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整,相互配合,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按照严格的标准,通过多种途径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通过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信息高速公路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而创造文化,高等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就是个人智力、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在个人自我素质(德、智、体)发展的同时,会做各种工作。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指导思想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使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把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淘汰教育、选拔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教育。

七、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1)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2)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3)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教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

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

A.培养文化主体B.构成文化本体C.支持主流文化D.繁荣多元文化

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促进经济增长B.传播文化知识C.培养人才D.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6.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A.夸美纽斯B.昆体良C.赫尔巴特D.杜威

11.一般来讲,中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

12.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3.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 ) A.自由管理B.民主管理C.常规管.D.平行管理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17.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18.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

A.明清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20.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21.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D.共青团活动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22.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谈活B.报告C.参观D.讲解E.讨论

2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班集体的设计者

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班级的教育者E.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24.班会的特点有( )

A.集体性B.科学性C.自主性D.针对性E.纪律性

25.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A.规范B.管理C.控制D.教育E.定向

三、填空题

26.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

27.德育内容主要由()、思想教育、()和()等构成。

2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交往性等方面。

29.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三种。

30.智力的核心是()。

3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有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2.“导生制”

33.班级管理

34.国家课程

五、简答题

40.雪梅是个能干的女孩。她家庭负担很重,爸爸整天干活不在家,妈妈瘫痪在床上。雪梅不仅要做家务,还要照顾躺在床上的妈妈。虽然时间很紧,但她从不放松学习,有时会为妈妈熬药而迟到。

这学期,学校要开展纪律比赛,雪梅的班主任老师担心她经常迟到会影响班集体成绩,就劝她转学,同学们也在背后议论纷纷。雪梅不愿意离开,可是又怕影响大家。

请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外部分组打破按年龄分班的传统,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2.【精析】C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3.【精析】B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主体是其双重文化属性。

4.【精析】C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5.【精析】B 这句话的意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6.【精析】A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0.【精析】C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1.【精析】B少年期处在中学阶段。

12.【精析】B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13.【精析】D班级平行管理是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14.【精析】B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是班主任的三种领导方式。

15.【精析】D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16.【精析】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17.【精析】C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18.【精析】D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精析】C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20.【精析】D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推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二、多项选择题

21.【精析】ABCDE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22.【精析】ABCDE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运用语言进行说服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都属于说服法。

23.【精析】ABCD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24.【精析】ACD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是班会的特点。

25.【精析】BCD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三、填空题

26.道德教育

27.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28.引导性简捷性

29.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0.思维能力

31.课程类型

四、名词解释

32.“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33.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4.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

五、简答题

35.简述教科书编写时的注意事项

(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4)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37.简述教师课外辅导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课外辅导学生需要注意: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发挥长处,弥补缺陷。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辅导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点、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做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时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38.简评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

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六、论述题

39.试论独生子女的特征

【答案要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家庭中新一代的唯一成员,因而处于优越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特点:第一,身体发育普遍较好。从小得到家庭的精心照顾,营养条件较好,因而普遍身体发育好、成长快。第二,智力发展较早。现代优生学证明,头胎儿的遗传素质有一定优势。同时,家庭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智力发展条件。第三,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欠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不够科学。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第一,扬长补短,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第二,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要避免“四二一综合征”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引导独生子女与同伴处好关系,学会关心照顾别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情感。七、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未成年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权利在学校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无论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品行是否有问题,学生受教育的权力是均等的,学校不可以随意开除学生或责令学生转学。学生更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所以教师劝学生转学是违法的。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3.从整体来看在身高、体重方面小学生处于( )

A.第一个生长高峰期B.发展的成熟期

C.在两个生长高峰期中间的平稳发展期D.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4.《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的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5.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

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层次结构D.需求结构

C.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个人在脑力上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和谐发展C.个人知识和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

D.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11.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学校课程

12.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

A.课程计划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D.课程改革

13.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14.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15.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7.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

A.校长B.老师C.班主任D.主任

20.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

A.教研组B.年级组C.班级D.班级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2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方面

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2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3.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 )

A.目标B.主题C.情景D.任务E.评价标准

24.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对待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E.整合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6.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28.陶冶主要包括:──、──和艺术熏陶等。

29.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和──能力。

3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和灵活性。

31.常见的教案有:──、──和综合式三种。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有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2.教师

33.学生

34.人力资本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1道小题,共15分)。

40.黄老师教了八年的书,一天,刚上课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个诗人,小于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黄老师朗读了这首诗,它的确很关。然而,黄老师注意到小于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黄老师问小于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时间写。

黄老师听后不知道如何是好,请你帮助黄老师解决此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故可判断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初期。

2.【精析】A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而这一时期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3.【精析】C从整体来看,在身高、体重方面,小学生处在两个生长高峰期中间的平稳发展期。

4.【精析】C《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5.【精析】D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6.【精析】A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机构。7.【精析】B 因材施教即指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人的个体差异性。

8.【精析】C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9.【精析】A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0.【精析】I)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

11.【精析】D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12.【精析】C课程设计即课程结构的编制。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13.【精析】D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14.【精析】B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的教学。

15.【精析】B效度亦称测验的有效性,指一套测试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试的程度。

16.【精析】D 区分度是测验项目对受试者水平的鉴别能力和指标。

17.【精析】D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精析】D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19.【精析】C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20.【精析】C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二、多项选择题

21.【精析】ABCDE 以上各点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

22.【精析】ABCE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研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并给予了理论化的回答:(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建立起了经典的课程研制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①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基本目标;②选择学习经验;③组织学习经验;④评价学习结果。

23.【精析】BDE 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个单元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主题:主题是课程单元的主要内容范围。任务:任务是在一定的课程单元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于任务完成状况做出判断的依据。

24.【精析】ABCE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咨询者的关怀和信任,是他愿意继续参加咨询并进而产生积极改变的根本前提。(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主动参与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保密是学生对咨询和咨询者产生信任的基础。

25.【精析】ABCD 学生文化特征:主要包括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三、填空题

26.导生制

27.班级平行管理

28.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29.抗拒腐蚀的能力自我教育的

30.综合性可操作性

31.讲义式提纲式

四、名词解释

3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没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3.学生: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

34.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五、简答题

35.(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之间: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无论何级教育、何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36.(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

37.(1)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2)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3)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4)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5)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38.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做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人力资源观: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舒尔茨看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认为人的这种价值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起到很大作用。但他把人的价值单纯放到人的技能上,忽视了人的思想同样是重要的价值所在。这是20世纪50~60年代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根源。

六、论述题

39.【答案要点】(1)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2)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①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的观点和情感、保护和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利益的坚强意志的教育;②理想教育;③集体主义教育:形成集体观点.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④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⑤自觉遵守纪律教育;⑥民主与法制教育: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关于宪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关于遵守法律,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等;⑦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③道德教育: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

个体与自然界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教育。

七、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此案例中的黄老师没有征求学生的建议,就朗读了孩子的作品,这就是在黄老师看来是好事情.但是对于这位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所以有些事情需要跟学生商量,再做决定,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更需要注意,以免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了学生。

根据国家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成长中的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教育活动在课堂中、在学生集体中更好的实施。

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B.《中庸》C.《孟子》 D.《学记》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精神或观念B.物质环境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

6.“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9.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学生的( )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10.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朋友角色B.示范者角色C.研究者角色D.服务者角色

11.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

A.以智育为主B.以上课为主C.以课外活动为主D.以社会实践为主

12.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

A.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B.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C.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D.道德教育

1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内容型策略B.方法型策略C.形式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6.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 )

A.结构化策略B.问题化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8.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德育内容德育途径B.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德育方法D.德育方法德育途径

1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A.班级常规管B.班级民主管理

C.班级平行管D.班级目标管理

20.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

A.法人B.监督人C.辅导员D.领导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21.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B.复习C.预习D.社会实践E.课外活动

2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23.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4.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 )

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B.兴趣分组C.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E.班内分组

25.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发扬民主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6.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三种。

27.教育科学是以──和──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28.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三是──。2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四是──。

30.人的生理成熟以──成熟为标志。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有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1.德育

32.发展关键期

33.德育模式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1道小题。共15分)。

39.下课铃声响了,其他班级的同学纷纷走出教室,男女学生笑语喧哗,做着各种运动和游戏,充分享受这课间休息的轻松与快乐。然而在某一教室里,一位教师似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的鸣响,依然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眼看这课间10分钟就要过去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有抱怨的行为表现。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讲课压堂所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2.【精析】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3.【精析】A 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4.【精析】A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5.【精析】B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6.【精析】C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7.【精析】C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的教育目的。8.【精析】B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9.【精析】D学生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人格尊严权。

10.【精析】D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的角色。

11.【精析】B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上课为主的原则。

12.【精析】D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道德教育。

13.【精析】D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是赫尔巴特。

14.【精析】A《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5.【精析】C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6.【精析】A结构化策略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7.【精析】B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8.【精析】B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构成的。

19.【精析】A班级常规管理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0.【精析】D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二、多项选择题

21.【精析】ABC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都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22.【精析】ACE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23.【精析】CD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

24.【精析】BCD外部分组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兴趣来分组。

25.【精析】ACD BE分别是陶冶法、锻炼法的要求。

三、填空题

26.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7.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8.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29.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30.性机能

四、名词解释

31.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道德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2.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3.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五、简答题

34.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严格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

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35.(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36.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

领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相近学科的教学大纲,以保证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教科书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成绩提供了依据。

37.任何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认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认识教师职业的起点。概括起来,教师劳动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示范性。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首先是因为教师劳动的工具具有主体性;其次是因为向师性和模仿性是作为教师劳动对象的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重要学习方式之。

(2)创造性。①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②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③体现在教育机智上;④体现在教育智慧上。

(3)系统性。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系统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必须要有高度的协调性。

(4)学习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技术。

(5)复杂性。①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复杂、多样的;③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复杂的;④教师的劳动手段是复杂的。

(6)合作性。①在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性;②在教师之间的分工中体现出合作性。

六、论述题

38.【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七、案例分析题

39.【答案要点】教师课堂压堂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都是一件无益的事。

首先,压堂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据科学统计,人的注意力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分,而有意注意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集中。学生这样的未成年人更加容易疲劳,更应重视劳逸结合。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已经让学生精神疲惫,适当的课间休息有助于放松,以便于更好的上下一节课。而教师的压堂不但不会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反而会让他们倦怠,心生厌恶,进而有可能讨厌教学的老师,讨厌这位老师的学科。教师想要多传授知识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得不偿失。

其次,压堂无助于教师教学。儿童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心态。面对别的班学生的快乐学习,

再想想自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没有时间上厕所也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授课。造成不必要的教学冲突。

最后,当堂事当堂毕,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下课仍然在口若悬河会让人误会因上课拖沓所致。如果真是没有授完课,长期这样也会给自己养成一种依赖心理。

练习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B.《论语》C.《尚书》 D.《孟子》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地域分布13.人口的性别结构

C.人口的阶级构成D.人口的年龄结构

4.人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

A.性机能成熟B.独立思考能力

C.个性形成D.较稳定的自我意识

5.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

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6.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

11.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

A.刹帝利B.吠舍C.婆罗门D.首陀罗

1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形式教育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和裴斯泰洛齐。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5.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D.克伯屈

16.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D.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19.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B.班主任工作C.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劳动

20.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25%B.28%C.33%D.36%

二、多项选择题

2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

22.教育的功能有(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E.阻碍功能

23.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25.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

A.计算机B.机械化C.网络技术D.数字通讯E.信息化

三、填空题(26.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关系。

28.师生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29.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为。

30.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

31.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32.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二是──。

3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有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4.个体身心发展

35.成熟

36.“心理断乳期”

41.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1道小题,共15分)。

42.在一堂观察玉米的课上,一位男同学凡是听见有人说发现了一条虫子,他都要跑过去观察。老师在课上并没有制止,只是在下课后,老师单独留住了这位男同学,请他帮助收拾玉米,然后说,你对虫子很感兴趣?同时也指出了上课还是不能东跑西跑。最后老师拿了一本昆虫类科普读物借给这位男同学。

请评价该老师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有关此原则的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2.【精析】C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3.【精析】B人口的性别结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4.【精析】A人生理成熟的标志是生殖能力的成熟。

5.【精析】B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精析】C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精析】B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8.【精析】C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精析】D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精析】C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

11.【精析】C婆罗门在古代印度社会中是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最高种姓。

12.【精析】C《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体现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13.【精析】B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4.【精析】C夸美纽斯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15.【精析】D设计教学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

16.【精析】D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精析】B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8.【精析】C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精析】C 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0.【精析】C 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二、多项选择题

21.【精析】ABCDE 以上五点共同构成了学生文化的成因。

22.【精析】ABCD 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

23.【精析】ABCD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24.【精析】AC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5.【精析】AC第三次信息技术的标志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三、填空题

26.教师资格制度

27.授受

28.民主平等

29.绅士

30.癸卯学制(或《奏定学堂章程》)

31.四书五经

32.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33.弗洛伊德

四、名词解释

34.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5.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36.“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五、简答题

37.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38.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班集体是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39.(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0.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3个方面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泰勒认为,应包括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

(3)对学科的研究。

六、论述题

41.【答案要点】(1)首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而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两者的差异是很显著的。

(2)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础不同,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心理学为基础,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以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论中各自的教育中心论差异显著,赫尔巴特主张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而杜威则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赫尔巴特强调传授知识,而杜威强调以儿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进行学习。

(3)他们的教育目的论不同,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养成道德,而杜威则认为教育除其本身的过程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4)在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赫尔巴特主张课程设置必须与儿童的兴趣、经验相结合;此外,还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而杜威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张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并提出了五步教学法。

综七所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理论各有优缺,我国的教育改革应努力从中取其优点,弃其缺点,为我所用。

七、案例分析题

42.【答案要点】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适当而且科学。

首先,这位老师注重保护学生的天性,善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发现学生上课有不符合课堂纪律的行为并没有进行制止和批评,而是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观察虫子的机会。课后又借给学生昆虫类的科普读物,引领学生科学的学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有位专家说过:创新意识就是问题意识,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和怀疑,没有好奇、怀疑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虽然只是教师一次微小的课堂行为,但是恰恰为学生的创造力打开一扇门。

其次,这位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明显是错了,如果因为保护其自尊心而不加责备,必然会纵容导致学生再次犯错。可是如果当场批评的话又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很体贴的课后指出学生的错误,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又保护了其自尊心。

练习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

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

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模式B.教学策略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

4.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学

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9.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A.人才培养的规格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C.人的精神因素D.阶级意志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

1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15.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 )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B.同步进行

C.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16.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B.可能规模C.规模D.速度

17.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18.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贝尔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20.学校产生后,教师便已成为( )

A.独立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职业B.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独立的社会职业D.非独立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职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入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其范畴包括()。 A. 教育目标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方式 D. 教育效果 答案:A、B、C、D 2. 下列关于教育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A. 教育是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过程。 B. 教育是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 C. 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过程。 D. 教育是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 答案:B、C、D 3. 以下不属于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 C. 政府投入的教育资源 D. 学生个体的遗传基因 答案:D

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教育现象 B. 教育规律 C. 教育方法 D. 教育理论 答案:A、B、C、D 5. 教育行为通常包括()。 A.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 B.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C. 学习环境的创设 D. 教育目标的设定 答案:A、B、C、D 二、填空题 1.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小学为义务教育的()教育阶段之一。 答案:第一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保障每位学生()年的义务教育。 答案:九 3. 教育目标的主体分为()两个层面。 答案:国家层面、个人层面 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答案: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5. 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

答案:学习过程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答案: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服务教育实践、培养教育工作者以及提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教育学的基本 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塑造良好的品格,并发展个人的潜能,从而为 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 请简要描述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 与创新能力、政府投入的教育资源以及学生个体的遗传基因。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与配置,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在教 育内容与方式上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政府投入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教 育的可及性和质量,而学生个体的遗传基因则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一定 的影响。 3. 请简述教师的教育行为所涉及的要素。 答案: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涉及以下要素:首先是教师的教育目标,即要实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其次是教师的教育内容,即教授的知识 和技能;再次是教师的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实 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最后是教师的教育评价,用于对学生学习和发 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完整word版)教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库

教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2.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实现的。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A.学校精神B.学校制度C.学校文化D.学校传统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6.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 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B.劳动方式C.劳动手段D.劳动对象 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1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 161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B.制约作用C.决定作用D.内部动力作用 1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 15.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 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 2.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B.实验课C.巩固课D.练习课E.演示课 3.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 A.必须是中国公民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既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主动性

(完整版)教育学练习题(全)

绪论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的科学,简言之其研究对象就是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______》;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首创______制的捷克教育家______于1632年写成的《______》。 3、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而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德国教育家______于1806年发表的《______》,他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即:______、______和______,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4、以美国教育家______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______”,形成了“______”思想和模式。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______,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______”,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6、教育学产生于教育经验,所以教育经验是教育学的______。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______,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______;16世纪,英国哲学家______在进行科学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______学科8、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______于_____年写成的_____,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9、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______发表了著名的______,成为后世传统教育的根基。 10、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______提出的______教育理论与传统相对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理论的代表。 11、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 12、我国自清末从______引进以______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 13、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14、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_____,著作是____,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1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______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2、首创班级授课制是______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完整word版)教育学1000题

教育学考前1000题(100题)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法制 B.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 C.开放 D.创新 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3.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 B.永恒主义 C.自然主义 D.结构主义 4.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雄辩术原理》 5.“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6.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富-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7.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来自()。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10.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11..关于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确的是() A.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择校问题无关教育公平,他是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内的必然体现 C.教育质量的提升要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 D.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现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里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4.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的客体。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答案】D。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内容。 2.()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规律 【答案】B。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还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态 B.教育影响 C.教育系统 D.教育规律 【答案】B。解析: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状态。教育系统也称教育体系,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整体。教育规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 B.受教育 C.教育媒介 D.教育媒体 【答案】C。解析:教育影响又称教育媒介,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其中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 5.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B.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6.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衍生功能 【答案】B。解析:根据作用的对象,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根据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作用的呈现形式,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基础练习题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第一部分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 《孟子》 B 《学记》 C 《论语》 2.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A 利托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3.下面哪一种教育起源的观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不科学的。()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4.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地位。 A 主体 B 主导C优先 5.教育媒介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A 教育方法 B 教育手段 C 教育内容 1--5答案:A C A B C 6.()的出现标志着教育第一次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 A 儒家学派 B 墨家学派 C 学校 7.中国在()就开始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A 夏商时代 B 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 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选士方面实行(“”)。

A九品中正制 B 科举制度 C 察举制 9.唐朝时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部门是()。 A 国子监 B 太学 C 御史台 10.古代印度教育主要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 道教 B 佛教 C 神教 6---10答案:C A A A B 11.古代埃及为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国家开设了() A 文士学校 B 职官学校 C 骑士学校 12.古代()是以军事体育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强悍的军人。 A 雅典教育 B 教会教育 C 斯巴达教育 13.()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A 中国 B 德国 C 美国 14.()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A 教育观念 B 教育条件C教师素质 15.()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A 保罗朗格朗 B 苏格拉底 C 夸美纽斯 11----15答案:B C B C A 16.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 研究教育现象 B 探究教育问题 C 揭示教育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 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 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 (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教育学题库完整版(包含答案)

教育学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d )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 3、( d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原则 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c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d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 b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b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c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 c )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 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b )。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 )。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 D.狄尔泰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一)含答案与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学生 B.学校教师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 3.普通教育学适用于( )教育。 A.幼儿 B.小学、中学 C.成人 D.普通 4.下列属于荀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 A.人性素丝说 B.性善论 C.性恶论 D.性三品说 5.“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6.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政治学》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9.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 ) A.保罗·朗格朗 B.R·H·戴维 C.穆克·德洛尔 D.埃德加·富尔 10.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 D.读、写、算的教育 11.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12.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5.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6.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类型是( )

教育学基础题库(重点版)

《教育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__________。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__________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________,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 ________ 。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__________。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_________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________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________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 ○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 3、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①洛克的《教育漫话》 ②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教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现代教育(jiàoyù)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jìndài)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 A.教育的生物(shēngwù)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xīnlǐ)起源论 C.教育(jiàoyù)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完整word版)教育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二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直观性 B.巩固性 C.启发性 D.循序渐进 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3.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二、多项选择题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职业教育 D.学校教育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5.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是在(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20世纪以后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的是( )。

【精品】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库 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B )。 A《论语》B《礼记.学记》C《中庸》D《大学》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A )。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 )。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B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 )。 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C )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D《民本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B )。 A 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 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A )。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 A梅伊曼和拉伊B利特和狄尔泰C杜威和克伯屈D阿普尔和吉鲁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B )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表达了教育的(A )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示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 4、19实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提倡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 )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D实践起源论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C )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 6、古希腊雅典教育比拟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D )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是()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 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 18.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A.裴斯泰洛奇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 A.卢梭的观点 B.杜威的观点 C.康德的观点 D.华生的观点 20.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著名的() A.绅士教育说 B.白板说 C.自然说 D.天性说 21.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洛克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康德 2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斐斯泰洛奇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23.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是() A.杜威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蒙田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 .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自然形态的教 .自我教 .家庭教 .社会教 答案A .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初等教 .普通中小学教 .中等教 1 .一般教育现象 B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学记 .《大学 .《论语 .《师说 C 答案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学记 .《论语 .《尚书 .《孟子 A 答案 ).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教育论.《雄辩术原理 .《理想国 .《巨人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