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的变化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
新知讲解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用耳注意事项?
声音的变化
课堂练习
声音的变化
1.下列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长短相同时,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更强 B.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强 C.同一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高低和强弱变化混乱、听起来嘈杂刺耳且不和谐的声音,被称为(A ) A.噪声 B.和声 C.乐音
新知讲解
声音的变化 2.观察橡皮筋声音强弱变化
实验装置
一块木板上钉两个 钉子,两个钉子之 间绑着一根橡皮筋。
实验方法
用不同的力度弹拨 支架上的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振动的 幅度与发出声音的 强弱有什么关系。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
声音的变化
用力弹拨橡皮筋时:振幅大,声音强 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振幅小,声音弱
知道人类的一些活动会产生噪声,了解防治噪声的技术和方法。
新知导入
声音的变化
听音乐:古筝和笛子合奏《红星照我去战斗》
新知导入
声音的变化
从古筝和笛子的乐声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筝声 音低沉
笛子声音 清脆
新知导入
声音的变化
声音有强(大)有弱(小),声音的强(大)弱(小)用音量描述。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振幅大小 振动快慢
声音强弱 声音高低
声音的变化
作业布置
声音的变化
把手放在喉部,用不同的音量说话,感受声带的振动。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声音的变化
科学观念: (1)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振动幅度的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发生改变。 (2)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振动快慢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发生改变。 科学思维:
《声音的变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声音的变化》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声音的变化》。
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声音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目标1.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3. 了解声音的变化原理。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观看一段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听力练习: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听出声音的不同的地方,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四、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震动,形成声波,最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
3. 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音高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沙哑。
声音的音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轻柔。
五、实践活动1. 实验:利用弹簧和小铃铛搭建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不同频率下铃铛的震动情况,从而了解声音的变化规律。
2. 制作声音图表:让学生根据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制作声音图表,加深对声音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方式以及变化原理。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声音的变化,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声音的奥秘,敬请等候!七、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音高和音量分别取决于什么?2. 制作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频率下声音的变化,并写出实验报告。
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进修中有所收获,等候下次再见!。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1 鸟和哺乳动物1、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
足上有鳞片。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
3、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用肺呼吸。
4、鱼终生生活在水中。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大部分有鱗、用鳃呼吸、用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作进行运动。
2 动物的分类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6、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和甲。
它们的幼体用鳃呼吸。
适于水中生活。
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7、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8、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
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3 我国的珍稀动物9、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0、我国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珍稀动物名称分布区域大熊猫四川、甘肃、陕西的山区中华秋沙鸭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白头叶猴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扬子鳄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中华鲟长江白鱀豚长江中下游普氏原羚西北地区1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人类为了获取资源而疯狂猎盗;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人类的这些活动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12、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的等级划分为濒危、易危和稀有。
濒危,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已降到濒临灭绝的程度。
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易危,指野生动物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稀有,指动物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量就有限。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4 动物的繁殖13、进入繁殖季节,雄孔雀会展开美丽的尾屏并起舞,开始求偶。
14、青蛙、鸡和黄牛繁殖后代时,都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板书设计
3声音的变化
作业
小学科学习作第45页
教学
反思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教学预案
教学
内容
3声音的变化
共计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主备人
执教
施教日期
科学知识
(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不同。
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变化的原因。
3.探究实践:设计并进行声音强弱、高低变化的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改变声音强弱、高低的方法。
4.态度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对声音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对声音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的原因。
2.掌握改变声音强弱、高低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声音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钢尺、音叉、小鼓、豆子、水杯、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铅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声音的强弱变化1.导入(5分钟)播放声音:播放一段由弱到强和由强到弱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有强弱变化呢?声音的强弱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变化的现象和原因,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新课学习(30分钟)初步感知(10分钟)体验声音的强弱: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拍手等,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讨论现象: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不同的力度会产生不同强弱的声音,猜测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更准确地研究声音的强弱变化呢?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钢尺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实验步骤: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边,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和发出声音的强弱。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得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结论。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声音传播的规律。
3.探究实践:设计并进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态度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三、教学难点1.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叉、小鼓、土电话材料(纸杯、棉线)、水槽、水、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声音:播放一段音乐或其他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
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吗?声音可以在哪些地方传播呢?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途径,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新课学习(30分钟)初步感知(10分钟)体验声音的传播: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桌面,感受声音的传播。
讨论现象: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能听到敲击桌面的声音,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提出问题: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呢?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用两个纸杯和一根棉线制作一个土电话,两个同学分别拿着纸杯,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同学听声音。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如何通过土电话传播的,得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结论。
实验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将音叉敲响后放入水中,观察水面的变化和是否能听到声音。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word教案(1)

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表格2: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2024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5.声音的变化(课件)

。
幅度
快慢
强
弱
高
慢
快
低
知识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___振__动___而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音__量_____来描述。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音__高_____来描述。 (4)物体__大__小___、__长__短____、_粗_细__(__松__紧) 的不同,会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
弹 拨 粗 细 不 同 的 橡 皮 筋
用同一根橡皮筋,调成松紧不同, 分别进行实验。
拨 松 紧 不 同 的 橡 皮 筋
你有什么发现呢?
实验二:用钢片琴研究声音高低变化
敲 击 钢 管 琴
弹 拨 钢 尺
玻 璃 杯 表 演
敲 击 瓷 碗
。,
会 唱 歌 的 公 路
想一想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声音》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变化和什么有关声音系?
会 跳 舞 的 豆 子
小 实 验
吉 他 演 奏
你有什么发现呢?
拨 动 琴 弦
实验一:用橡皮筋研究声音高低变化
长
短
用同一根橡皮筋进行实验,把它截成长 短不同的两段。
弹 拨 橡 皮 筋
观察记录
把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固定到支架上,弹拨橡皮筋。
声音高
声音低
课堂小结
1.琴弦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的声 音也不同。 2.声音是因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声 音的高低变化也应该和振动有关 系……
知识总结:
1.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震动的幅度越大,声音
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2.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物体振动越 ,音调
越 ;物体振动越 ,音调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7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分贝(dB)
2020/11/7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杯口,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 会有什么变化?
*学会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1
2
3
4
2020/11/7
观察比较水杯声音高低变化
杯号 预测
1
2
3
满杯水 大半杯水 半杯水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4 少半杯水
2020/11/7
拨动像皮筋
绷紧
放松
2020/11/7
振动快
2020/11/7
振动慢
2020/11/7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轻轻拨动尺子 2、用力拨动尺子
*观察声音的强弱,以及振动的幅度
2020/11/7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过程
描述听到的声音的强弱变化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小 声音弱(小)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强 (大)
发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 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的单位:赫兹(Hz)
2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