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原则

合集下载

《摄影构图的原则》课件

《摄影构图的原则》课件

方向
黄金螺旋线的使用可以让观 众的视觉由一边沿着曲线慢 慢地走入画面中,从而产生 渐进增强的美感。
颜色
使用颜色的分配和组合,让 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之间的 关系更加贴合年龄、性别、 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视觉比 例。
景深原则
1 大景深
让画面前后物体都清晰、明确,强调画面中的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2 浅景深
只保留焦点部分清晰,强调视觉中心点,起到凸显主题和突出画面中心点的效果。
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操练,通过多次观摩和模仿摄影大师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构图技巧。
《摄影构图的原则》PPT 课件
本课程将通过七种构图原则帮助你掌握拍摄技巧,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
什么是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是指通过镜头选取拍摄画面的方式和手法,对被摄体进行选择、排 列、组合、呈现和表现的艺术。它决定了照片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 值。
对称原则
1
镜像对称
将画面对称分为两半,两侧形状和内容对称,呈现出静态美感。
色彩搭配原则
主要色彩 红色 蓝色 绿色
搭配色彩 橙色、黄色、绿色 绿色、紫色、粉色 红色、鹅黄、酒红
对比原则
大小对比
• 小物体放在大物体旁 边非常显眼;
• 高个子和矮个子之间 的对比非常强烈。
明暗对比
• 明亮的对暗淡的强调; • 反差暗差的对比使图
像更明显。
颜色对比
• 使用彩色与黑白的反差; • 用对比鲜明的颜色营
模糊
模糊构图以其良好的表现效果,能够将人的 视野带向流星流动的效果,给人以大气、华 丽、流动、动感的感觉。
逆光
给人以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逆光构图是 以光影为基础的摄影创意表现,使影像产生 强烈的时空感。

摄影构图设计中的视觉艺术原则

摄影构图设计中的视觉艺术原则

摄影构图设计中的视觉艺术原则摄影是一门捕捉时刻的艺术,而构图设计则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摄影构图设计通过有意识地使用各种视觉艺术原则,来创造出富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的图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摄影构图设计中的几个常用的视觉艺术原则。

第一个要提到的视觉艺术原则是平衡。

在摄影中,平衡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布局元素的位置和比例来实现视觉上的平衡感。

有两种常见的平衡类型: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通过将物体放置在图像中心,使两侧的元素相等来实现平衡感。

而不对称平衡则是通过将元素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和比例上来实现平衡感。

平衡可以创造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但也可以通过打破平衡来制造紧张或引起观众的注意。

视角是摄影构图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视角是指摄影师选择拍摄主题的角度和高度。

常见的视角有鸟瞰视角、虫瞰视角、正常视角和斜视角等。

不同的视角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鸟瞰视角可以创造出一种俯瞰的感觉,使观众感到被支配或控制;而虫瞰视角则可以创造出一种仰视的感觉,使观众感到被尊崇或敬畏。

第三个要提及的视觉艺术原则是重复和对比。

重复是指在图像中多次出现相似的图形、纹理或色彩。

通过重复,可以创造出一种节奏感或动态感。

对比则是指在图像中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元素,如黑白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

对比可以增强图像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还有两个与线条有关的视觉艺术原则:对角线和曲线。

对角线是指以对角线方式组织元素,创造出一种动感和动态的效果。

对角线通常被认为可以传达出紧张、活力和运动的感觉。

而曲线则是指通过曲线或弧线形状来组织元素,创造出一种流畅和优雅的感觉。

曲线通常被认为可以传达出舒适、柔和和优美的感觉。

最后一个要提及的视觉艺术原则是焦点和层次。

焦点是指图像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主要元素。

焦点可以通过构图和对比来实现。

层次是指将图像中的元素按照前后位置进行分层,以创造出深度感和空间感。

层次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焦距、光线和透视来实现。

小学美术《绘画的构图》教案

小学美术《绘画的构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绘画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形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绘画构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激发学生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构图形式在历史与民族文化中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提高解决实际绘画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构图原则:均衡、对比、统一、变化是绘画构图的核心内容。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则在绘画中的应用,为创作美观、和谐的作品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原则和构图形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原则的灵活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绘画构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画面均衡、主体如何突出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构图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构图原则和形式的基本原理。
举例:
-对于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示范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原则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尝试不同的构图形式。
-对于难点三,教师可以设置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处理画面中各元素的主次关系,提高画面层次感和表现力。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

静物素描创意构图原则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1、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

在素描造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叫做“变化”。

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

变化趋于动感、对比,给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

但是,过分对比易造成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2、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素描造型中,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

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

但是,过分的统一易造成单调,泛味而失去美感。

3、变化统一:在构图中,变化与统一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任何趋于完美的构图,都是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或在统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变化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一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

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对称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对称形式。

在素描造型构图中极少使用绝对的对称形式。

对称体现着统一的原理。

对称的画面结构富于静感,呈现庄重、整齐的美感,但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构图单调、呆板,严谨的绝对对称,多用于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的构图。

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

均衡体现着变化的原理,其画面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特征。

均衡式构图表现为以下形式。

1、同量式均衡:即异形同量的构图形式,以形的差异,对比求得变化、量的均衡则保持稳定。

2、异量式均衡:以保持构图的重心稳定为前提,通过异形异量的对比,使构图富于变化。

3、意向式均衡:即运用虚实、呼应、借助联想,求得构图的均衡,产生虚实相生,呼应相随,生动而富于情趣的艺术效果。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一切矛盾的或相同因素少的物象,都可呈现出对比。

摄影中的构图美学与审美原则大全

摄影中的构图美学与审美原则大全

摄影中的构图美学与审美原则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选择和组织元素,摄影师可以创造出吸引人的图像。

而构图美学和审美原则则是帮助摄影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摄影中的构图美学和审美原则,帮助您提升摄影技巧。

一、平衡与对称平衡是构图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在摄影中,平衡可以通过元素的位置、大小和颜色来实现。

对称则是平衡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在图像中放置对称的元素来营造稳定感。

同样,非对称的元素也可以产生平衡,通过在图像不同的位置放置不同大小、形状或颜色的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加有趣和有力量。

二、构图比例构图比例是摄影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经典的构图比例包括黄金分割和对角线法则。

黄金分割指的是将画面分为两个不同大小的部分,比例为1:1.618,这种比例被认为是美学上最令人愉悦和平衡的。

对角线法则则是通过将画面分为两条对角线,将重要元素放置在交叉点上来提高构图的吸引力和动态感。

三、前景与景深前景是指位于画面前方的元素,它可以增加图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在前景放置有趣的元素,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帮助构建故事性的图像。

景深是指图像中清晰和模糊的区域。

通过调整光圈、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摄影师可以控制景深,营造出有深度和逼真感的图像。

四、线条与形状线条和形状是构图中用来引导观众目光和创造视觉流动的重要元素。

水平线能够传达平静和稳定感,垂直线则可以传达力量和稳定感,而对角线则可以传达动态和活力感。

形状则可以帮助定义图像的结构和组织元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和形状,摄影师可以创造出富有张力和流动感的图像。

五、光线与色彩光线和色彩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光线的强弱、方向和色温都会影响图像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通过合理地运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摄影师可以突出主题,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效果。

色彩也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选择和搭配不同的颜色,可以创造出饱满、和谐或对比强烈的图像。

以上只是摄影中的一些构图美学与审美原则的基本原理,摄影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每个摄影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去发展和运用这些原则。

摄影构图六大原则(组图)

摄影构图六大原则(组图)

《摄影培训》如何让拍的图片具有美感□孙阳杨什么是摄影?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phos(光线)和graphis(绘画、绘图),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

“在广阔的时间空间中,我选择一件好玩的事,从好玩的角度拍一张这就是空间,我在无数个历史长河里,拿起相机快门卡擦这么一按,这就是一个瞬间。

”——唐师曾摄影构图六大原则构图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

如何拍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构图。

你会发现获得构图良好的照片通常需要用心计划,有时还要耐心等待。

你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并进而成为你的直觉。

我们将分六个部分讨论:简洁、三分法、线条、平衡、框架和避免遮盖。

摄影构图原则:简洁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

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题的注意力。

在上面两张照片中我们当然离主题够近的了,可左边的照片背景杂乱,遮盖住了海鸥的身体,只要将相机的视角移动一点点,立竿见影,海鸥就在蓝天的背景上凸显出来。

何炅合肥签唱会,抓拍了一个何炅的粉丝。

那么多人粉丝,选取一个粉丝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张是在城隍庙大院拍得,一位市民正在写谜底。

上千条字谜,抓拍这一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许胡来”在图片中都能显现。

画面简洁,主题也明确。

这张80岁的老者连做了50个俯卧撑,画面简洁,也交代了时间发生的地点。

这张有什么问题呀?请记住:我们正在讨论构图的简洁,有时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照片中你要给主题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应该采用上图这样的水平构图。

或者,也许你更喜欢我们用框线标出的垂直构图,选择权在你。

(个人认为,拍人物时,垂直构图能体现人物的身材,还能避免其他物体的干扰。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简化画面和强调主题:选择简单的背景,避免画面中出现与主题无关的物体,以及将相机抵近拍摄。

摄影构图三原则

摄影构图三原则

正常构图三原则是需要互相配合的。
2、非常构图三原则
*冲击 此时画面可以失重,形成对观众的一种冲击感,使之对画面的主体留下一种激烈的印象。
*凌乱 此时凌乱也就是一种韵律,尤其关于人文摄影,这是一种抓决定性瞬间的技巧: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不就是凌乱中的清晰吗!
*变形 没别的,只因为变形有时候也是一种艺术。
对于全画幅全画面,50mm左右的焦距成像,符合人眼正常的透视感觉,小于50mm的,透视加深(纵向拉长),大于50mm的,透视压扁(纵向缩短)。这是你需要知道的和构图相关的摄影技术常识。当然摄影距离(物距)也起到一定作用。
7、景深隔离
通过景深隔离强调拍摄主体。这个是设计可调光圈的原因或者副产品之一。
二、构图三原则
下面转入正题,构图三原则。
构图三原则是运用上面十点技术元素的精神核心,是灵魂,是生命。这种生命有两套,分别为正常的和不正常的:
1、正常构图三原则
*平衡 也就是画面不要失重。
*突出 也就是被摄主体要得到强调。
*韵律 也就是围绕主体,陪衬要有韵律,不要刻板单调凌乱。
摄影构图三原则
一、技术元素
摄影,尤其是单反摄影,是一门需要技术的艺术。所以,宛如写字要掌握用笔的技巧,画画要掌握颜料的特点一样,研究摄影构图,其实也需要先掌握一些关于构图的关键技术元素。只有了解肯綮,才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摄影,某种程度上是一门关于创造性地发现的艺术,先有发现,然后有构图,然后才有摄影。所以对于摄影构图有意义的技术元素、能力,有许多是关于你的发现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下面这几条:
8、对比度隔离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对比度隔离强调拍摄主体。知道怎么强调对比度减弱对比度吗?什么?ps?呵呵,那只能说明你还不懂摄影技术。

绘画的八个原则

绘画的八个原则

绘画的八个原则
1. 构图: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方式。

一个好的构图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吸引人的视觉焦点以及合理的元素分布。

2. 比例和透视:了解物体的比例关系和透视原理对于绘制准确的图像非常重要。

正确的比例和透视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和具有立体感。

3. 明暗对比:利用明暗对比可以营造出立体感和质感。

通过描绘光与影的关系,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加逼真。

4. 色彩搭配: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了解色彩理论,如色轮、色彩搭配原则等,有助于创造出和谐、吸引人的色彩组合。

5. 线条质量: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

通过控制线条的粗细、流畅度和轻重,可以传达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动感。

6. 形式和构图:形式是指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而构图是指将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方式。

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式,以及运用构图原则,可以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7. 个性和风格:每个人的绘画都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发展自己的风格,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是绘画的重要目标之一。

8. 练习和实践:绘画技巧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通过反复尝试、学习和反思,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图的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第一节、关于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一、画面构图“稳定”是审美美感的基础!1、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2、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3、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4、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二、精妙构图方式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

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而言。

1、品字形构图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形状,像个品字。

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

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2、三七律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

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最佳,并不是单一,或唯一,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可以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可以使用。

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定法。

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

第二节、关于对比1、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一下介绍三种形式的对比方式。

2、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3、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4、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第三节、关于视点1、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

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2、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

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

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

3、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

4、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当我们知道了透视的原理,就可以充分发挥透视的作用了。

如果想把物体拍大,只要将拍摄物体靠近相机;如果想把两面拍的大一些,使画面显的辽阔,就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用俯角拍摄,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想把物体拍出立体感,可以把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人像摄影构图技巧人像摄影, 构图, 技巧一、选择合适的景别选择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摄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

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拍摄户外人像的时候,初学摄影的朋友。

往往被周围的动人环境所迷惑,力图把环境背景多拍进画面一些,结果拍摄位置一再退后,有的甚至从十几米的距离上用规范镜头去拍摄一张人像,洗出底片以后始发现周围环境充斥了画幅中很大的部位,被摄人物却只占了很小的面积—人被环境湮没了人像摄影中应以表现被摄者的形象为主,环境背景只起陪衬作用。

假若人物形象为环境背景湮没,人物的相貌、姿态不能突出,便失去了人像摄影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像摄影的景别。

1 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部分)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这时,人像的特写。

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示等要求更为严格,摄影者尤应仔细研究有关摄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若用标准镜头拍摄特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无论是35 毫米照相机或120 照相机。

标头拍特写必须离被摄体很近,较近的距离拍摄人像时,鼻子到照相机的距离比额头、下巴、耳朵到照相机的距离近,照片上鼻子显得大,容易歪曲被摄者的面部形象。

同时,如果被摄者稍微低头,额头会显得大,下巴显得短;稍微仰头,就会下巴显得长,额头显得小。

因此,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防止透视变形。

2 近景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近景人像包括被援者头部和胸部的形象。

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

近景人像,也能使被摄者的形象给观众较强烈的印象。

同时,近景人像比特写能在画面中也包括一点背景,这点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作用。

当然,拍摄近景最好还是使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同样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拍摄近景人像。

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

3 半身或腰部以下膝盖以上,半身人像往往从被摄者的头部拍到腰部。

除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

半身人像比近景或特写人像画面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因而可以表示更多的背景环境,能够使构图富有更多的变化。

同时,画面里由于包括了被摄者的手部,就可以借助于手的动作协助展现被摄者的内心状态。

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对被摄者手的姿态和动作是十分注意的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

使我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

4 全身同时容纳相当的环境,全身人像包括被摄者整个的身形和面貌。

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示。

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拍摄全身人像。

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置。

二、确定画幅的格式最常见的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

除此以外,拍摄人像所遇到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

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

也可以有方形、圆形、横长形、直长形等。

采用哪种格式为好,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拍摄一个人的全身像,1 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

比如说。

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竖幅格式;拍摄两个人的近景,又往往要用横幅格式;而拍摄许多人的群像,几乎更要选用横幅构图。

这是指被摄人物的情况而言。

确定画幅格式时,同时。

还要考虑到被摄者的姿态。

还以全身人像为例,倘若被摄者倚卧在草坪上、海滩上,恐怕就不能用竖幅格式而只宜取横幅了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此外。

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

比方,同样是半身人像,以浩瀚大海为背景往往采用横幅格式,以参天青松为背景则常常选取竖幅格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