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v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v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多因子综合评价
(五)瓦格宁根法
v瓦1赫、宁计根算法标是准以作早物期干进物行质的产实量验(Y为o)依据的, v主2要、适按用气于候苜影蓿响、进玉行米订、正高梁、小麦等。该 方法虽然机理性比较强,但对作物生长与环 v境3的、关作系物定种量类化订不正够(K,) 主要表现在没有真实 v反4映、出温温度度订条正件(C对T)作物干物质生长率的影响, v只5是、使经用济作系物数种(C类H校) 正系数来确定标准作物 的干物质总产量和作物干物质总产量之间的 v关6系、。作而物且生该长模期式订所正适用的作物比较少,不 利于推广。
v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v 农业生态区法 v 1、土地资源清查与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 v (1)气候清查(2)土壤清查(3)土地资源清单
一、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读书笔记

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读书笔记布丽布丽·阿赛提 2008202050029 2010人文地理1、土地生产潜力以及评价方法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是土地潜在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实际上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评价。
2、土地生产的潜力发择程度的计算公式3、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根据某一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人为地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通过田间实际栽培,来取得作物最高产量;再通过对该地区土地生态条件(包括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养分平衡等)的定位观测,研究各种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推算出一定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
(2)典型调查分析是通过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和自然综合考察,发现土地高产稳产典型,以此作为参照系,来计算作物的生产潜力。
(3)机制法100 )公顷千克值(土地生产潜力理论计算)公顷千克土地实际生产力((%)=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程度即根据作物生产力形成的机理,考虑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及作物截光持征和光合途径的综合作用来估算作物生产潜力。
它一般根据作物将自然界和人工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化学潜能的层次,进行逐步“衰减”计算Pa =P f·T·W·S= PT·W·S= PW·S式中:Pa 为土地生产潜力;T ,W ,S 分别为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Pf 是光合潜力;PT 是光温潜力;PW 为光温水生产潜力或称气候生产潜力。
4、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1)光温潜力(PT)的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光温潜力计算的模型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适用于全球范围估算综合的生物生产量的数学模型 ①用降水量和平均温度估算生物产量的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 ):或 )1(3000000664.0p e y --=式中:y —生物生产量(g /m 2·y )t —年平均温度(℃)p —年降水量(mm)。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富余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黑龙江、吉林等几个省,其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约为全 国的41%, 耕地面积约为全国的40.5%,粮食播种面积占 全国的44%。这里是我国人口与资源及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 相协调的地区,这些省进一步提高单产, 不仅可以稳定地满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产相对偏低,提高作物单产的潜力较大。 临界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福建、广东、广西、 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十三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其面积约占全国的38%,总耕地约占全国的22%,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20.6%,粮食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21%, 而人口约占全国的21%。总的看, 是粮食面积小,负荷大的 地区。其中相当部分地区人均资源量接近全国平均值, 只要 努力仍有可能改善其负载状况。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由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而要重视区 域开发和区域调节对提高全国土地承载力的重要作用。 特 别是重视九片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包括洞庭湖平原、鄱阳 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 湘中丘陵、赣中丘陵、黄 淮平原和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 太湖平原由于苏南地区的 城市化发展,其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并将失去商品粮基 地的作用。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华北—辽南土地适宜性评价▪广东省位于祖国大陆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业用地的竞争愈演愈烈。
为缓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
对土地资源进行潜力评价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①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单位土壤分类系统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本次评价采用土种作为基础评价单元,因为土种是土体构型和肥力特征以及利用方式的综合反映。
②建立评价系统本系统是在参考了国外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我国当前流行的评价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是反映土地农业利用质量的系统。
在评价中按土地对于农林牧业生产的潜力高低情况,将土地划分成6个潜力级,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表示,各等级含义如下。
准备材料:广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广东省地形图、土壤系列图6个潜力级▪Ⅰ等地:农业无限制或少限制,最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上的水稻土和菜地),同时又适宜于林业与牧业利用。
▪Ⅱ等地: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一般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中下的水稻土和质量好的旱地),也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
▪Ⅲ等地:农业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临界适宜或勉强适宜于农业利用(质量极差的水稻土和其余的旱地),但这类土地适宜于林业和牧业利用。
▪Ⅳ等地:农业利用已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和牧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于林业或牧业利用。
▪Ⅴ等地:农业和牧业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林业利用无限制或少限制,一般情况下宜为林业用地。
▪Ⅵ等地:由于特殊的性质暂时不适宜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地,这里主要指盐碱土和初育土(其中的耕地除外)。
③拟定潜力评价表潜力评价表又称土地限制因素评级表,考虑到广东省耕地数量的有限性,在建立评价系统时把前边6个等级的前3个等级划分为耕地,从而拟定出潜力评价表1;再按肥力的项目和指标的不同拟定出耕地的潜力评价表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2000年我国生态赤字/盈余
小知识
评价:
生态足/痕迹(占用)
概念形象,角度新颖,内涵
丰富,可操作性强
自然功能不全;静态分析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太阳辐射
光合生产潜力 YRPP= f(Q)
Q为太阳辐射
温度
光温生产潜力 YTPP= YRPP * f(T)
f(T)为温度订正函数 降 水
TPP:Thermal production potential RPP:Radiation production potential
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1.土壤单因子与产量关系模型 土层肥力与产量模型 2.089N+2.4656P-0.00363N· P Y= (N,P﹥0) 0 (N=0 or P=0)
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2.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 N IP = H×D ×P ×T ×or ×O×A×M S
小知识
生态足/痕迹(占用)
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计算步骤: 出口量
(1)划分消费项目,计算消费量
小知识
计算步骤:
生态足/痕迹(占用)
消费量/单产
(2)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 林地,建成地,海洋(水域)
全球人均拥有:0hm2化石能源地、0.25hm2可耕地、 0.6hm2牧草地、0.6hm2林地、0.03hm2建成地及0.5hm2 海洋面积。
人口
食物
土 地 生 产 力
人口量
土地
人类需求量
小知识
土地人口承载力
**年**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
人口 生产水平 生活 水平
温饱型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土地潜力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土壤质量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支持较高的农作物产量和植被生长,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层次、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判断土地的可利用性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类型。
其次,地形地貌对土地潜力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
地势平坦、坡度适中的土地更适宜农业生产,便于机械化耕作和水资源的利用。
而地势陡峭、坡度大的土地则适宜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或者生态修复,以保护水土资源。
因此,在土地潜力评价中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潜力。
第三,水资源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无论是水源的丰富程度,还是水质的适宜性,都会直接影响土地潜力的评价。
有充足的水资源的土地,可以支持农田灌溉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环境也是土地潜力评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以确定土地的保护性利用和重点保护的区域。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也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价值和可利用性。
例如,城市周边的土地往往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用于工业园区、居住区或商业用地。
而偏远地区的土地则更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旅游业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开发。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地利用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总之,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可以针对一定的作物或一定的 土地利用方式,具体分析作物潜在产量与各种自 然因素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可以获得 潜在产量的绝对值,将这种评价称为土地的作物 生产潜力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可以知道某种作物 在不同土地上的生产潜力,也可以知道不同作物 在同一土地条件下的生产潜力,因此,这种评价 可以为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改革、农业投资决策 提供服务。
3.格思纳—里思模型。
这是根据生物生产量与生长期长度之间的 相关关系推测产量的一种方法。该模型是 一个回归直线方程;
P=一157+5.175 S
式中P是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 S是
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
一般说来,以上三种模型比较适于测算大区 域内综合的生物生产量。如果在小范围地区 对某些或某一种作物进行生产潜力估算,上 述模型就显得过于粗略。
1、光合生产潜力
光合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在温度、水分、养分等 条件完全有保证的情况下,由太阳辐射所决定 的产量,也称光能生产潜力。这只是一种理想 条件,在现实的自然环境中无法找到,其数值 是理想状态下土地生产潜力的理论上限值。
美国的卢米斯和威廉姆斯公式为: Y=0.154Q
式中:Y为光合生产潜力[g/(m2·d)]; Q为总辐射(J/cm2)
对光合生产潜力的估算,我国的黄秉维先生经过订正和修 改多项参数后提出了较为通用的公式:
Y=0.123Q 式中:Y为光合生产潜力 (kg/hm2·a)
Q为太阳辐射总量(J/cm2·a)
2、光温生产潜力
假设其它条件处于最适条件下,仅由太阳辐射、 温度两种因素所确定的土地生产潜力称为光温生 产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这个模型是里斯在桑斯维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其公式是:
Y=3000[1-e-0.009695(E-20)]
式中Y是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
E是年实际蒸散量(毫米)
虽然该模型只考虑了年实际蒸散量一个因子,但 由于蒸散量是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饱和差、 风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桑斯维特纪 念模型比迈阿密模型精确。
是:
Y=3000/(1+e1.315-0.119t ) (1) Y=3000/(1-e-0.000664R) (2)
式中Y是生物生产量(克/平方米·年); t是年平均温度(℃);
R是是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公式(1)是根据年平均温度估算的植物生产潜 力,公式(2)是根据年平均降水量估算的植物 生产潜力,使用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同一地点的资 料会出现不同的数值。根据最小量因子制约生产 力水平,取二值中小的那个作为植物生产潜力的 计算结果。
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
ETm(ea-ed)
式中: ETm为生育期间日平均最大蒸散量; ea为生育期内平均饱和水汽压; ed为实际饱和水汽压; 作物种类订正(K): 标准条件下作物干物质产量与小麦、玉米、高粱、苜蓿的
第四讲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相关概念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方法
• 土地生产潜力(l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 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 力。一般用单位面积产量来表示,它可以反映土 地质量高低。
一、经验公式法
二、理论计算法
一、经验公式法
经验法是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归纳总结出土地生产潜力与影响土地生产 潜力因素间的经验公式,然后在其基础上 估算出不同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用经 验公式来预测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很多, 较有名的有以下三种。
1.迈阿密模型。
该模型是里斯(Leith)根据世界各地植物产量与 年平均温度或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建立的估算植 物生产潜力的模型,在1971年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生 物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因而取名迈向密模型。其公式
二、理论计算法
• 土地生产潜力的形成是绿色植物在太阳能的作用 下,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结果。因此可用量子效率理论 从物质能量转化角度研究和估算土地生产潜力, 理论计算法又称机制法。这类方法以光温阶乘模 型、瓦赫宁根模型和农业生态区域模型为代表。
光温阶乘模型
光温阶乘模型是根据光温水因子依次进行衰减 计算,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 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在一些研究中一 般是先利用瓦赫宁根模型和农业生态区模型计算 光温生产潜力,再利用衰减系数计算其它潜力。
•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也可以具体针对某一 特定的地区,它通过分析各种可能的土 地利用方式在这一地区的潜力,而对这 一地区的生产潜力作一个综合的评价, 将这种评价称为土地的综合生产潜力评 价。这种评价可以为宏观的土地利用规 划、农业决策提供服务。
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开始于1840年,己经有 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这期间众多学者从各 个角度对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总结出 了大量有价值的估算方法,归纳起来有:
其公式分别如下:
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 Y0=F·y0+(1-F)yc F=(Rse-0.5Rg)/0.8Rse
式中:Y0为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 F为一日中阴天占的份数(云覆盖度); Rse为晴天最大入射有效短波辐射; Rg为实测入射短波辐射; y0为生育期间完全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 yc为生育期间完全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
Yt=Y·f(t)
式中:Yt和Y分别为光温生产潜力和光合生产潜力 kg/(hm2·a)。
f(t)为温度修正系数,可通过无霜期及与植物生长 有关的温度指标(如植物生长的上限温度、最适 温度、下限温度等)计算确定。光温生产潜力计 算模型中影响较大的有:
①瓦赫宁根方法
该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被 国际土地开垦和改良协会采用,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估算 小麦、玉米、高粱、苜蓿等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