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案:《国宝大熊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
3. 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发挥想象,将作文写得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4. 观察与想象:播放大熊猫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挥想象,为写作做准备。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文《国宝大熊猫》。
6. 修改作文: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
3. 修改作文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2. 修改同学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发挥想象,使作文更具生动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在修改作文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讨论,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2.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分享和评价,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的毛色、圆滚滚的体型、可爱的面部表情等。
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竹子为主食、喜欢单独生活、善于攀爬等。
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濒危物种、保护区的设立、人工繁殖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描述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2. 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3. 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难点1. 准确运用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2. 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描述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等。
2. 写作素材:词汇表、句型表、写作模板等。
3. 分享和评价工具:投影仪、白板、评价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进行讨论和分享。
3. 写作指导:教授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供词汇和句型支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指导,进行大熊猫主题的写作练习。
5.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提高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的毛色、圆滚滚的体型、可爱的面部表情等。
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竹子为主食、喜欢单独生活、善于攀爬等。
三下语文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

三下语文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基本信息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关爱动物,热爱生态环境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征及分布情况2.了解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尊重生命的态度【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大熊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大熊猫的照片、影像资料等2.大熊猫的骨骼模型或实物模型3.课件或PPT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大熊猫的视频、展示大熊猫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了解大熊猫的愿望。
二、探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大熊猫的种类及分布:介绍大熊猫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主要栖息地。
2.大熊猫的特征:介绍大熊猫外貌特征、体态特点等。
3.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介绍大熊猫的食性、生活习性等,引导学生从大熊猫的各个方面来了解这一国宝动物。
三、探究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大熊猫的历史地位:介绍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2.大熊猫的文化价值:讲解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激发学生对大熊猫文化价值的认知。
3.大熊猫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明白保护大熊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四、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1.讨论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带领学生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号召学生行动起来:呼吁学生积极关注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以具体行动支持大熊猫保护事业。
五、总结教学内容通过小结和讨论,让学生对大熊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大熊猫的文章、绘制大熊猫的图片、策划保护大熊猫的宣传活动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意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国家大熊猫》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国家大熊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国家大熊猫》,使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国宝”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去描述大熊猫。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大熊猫为什
么被称为“国宝”。
2. 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4)小组讨论:你们身边有哪些有特点的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5)全班分享: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大熊猫?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熊猫?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资料和问题提示,有顺序地写出大熊猫的特点。
2.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顺序地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图音欣赏、情境导入教师谈话引入,课件滚动出示10张大熊猫生活的美照,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大熊猫》,让学生初步认识国宝大熊猫的样貌、生活环境等。
师: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课件出示) “全身黑又白,它只爱吃竹子叶,珍贵又稀少。
”师:恭喜你们猜对了,它就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国宝大熊猫。
(板书课题习作:《国宝大熊猫》)二、利用资源学习表达(一)认识大熊猫的声音。
首先课件播放音频:大熊猫的叫声,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体会它的声音,试着用文字表达出大熊猫的声音。
师:这只大熊猫是怎么叫的呢?其实大熊猫有独特的方式跟大家打招呼,大家想不想听大熊猫的声音?师:大熊猫发出的声音有“吱吱”、“哇哇”和“咕咕”以及类似牛叫和犬吠等叫声。
(二)激趣提问,说外形,说习性。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提出关于大熊猫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成三类问题:外形、生活习性和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师:看到这样可爱的大熊猫,肯定有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进一步了解它,你对大熊猫比较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4)大熊猫外表中的白色和黑色?(5)大熊猫珍贵的原因?(6)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教师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题下板书。
2.让学生围绕这三类问题跟大家介绍一下大熊猫,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说一说它的习性。
提示:说的同学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师: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保护意义。
2. 描述大熊猫的写作方法。
3. 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学会描述大熊猫。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方法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猫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作文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保护意义,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更全面的了解。
3. 写作方法指导:讲解描述大熊猫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写作方法表达思想感情。
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习作:国宝大熊猫》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教师点评,总结写作要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习作:国宝大熊猫》2. 板书内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保护意义;描述大熊猫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字数不限。
2. 收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程度如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写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对《习作:国宝大熊猫》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202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物,培养观察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升文字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课以《习作: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大熊猫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认识和感情,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大熊猫。
2. 通过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1. 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写作的创意性和逻辑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熊猫图片、熊猫视频、熊猫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熊猫贴纸。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内容1.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通过观察大熊猫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描述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3. 小组讨论,分享对大熊猫的认识和保护意义。
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大熊猫的写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写作建议。
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作文指导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作文指导教案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作文指导教案篇1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可是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大熊猫。
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浑身毛茸茸的,披着一身黑白相间的毛;有一双乌黑乌黑的眼睛,还有两只一直竖着的耳朵。
大熊猫又肥又壮,有的时候它会像人一样坐在水边;有的时候还会抱着饲养员的大腿,不肯松开。
每一次,饲养员还必须把它放在树上才能离开。
有一次,一只熊猫在树上一个没站稳,直接从树上摔了下来呢。
但是你不用太为它们担心,因为大熊猫的皮又一厘米厚,能够很好地保护它们。
熊猫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以为那里的竹林生长繁盛,熊猫容易养活自己。
可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因为熊猫一般只会生一个。
即使有些熊猫生两个,它只会养一个,另一个则会不管。
所以人们会用人工繁殖,这样生两个的时候,一个归熊猫自己养,另一个则归人类照顾。
我们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因为现在大熊猫已经很稀少了。
如果人们还不加以保护的话,熊猫迟早也会像恐龙一样灭绝的。
让我们一起保护大熊猫吧!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作文指导教案篇2三年级下册国宝大熊猫作文指导教案大家好啊!我是小明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一篇关于国宝大熊猫的好作文。
大熊猫可是中国的国宝呢,它身体圆滚滚的,毛茸茸的,看起来特别可爱。
它们生活在中国西南山区的bamboo林里,很少见到,所以十分珍贵。
写作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一些特点吧:大熊猫全身毛发乌黑油亮,只有脸颊、耳朵、眼睛周围和身体四肢有白色毛环绕,这就像它们戴着一个漂亮的面具一样。
它们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掉自身体重的1/3到1/2的竹子,而且只吃笋和嫩叶哦。
大熊猫很孤单,它们独自生活,只有在交配期才会结对而行。
大熊猫宝宝出生时只有白熊那么大小,非常小而且没有毛,必须靠妈妈抚养很长时间才能长大。
大熊猫非常罕见,现在世界上只有一千多只野生大熊猫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教学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及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大熊猫。
教师适时板书:国宝大熊猫。
预设:“我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肥肥胖胖的,非常可爱,憨态可掬。
”“我喜欢大熊猫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特色。
”“我喜欢它吃竹子的样子,很吸引人。
”2.课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卡通动态画面,趣味引入。
同期声: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大熊猫,别人都叫我“国宝”,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有人告诉我,你们都非常喜欢我,是这样吗?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我,一定十分了解我咯!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到底了解我多少。
亲爱的朋友们,加油!我看好你们哦!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惑呢?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再在组内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3.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的问题。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预设:通过网络查找、书籍查找、搜集资料、向他人询问,等等。
过渡:同学们,搜集信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刚刚同学们提供了很多途径,相信在下面的预习中,各位同学也运用了这些途径找到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我们的朋友——大熊猫介绍清楚吗?(生答:有。
)老师也相信你们。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吧!三、成果展示,合理整合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资料搜集交流。
小组成员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准确性。
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针对教材中出示的问题进行质疑、询问,并对不够准确的信息予以纠正。
2.组织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提醒他们可以按照“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方面的知识”句式介绍,注意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同时对他们分享的资料及时进行梳理、纠正。
预设:“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外貌方面的知识。
大熊猫身体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
它丰腴富态,头圆尾短。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生活的地方。
大熊猫现在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大熊猫的命名问题。
大熊猫之所以叫大熊猫是因为它是像猫一样的熊。
它不是猫。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这是因为大熊猫非常稀有和珍贵。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 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质疑交流,填表补充。
过渡:听了大家的介绍,大熊猫可高兴了,它给你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
(课件出示大拇指图片。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用文字来介绍大熊猫,我们是不是要一字不落地把刚刚分享的资料都搬到我们的习作中来呢?(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大熊猫的“名片”。
)同学们,你们看了教材中关于大熊猫的名片,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仿照图表进行筛选、整理吗?4.学生对此前交流资料进行整合,将重复信息合理删减,填写表格,教师补充指导。
四、品读语句,仿照运用过渡:当我们知道了要介绍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后,如何使得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过渡: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恰当的比喻,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动物具备人的特性,则使得动物变得活泼起来了。
排比则能用多个铺陈反复描绘要写的事物,让它更加丰富。
这些手法同学们都可以在习作中运用哦!2.仿照上述的例句,写一写大熊猫吧!比一比谁写得更加生动。
学生自主写句子,随后教师指名学生读出,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示例:大熊猫圆圆的黑色眼睛被黑圈围着,从远处看,像戴着一副墨镜呢!大熊猫有一颗圆圆的大脑袋,身上有黑、白两种颜色,就像穿着一件黑白小棉袄似的。
大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活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大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游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似乎想让自己清醒一下。
大熊猫吃竹子时,一会儿四脚朝天,捧着竹子吃;一会儿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吃;一会儿又用两脚紧紧地环着竹子,用两手拿着竹子吃起来。
大熊猫的眼睛黑黑的,像戴着一副漂亮的墨镜;耳朵小小的,像两个扎起的辫子点缀在脑袋上;尾巴短短的,像团毛线球似的贴在胖胖的屁股上。
过渡:听了大家的描述,大熊猫更加高兴了,看它乐得在地上打滚呢!(课件播放动态画面)大熊猫对大家说,谢谢你们把我写得这么可爱,你们真是太聪明啦!你们能继续将这些技巧、语句都运用到习作练习中吗?我相信你们可以的!加油吧!五、自主习作,互评互改1.引导学生紧扣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习作初稿,并在问题后面标注序号。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将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知道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如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
还可以运用设问句,整理自己的思路,告诉别人你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拟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练写情况,提醒他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各种修辞及句式等将大熊猫各方面的特点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并及时予以个别学生整合信息、组织习作内容指导。
2.教师根据习作批改情况,投影展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预设:教师应有意识选择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修改要点:标点错误、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错误的格式,以及是否清楚准确并且有条理地描写大熊猫的特点。
3.学生自主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看看哪些地方还不够通畅,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然后试着进行习作的自主修改。
修改标准:(1)没有错别字;(2)语句通畅;(3)言之有序;(4)写出大熊猫的典型特征;(5)全文段落有条理展开,段落间连接顺畅;(6)书写整洁;(7)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4.学生交流互评,互相检查对方对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有哪些精彩部分值得自己学习。
5.全班交流,指名将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其他学生评价哪些写得值得自己学习,哪里需要改进。
过渡:孩子们,看到你们能够如此出色地介绍自己,大熊猫心里高兴极了。
它悄悄告诉我它还有很多动物朋友,以后你们可以慢慢了解。
它会慢慢都介绍给你们认识呢!它还看到你们能相互学习,在其他同学的习作中看到闪光点,能帮助同学修改习作,它表扬你们非常团结友好,它也会向你们学习哦!总评:作者先介绍了大熊猫名字的含义,接着介绍大熊猫的外形和习性,最后说明大熊猫的地位及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将大熊猫介绍得生动而具体。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
① 大熊猫体态丰满,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
它们的头和身躯是白色的,而四肢和肩部是黑色的,头上有一对可爱的黑耳朵,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②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
有时,它们也会捕抓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地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③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山区。
它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总是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④别看它笨重肥大,爬行时腿呈内八字形,但是爬起树来却非常灵活。
一旦受到惊扰,它就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
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
熊猫妈妈常把熊猫宝宝搂在怀中,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形影不离。
等到熊猫宝宝五六个月大时,熊猫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
两年后,熊猫宝宝才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生活。
⑤ 大熊猫数量稀少,野生的大熊猫不足1600只,是我国独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在我国的分布有着800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
难怪大熊猫被称为“国宝”呢!⑥ 大熊猫长相俊俏,憨态可掬,还常常担任“和平大使”的角色,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⑦句段赏析①简要介绍大熊猫名字的含义。
②整体勾勒出大熊猫的外形、颜色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③点明大熊猫的食性及主要食物。
④交代大熊猫的生活地区及习性。
⑤大熊猫幼仔的成长情况。
⑥介绍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⑦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教学反思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等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课前查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有效培养了整合信息的能力。
整个过程中,以大熊猫的形象动态拟人化插入其中,增强了课堂的乐趣。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的兴趣较为浓厚,结合资料,争先恐后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氛围很好。
在本课中,为了指导学生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特地回顾了前面学习的课文,实现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
同时,教师还重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讲例文与自己的习作初稿进行对比研读,从中进一步习得方法,并自然运用到习作修改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对文字的鉴赏能力,更加培养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交流互评”环节,学生能看到其他同学是如何写作的,相互学习,这给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在整个习作的过程中对大熊猫各个方面特点的介绍有些凌乱,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降低对他们要求,让他们逐渐掌握整合信息并能够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