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认识大熊猫的生态习性。

2. 掌握大熊猫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演化历程、生态习性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物种分类、保护现状及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大熊猫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宝大熊猫,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大熊猫吗?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国宝?”2. 新课导入:讲解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

3. 内容讲解:(1)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介绍大熊猫的生活环境、食性、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2)大熊猫的保护与现状:分析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措施及我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大熊猫,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大熊猫相关的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大熊猫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物种分类:熊科、大熊猫属演化历程:……2. 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繁殖:……3. 大熊猫的保护与现状威胁:……保护措施:……保护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

(2)分析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演化历程:……(2)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气候变化等。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宣传教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保护,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综合实践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掌握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3)学会观察、记录和分享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大熊猫的保护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1)准备大熊猫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2)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和分工。

(3)准备观察记录表、讨论记录表等。

2. 学生:(1)提前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知识。

(2)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大熊猫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 学生互动:分享自己了解的大熊猫知识。

3. 教师讲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三)实践活动1. 观察与记录:(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观察记录表。

2. 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大熊猫保护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熊猫面临的威胁,探讨保护措施。

3. 角色扮演:(1)学生扮演大熊猫、保护工作者、游客等角色,模拟大熊猫保护场景。

(2)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大熊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淘气)。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1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

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的)板书:可爱。

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可爱?能给大家说说吗?3教师小结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勾画出生字词,再读读。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卡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大熊猫最喜欢聪明的孩子,谁能把这一课的生字写得漂亮,谁就能和它成为好朋友。

你觉得这几个字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略、撕、遇)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这几个字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适当指导)2.生先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再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熊猫教学教案优秀3篇

熊猫教学教案优秀3篇

熊猫教学教案优秀3篇熊猫教学教案1一、活动目标:1、在生日情境中,积极数数,说出总数,理解5以内数的含义。

2、引发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背景图、小鸟,小兔、长颈鹿图片、操作材料(小草、小虫、树叶图片)三、活动过程:(一)引出兴趣:1、师:今天有个小动物要请客,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要请客,你们猜猜这是谁的家呢?是从哪里发现的?小结:哦,原来熊猫最喜欢吃竹子,所以它的家种着很多的竹子。

2、师:熊猫在家吗?熊猫在干什么?今天熊猫要过生日了,谁会来做客呢?(二)、动物来做客1、出示动物一:谁来了?在哪里?(长颈鹿)小结:长颈鹿脖子很长,身上还有花纹。

2、长颈鹿整整齐齐的排着队伍来了,来了几只长颈鹿呢?一起数一数。

(5只)3、师:哎呀,花丛里谁在动啊,我们把它请出来吧。

(出示剪影),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鸡的?小结:小鸡圆圆的脑袋,尖尖嘴,叫起声来叽叽。

4、熊猫看见小鸡来了,准备好小凳子,让他们坐。

熊猫准备了几张凳子?我们一起请小鸡出来把,小鸡,快出来,请坐、请坐。

还有几只小鸡没来呢?5、花丛中的小鸡都去熊猫家做客了,草丛里又有小动物要蹦蹦跳跳出来了,会是谁呢?师:我来把它请出来吧,小兔小兔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小兔这样走路累不累?请小兔快坐下。

谁也来学学小兔走路的样子,把它们请过来。

(请出4只小兔) 师:今天小兔来了几只,一起数一数。

师:客人都到齐了,熊猫过生日,他们会和熊猫说什么好听的话呢?(祝你生日快乐)师:熊猫又会说什么呢?(谢谢、谢谢,欢迎、欢迎)(三)给小动物喂食1、师:今天来做客的'小动物都很有礼貌,所以熊猫准备了很多吃的东西给他的客人,我们看看有些什么?(小虫、树叶、萝卜)2、师:熊猫自己忙不过来,请小朋友帮忙招待客人,你们愿意帮忙吗?3、师:请个别幼儿演示如何按照提示喂小动物。

4、组织幼儿根据花篮上点子或数字的提示,粘贴食品,巩固5以内数的涵义。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national treasure - Giant Panda"《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2、篇章2: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章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5篇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5篇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熊猫的图片(二)预习课文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课文信息图(2)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

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国宝大熊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及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生理特征、分布区域及保护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大熊猫图片、视频、PPT、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大熊猫的起源介绍大熊猫的起源,让学生了解大熊猫在地球上的历史悠久。

(2)大熊猫的生理特征详细讲解大熊猫的外貌、体型、生理结构等特征,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更全面的了解。

(3)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饮食、活动、繁殖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独特之处。

(4)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5)大熊猫的保护意义阐述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计算大熊猫的食物消耗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起源、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保护意义。

2. 大熊猫保护措施: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公众意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答案:示例:我认为保护大熊猫要加强立法,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大熊猫的行为;要建立大熊猫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大熊猫的行列中来。

《大熊猫》教学设计 4篇_教案教学设计

《大熊猫》教学设计 4篇_教案教学设计

《大熊猫》教学设计 4篇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最可爱的珍奇动物。

2.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认字15个,写字8个。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评价别人;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了解大熊猫,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具准备:大熊猫录相、大熊猫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

”猜猜它是谁?出示大熊猫照片:点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导入:大熊猫是我国众多珍奇动物中的一种,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熊猫》。

(一)朗读课文1.听录音,指读课文。

2.范读,学生听读并进行评价。

3.学生初步试读课文,提出要求:(1)画出不认识的字,(2)在认字表、写字表中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能说出优点缺点和不足。

并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根据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的投入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1.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师: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谁想当小老师教教大家?2.小老师教生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用拼音识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编顺口溜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等。

4.小组验读,互相检验正误。

5.小组朗读竞赛。

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6.朗读汇报:咱们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指名朗读,学生听后进行评价,选出优胜者。

点评:小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效性,这样由两个人的合作逐步到四个人的合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每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合作要求,使合作环节紧凑而有效。

同时也会逐步训练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三)理解课文1.关于大熊猫你都知道什么?可以介绍课文中的,还可以把你从网上、书上、电视上收集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一、任务解读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国宝大熊猫”。

1.关联本单元习作要求。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2.细化本次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属于写实类,要搜集关于国宝大熊猫的信息,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向大家介绍清楚大熊猫,注意表达准确。

①明确介绍对象:国宝大熊猫。

②明确写作方式:以介绍的口吻写大熊猫。

③明确写作内容:参考需要解答的疑问;参考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参考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地选择、整合。

④明确写法引导:在解答疑问中梳理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有先后顺序地介绍大熊猫;在阅读参考图表信息时,补充其他内容——我们可以整合信息介绍大熊猫;在交换习作互相检查时——我们可以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3.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是: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国宝大熊猫;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4.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是:根据介绍的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段,并注意段落结构清晰,让习作更有条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对信息进行先后顺序的安排,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信息,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

2.参考图表中的信息进行补充,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大熊猫。

3.在自评与互评中,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善习作,并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课前:根据习作提示中提到的疑问,搜集有关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以备课上交流。

板块一:看图片,亲近大熊猫
1.出示图片:看看大熊猫,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2.每个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喜欢大熊猫的理由。

(或是因为外形可爱,或是因为国宝而自豪等)
3.师点评:大家都那么喜欢大熊猫,喜欢它的憨态可掬,喜欢它的珍稀罕见,它是中国的国宝,同时也成了我们的骄傲。

板块二:解疑问,了解大熊猫
1.你们真的了解大熊猫吗?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准确回答吗?
2.出示疑问: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3.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有选择地进行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听回答是否准确,并及时更正。

4.教师点评:当我们向别人介绍国宝大熊猫时,一定要注意信息是准确的。

5.相信大家还搜集到了其他有关大熊猫的信息,你也来提提问,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准确回答。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有选择地提问,设置抢问抢答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大熊猫,激发介绍兴趣,又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板块三:理顺序,介绍大熊猫
1.回忆一下,刚才大家都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大熊猫?
2.教师引导发现:
(1)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2)大熊猫的食物。

(3)大熊猫的外形。

(4)大熊猫被视为中国国宝的理由。

(5)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6)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睡觉、玩耍……)
(7)大熊猫的繁殖。

……
3.今天,我们就来为大熊猫写写介绍。

你最想介绍大熊猫的哪些方面?你准备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在你搜集的资料上勾画出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并用序号标出先后顺序。

4.同桌互相介绍大熊猫,注意先后顺序,注意介绍的内容要准确。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参考图表,补充信息
1.参考本次习作提供的图表,你搜集到的其他信息也可以补充进表格。

名称
大熊猫
类别
哺乳动物
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其他植物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2.学生选择信息,有序、准确地填写表格。

板块二:根据提示,写写熊猫
1.课件出示写作提示。

提示:
(1)根据刚才填写的图表信息,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国宝大熊
猫。

(2)注意分段,段落结构清楚。

(3)以介绍的口吻来写。

(4)特别注意:介绍大熊猫时,信息是准确的,语言表达也是准确的。

2.学生根据图表信息,组织语言分段写大熊猫,介绍清楚,介绍准确。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引导信息之间的自然过渡和衔接,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把信息整合,写清楚,写准确就行了。

第三课时:修改发表
板块一:对照清单,自主修改
1.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自主修改习作。

自主修改清单
①我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的?
②我是否有先后顺序介绍大熊猫?
③我介绍大熊猫的信息是否准确?
④分段是否合理?段落结构是否清楚?
2.上面清单中的第4点“分段是否合理?段落结构是否清楚?”对于学生们比较困难,教师可详细指导。

板块二:细读范文,突破难点
1.出示范文片段: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

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

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别看它笨重肥大,
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

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2.读一读第一句话和后面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总分结构)
3.每段有一个中心句,这样先总写,再分写,让我们对大熊猫的介绍更清楚了,更有条理了。

你也可以这样写,试着改一改自己的习作。

板块三:同伴点赞,再次修改
1.我们来开展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名字叫作“我的介绍你点赞”的活动。

请看点赞
要求:
我的习作你点赞
赞赞:能够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赞赞赞:能够用资料信息准确地介绍大熊猫。

赞赞赞赞:能够合理分段,段落结构清楚。

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点赞。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并在下面留言,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

3.根据小组内同伴的意见,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4.誊正习作。

板块四:集体点赞,分享佳作
1.修改后,小组内推荐一篇点赞数最多的习作,贴在学习园地里,供大家分享欣赏。

2.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对展示的每篇佳作点赞,并留言,贴在佳作的旁边。

后续活动
1.开展一次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办一期大熊猫的小报,进一步强化学生整合信息、准确介绍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