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一机械常见机构认知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及各种零件,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及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1.机构认知(一) 机器的认识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 平面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三) 凸轮机构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 齿轮机构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五) 周转轮系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六) 其他常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机械零件认知(一)螺纹联接螺纹联接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等。
(二)键、花键及销联接1.键联接:键是标准零件,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
机械原理第1章机构组成原理及机构结构分析

常用机械零部件名词解析
连杆 滑块 齿轮
皮带
用于连接不同部件的刚性杆件,传递力和运动。
具有直线运动轨迹的零件,常用于变换运动方向。
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力,常用于调整速度和 扭矩。
用于传递运动和力的带状零件,具有较好的柔性和 缓冲性能。
传动链的定义和分类
传动链是指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和运动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的系统。
分类
机构按照构件的排列方式和运动副的类型等进行分类, 如平行机构、串联机构、单自由度机构等。
机构运动分析方法
1 图解法
使用图示的方式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包括图线法和位移法等。
2 解析法
使用数学和物理方法,通过建立运动方程来分析机构的运动。
3 模拟法
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到运动的详细信息。
分类
机构按照运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如平面机构、空间机构、齿轮机构、摆线机构等。
机构元素及其种类
机构元素
构成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构件、连接件、运动副等。
种类
常见的机构元素有连杆、滑块、齿轮、皮带等,它们在机械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分类
基本组成
机构通常由若干个运动副和构件组成,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结构。
定义
传动链是由多个传动副组成的机构系统,用于传递力 和运动。
分类
传动链按照传递方式、传递元件和特点等进行分类, 如正隙传动、斜隙传动和无隙传动。
齿轮传动及其种类
概述
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方式,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 运动和力。
种类
常见的齿轮种类有直齿轮、Hale Waihona Puke 齿轮、锥齿轮等,用于不 同的应用场景。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
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变频 电机ZJ 扭矩 传感器ZJ 扭矩 传感器工作载荷扭矩测量卡转速调节机械传动装置负载调节工控机扭矩测量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
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三)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自动加工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焊接站等工业模型的组装设计,控制原理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2)了解和熟悉PLC的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绘制,掌握以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调试。
机械原理第1讲结构分析

杆、轴构 件
固定构件
同一构件
两副构件
三副构件
3、机构的表示方法 机构运动简图:用规定符号和简单线条代表运动副和构件,并按一定比例表示各运动
副的相对位置。
机构示意图: 用规定符号和简单线条表示运动副和构件。
差别:机构运动简图需按比例表达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机构示意图仅能表达机构
的结构情况。
4、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分析机构,观察相对运动,数清所有构件的数目; 2)确定所有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选择合理的位置(即能充分反映机构的特性);
掌握 (3) 机架、原动件、从动件的联系与区别
(4) 运动副的分类与判断
(5) 运动副的表示方法、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熟练掌握 (1) 自由度的计算,机构确定运动的条件
三、重要名词解释 1、机构:能够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部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2、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设计,将一种或多种机构组合在一起,用以实现预定运动或用 来传递和交换能源、物料和信息的装置。 3、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4、原动件:驱动力作用的构件。 5、机架:凡本身固定不动的构件,或相对地球运动但固结于给定坐标参考系统并视为固定 不动的构件成为机架。 6、从动件:随着原动件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7、运动副:凡两构件直接接触且能够保证有一定相对运动的联结成为运动副。 8、高副、低副: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9、自由度:在机构中,独立运动的数目或确定构件位置的独立参数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10、约束:机构运动副中由于相对运动受限导致自由度减少的限制较约束 11、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轴线上用转动副联接而成的结构。 12、局部自由度:机构中存在与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规律的自由度。
典型机构认知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典型机构认知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一典型机构认识与分析实验实验九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对现代虚拟设计和现代测试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3、通过实测和软件仿真了解不同运动规律的盘形凸轮的运动,了解圆柱凸轮的运动;4、掌握凸轮廓线的测试方法;5、通过实测曲线和仿真曲线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
二、JTJs-Ⅲ实验台简介:1、结构组成1-安装底座2-凸轮支座3-同步带轮4-同步带5-电机支座6-步进电机7-齿轮齿条支座8-尖顶从动件9-导轨10-被测凸轮(盘形)11-圆柱凸轮12-轴承座13-齿条14-小齿轮15-齿轮支架16-角位移传感器图1JTJs-Ⅲ实验台结构组成2、主要技术参数1)凸轮原始参数:盘形凸轮机构1#凸轮:等速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推杆升程h=15mm;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60o、回程转角Ф,=1620;凸轮质量m1=0.765㎏。
2#凸轮: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
推杆升程h=15mm;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凸轮质量m1=0.765㎏。
3#凸轮:3-4-5多项式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从动件滚子半径rt=7.5mm;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凸轮质量m1=0.852㎏。
4#凸轮: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推杆升程h=15mm;推程转角Ф=180o、回程转角Ф,=180o;凸轮质量m1=0.768㎏。
5#凸轮: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推杆升程h=15mm;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30o、回程转角Ф,=150o、近休止角Ф,s=30o;凸轮质量m1=0.768㎏。
6#凸轮:改进等速运动规律凸轮基圆半径ro=40mm;尖顶从动件;推杆升程h=15mm;推程转角Ф=150o、远休止角Фs=30o、回程转角Ф,=150o、近休止角Ф,s=30o;凸轮质量m1=0.768㎏。
机械原理机构的定义

机械原理机构的定义一、机械原理机构的概念机械原理机构是指由两个或更多连接的零件组成的结构,能够将输入的运动、力或能量转换为需要的输出。
机械原理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用于实现运动传递、力传递和能量传递等功能。
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运动学、动力学、强度和刚度等方面的问题,是机械工程的基础。
二、机械原理机构的分类机械原理机构按照其构造形式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本机械原理机构基本机械原理机构包括齿轮、链条、曲柄滑块、凸轮和蜗轮蜗杆等。
它们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机械原理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可靠的传动效果。
2. 摇杆机构摇杆机构是由两个或更多杆件连接而成的机械结构,常用于旋转运动的传递和转换。
摇杆机构的特点是具有固定和摇动两种状态,能够实现不同运动轨迹和转动速度。
3. 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是由两个或更多杆件和连接件组成的机械结构,常用于直线运动和复杂运动的传递。
连杆机构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多种运动模式和复杂的轨迹变化。
4. 齿轮机构齿轮机构是由齿轮和齿轮相互嵌合而成的机械结构,常用于转动运动的传递和变速。
齿轮机构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能够实现大范围的速度调节。
5. 平行四边形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是由四个杆件和连接件组成的机械结构,常用于平行运动和复杂轨迹运动的传递。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平稳的运动传递和定位,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
三、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原则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传动可靠性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应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包括传动的稳定性、精度和寿命等方面的要求。
传动可靠性是机械工程设计的核心要求之一。
2. 运动特性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应考虑运动特性的要求,包括速度、加速度、运动轨迹和周期等方面的问题。
运动特性是机械原理机构功能实现的基础。
3. 强度和刚度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应考虑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保证机械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和破坏。
强度和刚度是机械原理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动力和传动的学科。
它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对于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机械装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机械原理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组合体。
在机构的结构分析中,需要了解构件、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
构件是机器中独立的运动单元,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的组合体。
运动副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连接,常见的运动副有低副(如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如齿轮副、凸轮副)。
运动链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通过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可以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以及其运动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二、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是由若干个刚性构件用平面低副连接而成的机构。
常见的平面连杆机构有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等。
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其有无曲柄,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在四杆机构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特性,如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等。
急回特性可以使机构在工作行程和回程中具有不同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压力角是作用在从动件上的驱动力与该力作用点绝对速度之间所夹的锐角,传动角则是压力角的余角,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动性能越好。
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它可以将曲柄的转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或者将滑块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柄的转动。
导杆机构则是通过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位置,实现不同形式的运动传递。
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通常作为主动件,通过其轮廓曲线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推动从动件实现预期的运动。
凸轮的轮廓曲线决定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常见的运动规律有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等。
机构及其认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机构是现代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简单的运动转换成复杂的运动,以满足各种工程需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认知实验,深入了解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1. 机构组成: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三部分组成。
机架是固定不动的构件,原动件是运动规律给定的构件,从动件是受原动件驱动的活动构件。
2. 机构分类:- 平面连杆机构:由多个连杆组成的机构,可以实现简单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 凸轮机构:利用凸轮的轮廓与从动件的接触来实现复杂的运动。
- 齿轮机构:利用齿轮的啮合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
-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使从动件在特定位置停歇或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
3. 机构工作原理:- 平面连杆机构:通过连杆之间的铰链连接,实现运动的传递和变换。
- 凸轮机构:凸轮的轮廓与从动件的接触,使从动件按照特定的轨迹运动。
- 齿轮机构:齿轮的啮合,使从动齿轮按照原动齿轮的运动规律运动。
-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通过限位装置,使从动件在特定位置停歇或实现间歇运动。
4. 机构应用:- 平面连杆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如汽车转向机构、机床进给机构等。
-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中,如自动门、自动电梯等。
- 齿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传递和运动变换装置中,如汽车变速箱、机床主轴等。
-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生产线中,如机器人手臂、数控机床等。
三、实验设备与步骤1. 实验设备:各类机器、机构模型陈列柜(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
2. 实验步骤:- 观察各类机构的实物模型,了解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分析各类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动力传递方式。
- 比较不同类型机构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 通过实验验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各类机构的实物模型,了解了机构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实验一-机械常见机构认知
————————————————————————————————作者:————————————————————————————————日期:
实验报告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实验名称实验一机械常见机构认知
学院
班级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评定成绩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编
实验一机械常见机构认知
一、概述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一部机器由一种或者多种机构组成,如内燃机是由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组合而成。
机构的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一些常见的基本机构通过各种组合形式来协调实现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特点和应用场合,以及运动的传递过程。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基本机构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2.了解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过程。
三、实验设备
1.配有同步讲解的“机械原理语音多功能控制陈列柜”。
本套陈列柜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而设计的。
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
2.各种典型机构模型及机构创新设计产品。
四、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1.观察陈列柜中及实验台上各种机构,初步建立对各种常见机构的基本认识。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各种机构的同步讲解,加深对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的认识。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台,将实验台上的各种机构放回柜中。
5.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以观察和思考为主,不要用手拨动陈列柜中的传动机构。
实验一机械常见机构认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思考题
1.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械、机器和机构?
3.举例说明什么是构件?构件和零件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