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低压和低氧的关系

低压和低氧的关系低压和低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低压通常指的是气压较低的环境,而低氧则指的是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
在高海拔地区或太空等外界环境中,气压较低,氧气浓度也普遍较低。
由于氧气是人体代谢和呼吸过程中必需的气体,低氧环境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功能。
在低压和低氧环境下,人体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人体会增加心率和呼吸速率,以增加体内氧气摄取量。
此外,长时间处于低压和低氧环境下,人体还可能出现一些高山反应症状,如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
需要注意的是,低压和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变化可能会相互影响。
例如,在低压环境中,由于氧气稀薄,氧气的摄取量也会减少,加剧了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低压和低氧环境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适应性反应,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个体的不同进行考虑。
低压和低氧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完全线性相关。
低氧意味着环境中含氧量较低,通常意味着海拔较高的地方或密闭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氧分压降低,人体的氧供应会减少,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症状,例如气短、头晕、乏力等。
此外,氧供应不足还可能对认知能力和思维处理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低压意味着环境中的气压较低,通常也与海拔高度相关。
低氧和低压通常同时存在,因为随着海拔的上升,气压会逐渐下降。
低压会使得气体更稀薄,导致呼吸系统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吸入足够的氧气。
此外,低压环境还可能对血液循环、心脏功能和其他身体系统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低压和低氧有一定的关系,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两者的关系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高海拔地区或其他低氧环境中,低压和低氧通常同时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氧气浓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氧气浓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氧气是生命必需品,人类每天都需要呼吸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但是,如果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氧气浓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氧气浓度过高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21%时,人类的身体会感到不适。
长时间处于高氧环境中,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过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损伤细胞和组织。
此外,高氧环境还会引发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负担。
2. 氧气浓度过低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21%时,就会发生低氧缺氧症。
轻度低氧缺氧症会导致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意识丧失、昏厥,甚至呼吸衰竭。
长时间处于低氧环境中,还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代谢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对身体各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3. 恰当的氧气浓度对于正常人来说,空气中21%的氧气浓度是最合适的。
但是,一些情况下需要医疗人员对氧气浓度进行调整。
比如,呼吸困难、休克、心脏病等患者需要通过吸氧来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
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氧气浓度的需要,调节氧气浓度的大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 健康的呼吸习惯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呼吸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尘埃,减少吸烟,控制室内植物数量等,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此外,人们还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和免疫力,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氧气浓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关键。
了解氧气浓度的正常范围,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掌握吸氧方法,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氧气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在低氧情况下,如果机体不能够适应这种低氧的环境,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上的反应。
在低氧的情况下组织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异常变化,过强的低氧应激反应将导致机体各种功能出现衰竭,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1]。
1.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中枢神经对缺氧最为敏感, 氧耗最高 , 占全身体重 2%的大脑组织 ,[2]氧耗占全身氧耗的 20% , 脑组织的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 , 几乎没有无氧代谢能力 , 对氧的需求最高。
同时脑组织中的氧和 ATP的储备很少 , 因而对缺氧的耐受性差 , 是机体对缺氧最敏感的组织[3] .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导致睡眠结构的改变,引起失眠、睡眠质量下降,其结果会加重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4] 。
低氧显著影响学习记忆能力,包括瞬时∕延迟记忆、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等[5] . 慢性缺氧易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引起的脑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 , 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降低 , 劳动功效降低。
缺氧进一步加重出现脑功能的改变为 : 兴奋、欣快感、定向力障碍 ,而后出现运动不协调、头痛、乏力等, 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或死亡[6,7]。
缺氧直接扩张脑血管 , 增加脑血流量和脑毛细血管内压 , 组织液生成增多 ; 长期低氧可显著抑制线粒体内膜腺苷酸转运体( ANT )转运活性,使脑内自由基增加、膜脂质过氧化、内源性抑制剂增多,进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8]。
脑内乳酸和氧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抗氧化系统减弱,血脑屏障受损[9] , 缺氧致代谢性酸中毒使脑部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 造成间质性脑水肿[10] ;急性吸入含氧量低的空气同样可使脑脊液压力升高, 引起颅内高压[11] , 缺氧致 ATP生成减少 ,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 , 细胞内钠水潴留 ; 脑充血和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脑压高又可压迫脑血管加重脑缺血和脑缺氧[12] 。
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

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题目: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导语: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而呼吸所需的氧气浓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
那么,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是多少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什么是氧气浓度?氧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的数目,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气中的气体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而当我们说到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时,实际上是指在一般环境下,确保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
二、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是多少?人类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最低极限通常被认为是在环境中氧气浓度降至19.5%时。
当氧气浓度低于这个极限值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反应,包括呼吸急促、运动能力下降、思维能力减退等。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氧气浓度过低的环境中,还可能出现氧中毒的症状,如头痛、恶心、血压升高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低氧状况对人体的影响1. 呼吸系统:低氧状况会引起呼吸急促,这是因为人体试图通过加快呼吸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肺泡血管收缩增加,以促进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但这也会增加肺动脉的压力,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
2.心血管系统:低氧状况下,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以向全身供氧。
长时间暴露于低氧环境中,心脏负荷将增加,容易导致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疾病。
3.大脑神经系统:低氧状况会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
大脑是人体最耗氧的器官之一,它对氧气的需求非常高。
缺氧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运作,导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运动能力:低氧状况会降低肌肉的氧气供应,从而影响运动能力和耐力。
这也是为什么登山者在高海拔地区需要使用氧气罐以保持充足氧气供给的原因之一。
四、如何保持正常呼吸的氧气浓度?1.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使新鲜的氧气进入室内,有助于维持室内氧气浓度。
长期低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低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级标题:长期低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二级标题1:低氧环境带来的挑战长期低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由低氧环境引起的问题。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的氧含量较低,这导致人们呼吸时摄入到肺部的氧气减少。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人体适应能力将受到严重考验。
首先,缺氧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在低氧条件下,心脏需要更多地努力泵血以供应足够的氧供给全身器官和组织。
这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罹患心脏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低氧环境还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空气稀薄,人体需要通过加快呼吸来获取更多的氧气。
然而,长时间过度呼吸可能导致肺血管收缩,阻止了氧在肺部的有效交换。
这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低氧环境也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害。
缺氧会导致神经细胞氧供不足,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这可能引发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综上所述,长期低海拔环境中的低氧挑战是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
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皆承受来自缺氧带来的压力。
二级标题2:高紫外线辐射的危害除了低氧环境带来的挑战外,长期低海拔环境还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高强度紫外线辐射。
在较高纬度或海拔较低地区,距离地球大气层边界更近,在这些地方人们接触到的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
长期暴露在高紫外线环境下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首先,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紫外线能渗透进皮肤深层并破坏DNA结构,导致细胞突变和皮肤恶性肿瘤的形成。
长期在高紫外线环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们,因此更容易患上皮肤癌。
其次,紫外线辐射还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高强度紫外线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异常细胞的攻击能力,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此外,长期曝露于高紫外线环境下还可能导致眼睛问题。
强烈的紫外线会损害角膜、晶体和视网膜,并增加白内障、玻璃体浑浊以及其他眼部疾病的发生几率。
常压低氧和低压低氧

常压低氧和低压低氧一、背景与意义常压低氧和低压低氧是两种常见的低氧环境状态,它们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寻求身心放松和恢复活力的方法。
因此,研究常压低氧和低压低氧对人体的影响,对于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压低氧的生理学影响常压低氧是指正常大气压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导致人体缺氧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高山、密闭空间等环境中。
常压低氧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以下影响:1.呼吸系统:常压低氧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等代偿机制来获取更多的氧气。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2.循环系统:为了满足各组织器官的氧气需求,常压低氧会刺激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等生理变化都是为了保障足够的血液循环。
但长期的高负荷状态可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3.神经系统:缺氧状态下,脑部缺氧可引起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脑功能衰竭。
4.消化系统:常压低氧可能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
5.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常压低氧环境,人体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三、低压低氧的生理学影响低压低氧是指降低大气压力的同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也随之降低,造成人体缺氧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高海拔地区或人为创造的模拟高海拔环境中。
低压低氧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以下影响:1.呼吸系统:在低压低氧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来提高氧气摄取量。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逐渐降低,人体需要逐渐适应这种环境。
长期处于低压低氧状态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等严重呼吸系统问题。
2.循环系统:为了满足氧气供应,人体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例如,心脏输出量增加、血流重新分配等,以确保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
然而,过度适应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长期损伤。
低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

低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体能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心肺功能等。
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体能水平对于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低氧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低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
低氧训练是一种通过限制供氧量来提高运动强度和效果的训练方法。
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如高原训练、深水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在低氧环境下,人体需要更多地运用有氧代谢系统,加强心肺功能的训练。
下面将分别从肌肉力量、耐力和心肺功能等方面讨论低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
一、肌肉力量低氧训练对肌肉力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低氧环境下,由于能量供应不足,人体需要依靠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从而强化肌肉的力量。
此外,低氧训练还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因此,长期坚持低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肌肉力量水平,增强身体的功能和耐力。
二、耐力耐力是指在持续运动中维持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能力。
低氧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在低氧环境下进行运动,会使心肺功能得到挑战和加强。
心肺系统是维持细胞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经过低氧训练的锻炼,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增强身体的耐力。
此外,在低氧环境下进行的间歇高强度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糖原利用效率,增加身体的耐力表现。
三、心肺功能低氧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低氧环境下运动时,身体为了适应供氧量的减少,会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强肺部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能力。
长期坚持低氧训练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提升,提高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时,心肺功能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增强运动表现。
综上所述,低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显著提升肌肉力量、增强耐力水平和改善心肺功能。
对于那些希望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低氧训练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训练方法。
当然,在进行低氧训练时需要遵循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法,确保安全和效果。
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长期低氧环境下的神经适应性以及潜在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就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相关观点。
1. 神经系统对长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长期低氧环境是一种持续性的外界压力,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系统作为调控整个机体功能的主要系统之一,也会对长期低氧环境做出一系列的适应性调节。
研究表明,在长期低氧环境下,神经细胞会增加氧气的摄取和利用效率,以提高神经递质的正常合成和释放。
此外,神经系统还会通过调节血液流量和改变血管通透性,以确保脑部神经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这些适应性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神经功能的正常运作,使人们在长期低氧环境下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
2. 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虽然神经系统在长期低氧环境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长时间的低氧暴露仍然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潜在的损害。
首先,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会受到限制,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的异常。
低氧环境下,细胞呼吸受阻,ATP的合成减少,无法为神经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会导致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受阻,影响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
其次,长期低氧环境还会引起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血管张力增加,导致脑血流量减少。
这种血流的变化会降低脑部神经细胞的氧气供应,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异常、死亡甚至脑组织损伤。
此外,长时间的低氧暴露还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长期低氧环境下的脑细胞会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病理过程,如神经元凋亡、脑萎缩等。
3. 长期低氧环境下的神经功能保护策略针对长期低氧环境对神经功能的潜在损害,人们正在积极探索神经功能保护的策略。
首先,提高机体氧气利用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氧气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在低氧情况下, 如果机体不能够适应这种低氧的环境, 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上的反应。
在低氧的情况下组织的代谢、 机能、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异常变化,过强的低氧应激反应将导致机体各种功能出现衰竭,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脑、1. 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对缺氧最为敏感 , 氧耗最高 , 占全身体重 2%的大脑组织 ,氧耗占全身氧耗的 20%[2] , 脑组织的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 , 几乎没有无氧代谢能力,对氧的需求最高。
同时脑组织中的氧和 ATP 勺储备很少,因而对缺氧的耐受性差 ,是机体对缺氧最敏感的组织 [3]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导致睡眠结构的改变,引起失 眠、睡眠质量下降,其结果会加重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 [4] 。
低氧显著 影响学习记忆能力,包括瞬时/延迟记忆、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 等[5]. 慢性缺氧易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 状,引起的脑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 , 动作协调性和准确 性降低, 劳动功效降低。
缺氧进一步加重出现脑功能的改变为 : 兴奋、 欣快感、定向力障碍 , 而后出现运动不协调、头痛、乏力等 , 甚至出 现意识障碍或死亡[6,7] 。
心、肺等重要脏器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 1]。
缺氧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脑毛细血管内压, 组织液生成增多; 长期低氧可显著抑制线粒体内膜腺苷酸转运体(ANT )转运活性,使脑内自由基增加、膜脂质过氧化、内源性抑制剂增多,进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8]。
脑内乳酸和氧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抗氧化系统减弱,血脑屏障受损[9] , 缺氧致代谢性酸中毒使脑部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造成间质性脑水肿[10] ; 急性吸入含氧量低的空气同样可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引起颅内高压[11],缺氧致ATPfe成减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 细胞内钠水潴留; 脑充血和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 脑压高又可压迫脑血管加重脑缺血和脑缺氧[12] 。
低氧导致细胞内CaT超载导致神经元坏死问,动物实验[14]表明,慢性低氧能够引起脑组织结构损害和神经细胞凋亡, 并指出间断低氧更易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2. 低氧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氧时,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和高层次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和循环血容量, 补偿细胞内降低了的氧含量, 从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 适应恶劣的低氧环境, 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间歇性低氧适应或长期高原低氧适应可增强心肌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抗细胞凋亡,促进缺血- 再灌注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低氧使冠状动脉显著扩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 并可通过促进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生长因子的形成和释放, 刺激心肌毛细血管生长、侧支循环增加, 从而改善心肌血供. 对心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5,16,17]。
低压低氧环境可以使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二者的调节功能受到广泛抑制,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并逐渐增强,引起心率和血压改变[18]。
急性低氧引起心率和血压增加,也造成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心输出量的增加[19]。
而长期低氧的直接后果是产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及因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负荷改变所致的右心室肥厚、增大, 导致肺心病[20],进而损害心肌的收缩功能, 心输出量降低[21]。
缺氧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ATP生成减少[22],使心肌细胞泵作用受到抑制和破坏, 从而加重心肌细胞的水肿, 是心肌炎发生的组织学基础[23]。
低氧通过损害肌酸激酶与糖分解系统阻断了钙泵的能量供应, 从而导致电平衡与心肌收缩功能的破坏。
低氧情况下,Na十-K十-ATP酶、Ca-ATP酶活性都下降,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下降,最终导致电平衡的破坏和心律失常的产生[24]。
低氧下心肌自由基过量产生[25],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害使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都受到损害,进而影响离子交换,进一步加重对心功能的影响[26]。
长期持续低氧刺激则可能诱发心肌广泛性变性和灶性坏死[27]。
低氧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是缺血性ST段/T波改变、左室高电压、右室高电压、肺性P波、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28]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黏度增加, 血流阻力加大, 进步加重心脏负荷。
3. 低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1 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影响低氧分压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 可反射性兴 奋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使呼吸频率增快甚至出现呼吸窘迫,当 缺氧程度缓慢加重时,这种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将变得迟钝, 此时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作用。
机体对低氧的环境逐渐 适应, 低氧反应的敏感性下降 , 反应阈值适应性升高 , 这种现象称为 钝化。
睡眠状态下呼吸中枢对低氧及(或)高C02刺激的反应减弱可以 诱发呼吸紊乱、延迟患者的觉醒、 延长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 , 从而加 重低氧血症[29] ,长期反复低氧血症可能会直接损伤患者的呼吸中枢神经元[30] 。
3.2 低氧对肺的影响缺氧诱导因子1a 是机体缺氧反应中关键的转录激活因子,它参 与了血管生成、 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的病理生理学过程31]低氧环境下,正常肺组织表现为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破坏,引起细胞凋亡增加 [32] 。
低氧引起早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以及后期的肺血管重塑 期缺氧导致肺血管壁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细胞外基质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5] 。
低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肺血管舒缩平衡失调、 内膜增厚、 中[33] ,长沉积引起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 34]。
其肺血管结构的重建主要特征层平滑肌增生肥大并向远端小血管延伸、 中层与外膜层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增多, 同时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 非肌型动脉肌型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淀增多等,最终导致血管重构和肺动脉高压 肺处于缺氧状态, 肺泡上皮细胞由于应激因素以及缺氧的损伤激 活了机体的炎症反应链, 而炎症反应的迅速失控使得巨噬细胞、 炎症 细胞大量聚集, 最终使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微血栓形成, 肺泡膜 损伤,肺泡渗出增多并形成肺水肿, 缺氧后期肺泡细胞则会反应性增 生并发生肺纤维化 [37] 。
4. 低氧对肾功能的影响目前有研究者提出慢性低氧是肾脏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38] ,肾脏缺氧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肾小管上皮 细胞浑浊肿胀及水样变性,间质内血管数目增多、扩张充血,血管壁明显增厚等 [39]。
慢性低氧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 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P 1表达上调,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下调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上调,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进一步作用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参与肾间质纤维化 [41,42 ]。
低氧引起肾小球细胞线粒体肿胀, 基质灶性水肿; 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短缩、稀少、胞浆水肿、线粒体肿胀,进而导致肾小球内皮 细胞凋亡[43] , 低氧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高,促使肾素 释放,继而血管紧张素n 形成,导致肾动脉收缩、肾血流灌注减少,[36][40]进一步加重肾缺血缺氧,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量下降,肾小球及肾小管均受损[44]为适应外界低氧环境,RBC和Hb增加,敖强国等[45]研究推测肾脏毛细血管系统应该有最适Hb浓度,过高的Hb可能导致局部凝血系统障碍、微血栓形成影响肾脏功能。
这些病理改变均可以导致肾功能下降,即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尿生化异常改变。
5. 低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5.1 低氧对消化中枢影响低氧条件下, 机体常出现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系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能量衰竭[46,47]新近研究表明:低氧引起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的mRN表达明显降低,5.2 低氧对胃肠的影响在低氧条件下, 机体会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首要的能源物质, 食物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淀粉,在小肠中经淀粉酶(AMS)双糖酶等消化酶的分解形成葡萄糖, 然后由肠黏膜吸收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转运至吸收细胞内,通过肝门静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供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实验研究[49]低氧早期(24h内),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关的酶活性和GLUTm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导致碳水化合直接抑制食欲中枢,引起食欲下降[48] 。
物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并证实低氧条件下小肠组织存在氧化应激损 伤,即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及谷胱甘肽(GSH 含量 在低氧处理3h 后也明显降低;自由基产物MD 含量在低氧24h 时显著升 高。
毛钊等[50]研究证实,MDA 勺堆积以及SO 啲减少能够导致老年牙周 炎;阿祥仁等[52]发现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SO 和GS 活性均显 著降低,同时伴有MD 含量明显升高,这种现象可导致胃肠黏膜损伤, 更加剧了消化性溃疡勺发生、发展。
低氧影响胃酸分泌,使胃分泌减 少,总酸度下降,PH 升高[52],同时低氧抑制了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 合运动[54]及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的收缩运动 [53] , 影响餐后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 [55],Manukhina 等发现缺氧血中 NO 浓度升高,进而减弱胃 肠蠕动。
严重缺氧可致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5.3 低氧对其他消化器官勺影响低氧导致星状细胞(HSC 活化[57],进而产生、分泌细胞外基质(ECM ,同时通过影响ECM 降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的勺量及活化 程度,最终导致肝内ECM 大量沉积,发展为肝纤维化昭。
低氧造成组 织自由基大量增加 , 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以及引起细胞内游离 钙离子超载,容易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和死亡 [59]。
6. 低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低氧环境刺激交感神经, 肝脾收缩释放大量储备血液和红细胞进 入血循环 , 故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压积迅速增加,慢性缺氧时 , 肾红细胞生成刺激素产生增多 , 使骨髓红细胞成熟 加速, 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
低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暴露组织因子 , 从而激活外源性 凝血途径 ; 另外, 低氧环境能刺激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 组织因子 ,也能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60] 。
低氧使凝血-纤溶功能出现 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致使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 原释放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强 . 从而加重微循环郁滞、充血、 出血和组织缺氧等[61] 。
损伤的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网络, 引起凝血及纤 溶系统紊乱,并可能最终导致 DIC [62,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