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系列0223(共十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系列0223(共十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形容焚烧椒兰和宫车经过情形的语句分别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列举秦国糟蹋从六国掠夺的各种宝物,反映出秦国君主的穷奢极欲。

(3)《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在江边送客,正苦于无音乐助兴时,忽然听到水面传来的琵琶声,以至于二人“___________”,经过一番盛情邀请,琵琶女虽前来相见,但“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月有圆有缺,但它始终还是月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鸿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唐宋古诗词中常借鸿雁传书寄托思念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之情。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力戒骄侈。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前惊心动魄的声势。

(4)《生查子·元夕》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几句词,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情感。

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19(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19(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苏轼《赤壁赋》中由无穷的江水、永恒的明月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须臾人生。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被贬出京,江州地处偏远,只能听到民间山歌和村笛小调。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十分生动。

(5)在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中,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浩瀚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和重视,如:________,________。

(二)(1)古诗词中常用“流水”一词,或比喻愁情,或感慨物是人非,词人李煜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常作为含有特定意蕴的意象存在于古诗中,“秋”便是如此。

诗人常借“秋”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请摘取教材中含“秋”的两句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在《离骚》中能分别体现这一传统的诗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39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39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古诗词中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

这小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木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其兴衰往往寄寓作者复杂的情感,如屈原《离骚》(节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

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堪称佳联。

4.中央领导人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中国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香草是屈原钟爱的意象,《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说用香草作为个人外在的装饰,其实是注重加强品德修养的意思。

7.在中国历史上统治强盛,古诗文中唐代诗人经常用“汉”代替“唐”来称谓,如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

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语文理解型默写练习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的答题技巧一般要注意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词,注意同义异形词等。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就本题而言,这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理解基础上记忆。

1.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的壮美。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4、《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5、《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和当时的众人分别比作鹰和一般鸟类,从而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的句子是“,”。

6、《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美的句子是“,”。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8、王湾在《次北固ft 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11、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诗极写作者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

1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 剑关” 的诗句是“,,万夫莫开”。

1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ft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叙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的名句是“,”。

15、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6、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118(共十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118(共十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苏轼“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否定陋者“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 , ___________”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士风”。

(3)《青玉案·元夕》中,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女子盛装出行,参加元宵赏灯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两句在间接称赞了公西华同时又指出其过分谦虚。

(5)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总能激发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比如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

(2)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 ____________”,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____________ ”,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

(3)“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 ”句也以此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 ”。

(4)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来化悲伤为旷达。

(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除了想要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还希望做到“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27(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27(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报任安书》(节选)中说作者写《史记》时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然后“ ___________ ,_________ ”。

(2)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_________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_________,表现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

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4)《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_________”,城中鼓乐齐鸣,月光流转,“ 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 , _________”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二)(1)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写主人公慢慢地打扮梳洗,体现了惆怅倦怠之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

(3)孔子教导弟子,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德行,在《论语·学而》中,夫子教导说,一个君子,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安逸和享受,要“ __________ , _________ ”,可以说是好学了。

(4)陆游在《书愤》中回忆早年在前线的征战生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浩气如山、雄放豪迈的气概。

(5)假如你是李华,你的朋友即将前往西南地区的大学学习,你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中景色的魅力。

(三)(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写突出的钉头“_________ "和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 "。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文默写练习(理解性+开放性)(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文默写练习(理解性+开放性)(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理解性默写(二)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乌鸦反哺传说,来抒发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人格化的云和鸟来表达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渴望。

3.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责与鞠躬尽瘁的精神。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蔑视权贵,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使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到不幸。

1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226(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226(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2)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曹操《短歌行》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士大夫面对有一技之长者的傲慢心态,随后又表达了对二者智慧上差异的意外之情。

(4)《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一句以星宿名对应地面区域的方式介绍了洪州的位置,李白《蜀道难》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也提及了与蜀秦两地对应的星宿并侧面表现蜀山之高。

(5)色彩对人类有一种心理层面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非常个性化的,与观者本人的经历、环境、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青”,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有绿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请你写出“青”呈现为“蓝色”或“黑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二)(1)《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作,它的开端就很奇特。

诗人首先以十分庄重而自矜的口吻,交代自己奇特的出生之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后以反问的语气和比较的方式,充分肯定公西华有着很强的治理才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陶渊明归心似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胜利闭幕。

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____________”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_”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理解型默写练习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的答题技巧一般要注意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词,注意同义异形词等。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就本题而言,这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理解基础上记忆。

1.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的壮美。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4、《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5、《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和当时的众人分别比作鹰和一般鸟类,从而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的句子是“ ,”。

6、《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美的句子是“ ,”。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11、李白《行路难》中“ ,”两句诗极写作者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

1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 ,,万夫莫开”。

1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叙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的名句是“ ,”。

15、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6、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的这两句诗源自庄子《逍遥游》里的句子:“,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18、很多到杭州旅游的人,喜欢去西湖边小酌,非为珍馐美酒,实为湖光山色,这恰应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两句。

1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20、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22、《劝学》中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秦汉的故都经历了无数的战乱,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一片焦土的名句是“,”。

24、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的“,”两句来诠释。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26、曹操《观沧海》一诗里体现诗人登上碣石山顶,登高望海的大致印象的两句诗是“,”。

2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的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28、《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当“解衣欲睡”,后因“,”,从而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29、《曹刿论战》写到,在战争进行中,齐军败逃,鲁公欲追,曹刿却“,”,仔细观察,才确定追击。

30、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善用比喻,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在两者不可兼得时,以“”,巧妙地比喻“”,为人们做出选择。

3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衷赞美赤壁美景时,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于是感慨道:“,”。

32、杜甫《登高》开篇“ ,”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画面,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3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4、范仲淹在《渔家傲》“,”两句诗中,借“浊酒”这一意象表达出了征人的深切乡愁。

3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体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3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两句,借潭中鱼儿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冽可鉴的特点。

38、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39、辛弃疾《破阵子》用“,”的诗句,表达了想要助君王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生前身后美名的雄心壮志。

40、晏殊的《浣溪沙》中“,”的诗句,以“花落去”“燕归来”写出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奈,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41、人们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常常会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4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4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自己虽然求学条件艰苦,却依然坚定地求学,不羡慕他人的原因是“,”。

45、郦道元的《三峡》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效。

46、李商隐在《锦瑟》中“,”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入”与“出”的角度,写到“,”,认为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4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49、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用“,”两句把明月变成了知心人,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

5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其中一次“”是实写,另一次“”是虚写。

51、在《泊秦淮》里杜牧借陈后主之事讽喻晚唐政事的两句诗是“,”。

52、苏轼《水调歌头》中,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名句是“,”。

5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开头通过描写一个美好闲静的“,”的桃花林作为铺垫,为我们引出了一个质朴自然的世界。

54、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55、杜甫在《望岳》中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气势,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56、韩愈《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揭示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7、杜牧在《赤壁》中假想东风不给周瑜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的两句诗是“,”。

5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

59、李煜的《相见欢》里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两句词是“,,是离愁”。

60、《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两句词是“,?”61、《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苦的两句诗是“,”。

62、《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齐威王得到邹忌的提醒,颁布最下等的赏是“,”。

63、《诗经·关雎》里“,”二句是全诗之骨,起着统领全篇点明诗旨的作用。

64、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的歌名是从《诗经·蒹葭》里的“,这两句诗转化而来,表达了对朦胧情愫的追求。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杜甫《望岳》中“,。

”两句,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2)《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效果的两句是:,。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描绘了将士们乘胜追杀的激烈壮观场面。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词中以“,”两句写阵前的鏖战场景,充满豪气。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写鸟兽都不易通过来反衬蜀道之高险难行的两句是: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衷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3)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有关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