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汇总

合集下载

精编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含答案

精编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含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附全国百强校模拟卷情境默写题50套汇编)(一)高中必背14篇1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描绘了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意境开阔。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简明的语言写出了满山遍雪及积雪的光彩。

(3)中国古代诗文与茶、酒有密切关系。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一句以品茶极写无聊;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一句写作者自斟自酌。

2.(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完全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自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倡导的学习态度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务实精神不谋而合。

(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表达愁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1)《古诗十九首中》多有思妇感怀之词。

《亭中有奇树》中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绪。

(2)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人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对生命深沉的感喟,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 ”两句。

4.(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会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8)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题目8)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可编辑)
8.《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9.《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六国论》中作者呼吁六国“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两句也说明各诸侯国有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实现强国的心思。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而荀子《劝学》中则说:“,”。
6.7
1.“任重道远”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在《论语》中,“任重”具体表现在,“道远”具体表现在。
2.《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应以,的正确做法来强大自己以对抗秦国。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
9.《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生动概括了作者常年漂泊、老景凄凉的人生状态。
10.《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劝学》中则说:
理解性默写汇总题目8
6.1
1.《师说》中以,揭示从师的原因。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诗句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在梦后诗人自然吟唱世事痛苦的句子是,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
5.《赤壁赋》中,苏轼运用通感手法来表现箫声特点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苏轼运用通感手法来表现箫声特点的句子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39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39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古诗词中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

这小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木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其兴衰往往寄寓作者复杂的情感,如屈原《离骚》(节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

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堪称佳联。

4.中央领导人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中国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香草是屈原钟爱的意象,《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说用香草作为个人外在的装饰,其实是注重加强品德修养的意思。

7.在中国历史上统治强盛,古诗文中唐代诗人经常用“汉”代替“唐”来称谓,如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

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1、(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附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附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300题(附答案)(一)高中必背14篇1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1、(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开放式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开放式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开放式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

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胜枚举。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

“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或“”。

9.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理解型默写练习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的答题技巧一般要注意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词,注意同义异形词等。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就本题而言,这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理解基础上记忆。

1.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的壮美。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4、《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5、《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和当时的众人分别比作鹰和一般鸟类,从而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的句子是“,”。

6、《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美的句子是“,”。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11、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诗极写作者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

1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万夫莫开”。

1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叙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的名句是“,”。

15、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6、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的这两句诗源自庄子《逍遥游》里的句子:“,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18、很多到杭州旅游的人,喜欢去西湖边小酌,非为珍馐美酒,实为湖光山色,这恰应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

1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20、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22、《劝学》中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秦汉的故都经历了无数的战乱,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一片焦土的名句是“,”。

24、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的“,”两句来诠释。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26、曹操《观沧海》一诗里体现诗人登上碣石山顶,登高望海的大致印象的两句诗是“,”。

2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的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28、《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当“解衣欲睡”,后因“,”,从而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29、《曹刿论战》写到,在战争进行中,齐军败逃,鲁公欲追,曹刿却“,”,仔细观察,才确定追击。

30、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善用比喻,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在两者不可兼得时,以“”,巧妙地比喻“”,为人们做出选择。

3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衷赞美赤壁美景时,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于是感慨道:“,”。

32、杜甫《登高》开篇“,”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画面,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3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4、范仲淹在《渔家傲》“,”两句诗中,借“浊酒”这一意象表达出了征人的深切乡愁。

3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体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3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两句,借潭中鱼儿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冽可鉴的特点。

38、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39、辛弃疾《破阵子》用“,”的诗句,表达了想要助君王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生前身后美名的雄心壮志。

40、晏殊的《浣溪沙》中“,”的诗句,以“花落去”“燕归来”写出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奈,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41、人们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常常会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4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4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自己虽然求学条件艰苦,却依然坚定地求学,不羡慕他人的原因是“,”。

45、郦道元的《三峡》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效。

46、李商隐在《锦瑟》中“,”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入”与“出”的角度,写到“,”,认为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4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49、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用“,”两句把明月变成了知心人,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

5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其中一次“”是实写,另一次“”是虚写。

51、在《泊秦淮》里杜牧借陈后主之事讽喻晚唐政事的两句诗是“,”。

52、苏轼《水调歌头》中,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的名句是“,”。

5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开头通过描写一个美好闲静的“,”的桃花林作为铺垫,为我们引出了一个质朴自然的世界。

54、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55、杜甫在《望岳》中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气势,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56、韩愈《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揭示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7、杜牧在《赤壁》中假想东风不给周瑜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的两句诗是“,”。

5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

59、李煜的《相见欢》里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两句词是“,,是离愁”。

60、《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两句词是“,?”61、《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苦的两句诗是“,”。

62、《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齐威王得到邹忌的提醒,颁布最下等的赏是“,”。

63、《诗经·关雎》里“,”二句是全诗之骨,起着统领全篇点明诗旨的作用。

64、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的歌名是从《诗经·蒹葭》里的“,这两句诗转化而来,表达了对朦胧情愫的追求。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杜甫《望岳》中“,。

”两句,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2)《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效果的两句是:,。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描绘了将士们乘胜追杀的激烈壮观场面。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词中以“,”两句写阵前的鏖战场景,充满豪气。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写鸟兽都不易通过来反衬蜀道之高险难行的两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明月初升并对游人似依恋有情的两句是:,。

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衷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3)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