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及答案有答案有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系列0223(共十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形容焚烧椒兰和宫车经过情形的语句分别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列举秦国糟蹋从六国掠夺的各种宝物,反映出秦国君主的穷奢极欲。
(3)《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在江边送客,正苦于无音乐助兴时,忽然听到水面传来的琵琶声,以至于二人“___________”,经过一番盛情邀请,琵琶女虽前来相见,但“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月有圆有缺,但它始终还是月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鸿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唐宋古诗词中常借鸿雁传书寄托思念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之情。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力戒骄侈。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前惊心动魄的声势。
(4)《生查子·元夕》中“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几句词,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凄凉情感。
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39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古诗词中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
这小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木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其兴衰往往寄寓作者复杂的情感,如屈原《离骚》(节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
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堪称佳联。
4.中央领导人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中国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香草是屈原钟爱的意象,《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说用香草作为个人外在的装饰,其实是注重加强品德修养的意思。
7.在中国历史上统治强盛,古诗文中唐代诗人经常用“汉”代替“唐”来称谓,如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
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真题53题(附有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1、(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27(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报任安书》(节选)中说作者写《史记》时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然后“ ___________ ,_________ ”。
(2)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_________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_________,表现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
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4)《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_________”,城中鼓乐齐鸣,月光流转,“ 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 , _________”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二)(1)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写主人公慢慢地打扮梳洗,体现了惆怅倦怠之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
(3)孔子教导弟子,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德行,在《论语·学而》中,夫子教导说,一个君子,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安逸和享受,要“ __________ , _________ ”,可以说是好学了。
(4)陆游在《书愤》中回忆早年在前线的征战生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浩气如山、雄放豪迈的气概。
(5)假如你是李华,你的朋友即将前往西南地区的大学学习,你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中景色的魅力。
(三)(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写突出的钉头“_________ "和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 "。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填空含答案

理解性默写训练(一)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感慨。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这个人.世人都来毁誉他他却不为所动.原因是他能够做到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并且能够“_____________”。
1. (1〕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辩乎荣辱之境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高考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汇总

语文理解型默写练习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的答题技巧一般要注意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词,注意同义异形词等。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就本题而言,这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理解基础上记忆。
1.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的壮美。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4、《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5、《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和当时的众人分别比作鹰和一般鸟类,从而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的句子是“,”。
6、《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美的句子是“,”。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11、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诗极写作者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
1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万夫莫开”。
1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叙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的名句是“,”。
15、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6、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他在《上李邑》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共三组48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2.《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夫”,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5.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6.《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万象为宾客”。
7.《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9.《燕歌行》中揭示主旨,以汉代名将来和现实中的将军作对比的句子是:“(),()”。
10.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以“(),()”告诫北宋王朝执政者要防微杜渐,力戒纵欲。
1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在总结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说:自己并不能让树“硕茂”,只是能“()”;也不能让树“早而蕃之”,只是能“()”。
12.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
1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描写了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表现自己的郁闷和愁怅的诗句是:“(),()”。
14.周邦彦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一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15.《大道之行也》中·强调社会制度是公有制的一句话是“()”,强调社会实行民主选举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试题必修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必修二《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兰亭集序》(王羲之)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赤壁赋》(苏轼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3、“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_____________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5、“有志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亦不能至也。
”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8、“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必修三《蜀道难》(李白)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1、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琵琶行》(唐·白居易)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劝学》(选自《荀子》)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____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_____________(作品)中的“青,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