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Word + 答案)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Word + 答案)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分)1.银的元素符号是()A。
HgB。
AgC。
MgD。
AG2.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麻油C。
酒精D。
蔗糖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可燃性B。
挥发性C。
还原性D。
酸碱性4.四氯化钛(TiCl4)用于冶炼金属钛。
其中Cl为﹣1价,则Ti的化合价为()A。
+4B。
﹣4C。
D。
﹣15.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金刚石B。
活性炭C。
石灰石D。
铅笔芯6.制取高纯度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A。
Cl2B。
HClC。
H2OD。
SiH47.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A。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B。
物质类别:酸式盐C。
焰色反应:黄色火焰D。
物质用途:复合肥料8.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两个氢分子:2HB。
生石灰:CaOC。
铵根:NH3D。
胆矾:CuSO49.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
氦气填充飞艇B。
一氧化碳用做燃料C。
烧碱中和酸性土壤D。
稀硫酸用于除铁锈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4Fe+3O2→2Fe2O3XXX→Cu(NO3)2+AgXXX→CuSO4+H2OD。
FeCl3+3NaOH→Fe(OH)3+3NaCl11.醋酸化学式为C2H4O2,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氢元素含量最高B。
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
XXX为60gD。
0.1mol C2H4O2约含有6.02×1022个分子12.根据反应:Cu+2H2SO4(浓),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产物类别:盐和氧化物B。
生成的溶液颜色:蓝色C。
环境问题:会形成酸雨D。
铜元素存在形态:化合态→游离态13.有关“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A。
单位是:g/molB。
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是nC。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表示所含物质的多少14.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NaOH、Na2SO4、Mg(NO3)2、Cu(NO3)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m 21.4g
56 = m ,m=5.6g 214 21.4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故选 D。
4.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 5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 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43.8g,则分解的
Δ 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 2NaHCO3 Na2CO3 +H2O+CO2 )
A.60%
B.47.3%
C.40%
D.3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
23
=42g。
72 = 7.2g ,z=9.8g 98 z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9.8g+9.8g 100%=19.6%
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 Fe、FeO、二氧 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Δ 2CO+2Fe(OH)3 Fe+FeO+3H2O+2CO2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m
160
112
12g
y
160 = 12g 112 y y=8.4g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
FeO
的质量为
9.6g-8.4g
16 72
100%
=5.4g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z
沪教版(上海)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 3 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 2 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 1 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 Mg 和 Ag 的混合物放入 Zn(NO3)2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 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详解】 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 固体,不符合题意; 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 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 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 不符合题意;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 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 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 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 2 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 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 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 2 种溶质,符合 题意。故选 D。 【点睛】 本题涉及到了优先反应原则,当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 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初三二模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共6页第1页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理化试卷(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 Zn —65S — 32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27.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B.元素 B. 2 B.白糖水B.木炭点燃2A1203,属于 B.分解反应B.蔗糖B.木瓜 pH 5.5C.原子 C.铝C.磷肥C. 1 C.玉米粥 C.氢气 C.置换反应C.金刚石 C.草莓 pH 3.2D.单质D.铁D.复合肥D. 2D.蒸储水D.石油D.复分解反应D.碳酸钠D.柠檬 pH 2.336 .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间的间隙 B.分子的质量 C.分子的构成D.分子的体积37 .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A —汞元素一一HgB —俊根一一NH 4 C. 2个氢原子—— 2HD -氨气一一He 2 38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C.铁丝D.白磷39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2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29 .硫酸钾(K 2SO 4)属于A.钾肥B.硅B.氮肥30 .硫化氢(H 2S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 . 1 31 .属于溶液的是A.泥浆水 32 .最清洁的燃料是A.煤33 .化学反应4Al + 3O 2A .化合反应 34 .属于有机物的是A .氯化钠 35 .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A.菠萝 pH 4.1A.硫粉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自来水厂明矶作净水剂九年级化学共6页第2页九年级化学共6页第3页C.铜丝用于制作导线40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烧碱能改良酸性土壤। - 110D.夹试管41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与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2 .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 O 2体积分数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43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的盐酸,最佳的试剂是 A. Ca(OH)2 B. CaO C. CaCO 3 /•x 、-去底的集气瓶1b ——迥星红磷—■ - - - _____…'WWW ,.匚H三一三三君--木 44. ZnSO 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所示。
沪教版(上海)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C错误;
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解得x=0.83g。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了,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故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是锌在置换铜,c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沪教版(上海)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答案】B【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 2gB.26.6gC.26. 0gD.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647.2g 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645.6g y5664=5.6g 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沪教版(上海)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段时间后得到 Fe、FexOy 混合物 12.8g,将此混合物溶于 100.0g 稀 H2SO4 恰好完全反应, 产生 0.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 CO2 和 H2O 共 8.6g B.混合物中含 5.6g 铁元素 C.FexOy 为 Fe2O3 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 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y
5.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C 【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 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 始终小于 7 B. 浓 H2SO4 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 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 CaCO3 ,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 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 O2 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选 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 正确
C.12.7%
D.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MgO 2HCl = MgCl2 H2O 溶液增加质量
40
95
40
MgCO3 2HCl = MgCl2 H2O CO2 溶液增加质量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值为 4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3【答案】D【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答案】C【解析】【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 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24g100% 4.8g120⨯⨯=,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9619.2g100%19.6g98÷⨯=,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19.6%=100g÷;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61.8g100% 1.6g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答案】C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选C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O、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故选D。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沪教版(上海)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A.生成CO2和H2O共8.6g
B.混合物中含5.6g铁元素
C.FexOy为Fe2O3
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
x=5.6g,y=9.8g
则生成FexOy的质量为:12.8g-5.6g=7.2g;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 ;
【答案】D
【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故选D。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B。
4.已知: ,现将CO气体与21.4g Fe(OH)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xOy混合物12.8g,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设FeO的质量为x
设12gFe2O3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y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的质量为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FexOy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FexOy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16y=5.6g:1.6g,x:y=1:1,故FexOy的化学式为:FeO;
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