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第五章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1事故类型和危害性分析本标段隧道设计围岩全部为V级黄土隧道,开挖断面较大,地质情况复杂。

施工部位易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

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伤害之一。

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⑴以人为本,群防群控。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4.3组织机构及职责(1)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等组成的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领导小组⑵职责1)组长职责: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②组织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预计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及过程;③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对作出安排;④在场内实施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⑤确保所有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处理。

2)副组长职责: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隧道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隧道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隧道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隧道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隧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设立隧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隧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1.1 指挥部组成由当地政府、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安监、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 指挥部职责1.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隧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 决定应急救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3.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调度和分配;4. 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2.2 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和规模,设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救援工作。

2.2.1 小组组成由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2.2 小组职责1. 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2. 负责事故现场的秩序维护和交通管制;3. 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4. 负责事故现场的勘查和调查。

三、应急响应3.1 事故报告隧道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3.2 应急启动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3.3 救援实施应急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救援:3.3.1 现场勘查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了解事故原因和影响范围。

3.3.2 人员搜救组织救援力量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确保被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3.3.3 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

3.3.4 车辆疏散对事故现场附近的车辆进行疏散,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3.3.5 环境保护对事故现场周围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暗挖隧道,指在地下进行的挖掘工程,通常用于交通运输、水利、矿山等领域。

由于挖掘工程的特殊性质,暗挖隧道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突泥涌水、坍塌是比较常见的事故类型。

该专项应急预案旨在制定一套应对暗挖隧道突泥涌水、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对人员财产的伤害。

二、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本应急预案指挥机构,由主要领导、技术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检查、评估、修改等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2. 指挥部指挥部是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由事故发生单位、消防机构、医疗救援机构、公安机构、环保部门、媒体等单位派遣代表组成。

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通报、调度和指挥,及时有效地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3. 救援队伍救援队伍由政府行政机关、消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派遣的应急救援人员组成。

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快速救援被困人员、清理事故现场、保障伤者的医疗救援、进行事故调查等工作。

4. 防护设备防护设备主要包括呼吸器、照明设备、救生器材等,保证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时的人身安全。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泥涌水、坍塌等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响应,确保救援行动的及时、有序。

2. 现场指挥由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确定事故性质、危害程度、事故范围和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等信息,以便制定有效的救援方案。

3. 事故调查救援队伍在保护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事故情况,避免事故扩大。

4. 人员救援对被困人员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如施救、搜救、抢救、救援等,保证人员安全。

5. 清理事故现场迅速清理事故现场,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生产生活,保障群众利益。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明确职责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切实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

2. 做好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产物,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隧道坍塌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尽快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以下是一份隧道坍塌应急预案的建议:1. 紧急通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应急管理部门、交通部门、消防部门、救援机构等。

同时,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警示通知,告知他们采取安全措施。

2. 人员撤离:安排相关人员尽快撤离隧道,并进行组织指导,确保他们安全有序地离开危险区域。

同时,对有可能被困在隧道内的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

3. 隔离封控:立即对坍塌位置进行封控,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同时,安排警力和安全人员维持秩序,防止群众靠近或触碰坍塌区域。

4. 救援组织:成立救援指挥部,统筹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

包括消防、救护、抢险队伍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要协调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持。

5. 搜救救援: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优先考虑生命安全。

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如使用救援器械、破拆设备等。

6. 疏导交通:在坍塌发生的附近设立交通管制点,引导交通流量绕行。

同时,根据情况调配额外的交通警力,疏导现场交通,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危险源控制:针对可能导致二次坍塌或其他危险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如加固支撑结构、清理隧道内的杂物等。

8. 媒体通报:及时向媒体通报灾情和救援进展,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谣言传播。

9. 恢复工作:在救援工作完成后,开始隧道的恢复和修复工作,包括检查并修复可能的结构损坏、清理危险物质等。

10.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应急预案框架,具体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隧道的特点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隧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隧道坍塌事故处置预案

隧道坍塌事故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6. 《隧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包括隧道洞内坍塌、洞口坍塌、隧道周边坍塌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隧道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总体指挥、调度和协调;(2)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3)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4)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现场与指挥部的通讯联络;(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6)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理。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发现隧道坍塌事故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警戒:警戒组迅速到达现场,设置警戒线,疏散周边人员,确保救援工作安全进行。

3. 救援行动:救援组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进行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4. 通讯联络:通讯联络组确保事故现场与指挥部的通讯畅通,及时上报救援进展情况。

5.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资金保障:确保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概述____年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旨在规范和指导隧道施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隧道施工事故,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塌方、漏水、火灾等情况的评估和防控措施的规划。

3. 应急施救组织建立应急施救组织,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包括应急指挥中心、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通信保障等部门和人员的配备。

4. 联络与通信确保应急指挥中心与各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之间的畅通,适当配置通信设备,如无线对讲机、电话、卫星通信等,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流与联络。

5. 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建立隧道施工事故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应急救援车辆、救生器材、急救药品、应急照明设备、食品和饮水等物资的储备和更新。

6.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包括组织人员撤离、现场救援、灾后处理等方面的演练,以提高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 应急救援流程(1)事故报告与处置: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按照预定的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理。

(2)人员疏散与安全防护:如发生重大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工作,如抢险员、医疗救援人员等。

(3)现场救援与事故调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并同时启动事故调查工作,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4)灾后恢复与重建: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现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

8. 媒体与社会关系处理建立应急救援与媒体、社会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做好事故的舆情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信心。

9. 经验总结与改进对每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总结各方面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四篇)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四篇)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隧道围岩坍塌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因此应急救援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可参考的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1. 确认事故发生- 监控系统或巡视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

- 在事故发生地点设置警示标志,保障现场安全。

2. 疏散人员- 立即启动紧急疏散,将人员引导至安全地带。

- 避免人员聚集,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 报警与通知- 第一时间报告相关领导、救援机构和相关部门。

- 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和现场描述。

4. 短期应急措施- 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 对隧道口进行封锁,防止其他车辆进入并造成二次事故。

- 利用现有工具进行初步的现场清理,以确保救援的可行性。

5. 救援与抢修- 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

- 进行现场排险,清除围岩坍塌物,确保受困人员的安全。

- 为围岩坍塌部位进行抢修和加固,恢复通行。

6. 事故调查与事后处理- 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 完善现有的应急救援预案,提出改进建议。

- 进行事故信息发布和宣传,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参考,具体的应急救援预案应该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当地政策法规和救援机构的要求来进行制定。

隧道围岩坍塌应急救援预案(二)一、围岩坍塌征兆隧道洞内操作人员必须有专人时刻监控洞内围岩稳定状况,如发现洞顶碎石不断掉落,甚至较大石块相继掉下,干燥段突然涌水或水量突然增大,水质由清变浊,或发现小动物纷纷乱跑等现象,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

围岩节理裂隙逐步扩大,支护状态变形,喷射砼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___mm/d,拱顶下沉量大于___mm/d 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有可能出现失隐塌方。

二、紧急措施以上情况发生时,现场任何人均有权命令隧道内的所有人员立即撤离隧道,撤出命令要及时果断,撤出行动要迅速。

人员全部撤出至安全地带,由班组长清点人数,对照洞口人员去向牌,检查人员姓名,同时报告工区负责人和应急救援小组。

隧道防坍塌应急演练预案

隧道防坍塌应急演练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坍塌事故的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包括隧道洞口坍塌、隧道内坍塌、隧道洞室坍塌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防坍塌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整个应急演练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2)副指挥长: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等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施工人员等组成。

2. 隧道防坍塌应急小组(1)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警戒小组:负责现场警戒、疏散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现场后勤保障等工作。

(5)技术保障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支持、事故原因分析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隧道坍塌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发布应急响应等级,组织相关小组进行救援。

3. 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到位,开展救援工作。

五、救援措施1. 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织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救援。

(2)人员搜救: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设备进行人员搜救。

(3)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往医院。

2. 警戒小组(1)现场警戒: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2)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3. 医疗救护小组(1)现场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稳定伤员情绪。

(2)送往医院: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后勤保障小组(1)应急物资供应: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帐篷等。

(2)现场后勤保障:提供现场所需的照明、通讯、交通等后勤保障。

5. 技术保障小组(1)现场技术支持: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

(2)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为加强隧道施工中坍塌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预防和控制危险源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实际,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杭长客专二标(浙江段)中铁十七局项目经理部三分部隧道坍塌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8、《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9、设计图纸及现场的实际情况
三、指导方针与原则
方针:以人为本、预控风险、高效救援、确保安全。

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蔓延优先,减少损失救援优先,持续改进高效优先。

四、发生隧道坍塌事故的监控及预防措施
(一)监控措施
1、施工过程采用加深炮孔和地质素描的方法,对隧道开挖掘进前方的地质围岩状况进行预探预测。

加深炮孔的孔深不小于5米。

做好加深炮孔的过程记录(钻孔速度、涌水情况等)。

2、在隧道拱顶、两侧拱腰及边墙设置数个被监测点(V级围岩每5米一个断面,IV级围岩每10米一个断面),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对被监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并做好被监测点位移量值的记录。

对每个被监测点位移量值应用统计技术(如时间——位移量、累计位移量排列图)进行数据分析,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趋势。

(二)预防措施
1、施工过程中根据超前探测的地质条件应及时调整开挖及支护方案(时间允许时,应向驻地监理、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等相关方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

对不良地质地段应本着“预加固、短进尺、弱(不)爆破、早封闭、强支护、勤监测”的原则施工。

2、施工过程中针对隧道地质较破碎地段,采取预加固的措施,来增强围岩的整体性。

3、硬质围岩开挖过程中,加强光面爆破或预留光爆层二次爆破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围岩情况,适时调整相应爆破参数,提高隧道开挖面轮廓质量,可避免开挖面不平顺造成较大超、欠挖和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4、遇有岩爆等类似不良地质地段时,采取钻孔释放围岩应力、岩面洒水、加强监视等措施。

5、发现被监测点的位移有突变的趋势时,被指定部门或专人应立即向主管领导及施工现场负责人汇报(时间允许时,应向驻地监理、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等相关方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

同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相应加强支护方案。

情况紧急时,应立即组织人员、
机械设备撤离,并做好启动本应急预案的准备。

五、应急计划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魏振豹
副组长:李新杰、谷青海、吕继平
组员:叶援平、邓信威、隆成富、高会静、张颖、刘世伟、周海强
2、组织机构框图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各部门任务分工
总指挥:在项目应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负责。

副总指挥(项目总工):提供总体技术支持,组织制订应急救援方案并指导实施。

副总指挥(安全总监):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为救援现场人力、物力、
财力资源的总调度。

安质部:组织本部门人员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负责现场指导、监督方案的实施运行。

工程部:组织本部门人员监督现场抢险人员安全并提供安全技术指导及保障工作。

财务部:负责提供用于抢险救援资金。

物资设备部:保证所需物资、设备的供给、配备、维护和提供服务。

办公室: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内、外联络和沟通。

拌合站:负责应急救援中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

计划部:负责在事故发生后保护现场,对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确需变动,应做好现场记录(照片、录像或绘制草图等)。

应急救援队:由项目经理负责,直接参与或配合地方专业抢险队伍参与抢险救援。

救援一队:由隧道专业队组成,划分成三个小组,即抢险组、安全保护组、医疗救护组,其中抢险组10人,安全保护组15人,医疗救护组5人,共计30人。

救援二队:由桥梁专业队组成,划分成三个小组,即抢险组、安全保护组、医疗救护组,其中抢险9人,安全保护组6人,医疗救护组4人,共计19人
4、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电话:
(二)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在隧道施工中突发隧道塌方事故(状态)时,项目经理应下达指令启动应急预案。

(三)应急救援资源配备
1、资金的配备
由项目经理批准,财务部门必须保证10~20万元的应急救援备用金,以备施工运输或交通行车事故紧急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落实。

2、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配备(见下表)
3、社会资源:在发生突发性隧道塌方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实际需要与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建设单位请求支援。

(四)应急计划的实施
1、接警与通知
接警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当办公室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了解清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并由值班员负责向项目经理报告,由项目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办公室主任负责通知应急组织
机构中的成员。

2、应急通讯联络与报告
联络工作由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络途径如下:联络电话:6(2)、向上级报告。

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警力求救电话:110;医疗急救求救电话: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对外应急求救电话:120;;(五)急救与抢险
1、由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事故中的伤员进行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配合120急救医生做好急救。

2、抢险工作由项目经理总体指挥,项目副经理、总工轮流昼夜指挥抢险,各部门按照职责合理调配备机械设备、设施,充分利用应急物资,确保高效救援,尽快恢复现场,避免扩大事故和财产损失。

3、当发生山体、洞内坍塌事故时,按汇报程序汇报,并积极组织人员对人员机械进行抢救,以先救人员,后救物资设备为原则。

在救援实施前,要对山体状况,要派专人进行观察,查看有无裂缝和再次坍塌、滑坡的可能性,洞内坍塌应对衬砌损坏的成度及周围的岩石状况,氯气含量等进行观察和测试,在能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实施抢救。

否则应先用人工或机械设备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救援人员安全时,方可实施。

在实施救援过程,充分利用有线对讲机加强洞内联络,及时掌握洞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救援速度和向洞内输氧〔利用钢管穿入人员被困处〕,争取在最段时间内救出洞内被困人员。

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各种应用的防护用品。

设专人观察山体、洞内情况,一有响动,立即撤离至安全地段。

应先救就近,埋入土石层浅的受害者。

如果有伤员应最先救护伤员运至安全地段进行现场简单包扎处理,在使用锹、镐、机械掘土(石)抢救时,要少进尺、逐层清理,以免刮撞到下面的人员,现场要专人观察和分析人员所在位置,进行先抢救,防止时间的拖延造成人员死亡。

对伤员要火速送往就近的医院治疗和抢救,洞内救援时要设有专用的电源线路,保证
救援的顺利展开。

(六)现场保护与警戒
事故发生后,安质部、工程部和物资设备部应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负责事故/事件现场保护,立即开展收集证据工作,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志、标记,并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材料,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根据应急救援需要,派出所在事故现场周边建立警戒区域,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疏散人群,保障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等迅速进入现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现场警戒措施包括: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警车鸣警灯和警笛,用扩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员负责阻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七)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1、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人员、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监视。

必要时,应有专业抢险人员参与指挥或作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由项目安质部负责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过程监视,及时发现受伤人员并组织轮换抢救。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各项救援工作必须在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

(2)救援人员要认真负责,并做好救援时的自我保护。

(3)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由项目经理确定,并制成花名册。

(4)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应在3人以上,个人防护器材要齐全、完好、使用正确。

(5)在救援中发现隐情要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

(6)救援过程中要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到位。

六、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得以消除时,由项目经理下达应急救援终止令。

由安
质、技术等部门验证现场,当隐患消除后解除现场警戒。

警戒解除后,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恢复现场。

主要清理临时设施、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恢复现场办公、生活、交通等基本功能。

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被疏散人员的回撤和安置。

七、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的培训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实施。

培训时间为项目开工后前3个月,每两次培训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个月。

培训对象应包括参与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救援队伍人员、辅助人员等。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

培训地点为项目会议室。

对培训结果应组织考核,并应保存培训考核的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