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了解宇宙和天体运动的重要对象。

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转等等。

要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以下是地球运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它的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有关。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还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风向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与地球上的地理时区的设立有关。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作用所导致的。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角,使得地球看起来像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这决定了我们的一年有365天,隔一年有一个闰年。

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地球在黄道面上的位置,这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3. 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近时(近日点),就会有春夏两季,当地球某一地区离太阳更远时(远日点),就会有秋冬两季。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夏秋冬。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它的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这种季节变化。

4.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它们发生在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倾角和地球的自转轴的倾角决定的情况下。

春分和秋分发生的时间是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重合的时候。

这时,地球上的昼夜长度相等,同时也是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上的阳光会垂直射到赤道上,使得全球范围内都会出现昼夜时间相等的现象。

5. 黄道和赤纬黄道和赤纬是地球上重要的天文角度概念。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它是地球上的公转轨道与天球之间的交叉。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各种方式运动着。

地球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四季更替、昼夜交替以及潮汐等现象。

本文将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轨迹。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且相对于地球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经历一天的白天和一天的黑夜。

而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夜晚与白天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由地球自转和倾斜轴所决定的。

二、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公转椭圆轨道,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这个0.25天,我们会在4年中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就是闰年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地球公转的轨道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和两个回归线之间移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三、倾斜轴和季节的关系地球的倾斜轴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轴倾斜的存在影响了地球各地的季节。

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太阳光照会在不同季节集中在不同地区。

当北半球冬至时,地轴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远,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寒冷的冬季。

而当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点集中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则处于温暖的夏季。

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差异。

当地球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即连续数周不见夜晚。

而冬至时则会出现极夜,即连续数周不见白昼。

四、潮汐现象地球的运动还会产生潮汐现象。

潮汐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海水的周期性升降。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海洋会朝着引力强的方向靠拢,形成两个涨潮。

而在月球引力作用相对较弱的地方则形成两个落潮。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地理地球运动的知识点:
1. 地球在自转呀,你知道吗?就像个超级大陀螺一直在转呢!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看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可就是地球自转搞的鬼呀!
2. 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呢,这就像我们绕着操场跑步一样坚持不懈。

你想想看,四季的变化不就是地球公转带来的嘛,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3. 哎呀,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快啦!我们感觉不到,可它就是那么厉害。

就好像一个默默努力的运动员,一直在奔跑却不被我们轻易察觉。

你说神奇不神奇?
4. 地球公转的轨道可不是随便的哦,它是有规律的。

这就好比我们上学走的路一样,每天都差不多。

那为什么会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呢,你不好奇吗?
5. 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没有自转哪来的正常作息,没有公转哪来的不同季节感受呢。

这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呀,想想都觉得很重要呢,对吧?
6. 你知道吗,地球运动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就好像一部机器的关键零件坏了,整个系统都会受影响呀。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的正常运动呢,不是吗?
7. 地球运动是如此的奇妙呀,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不停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变化和惊喜。

我们要认真去了解、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呀!
结论:地球的运动非常重要且神奇有趣,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宇宙。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 自转的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来直观理解。

2. 自转的周期。

-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长度,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3. 自转的速度。

-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这意味着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的。

-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

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的圆周长度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不同。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自转。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交替。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

-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东八区的区时就是120°E的地方时。

-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
方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速度: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周期: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意义:导致昼夜更替,影响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以及引起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季节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也有长周期性变化。

地球公转:
方向: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也就是一年(365.2422天)。

意义:导致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一天中正午时最大,一年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太阳直射点:春分日和秋分日时直射赤道,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时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和耀斑,其中黑子的变化周期为11年。

这些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无线电通讯等。

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能源。

天体系统和行星特征:
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理解,对于理解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都非常重要。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纬网1、经线与纬线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越向西,经度值越大。

以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

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

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

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地球运动专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2、地方时(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

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7.5°,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

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注: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直射,即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注: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直射,即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注:赤道上有两次直射,即3月21日、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有两次最小值,即6月22日、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034′。

五、日出日落问题(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赤道上每天都昼夜平分,太阳每天都垂直升落,但正午太阳高度并不同。

其余位于回归线之间纬度太阳运动轨迹倾斜,但与地面夹角较大。

(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以北地区表现为正北升,正北落,南极圈以南表现为正南升,正南落(升落在同一地点)。

已经处于极昼的地方(不包括极点),太阳虽一直在地平圈以上,但仍有高度变化,正午时太阳最高,午夜时太阳最低,如图中a点。

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最小太阳高度可以通过直射点运动推算。

由于太阳运动轨迹是平行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即为最小太阳高度变化,变化数值为直射点移动范围。

例如:北纬80度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度时,该纬度正好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20度,夏至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最大太阳高度为33°26′,最小太阳高度为13°26′。

(5)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太阳视运动(1)北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太阳高度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来,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逆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南方向。

(2)南极点:站在地平圈中心向上看,太阳顺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北方向。

注意问题:读此类图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在赤道。

北回归线以北(除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位于夏半年。

如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运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在地平圈以上的运行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日落点和正东、正西连线的交角为2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0°,由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和太阳直射南纬20°两个条件可算出当地的纬度。

(三)、利用日照图来判断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在晨线上看到的是日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日落。

在上图中,选任意一点A,我们来分析一下A地日出日落的方位。

因为纬度相同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相同,所以我们首先作过A地的纬线,找到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

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出的方位;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落的方位。

可以看出,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方向落下。

总结规律为: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我们讨论一下任意一点C地的日出日落方位,作过C地的纬线,找出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可以看出,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西北方向,所以,在C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总结规律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在上图中找任意一点E,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看到,E地日出的方向是东南,日落的方向是西南。

总结规律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4、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以及偏南或偏北的程度。

可以看出,在同一天,在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或偏北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所在的半球位置无关。

当地纬度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到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或偏北的程度。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