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4张PPT)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4张PPT)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掌握大化 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其影响;掌握 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其发 展历程。 2.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 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他国长处以发 展自己的明智之举,并认识到一个国家应 该善于借鉴与学习。
(2)隋唐的先进强大,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促转型
日本《东征传绘卷》遣隋使船队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 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 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 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 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促转型
叁 武士兴起建幕府
1.背景:
武士兴起建幕府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 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 代为外戚,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 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 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源赖朝
武士兴起建幕府
3.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 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 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 着国家大权。
源氏 镰仓幕府 (1192-1333)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武士兴起建幕府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 么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古代日本 (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古代日本 (共24张PPT)

“田 部” “海 部”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
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
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
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
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
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
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随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
课堂小结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含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 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 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 军权归属中央。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班田收授制)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



改革性质
都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 渡改革。
鞅 变 法
大化改新 |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 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 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 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 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 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 会 结 构
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
他私们有有自民己的,家地庭,位地位近近
似于奴隶。在贵族和部民之
间是似大批于平民奴,隶他们。的地位
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
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国 内 │ 矛 盾 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国 际 │ 矛 盾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社|会|结|构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 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 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 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 改革开始酝酿——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

习他国的长处。

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

革求新,与时俱进。
武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幕府统治
王室衰微 地方做大 社会动荡
武士阶层崛起
10世纪时期日本的城堡分布
幕府统治
武士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 己的庄园,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成为“武士” 对抗对象 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 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对象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
今日日本称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由来
大 和
初步统一
经济形态 领地经济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王室和贵族的关系?
王室只是地位高于普通贵族,属于大贵族阶层。
古代日本领地上的部民与哪里的什么居民相似?
西欧庄园里的农奴。
大化改新 背景
人物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 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国歌 《君之代》 国花 樱花 国服 和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 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 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 与印绶。
系列革新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 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 宫 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
廷 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 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
政 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
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 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从事 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海部”等等。来自 中国、朝鲜的移民也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锦织部、锻治部等。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初国中)历史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 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 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大化改新
4.大化改新的意义
第11课 古代日本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打破了奴隶主
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制度,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大化改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 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二、大化改新
【 视 频 】 日 本 学 习 中 国 唐 文 华
初中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
二、大化改新
第11课 古代日本
3.大化改新的内容 (1)政治上: 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四: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两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
职。官职的任免权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出现危机。(根本原因)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
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
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
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 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 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 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唐 装
日 本 和 服 中日文字比较
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

日本大化改新 & 中国隋唐制度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 治
试中央图都通注重设过加二仿强官中八效央省集中权(国权力隋中心三唐:省政最六高部治统制治、者) 请这地方说反善映出设于出立日学国地日本方、习本官郡大员,民、统化里一长族改由的于中新央什模指的派么仿郡、目特县任。免制的点??
经 分制经配度 济制班度田收,授加法 强中央集均田权制。
储备改革力量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 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 央集权,同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 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 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根据材料,说说日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向中国学习。
材 料 链 接
大 化 改 新

此时中国是什么朝

代,发展如何?
识 框

(4)影响 ①庄园形成

(1)背景 ②武士出现
3.幕府统治 (2)开始 ③武士集团形成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代 日
武本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代 日
大本 化 改 新


代 日
6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CONTENTS

6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日本古代历史分期
弥生时代 (B.C.3C – 3C)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 ②武士出现
3.幕府统治 (2)开始 ③武士集团形成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大化改新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 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 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中国和世界
大化改新前 中日对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日本 国名 东瀛、东洋、扶桑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 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 活让有所了有保的障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
了“人日们的本生中活古水平之,制人度民生,活人有皆 以为了的保动多障乱系就,日不从会而本出稳自现固创部了民统,起治然义根一那基样。检 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c.统一赋税。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 宫 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
廷 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 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
政 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
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习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

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 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

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 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隋唐 繁荣强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背景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 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 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 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 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 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 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 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第四单元
部民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中国
和朝鲜的移民,战俘和罪犯较

少。这些人只能用于赠与,不 能买卖和随便杀害。他们有自

己的家庭,地位近似于奴隶。
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
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在
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 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 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 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 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 了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 统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系列革新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 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社会结构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 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 混乱。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于是, 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 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 25张PPT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1)出现小国
1

(1)背景
代 日
2.大化改新 (2)开始 (3)内容

(4)影响 ①庄园形成
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 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从事 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海部”等等。来自 中国、朝鲜的移民也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锦织部、锻治部等。
第四单元
民制
王室和贵族私领地上的 居民按分工分别编成不 同的部,包括负弓矢以 充警卫的韧负部;提供 陶制品的土师部、陶部 ;充任宫廷杂务的膳部、 豚养部、马饲部、锻冶 部、弓削部;地方上提 供水产的海部、看守山 林的山部;在屯仓、田 庄中耕作的田部、部曲; 由外来侨民中的有知识 者编成的史部、藏部等。
第四单元
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 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出之处的国家
中 臣
大镰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
德 天
起源于日本本土的

政治经济制度又吸
收了中国唐朝的政
治经济制度,于大
化二年(公元646年)
元旦,发布《改新
之诏》,实施了一
公元3世纪以后,

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 一个较大的政权——
和 大和国。大和国原来
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
兴 大和地区。在不断的

扩张中,大和国逐渐 占领邻近地区,领土
越来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社会结构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 靠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国君主的正式称呼 原本是“大王”,以后 称“天皇”。据《日本 书纪》记载,中国隋炀 帝时,日本在国书中首 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 皇”一词。
今 日 日本
国旗 日之丸、日出之国
圆形,绘有16瓣黄 国徽 色的菊花瓣图案
国歌 《君之代》 国花 樱花 国服 和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 印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庄园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 并盛行。贵族、豪 门、寺院大量购买、 兼并土地,建立庄 园。大庄园享有 “不输不入”的特 权,既不向国家纳 税,也不准地方官 吏进入庄园,干涉 庄园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