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资料)第11课古代日本

(九年级资料)第11课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锋利(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到达了改革的目的。

【初中历史】【九上历史】九年级历史上册背诵秘笈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初中历史】【九上历史】九年级历史上册背诵秘笈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 11课 古代日本【课程标准】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一)大化改新1. 开始:从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温馨提示:大化改新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二)幕府统治1.武士集团的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所组织的私人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幕府统治确立: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_征夷大将军_”称号,设_幕府_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武士阶层_手中。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_武士道_。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国家_,而是他的_主公_。

【归纳提升】★怎样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请说说古代的中日关系。

就日本改革的成功,谈谈你的看法:1.关系:从汉朝开始,中日有了交往。

隋朝时,日本遣使来化。

唐朝时,受到唐朝繁荣的吸引,日本频繁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看法: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第11、12课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

第11、12课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

耶稣就是救世主, 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要信仰唯一的神 真主 穆罕默德是真主 的使者
阿拉伯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政教合一制度是指国 家政权的国家权力与 宗教的宗教权力合为 一体的政治制度。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北进叙利亚
西





阿拉伯帝国



东灭波斯征服阿 富汗和印度西北 部,控制中亚大 部分地区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 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 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
二、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
自然条件恶劣; 多神崇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 社会矛盾尖锐; 商路不畅,商业衰落; 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俗吗?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 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享 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许地方 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 控制能力,社会政局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 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武士”。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 公,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 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 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 誉和安全。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
C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探究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阅读书本P53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庄园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不输不入”?
(2)武士是如何形成的?
(3)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5)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实行租庸调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集权
国家授田公民 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的举措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比 发现什么?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 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 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西街 东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课堂训练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B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2021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新人教版

2021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新人教版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谢谢观看!
【探究“启”史】 (4)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却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 列。通过学习古代日本的这段改革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 (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知识点1 6世纪前的日本
1. (2020·河南信阳九中质检)中国古籍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
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倭人”指的是( A )
A. 日本人
B. 拜占庭人
C. 阿拉伯人
D. 朝鲜人
2. 大和在统一日本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为加强
(1)材料一中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 大化改新。 (2)材料二、三分别是哪方面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经济方面;材料三:政治方面。 (3)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3 幕府统治
7. 日文中“武士”的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日本的武士来源于( A ) A. 地主豪强的族人和仆从 B. 被征服地区的奴隶 C. 地主庄园的劳动者 D. 尚武的军人
亩。
——唐朝武德田令
(1)材料一、二中的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仿效的是唐朝的均田 制。
材料三 ……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班田制逐渐被庄园 制取代。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武士组成的私人武装集 团。武士主要来自地方豪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庄园里的富裕农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发生的 时间。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_1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_1

教学设计的?材料:“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脑,“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生产。

提问:1、大和政权最高统治者是谁?2、大王统治全国依靠谁的力量?3、贵族是如何管理民众的?请同学们猜一猜“部民”从事什么生产劳动?“田部、海部、锦织部、锻冶部”通过名称我们就能猜测出来。

接下来,请大家根据我给你的提示,再猜一猜大和政权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提示1“部民”是贵族的私有财产提示2“部民”无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

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提示: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提示:秦王扫六合)结论与过渡:通过对比,我们得知日本文明的发展进程要远远落后于中国。

到了7世纪,大和政权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持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纷学生阅读材料,概括主要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1.2.3.的形式组织生产生:田部是指产,海部是指捞,织锦部是指纺织,锻冶部是指炼铁。

生:奴隶制国家学生归纳材料,概括出大和政权都有哪些统治危机。

为这套中央官制能够强化我的权利。

过渡:学习计划制定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了,我们来看一看,孝德天皇是如何改革的?2.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并完成表格。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

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

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大和唐朝中央集权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郡县制土地国有统一赋税过渡: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更名为日本,同学们知道“日本”的含义吗?(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之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1课《古代日本》预习笔记一、6世纪前的日本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有30多个曾与发生过“通史”关系。

2.统一: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

3.统治:(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进行改革。

2.概况:年开始,日本仿效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经济上: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②国家将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③统一。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背景:(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的特权。

(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集团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道的形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点复习

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点复习

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知识点复习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课标要求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主要知识点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大和国: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阶级划分
大王:最高统治者。

贵族: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

部民: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原因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过程: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3.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第1 页共4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识框架】
古代日本
【重点梳理】
1.6世纪前的日本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统一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其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3.武士和武士集团
【知识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给了我们怎么的启示?
一个国家应该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