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篇1)四大名著,众人皆知。
可是,在四大名著中,我却比较偏爱《西游记》。
书中那善良的唐僧、憨厚老实的沙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忠心耿耿的白龙马深深地吸引着我。
可我最想说说唐僧。
唐僧是和尚出身,本性善良,可他却不明白,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才使善良蒙蔽了他的双眼。
他每次被抓,何不是因为他的善良,才放松警惕,一次又一次地被妖怪抓去?而他那大弟子--孙悟空还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救回来?可是,他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就拿三打白骨精那次来说吧,孙悟空来说吧,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一次又一次地把白骨精化作的姑娘、老婆婆和老爷爷给打死了。
可唐僧却责骂他,不相信那是妖怪变的,把他赶走了。
最终,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忙下,回到了师傅身边。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对唐僧说:“唐僧啊唐僧,你虽然有有着三个徒弟的保护,你虽然很善良,但,你也应当明白孙悟空是为了你好,要相信他呀!还有,你也不应当放松警惕,随意相信妖怪!在现代,有多少小孩因为天真善良、轻信别人的话而被拐卖?我郑重向大家呼吁:要以唐僧的事例引以为鉴,千万别学他!”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篇2)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它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爱抱打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生性豁达的沙僧:济世为怀的唐僧:行善济贫的观音: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它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它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我可喜欢他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第十八章,真假孙悟空。
有几个强盗,想抢钱,可唐僧没有钱,悟空看见了就去打他们,可被两个强盗挡住了,孙悟空把他们打死了,结果悟空被唐僧赶走了,过来一会悟空打晕了唐僧,回到了花果山,发现居然出现了两个孙悟空,两个人打了几场,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便道了佛祖哪里,想让佛祖分出真假,佛祖不服众望把假的那个孙悟空给收了。
这本书我看的非常入迷,我吃饭前看,睡觉前看,有时妈妈叫我三四遍我才过去吃饭,有次走路时候看还不小心撞到了头。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最新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5篇《西游记》是我国的古代浪漫的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西游记》也是浪漫的杰作。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通用20篇)

《西游记》第十四回〔通用20篇〕《西游记》第十四回〔通用20篇〕《西游记》第十四回篇1说实话,假如我们没有无数次看过电视剧《西游记》,要想读懂原版西游记是很难很难的。
而如今就比拟轻松了,因为当我们一翻开书,那鲜活的人物,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像过电影一样呈如今我们的面前。
最近,我刚读完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我一边看书,一边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场面:高耸入云的五行山下压着曾大闹天宫,威名四扬的孙悟空,五百年的春夏秋冬,雨雪寒暑,孙悟空靠着路人和儿童施舍的水果、食物度日,大唐高僧陈玄娤受观世音菩萨的指点,救出了孙悟空,收为高徒。
但孙悟空劣根未改,秉性难移,获取自由后就大开杀戒,除了六贼,当然也会伤及无辜,陈玄娤一点也奈何不了他。
这时观世音菩萨送给了孙悟空一顶嵌金花帽——金箍儿。
从此,孙悟空完全在唐僧的掌控和制约下,再不敢“老子天下第一”,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我读后的体会是: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不能出轨、出格,就像一滴水,分开了大海就干涸了一样。
联络到我们学生更是这样: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长本领,为了是将来更好地效祖国。
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谆谆教诲,实际上就是“金箍儿”,在不时的提醒我们,标准我们的言行,让不良习惯,不文明的行为远离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安康成长。
古今中外,一个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西游记》第十四回篇2收了悟空,得到了第一个真正的有用的土地。
只是这个徒儿本领大,脾气大,不好管束。
佛祖有先见之明,预备了紧箍,杀杀悟空的锐气。
悟空为何需要紧箍?因为取经看似是三藏的事情,其实更是悟空的修行之道。
三藏获得是有字的经书,悟空取的是无字的经义。
三藏一路上的磨难是遇见妖怪,悟空是捉妖的,这就不是他所遇见的磨难。
他的磨难是自己,是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和过去的自傲的、逞气的自己____。
他的磨难是如何磨灭自己原有的心气,变得圆滑,变得世故,变得和这个社会秩序相适应。
社会的秩序是法律、道德、规矩,也就是责任。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通用20篇)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在阅读《西游记》第十四回的过程中,我仿佛被带进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世界。
作者吴承恩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孙悟空的英雄事迹描绘得栩栩如生,令我深感震撼。
第十四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遭遇的一系列挑战。
其中,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在应对困难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屡次识破妖怪的诡计,不仅保护了师父唐僧,还让其他师弟免受伤害。
我对孙悟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为我树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榜样。
此外,这一回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猪八戒的贪吃和懒惰让人捧腹大笑,沙僧的忠诚和憨厚也让人倍感亲切。
而唐僧的善良和慈悲更是让人感动,他不畏艰险,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甘愿冒险前行。
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师徒四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困难的精神所感染。
他们面对困境时从不退缩,而是互相扶持、并肩作战。
这种团队精神对我启示颇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和挑战。
《西游记》第十四回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
这让我认识到,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而应该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最后,我要感谢《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游记》将继续陪伴我成长,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1)《西游记》是我最爱看的书,它是一本神话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讲的是唐朝时期,有一个和尚,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
他的三个徒弟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
和大家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
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
每次都是孙悟空把唐僧从险境中就,救出来。
其次就是猪八戒了。
他鼓着个大肚皮。
成天好吃懒做。
背着个大耙子,还天天号称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帅。
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
沙僧老实厚道。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个鲜明的特点,每个特点都被作者表现的活灵活现。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
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2)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不禁使我想起了_。
伟大的人民领袖_带领_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
一个是为了取经造福百姓,一个是为了国泰民安,两者都是为了人民。
现如今的我们早已无法辨别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师徒四人那种与妖怪斗智斗勇,不惧怕_势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游记中为我们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胆小如鼠的唐僧,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猪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
这四个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都是发生在孙悟空身上。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精选28篇)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精选2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1读了《西游记》,我觉得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孙悟空,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猴子。
唐僧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法师,猪八戒他是一头贪玩的猪。
沙悟净也是一位老实的水怪。
唐僧他们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后终于成功取得真经。
唐僧师徒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能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值得赞扬。
我认为《西游记》永远体现着三个精神:自由、神话、英雄!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2西游记可谓是中国4大名著之一,他主要以妖魔神话来写人的恶习,比如猪八戒,它表现出了人的好吃懒做和胆小怕事的形象,沙和尚则写出了,人的忠诚老实,孙悟空就不必说了吧?它写出了人的勇敢无畏,活泼好动,野性难训。
但是都有反面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写的惟妙惟肖。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3在《西游记》四师徒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不仅能力最强,而且对师傅非常忠诚。
在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出力最多、从不轻易放弃。
从孙悟空的身上,我学到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不要放弃,要努力去找解决办法,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劳而获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4《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它是一部神话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得到了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难得的一本好书,大家有时间就看一看吧!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5每次读西游记中白骨精这回,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
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
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了除恶能够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消灭,你是坚持自我信念的英雄!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篇6我在假期里读了一本中国神话古典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篇1读过不少古色古香的中外名作,有些如蜻蜓点水一般,只在脑子里留下了一点痕迹,但有那么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西游记》。
这一本名著出于吴承恩之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正果。
我想,现在的科技多发达呀,几个小时便能到达印度,而唐僧师徒四人不远万里,徒步去往西天,这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三借芭蕉扇”了。
火焰山是去往西天的必经之路,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扇灭火焰山的烈焰。
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
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二次来借,借到了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得真扇,却又被牛魔王骗了回去。
最后,悟空力战牛魔王,铁扇公主被迫献出了宝扇,悟空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读完《西游记》,我认为悟空是个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的人。
一路上如果没有了悟空的保护,唐僧兴许早就成为妖怪们的盘中餐了。
他的火眼金睛能明察秋毫,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来去无踪。
还有七十二般变化,真是有着一身的本领。
八戒虽然好吃懒做,喜好美色,但常常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沙僧忠心耿耿,一路上任劳任怨,从未说过一句苦,一句累,更没想过要放弃。
如果我们都能像唐僧一行四人一样,有着坚持不懈的意志,还有什么事完不成呢?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是他们最好的写照;不畏艰险,积极向上,是他们永恒的精神。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撑着未来。
西游记十四回读后感篇2三月份,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当拿到这本书时,我激动万分,心潮澎拜。
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在电视上领略了故事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当我读完故事简介时,我的心像爆发的火山一样,激动万分,《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小说栩栩如生的塑造了一批各具特性的人物形象,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其中最具特性的是一个惊天地,动鬼神的人物形象——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他。
(读后感)西游记14回读后感

西游记14回读后感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西游记14回读后感六篇,欢送查阅!西游记14回读后感1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
尤其是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稀奇乖僻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
主要讲述唐僧和三个徒弟千辛万苦地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本书以天马行空的绮丽想象向人们展示了师徒四人在茫茫的西行取经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并将这些千难万险幻化为险象环生的各种灾难,一场场与妖魔鬼怪之间斗智斗力的较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有老实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聪明机敏、善恶清楚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爱耍小聪明的猪八戒,踏实可靠、寡言少语的沙僧。
小说情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个性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既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是我爱不释手的故事。
唐僧师徒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
以前我虽然有当科学家的远大理想,但是不能吃苦耐劳,做事经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一味贪图享受,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必须改掉做事虎头蛇尾的错误做法,发发奋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奋勇迈进!西游记14回读后感2唐僧四人一路向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如今我们早已无法区分这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师徒四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唐僧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善良而又胆小的人,因为善良,分不清善恶美丑,所以常常错怪孙悟空。
孙悟空,一个活泼好动,正直的人。
他十分“强大〞,因为他有火眼金睛,会七十二般变化,在取经途中妖魔鬼怪根本上都败在他的手上。
但他最怕的人还是唐僧,当唐僧错怪他,念起紧箍咒时,我都为他感到委屈、生气、埋怨,可悟空却没有消除保护唐僧去取经的念头,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篇一:西游记第10回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
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
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
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
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
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祝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祝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
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
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
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
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
“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
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
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
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
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
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
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篇二: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心猿规正,六贼无踪。
刘伯钦送唐僧到两届山,救出了孙悟空,师徒别刘伯钦西行。
途中寄宿遇见六个山贼(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代表人的六种感官享受),悟空杀死六贼,唐僧责怪悟空杀人,于是悟空撇下唐僧。
唐僧独自前行遇见菩萨,传授紧箍
咒。
孙悟空则来到东海,龙王讲述张良与黄石公圯桥进履的故事,悟空于是回转,找到唐僧。
唐僧骗悟空带上咒,控制住悟空并告知其为菩萨教的咒。
于是孙悟空死心跟从唐僧继续上路。
读后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铁骨,能力超大,并可灭除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但依然是脾气大,任用暴力目无权威,还要教育、还要约束、还要经历修行领会。
篇三:西游记第十四回读后感
收了悟空,得到了第一个真正的有用的土地。
只是这个徒儿本事大,脾气大,不好管束。
佛祖有先见之明,预备了紧箍,杀杀悟空的锐气。
悟空为何需要紧箍?因为取经看似是三藏的事情,其实更是悟空的修行之道。
三藏取得是有字的经书,悟空取的是无字的经义。
三藏一路上的磨难是遇见妖怪,悟空是捉妖的,这就不是他所遇见的磨难。
他的磨难是自己,是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和过去的自傲的、逞气的自己抗争。
他的磨难是如何磨灭自己原有的心气,变得圆滑,变得世故,变得和这个社会秩序相适应。
社会的秩序是法律、道德、规矩,也就是责任。
原来的悟空眼里没有这些,有的只是自己的性子。
远渡重洋学道是为了自己长生,闹地府,闹龙宫是为了自己;上天是为了好玩,要虚名;闹天宫是因为愤恨没有得到应该的地位和重视,还是为了自己。
当时的他心中哪有什么责任和规矩?他原本是私的,私欲很强的。
而现在取经,则是一个去除私心私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