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5(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分数:2.00)A.射、御B.礼、乐C.书、数√D.乐、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艺。
在西周时期,“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3.“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荀子的学习过程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分数:2.00)A.闻见B.知C.行√D.解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苟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想。
苟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其基本路线是:闻见一知一行。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是“行”。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4.认为道德修养有“自诚明,谓之性”和“自明诚,谓之教”两种途径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中倡导的修养的途径。
《中庸》认为修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内而外地对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谓之性”或“尊德性”;二是自外而内地对人的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谓之教”或“道问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代的地方官学的学习内容的是(分数:2.00)A.经学B.医学C.崇玄学D.天文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地方官学的学习内容。
唐代的地方官学也有比较完备的制度。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8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8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这个学校的创办者是A.雷迪B.利茨C.德摩林D.德可乐利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中外教育史2.下列关于新教育发展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教育联谊会的建立B.《新时代教育》杂志的创办C.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转向社会中心D.代表人物是罗素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1914一1944年是新教育运动的发展时期。
1914年,一批蒙台梭利学派的新教育家在英国举行会议,共同讨论新教育的理论。
此后,他们每年开一次年会,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新教育团体的要求。
1921年,来自40个国家的100多人在法国加莱举行了主题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讨论会。
这个会议标志着新教育联谊会正式成立。
新教育联谊会的宗旨是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新教育思想的交流和新教育的国际化,它为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理论从儿童中心向社会中心的转变。
代表人物为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爱伦.凯、梅伊曼、拉伊等。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中外教育史3.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实验的是A.巴德利.达尔斯学校B.利茨.伊尔斯保学校C.德摩林.罗歇斯学校D.帕克.昆西学校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教育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阿伯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 )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分数:2.00)A.夏B.春秋√C.西周D.商解析:3.在先秦思想家中,“学而优则仕”出自( )之口。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孔子D.子夏√解析:4.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注群经”的方式基本终结了今古文之争的著名经学家是( )。
(分数:2.00)A.郑玄√B.马融C.刘歆D.董仲舒解析:5.“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6.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 )之手。
(分数:2.00)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王守仁解析:7.留美学生副监督( )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生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分数:2.00)A.詹天佑B.袁德辉D.容闳√解析:8.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
学部的最高长官叫( )。
(分数:2.00)A.尚书√B.管学大C.左侍郎D.部长解析:9.1933年11月成立的苏区最高军事学府是( )。
(分数:2.00)A.抗日军政大学B.苏维埃大学C.红军大学√D.延安大学解析:10.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解析:11.认为人的灵魂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个部分构成的教育家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2.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2(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由此可见,周朝时期的教育的中心是(分数:2.00)A.礼乐B.书数C.射御D.礼书3.下列选项正确地阐述了墨家的教育方法的是(分数:2.00)A.主动、创造、量力、盈科而进B.主动、创造、实践、反求诸己C.主动、量力、循序渐进、反求诸己D.主动、创造、实践、量力4.“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
这段话反映的是(分数:2.00)A.太学和鸿都门学B.太学和四门学C.鸿都门学和国子学D.太学和国子学5.以讲会和关注政治为特点的书院是(分数:2.00)A.自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6.提出“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并将家塾之名由“思古斋”改为“习斋”,强调“读书无他道,只需在‘行’字着力”的是(分数:2.00)A.黄宗羲B.颜元C.王守仁D.王夫之7.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是(分数:2.00)A.经正女学B.宁波女塾C.文纪女塾D.明德女校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成学制9.“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使中等资质的学生尽其所长,以期地无弃利,国民富裕。
这是中国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最早阐述。
这个人物是(分数:2.00)A.黄炎培B.陆费逵C.晏阳初D.梁漱溟10.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的重心。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6.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教育与“人性”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分数:2.00)A.后天的习染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3.“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思想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4.汉代,有“文翁兴学”。
此后,地方官学慢慢发展起来。
“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描述的学校是(分数:2.00)A.太学B.郡国学C.乡学D.国子学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是(分数:2.00)A.尽量早教B.慈与严结合C.均爱的原则D.随人分限所及6.从教育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四类:其中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的书院是(分数:2.00)A.关中书院B.漳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7.“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
”体现的是王夫之教学思想中的(分数:2.00)A.因人而异B.施之有序C.学思“相资以为功”D.熟读静思8.以“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二佘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为目的的活动是(分数:2.00)A.办教会学校B.派幼童留美C.派学生留欧D.派学生留日9.强调“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10.1918年北大成立了11个学科的教授会,这体现了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教育改革措施中的(分数:2.00)A.五育并举的思想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教授治校,民主管理D.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11.下列选项中,关于“收回教育权”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余家菊B.揭开“收回教育权”运动序幕的是广州“圣三一”学校的学生C.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一文件的颁布和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最大的实际性成果D.20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达到了取缔教会学校的目的12.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_真题-无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总分64,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 )。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2. 在我国历史上倡导“耕战”的学派是( )。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农家3.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
A. 颜之推B. 颜渊C. 颜元D. 颜真卿4. 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者是( )。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范仲淹D. 蔡邕5. 我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出现在( )。
A. 唐宋时期B. 明清之际C. 宋代D. 元代6. 科举考试是在( )时期终结的。
A. 洋务运动B. 维新运动C. 清末新政D. 辛亥革命7.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于( )年1月19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也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A. 1912B. 1922C. 1919D. 19158. “抗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它成立于( )。
A. 1936年B. 1937年C. 1938年D. 1939年9. 西方教育史上的“三艺”是由( )创设的。
A. 牧师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智者派10. 提出“原罪论”和禁欲主义思想的西方教育家是( )。
A. 昆体良B. 奥古斯丁C. 阿奎那D. 托马斯11. 9世纪上半期,***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创立了代数学,他的代数著作,于12世纪传到西欧,成为大学的主要数学材料,一直使用到16世纪。
A. 白塔尼B. 穆罕默德C. 安萨里D. 花拉子模12. **改革时期,在中等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卓有成效,其所创建的模式成为以后三百多年德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中等学校的主要模式的教育家是( )。
A. 马丁.路德B. 斯图谟C. 布根哈根D. 梅兰克吞13. ( )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终身投身美国的公立教育事业,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私学出现于( )时期。
A.西周B.夏C.春秋D.战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2.提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的是( )。
A.《孟子》B.《学记》C.《大学》D.《论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3.魏文帝时制定(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A.三舍法B.设科射策C.九品官人法D.五经课试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4.“苏湖教法”的创始人是( )。
A.孙复B.石介C.胡瑗D.范仲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5.强调读书穷理,提出“居敬持志”主张的教育家是( )。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程颢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6.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作为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A.严氏女塾B.上海务本女塾C.爱国女校D.经正女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7.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的教育家是( )。
A.王国维B.严复C.梁启超D.蔡元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8.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的( ),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它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A.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B.红军大学C.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D.延安大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9.( )提出在教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
A.梁漱溟B.陶行知C.黄炎培D.晏阳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外教育史10.在古代雅典有一类特殊的人,他们伴随奴隶主儿童上学、放学,路上监督儿童的行为,不许儿童和奴隶讲话,对儿童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类人被称之为(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人性论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分数:2.00)A.性相近,习相远也B.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D.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3.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及时施教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及时施教原则4.在常科、制科和武举中,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其中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的科目是(分数:2.00)A.明经科B.进士C.秀才D.明法5.下列作品与朱熹无关的是(分数:2.00)A.《近思录》B.《小学》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百家姓》6.没有设在我国本土,以“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的主要面向华人招生的新式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这个阶段是(分数:2.00)A.慈幼院B.小学院C.中学院D.大学院8.蔡元培认为“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9.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0.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11.以梁漱溟的观点看,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分数:2.00)A.城市建设B.乡村建设C.工业建设D.实业建设12.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3.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的是(分数:2.00)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14.在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中,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15.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的,被拿破仑授予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的大学是(分数:2.00)A.巴黎理工学校B.巴黎师范学校C.帝国大学D.达特茅斯学院16.美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分数:2.00)A.霍普金斯大学B.哈佛大学C.斯坦福大学D.芝加哥大学17.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分数:2.00)A.体育B.德育C.智育D.劳动教育18.下列人物中提出了国民义务教育思想的是(分数:2.00)A.马丁.路德B.托马斯.莫尔C.加尔文D.蒙田19.规定英国建立地方教育当局,且地方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要考虑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法案是(分数:2.00)A.《巴尔福法案》B.《哈多报告》C.《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20.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的法案是(分数:2.00)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学校总纲法D.汉堡协定21.下列著作中“强调教学计划应授予学生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应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教科书应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的是(分数:2.00)A.凯洛夫.《教育学》B.布鲁纳.《教育过程》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问题》22.下列选项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原则的是(分数:2.00)A.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B.鼓励儿童自治C.要求儿童尊重他人D.善用闲暇时间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选项中人性论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分数:2.00)A.性相近,习相远也B.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D.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解析: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都是性善论或承认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但“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是性恶论的代表。
3.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及时施教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及时施教原则解析: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4.在常科、制科和武举中,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其中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的科目是(分数:2.00)A.明经科√B.进士C.秀才D.明法解析:解析: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
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大经、中经、小经为主,外加《论语》《孝经》两门公共必修课。
明经科主要考查人们的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注疏即可。
5.下列作品与朱熹无关的是(分数:2.00)A.《近思录》B.《小学》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百家姓》√解析:解析:朱熹既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又是教育家。
他除利用从政闲暇教学外,还编撰了多种教材,如《小学》《近思录》(与吕祖谦合作编写)、《四书集注》(亦称《四书章句集注》),除此之外,还有《朱文公文集》《续集》《别集》,三种共121卷,《朱子语类》140卷。
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童蒙须知》等。
《百家姓》作为教材成书于宋代,但作者不是朱熹。
因此,答案为D。
6.没有设在我国本土,以“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的主要面向华人招生的新式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解析:解析:1815年马礼逊提出创办马六甲书院的设想,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
学校最终定名为英华书院,于1818年11月11日在马六甲奠基,同年开学。
米怜任院长,马礼逊任校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英国霸占香港。
为便于向华人传教和传学,1843年英华书院正式迁往香港,1844年更名为英华神学院,1856年停办。
英华书院尽管最初没有设在中国本土,办学目的也只是在“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但它是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
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这个阶段是(分数:2.00)A.慈幼院B.小学院√C.中学院D.大学院解析:解析:同上题解析。
答案为B。
8.蔡元培认为“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解析:解析:美感教育首次由王国维于1906年提出。
1912年初,蔡元培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也有阐述。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
蔡元培认为美感“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在现象世界中,凡人皆会因生死离合祸福利害等而产生爱恶惊惧喜怒悲欢之种种感情,而一旦将这些引入绘画、诗歌、音乐等而成为美的材料,则审美者除得一“浑然之美感”外,不会卷入现实的情感矛盾之中。
可见美感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界,“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
世界观教育即是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但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美感教育也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答案为B。
9.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并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分化为5岁以下(幼儿期一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一小学校期)、14。
21岁(少年期一中学校期)和22—25岁(成人期一大学校期),并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知、情、意、自我意识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和基本特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
因此,答案为B。
10.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方针。
国民政府时期提出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战时须做平时看以及《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并于1947年元旦公布,当年12月25日实施。
本题的D选项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时间表述不对。
因此,答案为D。
11.以梁漱溟的观点看,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分数:2.00)A.城市建设B.乡村建设√C.工业建设D.实业建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梁漱溟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贡献,在于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
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他认为中国是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在乡村。
因此,梁漱溟认为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所谓乡村建设,就是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良。
因此,答案为B。
12.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
因此,答案为D。
13.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的是(分数:2.00)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拜占庭的教育。
拜占庭帝国初期,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中的高等学校仍然继续存在,如雅典大学,亚历山大里亚的医学和哲学学校、贝鲁特的法律学校以及各地的修辞学校。
但在拜占庭,最有影响的高等院校是创办于425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的高级官吏。
本题的其他选项都是中世纪大学。
因此,答案为A。
14.在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中,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尼德兰开始。
西欧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对西欧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文主义教育家,荷兰的人文主义伊拉斯谟、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和蒙田。
其中,伊拉斯谟被称为“欧洲的导师”;莫尔是“乌托邦的提出者”;拉伯雷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蒙田创办了“注重实行的教育”。
因此,答案为C。
15.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的,被拿破仑授予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的大学是(分数:2.00)A.巴黎理工学校√B.巴黎师范学校C.帝国大学D.达特茅斯学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欧洲高等教育中法国的高等教育。
达特茅斯学院是北美的学校。
帝国大学不仅是一所大学,同时也是全法国所有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设施以及所有从事教育管理、教学人员的总称。
1794年,第一批理工学校开始出现,以巴黎理工学校最具代表。
在法国,理工学校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学校类型: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设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等,所以理工学校是法国创立的第一所近代学校。
巴黎理工学校后来一直是法国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拿破仑授予它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
巴黎师范学校创办于1794年,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承担着法国培养高级文职官员的重要任务。
因此,答案为A。
16.美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分数:2.00)A.霍普金斯大学√B.哈佛大学C.斯坦福大学D.芝加哥大学解析:解析:19世纪大批美国人赴德留学或考察。
美国开始取法德国经验,建立学术型大学。
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它不仅给以后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1885年)和芝加哥大学(1889年)等提供了模式,而且对一些原来的传统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使他们从古典主义传统的昏睡中觉醒过来。
因此,答案为A。
17.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分数:2.00)A.体育B.德育√C.智育D.劳动教育解析:解析:同上题解析。
其中,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
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
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
智育借助于数目、形状、语言三个要素而实现。
因此,答案为B。
18.下列人物中提出了国民义务教育思想的是(分数:2.00)A.马丁.路德√B.托马斯.莫尔C.加尔文D.蒙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教育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马丁.路德将宗教平等的理念转化为教育平等的理念,路德用宗教的语言表达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马丁.路德的国民教育思想中强调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并主张建立公共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