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工具

合集下载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下列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将现有的PFMEA纳入最终范围: 新开发的产品和过程; 操作条件的变化; 要求变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客户,最新状态) 制造经验、场内问题,或现场问题/保修; 可能导致危险的过程失效; 人体工程学; 持续改进。
过程FMEA步骤一:规划和准备
PFMEA定义范围的目的---清晰定义过程范围: 识别项目----哪些过程需要分析; 项目计划----培训团队成员、创建项目时间; 定义分析界限---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确定能使用的相关经验教训和决策,例如:最佳实践、标准、防错等。
示例:“磨削滑动油封”过程的功能结构
工作坊:步骤三-功能分析(绿色+蓝色笔)
1.过程项目、过程步骤、作业要素具有何种功能和要求? 填入结构树中各项功能和要求: 功能 +要求=绿色字体+蓝色字体 将各项功能填写 在过程项目、过程步骤及作业要素的下面。 备注:“发生什么?”如何从左到右实现产品/过程要求-(过程项目-过程步骤-作业
过程FMEA步骤二:结构分析
结构树按层次排列系统元素,并通过结构连接说明关联关系。这个形象化的结 构考虑了过程项目、过程步骤和过程工作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后面,将对他们 分别添加功能模块和失效模块。
对于过程来,查验的最基础层次—变差来源(Sources of Variation),是传统的 “4M(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环Milieu)”,即设备、工装、夹具、 刀/模具的硬件基本参数、动态的控制参数、辅助系统的参数、环境特性、影 响本序的前工序的加工余量、定位点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等。
过程FMEA步骤四:失效分析
PFMEA失效分析的目的是: 1.为过程项目、过程步骤和作业要素的每个功能建立失效(一个或多个失效); 2.识别可能发生的失效/原因,并分配给作业要素和过程步骤; 3.失效关系的可视化(影响-模式-原因,基于功能网的失效网络); 4.通过链接失效链中的失效来创建失效结构; 5.是FMEA表格中记录的失效的基础; 6.失效分析对过程中的每个元素/过程步骤进行了失效描述(结构分析/步骤2和 功能分析/步骤3) 可能的失效从功能/任务推断出来,如设备特定目标状态的不合格、不能充分 完成工作任务、非预期或不必要的活动等; 对失效的描述必须要清晰。不符合、不OK、失效、中断及诸如此类的描述并不 不足以帮助我们去找到失效。 通常,某一功能可以有多种失效。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XXX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潜在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PFMEA螺纹孔内无铝屑,机加工面边缘毛刺清理干净;螺纹孔内有铝屑,机加工面边缘未清理干净影响客户装配,客户抱怨61.丝锥损坏2.夹具松动3.切削液未正确喷淋,铝屑未吹掉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354None5XΦ0.341±0.01深0.55(英制)尺寸超差 1.毛坯不合格或尺寸变化大4XΦ0.232±0.01深0.5(英制)尺寸超差 2.夹具松动;3.程序错误2XΦ0.232±0.01深0.5(英制)尺寸超差 4.装夹失误2X4.34±0.02(英制)尺寸超差 1.毛坯不合格或尺寸变化大27.19±0.02(英制)尺寸超差 2.夹具松动;3.程序错误2X7.05±0.02(英制)尺寸超差 4.装夹失误2X11.72±0.02(英制)尺寸超差1.毛坯不合格或尺寸变化大1.25±0.02(英制)尺寸超差2.夹具松动;3.程序错误2.38±0.02(英制)尺寸超差 4.装夹失误1.56±0.02(英制)尺寸超差 1.毛坯不合格或尺寸变化大2.44±0.02(英制)尺寸超差 2.夹具松动;3.程序错误8XΦ0.118±0.01(英制)尺寸超差 4.装夹失误尺寸超差1.毛坯不合格或尺寸变化大2X45°±0.5°尺寸超差2.夹具松动;None3影响装配和功能76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3★3影响装配和功能7★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363NoneNone63影响装配和功能7★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3影响装配和功能7★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None影响装配和功能7★31.首检记录表2.巡检记录表36363None。

注塑过程P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注塑过程P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注塑过程P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失效模式 Effects 潜在失效后果Grade 级别严重度SFailure Cause 失效原因/机理频度OProcess Control –Prevention 现行过程控制预防Process Control –Detection 现行过程控制探测探测度DR P N Suggestion Measure 建议措施Responsibility &Objective Deadline 责任及目标 完成日期Measure Result 措施结果Adopted Measure 采取的措施S O D RPN1 采购PA6原材料牌号不符报废 7供方控制有误2供方原材料的标识牌号 原材料标识牌号对照3 42RAL7035颜色不符报废 7供方控制有误2发货前供方要先对照色卡用色卡进行对照3 42阻燃不符技术要求报废 7供方控制有误2供方原材料的检测报告 送测试所进行化验3 422 检验颜色RAL7035PA6颜色不符影响产品性能61检验粗员心 2填写检验记录用色卡对照 3 3662 抽检方案不正确2每批进货检验用色卡对照 3 36Process Function过程功能Requirement 要求。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改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它旨在预测和预防可能导致产品失效的过程步骤。

1.确定过程步骤:首先,识别和定义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步骤,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测试等。

2.确定失效模式:对于每个过程步骤,识别可能导致失效的模式。

失效模式可以是设备故障、人为错误、材料质量问题等。

3.评估失效后果:对于每个失效模式,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

后果可以涉及到产品质量问题、安全风险、客户满意度等。

4.定义风险优先级:根据失效模式的严重性、发生频率和检测能力,为每个失效模式分配一个风险优先级。

这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5.制定改进计划:对于评估出的高优先级失效模式,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提供培训和教育、改进设备维护等。

6.实施和监控措施:执行改进计划,并监控其有效性。

定期对PFMEA进行更新,以反映过程改进和新的风险评估。

通过实施PFMEA,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制造过程问题,并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风险。

下面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具体分析PFMEA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每个制造步骤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失效模式。

例如,原材料采购环节可能存在材料质量问题的风险,加工环节可能存在操作错误或设备故障的风险,装配环节可能存在组装错误或安装不良的风险,测试环节可能存在测试不准确或设备故障的风险。

针对这些潜在问题,可以使用PFMEA来识别并评估其风险。

例如,在加工环节,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可能包括不正确的参数设置、设备故障、操作错误等。

然后,评估这些失效模式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如产品偏差、生产延误、设备故障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评估为高风险的加工失效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对操作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正确操作设备和设置参数;增加设备维护和保养频率,以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实施过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以确保稳定的生产环境。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办法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办法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管理办法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PFMEA),是一种常用于管理过程风险和改进的工具。

PFMEA通过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提前识别出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下面将介绍PFMEA的管理办法。

一、PFMEA的管理目标PFMEA的管理目标是识别和分析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及其潜在后果,评估失效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二、PFMEA的管理步骤1.选择适当的团队成员:PFMEA的分析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领域,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团队成员,包括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2.确定过程:明确要分析的过程范围和目标,包括过程流程、输入和输出等。

3.识别失效模式:团队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和过程分析,识别可能导致过程失效的因素。

失效模式可以是物理性的、功能性的、行为性的等。

4.评估失效影响程度:对每个失效模式,评估其对过程和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影响程度,包括安全性、质量、交付时间、成本等方面。

5.确定失效发生的概率:评估每个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包括概率的频率、可能性等。

6.评估现有控制措施:评估当前过程中已存在的控制措施,对失效模式的控制程度,包括检验、测试等。

7.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检测措施,以降低失效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8.实施改进措施:制定实施改进措施的计划,并跟踪监控改进效果。

9.更新PFMEA:根据实施改进措施的结果,修订和更新PFMEA,并确保团队成员了解改进措施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三、PFMEA的管理原则1.整体团队参与:PFMEA需要全员参与,涉及到的问题通常跨越多个职能领域,需要充分调动团队的智慧和经验。

2.系统性分析:PFMEA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分析,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和其后果,并考虑多种因素对失效的影响。

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

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

度、温度和压力
9ⅹ.10.01
安装限值控制器。控制图
显示过程已受控制。
CPK=1.85
1
5
35
最小厚度 的蜡,以延 缓腐蚀
损害
7
因 撞 击 使 喷 2 依 预 防 维 护 程 每小时进行目测检 5
头变形
序维修喷头
查,每班检查一次喷
膜厚度(深度计)和
70

范围
7
喷蜡时间不 8
按作业说明书进行 7
392 安装喷蜡定时器
潜在过程失效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然而,在准备FMEA时,应假定所接收的零 件/材料是正确的。 当历史数据表明进货零件质量有缺陷时, FMEA小组可做例外处理。 根据零组件、子系统、系统或过程特性,对特 定的作业列出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前提是 假设这种失效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必然发生。
潜在过程失效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或可能在无警告的情况下对(机器或组装) 1
作业员造成危害
0
有警 告的 危害 很高

严重度定级很高 。当潜在的失效
模式在有警告的情况下影响到车辆 安全运行和/或涉及不符合政府法 规的情况时。
或可能在有警告的情况下对(机器或组装) 操作员造成危害
9
车辆/系统不能工作(丧失基本功 能)
或100%的产品可能需要报废;或者车辆 /系统在修理部门花1个小时以上来修理
FMEA文件完全按照本手册填写,包含 “措施行动”和新的RPN值。
对一个增值的结果而言, FMEA小组尽 可能提早所花费的时间,是时间最有效 和效率的利用。这是假设措施已依需求 被鉴别,其措施都已实施。
过程FMEA中的“顾客”定义
过程FMEA中“顾客”的定义通常是指 “最终使用者”。然而,顾客也可以是随后 或下游的制造或装配工序,维修工序或政府 法规。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教程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教程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教程1. 引言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分析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通过对失效模式的识别和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失效发生的风险,提高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教程将介绍PFMEA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2. PFMEA的基本概念2.1 过程失效模式过程失效模式是指发生在特定过程中的潜在失效形式。

它可以是机械故障、工艺不稳定、材料质量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无法达到预期的功能要求。

2.2 后果分析后果分析是对失效模式引起的后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失效后果的严重性评估和失效后果的概率评估。

严重性评估用于判断失效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程度,概率评估用于评估失效产生的频率或概率。

3. PFMEA的步骤PFMEA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选择分析对象选择需要进行PFMEA分析的过程或系统,确定所要分析的范围和目标。

3.2 建立团队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包括相关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人员。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以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失效模式及其后果。

3.3 列出过程步骤对所选过程进行详细的步骤分解,将整个过程拆分为多个子过程或操作步骤。

3.4 识别失效模式对每个步骤识别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包括机械失效、材料问题、环境因素等。

3.5 评估失效后果对每个失效模式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严重性和概率评估。

根据经验和数据进行评估,各团队成员提供专业意见。

3.6 优先级排序根据失效后果的严重性和概率进行排序,确定重要性较高的失效模式。

3.7 制定预防措施对于重要性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设计、改变工艺、提高操作规范等。

3.8 实施并跟踪将制定的预防措施实施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并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P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报告

P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报告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失效:在规定条件下(环境、操作、时间),不
关键参数
能完成既定功能或产品参数值和不能维持在规定 的上下限之间,以及在工作范围内导致零组件的
失效
规定条件无法达到要求或者规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破裂卡死等损坏现象。 严重度(S):指一给定失效模式最严重的影响
严重度(S) 失效模式对后果的影响,越严重越需要通过设计来改善
后果的级别,是单一的FMEA范围内的相对定级 结果。严重度数值的降低只有通过设计更改或重
有些“早知道”是必需的 有些“就不会”是不允许发生的
PFEMA 是对制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提前识别并预防以致风险降低到最小。 PFEMA 是QCP 的前提之一。 一般PFEMA需要在产品大批量生产前完成, 并在后期逐步更新完善。
PFEMA的用法-关键步骤
确定对象及需 求
识别潜在的失 效模式及后果
S
识别失效原因
探测度(D):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配 之前,利用第二种现行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失效起 因/机理过程缺陷或后序发生的失效模式的可能性 的评价指标;或者用第三种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后 序发生的失效模式的可能性的评价指标。 风险优先数(RPN):指严重度数(S)和频度
数(O)及不易探测度数(D)三项数字之乘积。
FMEA的分类
FMEA又根据产品故障可能产生的环节:设计、 制造过程、使用、承包商(供应商)以及服务可 细分为: 1.DFMEA: 设计FMEA
2.PFMFA: 过程FMEA
3.MFMEA:设备FMEA
4.SFMEA: 体系 FEMA
针对系统 及子系统
针对设备和 设备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工具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北京时间1日22时),即将返航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大约63 k m高空处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在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项目的失败,使人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怎样去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呢?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这种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就会对项目目标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或者导致项目进度拖期、成本超支,或者引起质量事故、客户投诉,甚至引发项目执行不下去、系统瘫痪、机毁人亡的灾难。

项目的风险事件或条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它发生后对项目的范围、成本、进度、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却是肯定的。

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在执行项目之前就尽可能识别出项目的各种风险,并由此制定出周密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便能够在项目执行期间有效地监控和响应,从而消除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或者将其影响降至最小,做到化险为夷。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PFMEA)是一种综合分析技术,主要用来分析和识别工艺生产或产品制造过程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这些失效模式发生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控制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工艺生产和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风险。

这项综合分析技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最早应用在美国航空航天领域,如阿波罗登月计划,1974年被美国海军采用,再后来被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诺三大汽车公司用来减少产品制造及工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失效方式,从而达到控制和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PFMEA以其最严密的形式总结了人们在进行工艺生产和产品制造过程中防范于未然、追求卓越的思想,它通过对工艺生产和产品制造过程要求和功能的系统分析,凭借已往的经验和过去发生的问题,在最大范围内充分考虑到那些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相关的起因与后果,从而解决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产品生产和工艺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差错,导致产品无法发挥原先设计的功能?1.PFMEA的原理PFMEA的分析原理如表1-1所示,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确定与工艺生产或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潜在失效模式与起因;§评价失效对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潜在影响;§找出减少失效发生或失效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确保严重的失效模式得到优先控制;§跟踪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更新失效模式分级表;表1-1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这里,(1)“过程功能/要求”:是指被分析的过程或工艺。

该过程或工艺可以是技术过程,如焊接、产品设计、软件代码编写等,也可以是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设计评审等。

尽可能简单地说明该工艺过程或工序的目的,如果工艺过程包括许多具有不同失效模式的工序,那么可以把这些工序或要求作为独立过程列出;(2)“潜在的失效模式”:是指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要求或设计意图的形式或问题点,是对某具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描述。

它可能是引起下一道工序的潜在失效模式,也可能是上一道工序失效模式的后果。

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断裂、变形、安装调试不当等;(3)“失效后果”:是指失效模式对产品质量和顾客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根据顾客可能注意到或经历的情况来描述失效后果,对最终使用者来说,失效的后果应一律用产品或系统的性能来阐述,如噪声、异味、不起作用等;(4)“严重性”:是潜在失效模式对顾客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失效模式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失效模式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用1-10分表示,分值愈高则影响愈严重。

“可能性”:是指具体的失效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通常也用1—10分来评估可能性的大小,分值愈高则出现机会愈大。

“不易探测度”:是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备工位之前,发现失效起因过程缺陷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也分为1—10级,得分愈高则愈难以被发现和检查出;(5)“失效的原因/机理”:是指失效是怎么发生的,并依据可以纠正或控制的原则来描述,针对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列出每个可以想到的失效起因,如果起因对失效模式来说是唯一的,那么考虑过程就完成了。

否则,还要在众多的起因中分析出根本原因,以便针对那些相关的因素采取纠正措施,典型的失效起因包括:焊接不正确、润滑不当、零件装错等;(6)“现行控制方法”:是对当前使用的、尽可能阻止失效模式的发生或是探测出将发生的失效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描述。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是物理过程控制方法,如使用防错卡具,或者管理过程控制方法,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7)“风险级(RPN)”:是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三者的乘积。

该数值愈大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愈严重,愈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努力减少该值。

在一般情况下,不管风险级的数值如何,当严重性高时,应予以特别注意;(8)“建议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或不易探测性数值而制定的应对方案,包括行动计划或措施、责任人、可能需要的资源和完成日期等。

当失效模式排出先后次序后应首先对排在最前面的风险事件或严重性高的事件采取纠正措施,任何建议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止其发生,或减少发生后的影响和损失;(9)“措施结果”:是对上述“建议采取的措施”计划方案之实施状况的跟踪和确认。

在明确了纠正措施后,重新估计并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后的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数值,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新的风险级值,该数值应当比措施结果之前的风险级值低得多,从而表明采取措施后能够充分降低失效带来的风险。

2.运用PFMEA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由表1-1可以发现,PFMEA事实上就是一套严密的识别、控制、改善失效模式的管理过程,通过对过程失效模式及其后果的系统分析,制定出相应地预防措施和行动方案,从而大大降低失败的机会。

这种系统分析工具不仅可在工艺过程的管理中,也可应用于任何期望能严格控制潜在问题出现的管理过程,尤其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好坏可能会极大影响到顾客利益的领域。

当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按照PFMEA给定的“严重性”、“可能性”及“不易探测性”之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完全可以视本行业或管理过程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一系列类似的评价标准,并且在具体操作手法上也可根据实情采用适合于自身的方式,只要能达到更有效地识别、控制潜在问题的发生、提高管理过程质量的目的即可。

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过程管理,目的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在批准的预算、完成事先确定的任务并达到质量性能标准要求,风险事件或条件就是项目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它们的发生可能导致项目的上述目标无法实现。

只要对上述PFMEA的原理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地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工具,如表1-2所示。

表1-2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这里,a) “项目管理过程”:是指项目管理生命期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五个过程。

在不同的行业,项目管理过程的叫法可能不一样,如软件开发项目通常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上线安装和系统维护几个过程,而工程建设项目则分为项目评估、设计准备、设计、施工、验收与移交等几个过程;b)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那些潜在的、可能对项目造成影响的风险事件,只有事先识别出了这些风险事件并且知道了它们对项目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才谈得上对其进行应对和处理。

因此,风险识别是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第一步。

由于项目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原先可能导致项目风险的机会和条件或许已经不复存在,而新的机会和条件可能发生,因此风险识别并不是一僦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贯穿项目执行的始终。

项目小组通常使用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系统分解法、检查表法、德尔菲法、SWOT分析技术等方法来识别项目的风险事件。

风险发生的后果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拖期,成本超支,利润降低,质量或安全事故,人员士气低落或流失,客户不满意或投诉、项目取消等;c)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根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对项目风险由大到小分级排序的过程。

定性评估是从类别上评价出已识别出的项目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大小,一般分为高、中、低三档。

低风险是指发生的可能性相当低,发生后对项目的影响也无关紧要,又很容易被项目小组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不需要采取其它的专门措施来处理;中等风险是指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对项目的技术性能、成本或进度将产生较大影响,并且控制起来又有一定难度的风险,这类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审,并应采取适当的手段或行动来降低风险;高风险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其后果将对项目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运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又很难控制的风险。

表1-3是借助风险识别检查单,运用定性的方法评估出的项目的风险情况。

该项目有哪些风险,其中哪些风险低,哪些中等,哪些高,从表中一目了然。

表1-3 风险识别清单及定性评估结果定量分析是量化分析每一风险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得出每种风险大小及其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讲,风险定量评估是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采用从若干方面逐项评分的方法来量化风险的大小,即事先确定评分的标准,然后由项目小组一起,对预先识别出的项目风险一一打分,然后得出不同风险之大小,按照PFMEA的思想,可以从风险时间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对项目影响的严重性和项目小组能否有效控制风险发生三方面来定量分析。

如图1-4所示。

例如,可以从1到10分的等级来评估风险,如果项目小组在评估发生资金短缺的风险时,认为它非常不可能发生,得3分,但是一旦发生后果则非常严重,得9分;而且,资金短缺项目小组很难控制,得8分,然后把这三个数字相乘,即得到该风险的风险级别(RPN)。

风险级别越高,表示风险越大,需要项目小组制定相应的措施认真对待。

表1-4 风险定量评估标准d) “风险应对措施”:包括紧急措施和预防措施,紧急措施是风险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而预防措施则是为了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所采取的防患措施。

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a) 回避风险回避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又不能控制,感到无计可施,于是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的策略;二是通过变更项目计划,消除风险事件本身或风险产生的条件,从而保护项目目标免受影响的方法。

虽然项目团队永远不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但某些特定的风险还是可能回避的。

例如,保险公司认为某项目的风险太大,拒绝承保;采用一种熟悉的、而不是创新的方法;避免使用一个不熟悉的分承包商;建筑工程上尽量避开梅雨季节施工等,这些都都是风险回避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