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教案总

合集下载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教案:感统训练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动作,并能正确操作。

二、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

2.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动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

2.实践法:通过训练动作的示范和学生的跟随练习,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1)引入感觉统合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感觉统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感觉统合的定义和作用,如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协调性等。

2.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1)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常见方法,包括平衡练习、眼球运动、固定目标等。

(2)讲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技巧,如逐渐增加难度、注意安全、定期复习等。

3.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动作(50分钟)(1)示范并讲解平衡练习的基础动作,包括单脚站立、闭眼站立、跳跃等。

(2)让学生进行跟随练习,并逐渐增加难度。

(3)示范并讲解眼球运动的基础动作,包括追踪运动、扫视运动等。

(4)让学生进行跟随练习,并注意正确的眼球运动方式。

(5)示范并讲解固定目标的基础动作,如瞄准靶心、接球等。

(6)让学生进行跟随练习,并逐渐提高准确度。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1.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

2.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逐渐增加难度,并定期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每天进行简单的感觉统合训练,帮助提高学习能力和运动水平。

2.介绍高级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和技巧,如平衡球训练、跳绳训练等。

七、板书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概念和作用:-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协调性训练方法和技巧:-平衡练习-眼球运动-固定目标基础动作:-单脚站立-闭眼站立-跳跃-追踪运动-扫视运动-瞄准靶心-接球八、教学资源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第1章:感觉统合训练概述1.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1.2 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1.3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二)第2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2.1 感觉统合理论的发展2.2 大脑神经发育与感觉统合2.3 感觉统合训练与儿童发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三)第3章: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3.1 视觉统合训练3.2 听觉统合训练3.3 触觉统合训练3.4 本体感觉统合训练3.5 前庭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四)第4章: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4.1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原则4.2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实例4.3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实施步骤第5章: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1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2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3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策略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六)第6章: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6.1 教案设计的要点6.2 教案设计的基本结构6.3 教案设计实例解析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七)第7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7.1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步骤7.2 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策略7.3 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八)第8章: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8.1 与家长的有效沟通8.2 家长在家乡的辅助训练8.3 家长反馈意见的收集与处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九)第9章: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9.1 儿童的特殊需求9.2 感觉统合训练的调整与适应9.3 特殊情况下感觉统合训练的安全保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十)10.1 成功案例分析10.2 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第一章)2. 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二章)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技巧(第三章)4.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设计(第四章)5. 感觉统合训练的评估与调整(第五章)6. 感觉统合训练的教案设计(第六章)7.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施与指导(第七章)8. 感觉统合训练的家长沟通与合作(第八章)9. 感觉统合训练的特殊情况处理(第九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与重要性:本环节重点解释感觉统合训练的定义,以及它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一部分)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部分包含五个章节,主要针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和本体感觉进行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儿童对视觉刺激的敏感度,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2. 提高儿童对听觉刺激的辨识能力,增强音乐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儿童对触觉的适应能力,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加强儿童前庭功能的锻炼,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通过寻找隐藏图形、拼图、颜色分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视觉分辨力和注意力。

2.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分辨、音乐游戏、语言表达等活动,增强儿童的听觉辨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触觉训练:通过触觉分辨、泥塑、沙盘等活动,改善儿童的触觉敏感或迟钝现象。

4. 前庭训练:通过平衡游戏、旋转运动、跳跃等活动,锻炼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5. 本体感觉训练:通过攀爬、跳跃、舞蹈等活动,提升儿童对本体感觉的认知,增强身体意识和运动协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将训练内容融入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形式,让儿童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家庭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将训练内容延伸至家庭,提高训练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儿童在各项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如视觉分辨、听觉辨识等。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训练情况和进步。

4. 定期进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视觉训练(续):通过视觉追踪、记忆游戏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儿童的视觉协调能力和记忆力。

感觉统合 教案

感觉统合 教案

感觉统合教案教案标题:感觉统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感觉统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4. 提供适当的感觉统合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感觉统合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3. 感觉统合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感觉统合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感觉统合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感觉统合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解释感觉统合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包括注意力、专注力、动作协调等方面的提升。

活动设计: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感觉统合活动设计,并进行展示;2. 感觉统合游戏:设计一系列感觉统合游戏,如平衡球游戏、触觉盲人接物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感觉统合能力;3. 制作感觉统合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感觉统合工具,如触觉板、听觉盒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

活动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感觉统合活动,并进行互动讨论;2. 总结感觉统合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锻炼感觉统合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学生完成一份简短的反思作业,回答感觉统合对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感觉统合活动的实践;2. 提供更多的感觉统合资源和游戏,供学生进一步探索感觉统合的世界。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活动所需材料;2. 感觉统合游戏和工具的制作材料;3. 反思作业的模板或指导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感觉统合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 教学资源和材料是否充分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感觉统合教材教案

感觉统合教材教案

感觉统合教材教案教案标题:感觉统合教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感觉统合的认知和意识。

3. 提供学生参与感觉统合活动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解释感觉统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感觉统合技巧来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参与感觉统合活动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教学准备:1. 感觉统合教材和资源。

2. 感觉统合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分组所需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感觉统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不同感觉输入整合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感觉统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如何感知和适应环境。

2. 理论讲解(10分钟)- 通过图表、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感觉统合的过程和机制。

- 解释不同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等)如何相互作用和整合。

- 引导学生思考感觉统合困难可能对个体的学习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3. 感觉统合活动(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感觉统合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 活动示例: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不同形状和纹理的物体,并尝试猜测是什么物体。

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听觉和观察等感觉来整合信息。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4. 活动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感觉统合活动的过程和体验。

- 讨论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觉统合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感觉统合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感觉统合技巧,并列举一些例子。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感觉统合活动,如触摸、听觉或视觉活动。

2.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学生家长分享他们对感觉统合的理解和经验。

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感觉统合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感觉统合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理论简介2.感觉统合训练方法3.感觉统合训练实践4.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觉统合理论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2.教学难点:感觉统合训练实践、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感觉统合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践。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觉统合训练的感受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感觉统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感觉统合理论:讲解感觉统合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4.感觉统合训练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践,如平衡木、蹦床等。

5.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运动、学习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觉统合训练的感受和心得,分享彼此的经验。

7.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感觉统合训练实践的成果,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感觉统合训练的收获和不足。

4.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孩子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反馈。

七、教学资源1.教材:感觉统合训练相关教材。

2.教学用具:平衡木、蹦床、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等。

3.多媒体资源:感觉统合训练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整感觉统合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感统课程教案总结

感统课程教案总结

感统课程教案总结1. 引言感统(感觉统合)是指人体通过感觉系统收集、整合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信息的能力。

感统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培养和改善感统功能,提高感知、认知和运动发展水平。

本教案总结将对感统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分析。

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感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常用的感统训练方法和技巧。

•促进学生感统功能的发展,并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

3. 教学内容3.1 感统概述•介绍感统的定义和功能。

•解释感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3.2 感统训练方法•触觉感统训练:通过触摸、揉捏等活动,刺激儿童的触觉系统。

•压力感统训练:使用重物、压力衣等工具,提供深压力刺激。

•平衡感统训练:通过平衡板、摇摆器等道具,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

•运动感统训练:采用跳跃、爬行、平衡器械等运动活动,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

3.3 感统训练技巧•清晰明确的指令:给予孩子明确而简洁的指令,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适度的挑战性: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合适的任务难度,既不过于容易也不过于困难。

•激励和奖励机制: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努力完成感统训练。

4. 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确定课程主题和具体内容。

•准备感统训练所需的器材和道具。

4.2 导入活动•介绍感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启发学生思考与感统相关的日常活动。

4.3 主体活动•分阶段介绍和实施不同类型的感统训练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感统训练活动。

4.4 活动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4.5 课后延伸•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或家庭作业,加强学生对感统训练的巩固和拓展。

5. 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感统功能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6. 结语感统课程是培养和改善儿童感统功能的重要教育手段。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感统功能,促进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运动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教程》第四章,主题为“前庭觉与本体觉的整合训练”。

详细内容包括:前庭觉的定义与功能、本体觉的概念与作用、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关联,以及相关的训练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定义、功能及关联。

2. 掌握前庭觉与本体觉的整合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关联,以及整合训练的方法。

教学重点:前庭觉、本体觉的定义与功能,以及训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前庭觉训练球、平衡木、瑜伽垫、眼罩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前庭觉训练球、眼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践情景,引出前庭觉与本体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细节:讲述小明在体育课上,由于前庭觉与本体觉不协调,导致跑步时容易摔倒的故事。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前庭觉、本体觉的定义、功能及关联。

细节:前庭觉是人体对头部位置变动的感知,本体觉是肌肉、肌腱、关节对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两者协同作用,维持身体平衡。

3. 例题讲解:展示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训练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细节:通过前庭觉训练球、平衡木等教具,设计一系列训练活动。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细节: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细节: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感受,教师点评训练效果,强调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训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前庭觉与本体觉的整合训练2. 内容:前庭觉:定义、功能、关联本体觉:概念、作用、关联训练活动:前庭觉训练球、平衡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前庭觉与本体觉整合训练的活动,并说明其目的和操作方法。

答案示例:活动名称:盲人走路目的:提高前庭觉与本体觉的整合能力,增强身体协调性。

操作方法:两人一组,一人佩戴眼罩,另一人引导其走过一段设有障碍物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总)2017.2.15教学目标:开发潜能力,身心更协调1、发掘幼儿的身体潜能,增强孩子四肢肌肉发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2、训练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3、使幼儿身体强壮敏捷,头脑反应迅速,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4、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开发大脑、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6、培养幼儿自信乐观的性格7、防止感统失调现象的发生8、对各种失调幼儿进行感统治疗和矫正,帮助失调幼儿重新获得身心健康9、训练其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触觉等。

增加认知能力,改善其胆小,不爱说话的特点。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换好衣服,运动装,不要穿牛仔裤。

在指定集合地点列队站好。

一、集合:问好!孩子们好!课堂要求:A.纪律要求有序!轻声细语。

最高品质,静悄悄;服从教练指挥;运动器械用完后,要放回原来位置;上厕所,报告老师,老师允许后才可以去;训练中口渴了,报告老师,得到老师允许后才可以去,并且只能喝一小口。

B.遵守纪律,在排队中互相谦让、等待的良好行为品质,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C.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个子高的同学谦让个子矮的同学,D.训练要求: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勇敢,超越!E.掌握动作要领,高标准,严要求。

尽力,努力,竭尽全力!F.动作够快,次数够多,效果够好!二、总结上节课孩子们表现突出的地方。

哲理故事分享:《励志小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奇迹就会发生》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但能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表演各种杂技。

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有人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的秘诀。

训练师说,在最初开始训练时,我们会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之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

渐渐地,我们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高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多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并获得奖励。

于是,这条常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地接受下一次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后竟然达到了6.6米。

训练师最后总结到,他们训练鲸鱼成功的诀窍,是每次让它进步一点点。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天长日久,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三、课前热身运动:2分钟训练开始:一动一静,劳逸结合的原则。

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动态活动——大滑板,羊角球,袋鼠跳,大滑梯,跳跳床,跳绳。

大象爬。

乌龟爬。

静态训练——平衡台拍球儿。

抱桶。

网缆插棍。

集体项目——音乐排球,手指操和花样传球。

1.趴地推球游戏:趴地推球7组,每组100下,计时!训练目的: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发展,提高孩子背部肌力和手部肌力。

此项训练能让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写字姿势。

训练注意力、手、眼、脑的协调性,刺激前庭训练方法: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头抬起,双脚伸直并拢,然后推球。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6-7岁的孩子平均每天一次性完成50个,家长可根据孩子完成数量逐渐增加个数,最低一次完成20个趴地推球。

效果:趴地推球需要很大的耐力才能够完成,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当孩子实在是很疲惫很累的时候,老师要用口头上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们,或者拍拍他们的头,给与肯定。

动态训练1.滑板爬:25组(4人比赛或2人接力)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2.羊角球6组: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3.阳光隧道: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4..袋鼠跳7组: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5.大滑梯20组: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上爬,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

(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6.跳跳床100: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7.跳绳200个:跳绳的具体动作要领:跳绳时,双脚离地面的高度不可太高.只要让绳子能通过就好,离地面约25cm 即可。

当脚着地时,膝盖必须稍微弯曲,并用鞋底前半部轻轻着地,便不会引发足踝和小腿的运动伤害。

摇动绳子要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力量.肘关节要保持弯曲并接近腰部,至于肩膀和上臂的动作要尽量减少,保持几乎是纹丝不动的状态,身体要挺直,不要向前弯曲,肩膀要放松.不可向上抬起,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

8.大象爬5组:手脚着地爬.模仿大象的走路姿势,从而刺激前庭和手、眼、身的协调能力(提高活动能力;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爬行全身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促进大脑发育。

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动脑筋在场地中用各种方式爬行。

(往前爬,往后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线爬,旋转爬)9. 乌龟爬:手膝着地,抬头,眼睛看着前方,慢慢的爬静态训练:1.平衡台:100-200个。

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2. 圆筒吊缆: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

(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3.网缆插棍: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

(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4.脚步器(万象组合)(三人两足):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集体合作项目:1.音乐拍球3组。

2.一圈到底3.手指操(抓手指,勾手指,伸手指,敲手指,叠叠高,一三指,弹手指,枪打四,拳和掌,兰花指,敲拳擦掌,4.花样拍手:拍打拍打拍拍背打5.花样传球——扔接球:球扔到右手边的同学的呼啦圈里,接住自己呼啦圈弹起的球。

1-5连续,听老师指令扔。

最好一起喊口号1.2.3.4.5. (目的:锻炼视觉,听觉,手眼协调能力及团队协调能力)周次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需用器材第一周推球训练注意力、手、眼、脑的协调性,刺激前庭第二周小狗走路过模仿狗的走路姿势和声音,从而刺激前庭和手、眼、身的协调能力小狗头饰,长方形积木第三周青蛙跳通过模仿青蛙的跳跃姿势和声音,从而刺激前庭和手、眼、身的协调能力。

青蛙头饰,用绳子调起的虫子(可用硬纸板剪制)第四周走S型平衡木训练双侧肢体的配合,加强平衡能力和视觉动作的协调S形平衡木第五周小兔跳跃小兔头饰通过模仿小兔的跳跃姿势,从而训练平衡感,动作协调性及触觉。

第六周传球晶莹球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七周趴、躺大笼球大笼球,有效地刺激幼儿触觉、前庭平衡和本体感觉系统。

第八周平衡台左右摇摆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第九周蹦跳床训练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触觉。

跳床第十周钻(趴、站)滚桶,大滚桶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能力。

第十一周滑板爬训练平衡能力、刺激前庭、注意力、触觉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第十二周大陀螺旋转训练身体协调性、触觉及刺激左右脑发展。

第十三周对接沙包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第十四周袋鼠跳刺激前庭、手脚协调及本体感训练。

第十五周小乌龟运粮食通过幼儿快乐的游戏,发展其平衡和运动能力。

滑板平衡步道、垫子、沙包律动热身:稳定情绪为训练做铺垫,5分钟。

走线:训练平衡感培养耐心,五分钟。

旋转陀螺,强化前庭和视觉间的协调,对身体位置/视觉空间及眼球转动的控制能力有较大,帮助。

三十秒/组,十到二十组。

跳蛋训练,身体的协调和提高运动能力,五次/组,三到六组。

独脚椅加88轨道。

提高腰部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加手眼协调能力锻炼。

五分钟。

万象组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强化身体重复的意义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心里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机械、重复,对所做工作感到枯燥无味,认为重复工作没有挑战性,耗尽了青春和激情,逢人便呼喊我要辞职,我要跳槽!其实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工作的性质就是重复性劳动。

重复就是一种可贵的积淀,每一次重复所积淀的力量能够助推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

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大凡为人类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无一不是在重复工作中走向成功的。

居里夫妇提炼镭一共做了5677次实验,忍受体力,不怕累,不怕重复,终于走向成功;数学家陈景润历经数万次的重复验算,最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奥运健儿正是由于重复刻苦的训练,才有了赛场上引人注目的光环。

……无数的前辈以他们铁的事实证明:重复让他们熟能生巧,让他们精益求精;重复让他们学会了淡定,积淀了力量,在重复中不断创新,创造奇迹。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就是重复的结果,就是重复的胜利。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是的,只要我们心中永存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重复”,在每次的重复中积淀力量,人生就会在这种重复中升华,美好的梦想就会在重复中变成现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重复坚持。

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

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