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合集下载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

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

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

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

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

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

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

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

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阿姨姨母腌臜(1)脏;不干净。

(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

(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俺代词。

(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

(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巴望(1)盼望。

(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

(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

(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帮衬(1)帮助;帮忙:每逢集日,老头儿总~着小张照料菜摊子。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

当地流行的民间故事
日常会话材料
山歌、谚语、谜语
广泛收集自然语料
要注意记音的准确性
01
有些单字音与双字音不同
02
词性不同读音不同
03
广州话 普通话
04
白白啲 略白
05
白白 很白
06
长长啲 略长
07
长长 很长
08
我要吃炒饭;我要去炒饭。(吴语)
你去学校唔去?(你去不去学校)
佢睇电影唔睇?(你看不看电影)
闽南话:
汝有读册无?(你有没有读书)
你爱去阿唔?(你要去吗)
汝有看戏无?(你看戏吗)
你去看电影无?(你去看电影吗)
疑问句
语法调查表格的类型主要有:概略调查、全面调查、专题调查三种。
01
概略调查: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可以了解方言里最常见、最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特点。
思考:你所熟悉的方言与普通话语序差异大吗?
1
2
语序不同
01
谓语动词的位置
02
闽南话用“来去”代替“去”,如:
03
我来去睇戏。(我去看戏)
04
来去!来去食饭!(去!去吃饭!)
05
梅县话“去……来”,相当于普通话的“到……去”
06
你去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07
啀去广州来。(我到广州去)
语序的不同1
双宾语的位置:
05
把字句
06
被字句
要注意随时发现问题
注意一些语法现象的发展变化
04
注意两种说法同时并存
03
注意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说法
02
首先是核对所记录的语言现象是否符合语言实际,有没有不够翔实以至错误之处。

汉语方言调查

汉语方言调查

思考与练习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这是《汉语方言调查》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汉语方言调查》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笔记
有幸读完,收获颇多,该书指导意义非常大。 这本书交代了汉语方言调查的一般方法,是一本理论和实践材料兼备的书。 本人语言学爱好者。 儿时的语言生活环境,是十里八乡十八腔,隔村不同调,隔乡说话费思量。 非常推荐想要研究方言的朋友读读!内容基础、条理清晰的一本书。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不要偏废, 不能有畏难情绪,音韵学这块硬骨头还是得啃下来!现在的感觉是,瓯语可以挖掘出源源不断的论文选题,主要 是知识积累与研究能力的问题了。
目录分析
1
一汉语的方言
2
二汉语方言调 查
3 三方言调查是
语言学的基础 训练
4
四方言调查的 类型和要求
5
五方言调查的 工作步骤
思考与练习
参考书目
一语音原理
二国际音标与语音的 分类
思考与练习 参考书目
一汉语的声调 二汉语的音节系统
三汉语的字音系统和 《广韵》音系
四中古音与北京音的 主要对应及演变大势
思考与练习
五音韵知识在方言 调查中的运用
参考书目
01
一声韵调例 字的调查
02
二单字记音 与审核
03
三语音系统 的确定和音 位系统的分 析
04
四方言语音 对应规律的 整理
06
参考书目
05
思考与练习
一变调和轻声 二变声和变韵
三小称音变
四连读音变的调查和 方言语音特征的提取
思考与练习

方言调查报告4篇

方言调查报告4篇

方言调查报告4篇一、调查背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

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三、调查时间20**年**月——**月四、调查地点四川省**市五、调查对象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六、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八、调查结果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普通话的影响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方土话,受普通话的影响较深。

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语音的区别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音不同。

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方言是有翘舌音,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相似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很大的。

但是经过调查,从整体而言本地区受普通话影响并不深。

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本地的四川话相似度高,在交流上障碍并不大,因而因普通话而改变的地方词汇并不多,并且此地需要与说普通话的人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九、结束语在这次调查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下语言的变化。

詹伯慧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正式出版

詹伯慧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正式出版

作者: 杨鼎夫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9-99页
主题词: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委;汉语方言研究;高等学校;方言调查;方言学;教材;大突破;
教育出版社
摘要: <正> 由我校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方言学家詹伯慧先生主编、经国家教委推荐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书,日前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书展。

本书的出版是我国方言研究的一大突破,称得上是权威性的著作。

参加编写的李如龙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黄家教教授(中山大学)、许宝华教授(复旦大学)也都是我国方言学界具有声望的学者。

汉语方言调查(绪论词汇)

汉语方言调查(绪论词汇)
历史文化词在不同方言中也可能存在差异,如“京剧”在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京戏”、“国剧”,而“豫剧”在某些方言中 可能被称为“河南戏”、“梆子戏”。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称呼和认知。
04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
词汇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规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词汇演变也不例 外。词汇演变的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语音变化、语义变化和词形变化等。
方言词汇演变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过程通常是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词出现,旧词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则是迅速的。
结果
方言词汇演变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即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语言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地理特征词在不同方言中可能存在差异,如“山”在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岭”、“峰”,而“河”在 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溪”、“浜”。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称呼和认知。
民俗习惯词
民俗习惯词是指描述民间习俗、传统、 信仰等方面的词汇。例如,描述传统 节日的“春节”、“中秋节”,描述 民间信仰的“神”、“鬼”,描述婚 丧嫁娶的“婚礼”、“葬礼”等。这 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和语言的地域性特征。
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演变和 发展,丰富语言学理论。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分布
方言分类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汉语 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等七 大方言。
方言分布
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其中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 和港澳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江西、广东和湖南等地。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标题:汉语方言田野调查分析报告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

本次田野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汉语方言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从事不同行业和年龄层次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覆盖广泛但有代表性。

2.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二、方言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将调查对象提及的方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官话方言: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广泛使用于华北地区。

2.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澳门及香港地区,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3.四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以独特的音调和韵腔而著名。

4.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一带,是海峡闽南地区的主要方言。

5.江浙话:包括上海话、杭州话等,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6.其他少数方言:如湖北话、湖南话、河南话等,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音特点。

三、方言特点:1.音韵特点:各地方言之间的音韵差异较大,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

例如,官话方言音调平坦,而四川话则以四声韵母和浊音结尾的特点为著。

2.词汇特点:各地方言在词汇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官话方言中使用“咱们”表示“我们”,而闽南话则使用“咱着”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3.语法特点:不同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官话方言中的“的”可以作为表示所有格的助词,而粤语方言中则使用“嘅”来表示。

四、方言的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1.社会地位:随着全国范围内方言沟通的需求增加,方言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升。

在大众媒体上,方言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呈现。

2.发展趋势:方言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环境、社会因素等多重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方言的使用范围可能会有所收缩,但在特定的社区和文化圈内,方言仍然得以传承和保护。

结论:本次汉语方言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方言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实践部分)第一章方言的调查、描写和分析第一节:调查方法1、间接调查间接调查即是通过通讯调查。

调查者(investigator)和发音人不见面。

通过第三者(Intermediary)填写邮寄的问题表。

德国方言学家Georg Wenker及其追随者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用这个方法为《德国语言地图集》收集语料。

他的问题表上列有四十个句子,后来又补充一些单词。

问题表寄到每一个乡村学校,请求教师协助在学生和本地人中间调查本地方言,填写表格。

结果收集到欧洲德语地区五万个地点的方言材料。

《苏洛兰语言调查》都用这种方法收集语料。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地点的语料,特别是对收集设点很密的语言地图集的语料,这种方法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由于所得语料的可靠性完全依赖于当地填写问题表的第三者的责任心和语言学修养,这种方法本身是有很大缺陷的。

设计一种有多种答案供选择的问题表(check-list),可以避免上述缺陷。

在这种问题表上列出各种可能的答案,请第三者调查当地方言,选择答案。

美国方言学家Atwood曾用这种方法调查得克萨斯州的方言词汇(见E.Bagby,The Regional V ocabulary of Texas,University of Texa Press,1962)。

他请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调查家乡方言,填写问题表,结果得到得克萨斯州每个县、路易斯安那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县共273个地点的语料。

这个方法可以很快地收集到大量语料,但是调查者必须事先掌握某一地区方言词汇差异的大量事实,才能制定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这似乎难以办到。

汉语方言学界迄今未用间接法调查方言。

间接法不大适合汉语方言调查,因为请未经过训练的中间人记录方言,只能用汉字,而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反映复杂的方言字音。

所以这样的语料颇难用于研究工作。

2、直接调查法汉语方言学界都采用直接调查法,即实地调查法或称为田野调查(field-work)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一、绪论:方言调查与方言学(一)汉语方言的学术价值(二)汉语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三)《汉语方言学》的对象、内容、任务(四)《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课程安排(一)汉语方言的学术价值汉语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

语音:“车,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

”刘熙《释名*释车》(二)汉语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载《清华学报》三卷二期,1926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载《方言》1980年3期)●方言的成果可以帮助发现或解决有关普通话的形成、结构、规划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较为困难的问题,因为有了方言材料可以参酌比较,而迎刃而解。

(三)《汉语方言学》的对象、内容、任务●对象: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

研究方言的学问称为方言学,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

汉语方言学不仅研究地域方言,也研究社会方言。

研究内容●汉语方言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应该有自身的静态描写,有动态的考察;有内部结构系统的分析,也有外部关系的探究,有理论的概括,也有应用的研究。

●汉语方言学不仅调查、记录、描写和分析方言,也研究方言地理、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比较等问题。

二、汉语方言学的历史●(一)清末之前的传统方言学研究●(二)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在华西洋传教士对汉语方言的描写、记录和研究●(三)民族学者的研究●(四)以描写为主的现代方言学(一)清末之前的传统方言学研究。

●1、勃兴期——西汉末扬雄《方言》、晋郭璞《方言注》。

●2、衰微期——隋唐宋元时期,没有真正意义的方言学著作。

●3、振兴期——明代李实的《蜀语》,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地区方言的著作。

●4、鼎盛期——清代方言学著作很多。

●戴震《方言疏证》、杭世骏《续方言》、范寅《越谚》、《拍掌知音》(泉州)《方言》贡献●第一,开创了调查记录方言口语的研究方向●第二,提供了大量汉代各地口语词汇●第三,提供了汉代通用的共同词汇●第四,保留了若干周代记录下来的古方言词●第五,间接提供了汉代方言地理的面貌《方言》不足:●北齐颜之推《家训·音辞篇》:●“后有扬雄著《方言》,其书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异同,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清代鼎盛期——方言学著作很多。

戴震《方言疏证》、杭世骏《续方言》、范寅《越谚》、《拍掌知音》(泉州)●清末:章太炎《新方言》●吸取了明清两代音韵、训诂研究的成果,注意从音韵演变的角度来考释词语的转变,从而探求词语的渊源。

(二)民族学者的方言记录和研究●民族学的研究旨趣在于某一民族或民系的社会和文化。

●民族学的著作也常常涉及语言和方言的问题。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1933年在广州出版,第四章有“客家的语言”)。

●刘锡蕃《岭表纪蛮》(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第十六章“诸蛮语言之比较”)。

●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1937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第二十一章《极有趣味的粤语》)(三)西洋传教士的方言记录和研究●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重新准许西洋传教士来华传教。

大批传教士就此蜂拥而至,开头仅在沿海城市立足,很快就深入内地,为传教的方便,他们往往事先或就地学习当地方言,并且编写出版大量记录和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其中基督教更热衷于用方言翻译《圣经》。

举例:●各地土白的《圣经》全译本:上海、苏州、宁波、台州、福州、厦门、兴化、广东、汕头、客话。

●艾约瑟著《上海口语语法》1853年初版(四)、中国现代方言学时期●1、滥觞期(1923-1925)●2、展开期(1926-1948)●3、普查期(1956—1966)●4、深入期(1979年-)●1、滥觞期(1923-1925)●中国的现代方言学是在1923年揭开序幕的。

当时创办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沈兼士提倡调查民间歌谣,而方言是调查、记录、研究歌谣不可或缺的工具。

●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了“方言调查会”,这可算是我国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第一学术团体。

2、展开期(1926-1948)●展开期是以赵元任的两项重要研究揭开序幕的。

赵元任在1926年发表《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载《清华学报》三卷二期,1926年),这是中国第一篇研究方言语法的论文。

继北大方言调查会之后,清华华在1927年组织了对吴语的调查,192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的重要著作——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倡导组织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方言调查,如1928—1929年两广方言的调查,1933年陕南方言的调查,1937年徽州方言的调查,1935年春江西方言的调查,1935年秋湖南方言的调查,1936年湖北方言的调查,1940年云南方言的调查,1936年四川方言的调查等。

3、普查期(1956—1966)●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从1955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了解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应关系为主要目的的汉语方言普查。

●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各地2298年方言点中的1849个点(80%以上)的普查工作。

●50年代出版了指导方言调查工作的工具书刊,其中最重要的有:●《方言调查字表》(1955)●《汉语方言调查简表》(1956)●《方言词汇调查手册》(1956)●《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957)●北京大学汉语专业在1955年首次开设了“汉语方言学”的课程4、深入期(197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刊登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方言》于1979年创刊。

特点:●第一、语音的研究深入到连读变调的描写和分析。

●第二、从语音描写向词汇和语法描写发展。

●第三、从对各地方言的普查向对某些地点方言的深入调查发展。

●第四、开展地区方言的综合调查和比较研究。

●第五、方言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深入研究。

三、汉语十大方言分区●(一)方言分区方法●(二)方言分区的依据●(三)分区情况(二)方言分区方法●现行的分区方法有:●特征判断法、古今比较判断法、综合判断法,集群分析法、可懂度测定法。

古今比较判断法:●首先假定《切韵》是汉语方言的总源头,然后将各地的方言系统跟《切韵》比较,看保留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再将特点相同的地点归并成同一个方言区。

(三)汉语方言的分区——章太炎的方言10区●1.自河朔至塞北包括直隶山东、山西及河南之彰德、卫辉、怀庆为一种(¡°纽切不具¡±)。

●2.陕西自为一种(甘肃略与不同,并附于此)。

●3.河南自开封以西、汝宁、南防等处,及湖北沿江而下至于镇江为一种。

●4.湖南自为一种。

●5.6.福建、广东各为一种(浙江之温处台三州并属福建)。

汉语方言的分区——章太炎的分区●7.开封而东,山东曹沂至江淮间为一种。

●8.江南、苏州、松江、常州、太仓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宁波、绍兴为一种。

●9.徽州、宁国为一种(浙江之衢州、金华、严州及江西之广信、饶州附此)。

●10.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合为一种(音类湖北,湖南之沅州并属此)。

汉语方言的分区——章太炎的分区●章氏虽有创始之功,但由于他过多地注重到方言的地理分布,而没有完全以语言条件作为分区的标准,所以,他的分区与我们所知的分区有较大的差距。

汉语方言的分区——赵元任的方言9区● 1934年,赵元任在为上海申报60周年纪念印行的《中华民国分省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方言分为九区(见丁邦新《汉语方言分区的条件》注2)。

汉语方言的分区——赵元任的方言9区●(1)北方官话●(2)上江官话(即西南官话)●(3)下江官话●(4)吴语●(5)闽方言●(6)潮汕方言●(7)客方言●(8)粤方言●(9)皖方言汉语方言的分区——王力的方言5大支系● 40年代,王力将汉语方言分为5大支系,每支下面再分若干小系。

汉语方言的分区——王力的方言5大支系●(1)官话●A、冀豫系B、晋陕系C、豫鄂系D、湘赣系E、徽宁系F、江淮系G、川滇系●(2)吴语●A、苏沪系B、杭绍系C、金衢系D、温台系汉语方言的分区——王力的方言5大支系●(3)闽语●A、闽海系B、厦漳系C、潮汕系D、琼崖系E、海外系●(4)粤语●A、粤海系B、台开系C、高雷系D、钦廉系E、桂南系F、海外系●(5)客家话●A、嘉惠系B、粤南系C、赣南系D、闽西系E、广西系F、川湘系G、海外系汉语方言的分区——王力的方言5大支系●王力的5大方言说基本上完全以语言特点作为分区的主要条件,将分布地域广阔的官话合为一区,影响非常大。

但他将湘、赣方言也包容到官话区内,显然又是不合适的。

汉语方言的分区● 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分为11个单位。

汉语方言的分区——现代汉语教科书的7大方言区●现代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一般将汉语方言分为以下7区:●(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粤方言(7)闽方言●汉语一般可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晋语、吴语,湘语,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

官话的共同语音特征●(1)古全浊声母清化,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

例如:●平声:爬婆唐同从才澄迟崇船群桥●上声:被簿断淡动弟坐在伫丈近舅●去声:病步洞电自字就住阵健旧共●入声:白薄敌达毒读浊直杂杰局族官话的共同语音特征●(2)基本上没有入声韵母,塞音韵尾-☐-♦- 消失,只有少数地区有一个由- 尾构成的入声韵母。

●(3)声调简单,大部分地区是4个或5个声调,尤其以4个调为常,只有少数地区有入声调。

官话●(1)华北、东北官话。

古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

全清归上,次清归阴平,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

●(2)西北官话。

古全浊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归去声(如兰州)。

●(3)西南官话。

古入声字全部归阳平。

●(4)江淮官话。

又称下江官话。

古入声字保留在入声中。

●方言-区;次方言-片;土语-小片;腔-点。

●赣语分昌都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大通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

(三)方言分区的依据●方言分区最根本的依据是各地方言异同的语言事实。

●语言事实包括语音标准、词汇标准、语法标准。

语音标准●以下这些条目是汉语方言工作者在考虑方言特征时常常提到的。

●(1)古全浊塞音并、定、群等母的演变●(2)古轻唇音声母的读法●(3)古知、彻、澄母的读法●(4)古照、穿、床、审、禅等母的读法●(5)古泥、来母的分混●(6)古舌根音声母是否颚化●(7)古鼻音韵尾的演变●(8)古塞音韵尾的演变●(9)古平、上、去各调的分合●(10)古入声的演变●(11)古非、敷、奉母和晓、匣母合口的分混●(12)介音的分合●(13)复元音和单元音的转化●(14)元音的长短●试以古全浊塞音(b、d、g)的演变和古塞音韵尾(-p、-t、-k)的演变这两条来看,汉语各大方言的表现情况是:●五、方言的调查、描写和分析●(一)调查方法● 1、间接调查●间接调查即是通过通讯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