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
光现象 复习课件

A
A’
B
B’
作法: 注意: 1、虚像应画成虚线。
2、表示物体正倒的箭头应画在线段相应的顶端,不 要漏画或错画。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已知平面镜及由同一发光点发出经
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作出发光 S
S’
点。
关键:明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的交点即为虚像点。
作法一:
S
作法二:
(1)已知平面镜、镜前一发
方法点拨: (1)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 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同时当把硬纸板向后缓慢折转时, 反射光线将会消失,可证明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 同一平面内。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同时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 镜后与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物与像 的大小关系。
(3)仪表读数。 (4)水中倒影:如猴子捞月。 (5)潜望镜。 思考: 1、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 感觉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安装了一个与墙等 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平__面__镜__能__成__等__大__的__虚__像__的__ 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可使人感觉房内的大小 比原来的大。
光点S及另一点A,作出由S点发出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线。
关键:
1、理解符合题意的光线有且
只有一条。
2、假设A点是眼睛。
S
作法:
(2)已知平面镜及一发光点, 作出平面镜前可以看到发光点的像 的范围。
关键: 明确要看到虚像必须 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作法一:
作法二:
S’ O
S’
S
(二)解释现象类 1、利用光的颜色来解释
(三)实验类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初中物理: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课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二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 ❖例2 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
像。
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 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 为物体AB的像。
近”或“远离”)法线。
❖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
时, 光路是可逆的 。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5.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 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 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 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 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能方便地测量 反射角和入射角 。
❖ (2)为了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实验中还需要的测
量工具是 量角器
。
❖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
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
究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此
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发生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将入射 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靠近 (填:“靠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三:光的反射、折射作图
❖例3 如图,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 射入游泳池中。请画出它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水中 发生折射的光路。
点拨:过入射点画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 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的折射光 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备课人:王亚红知识梳理:1.什么是光源?简单说说光源的分类。
2.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光的三原色是什么?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来决定?、4.红外线有哪些特点和应用?紫外线有哪些特点和应用?5.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什么?生活中的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什么?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多少?6.什么是平面镜?简单说说怎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7.什么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简单说说怎样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什么区别?复习自测:1.太阳、点燃的火把、霓虹灯、电视荧屏、萤火虫、水母,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2.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黑板“反光”则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 。
3.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这就利用了__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4. 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端正仪容的镜子是利用了平面镜能_______这种性质,而平面镜成像可以利用光的__________来说明.穿衣镜所成像处并没有实际光线会聚,用光屏_______承接(填“能”或“不能”),所以是_________像(填“实”或“虚”)5.身高1.60 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 m的地方,这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 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m,这个同学向镜前移动0.5m,此时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_m.6.平静的水面,能从水中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___现象。
第三章 光现象--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考点讲解与训练(苏科版)- (解析版)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反射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光的颜色和不可见光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2.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1.(2021•盐城)以镜正衣冠。
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
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距始终等于物距,物距变小了,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会变小;像的大小始终与她的大小相同,即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小;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2021•常州)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A.B.C.D.【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总结精品PPT课件

①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射、折射, 能透过透明的物体,也能被物质吸收
特性
②任何“热”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物体 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③红外线透过烟雾的性能好
应用:红外探测器、成像、加热物体、遥控电器等
①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荧光效应 特性 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用来灭菌消毒
③紫外线和人类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针空照相机、大树下太阳的光斑。
知识点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 激光准直 2. 射击瞄准 3. 排队
知识点二、光速
四、光速 1. 真空中的光速 c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可以近似取 c=3×108m/s= 3×105km/s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C=3×108m/s C=3×108m/s(近似)
约为3C/4 约为2C/3
知识点二、光速
3. 光速的应用——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工作时,向目标发射脉冲激光束,并 接受由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从而测出激光往返所经 过的时间,根据 v=st 进而计算出目标与激光测距与 之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 较多的白砂糖;过一段时间,将一束激光射 入糖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⑤小孔成像: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⑥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m/s
知识点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1. 光在__均__匀__介__质___中__沿直线传播 2. 光线
通常用一条带__箭__头___的_直___线__表示光的_传__播__径___迹__和_方___向___。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本节例题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课学案(1)

《光现象》复习课学案【学习目标】(1分钟)1、能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知道光速。
2、会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4、会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进一步了解光的颜色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我们生活的应用。
一、知识梳理(15分钟)二、基础练习(8分钟)1、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A、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B、树林中地上有圆形亮斑C、人在灯光下的影子D、在平静的水中看到自己的像2、如图4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5中的()3、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 1mB. 1.5mC. 2mD. 3m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5、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
6、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红外线的是:()利用紫外线的是:( )①加热、②夜视仪、③促进钙质吸收、④遥控、⑤拍红外线照片诊病、⑥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⑦荧光物质发荧光【聚焦实验】(6分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实验中对着玻璃板即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玻璃板后“蜡烛”,前者是形成的像,后者是形成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三、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第2节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选讲
10. 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百年少见的一 次时间最长的日食奇观。该天象是由光的 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假设太阳在a的位置, 请在图中b、c地球处分别标出地球和月亮 的位置的某个位置。
凹面 凸面
自行车尾灯
例题选讲 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 在图中画 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 的像A'B' 。
例题选讲
19、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架在一 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 烛A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 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 睛观察如图所示.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2)两段等长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 能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 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例题选讲
17.电影院的座位为什么做成交 叉的?电影银幕为什么要用粗 糙的白布做?
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的,将座位交叉,可以防止后面的观众视线 被挡住。用白布可以将所有色光都反射出来; 而将布做的粗糙是为了形成漫反射,以便让 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考点回顾——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 (1)正立、等大、虚像; • (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平面镜的作用是成像和改变光路 (四)凹面镜与凸面镜
考点回顾——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入射角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反射光线 反射角
O 入射点
漫反射 也遵循 光的反 射定律
考点回顾——光的反射
再见
例题选讲
19. 如右下图所示,平 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 P,AB和CD是挡板左 侧的发光点S发出的光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 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 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 下作图痕迹)
考点回顾——看不见的光
6.红外线具有 效应,太阳的热主 要是以 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7.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什么?
考点回顾——光的传播
• • • • • •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直线。 3、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光速。 (1)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每秒3×108m。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在水中的速 度是空气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空气中的 2/3。
例题选讲
2.有三朵花,在阳光下分别呈白、红、蓝三种颜色, 若用红灯照射这三朵花时,它们分别是 红 、 红 、 黑 色,若这三朵花在阳光下,某同学戴着蓝色眼镜 去看,三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蓝 、 黑 、 蓝 。 3.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 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C ) A.红滤色镜 B.黄滤色镜 C.蓝滤色镜 D.绿滤色镜
例题选讲
15.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黑 板上的字对光发生了 漫反射 的缘故,而在很光滑的 黑板上写字,会发生“反光”而使一部分同学看不清 镜面 上面的字,是因为该处黑板表面发生了 反射 的缘故。 16.如图所示是一种“X光”玩具,它能让你隔着不 B 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它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D.红外线的热效应
例题选讲
20.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 B ) A.取决于平面镜的大小 B.取决于物体本身大小 C.取决于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2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用玻璃板代替了平 面镜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例题选讲
23.汽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室内一般不开灯,为什么? 24.如图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仔细观察后,请你 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两个物理现象: (1) ; (2) 。
例题选讲
4.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 理学角度看( C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5. 光具有的能量叫做 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转 化为 电 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 化学 能, 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可能转化为 内 能。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和运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 2.常见的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
考点回顾——光的色彩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 色散 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 (1)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 • (2)由单色光组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这三种光可以按 比例混合成其它各种颜色的光
例题选讲
13.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 为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也增大5°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 反射定律
例题选讲 14. 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在反射时光 路是_________的. 可逆的
3.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决定的; (3)颜料的三原色: 红 黄 蓝 说明: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而 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 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 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
例题选讲
8. “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已知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是45°,竿高3m,则竿在地面上 的影长是 3 m,如果将竿向后移动3m,则竿在地 面上的影长将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 “变大”)。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到雷声,这是因为 。光从太阳 传播到地球表面需500s,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 1.5×108 km,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km, 2.53 若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则需经历 s后才 能接收到月球返回的光信号。
3、光路的可逆性: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射到镜面上, 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 向射出。
例题选讲
11.如图所示,电视遥控器可发出一种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用 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 制窗口,按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B ) A.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的色散原理 D.光路可逆性原理 12.如图为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光线沿路径PO入射至平面镜上的O点, 那么,反射光线沿下列哪条路径射出( C ) A.OA B.OB C.OC D.OD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 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 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 带,这是 光的色散 现象;彩 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色光合成的。 如图示是做光的色散的实 验装置.图中甲乙分别是白 光经过三棱镜后边缘的两 条光线,请你标出这两条光 线的名称.
红光 甲 紫光 乙
考点回顾——物体的颜色
第三章——光现象
2012中考——第一轮复习
泗阳实验初级中学 武同文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的相关考点有光的色彩、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实 验)、各种光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小孔成像、影 的形成);光速;光的反射现象及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考查重点: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