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人类文明作业题

合集下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A.电能。

B.太阳能。

C.核能。

D.地热能.2、下列能源中,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A.核能。

B.柴草。

C.煤。

D.风能.3、远古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是: ()A.地热能。

B.风能。

C.太阳能。

D.核能.4、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在北京举行。

星期天,同学们沿奥运火炬传递路线骑自行车去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骑自行车出行所消耗的能量类型是: ()A.生物质能。

B.化石能源。

C.太阳能。

D.风能.5、下列能源中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太阳能B. 核能C. 石油D. 天然气6、在核电站内,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正确的途径是:()A.核能→内能→电能。

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机械能→电能.7、铀核的裂变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A.裂变。

B.聚变。

C.链式反应。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8、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9、对裂变的链式反应加以控制,使核能平稳缓慢地释放出来的装置叫:()A.原子弹。

B.氢弹。

C.核电站。

D.核反应堆.10、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核裂变的是()A.氢弹 B.原子弹 C.核电站 D.核潜艇11、(10·百色)在图中,以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来获取电能的设备是()12、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

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随意处置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C.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D.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13、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

专题提升卷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专题提升卷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专题提升卷2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答案)1.(2019·长沙)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C.住:住房装修材料挥发出来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D.行:修建高速公路所用的沥青属于有机合成村料【解析】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A正确;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B错误;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有危害,C错误;沥青是石油蒸馏产物,不属于合成材料,D错误。

2.(2018·长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解析】解: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故A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B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D、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D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故选:D。

3.(2019·广州)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解析】石油不是清洁能源,也不可再生,A错误。

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B错误。

“钻木取火” 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木材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燃烧,C错误。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应该增大灶具进风口以提高氧气浓度,使其充分燃烧,D正确。

4.(2019·广州)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A. SO2、NO2B. CO、CO2C.烟尘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5.(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等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解析】A 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等,A正确;B.煤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B不正确;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不正确;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水能、潮汐能等,没有可燃冰,D不正确。

绪论-能源利用与人类文明(2016)

绪论-能源利用与人类文明(2016)

能源与动力学科和专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 发现未来可长期 供应的能源
化石能源之光 即将熄灭之际
维系
传承
接力
能源与动力学科和专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 发明设计未来能 源能量转化的流 体机械 • 当前——提高能 量转化效率。
热能利用的基本方式
(1) 热利用: 烧饭、采暖、烘干、熔炼等;
(2)动力利用: 通过热机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 或者再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能 加以利
梅多可利发明的机车模型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富尔顿“克莱蒙特”号在哈得孙河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化大生产)
采矿
纺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科大发展)
• • • • • • • • • 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力、三大定律 热力学与动力学—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机械工程:蒸汽机、纺织机、采矿机械、机车、汽船…… 流体力学: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控制工程:蒸汽机转速和气门的反馈控制(飞轮、离心摆) 电磁学:法拉第电磁感应、麦克斯韦电磁方程 生物学: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达尔文进化论 化学: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率 原子科学:伦琴射线
能源变迁与人类文明发展
• 一是从被动到主动。我们对能源的利用,最早是以 “靠天吃饭”的方式被动获取。即采集植物和狩猎 动物以获取它们本身含有的能量。后来,通过认识 和利用火,包括引用自然火种和钻木取火,人们对 能源的利用从被动逐渐转为有意识的主动。后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利用逐渐主动转移到煤 炭和石油,乃至之后的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 等新的能源形式上。
人类祖先原始人的生活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采集野生果实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原始冶金
石器时代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1.3能源》2024年同步练习卷+答案解析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1.3能源》2024年同步练习卷+答案解析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11.3能源》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

1.物理学家霍金常提醒人们关注能源和人类生存问题。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风能2.如图所示是能源结构图,表示的是几种主要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图中可知()A.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天然气B.煤在能源总产量中的比例略高于C.核能发电所占份额排在第3位D.煤、石油、天然气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绝大部分,所以它们是最优秀的能源3.自然界中,有些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因此我们要节约能源,在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煤C.太阳能D.水能4.各种能源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以下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风能D.电能5.至去年9月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较大范围雾霾天气,是造成这样天气的“元凶”之一.“”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对人造成危害.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对进行检测,防止空气污染.下列能源中广泛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炭B.风能C.水能D.太阳能6.如图所示设施中,用于发电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A.风能和水能B.风能和煤的化学能C.风能和核能D.煤的化学能和核能7.如图是获取电能的几种途径,其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又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是()A. B.C. D.8.关于能源及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大,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C.现在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9.10.我市地处沿海,能源丰富,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石油C.太阳能D.潮汐能11.下列关于水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B.利用水能发电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要尽可能多的修建水力发电站C.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内能转化为电能D.水能比电能更方便输送和转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021化学与人类文明课后习题答案

2021化学与人类文明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与人类文明课后习题答案汤谷平姓名:輕風話微雨班级:默许班级成绩:分绪论作业已完成成绩:分1以下哪个版块不属于浙江大学学报的版块?A、工业版B、人文社会科学版C、哲学版D、医学版我的答案:C 得分:分2在本门课程中,汤老师以为,展示科学思想最正规的场合是哪里A、Seminar(研讨会)B、Moot(辩论会)C、讲座(lecture)D、演讲(speech)我的答案:A 得分:分化学科学的基石(一)作业已完成成绩:分1“砒霜”的学名是什么A、九水硫化钠B、硫化钠C、三氧化二砷D、氰化钾我的答案:C 得分:分2瘦肉精是以下哪所大学发明的?A、中山大学B、复旦大学C、清华大学D、浙江大学我的答案:D 得分:分3在草帽和筷子等制品的加工中,通常会加入硫磺来改变制品的颜色。

我的答案:√得分:分4色拉油多为低沸点的油我的答案:×得分:化学科学的基石(二)作业已完成成绩:分12021年取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是因为在以下哪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A、绿色荧光蛋白研究B、烯烃复分解反映研究C、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技术D、手性催化氧化反映我的答案:C 得分:分2“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是()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主题。

A、2021B、2021C、2021D、2021我的答案:C 得分:分3钱永健是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我的答案:×得分:分4李兰娟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遗传学。

我的答案:×得分:分化学科学的基石(三)作业已完成成绩:分1提出碳的四价理论的人是()A、门捷列夫B、凯库勒C、贝采里乌斯我的答案:B 得分:分2“狗烯”是一种含有()个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A、1B、2C、3D、4我的答案:D 得分:分3现代化学前沿大体上可分为基础化学前沿和应用化学前沿两个方面。

我的答案:√得分:分化学科学的基石(四)作业已完成成绩:分1“近代原子论”是以下哪个科学家提出的?A、贝采里乌斯B、海森伯C、道尔顿D、奥斯特我的答案:C 得分:分2薛定谔波动方程是由薛定谔于()年提出的。

南开24年秋新学期《物理与人类文明(尔雅)》作业参考二

南开24年秋新学期《物理与人类文明(尔雅)》作业参考二

24秋学期《物理与人类文明(尔雅)》作业参考
1.到目前为止,基本粒子的数目共有:()
选项A:12种
选项B:24种
选项C:36种
选项D:48种
参考答案:D
2.比萨斜塔位于哪个国家:()
选项A:美国
选项B:法国
选项C:意大利
选项D:英国
参考答案:C
3.钻石最多的国家是:()
选项A:坦桑尼亚
选项B:南非
选项C:巴西
选项D:印度
参考答案:B
4.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发出的高能射线的影响,这是因为:()
选项A:平流层的存在
选项B:臭氧层的存在
选项C:对流层的存在
选项D:电离层的存在
参考答案:B
5.下列语句在自然科学论文中常见的是:()
选项A:柏拉图指出
选项B:牛顿认为
选项C:爱因斯坦曾经说
选项D:实验证实
参考答案:D
6.LHC指的是:()
选项A:大型强子对撞机
选项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选项C:大尺度分子模拟
选项D:液晶显示器
参考答案:A
7.中国第一座核电站是:()
选项A:大亚湾核电站
选项B:岭澳核电站
选项C:田湾核电站
选项D:秦山核电站
参考答案:D
8.中国消耗最多的能源物质是:()
选项A:石油
选项B:天然气
选项C:煤炭
选项D:水电
参考答案:C
9.人类从哪个时期开始进入了原子操作时代:()
选项A:上世纪七十年代
选项B:上世纪八十年代
选项C:上世纪九十年代
选项D:21世纪初
参考答案:B。

能源的利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能源的利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
(3
(4
(5
能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转化为
能.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高处: 太阳光促使植物生长:
地热发电:能转化
原子弹爆炸:能转化为能.
台匕
能.
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
,就可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这就是
D.煤

A.
B.
C.
D.
8.小明就能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小红认为其中有误的是()
1
L5
0
2.3
2
?0
(2)赣州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如下 两组有关数据:
诸你决策:•(填“A”或“B”)
A.继续使用煤气B.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样决策的理由是:
5.计算题
17.先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九洲地热钻探队将会尽快把井下热水抽到地面•据报进,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九洲地热
"就地取材
14.请你列举出核能的一个具体应用的实例;再说出一个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4.探究题
15.请阅读下面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焦耳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测出了热功当量•…但他在探
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年轻的时候,焦耳也和许多人一样设想制作一种“永动
机”——不需要给它提供任何动力(即不消耗任何能源)就能自动工作起来的机械装置。他
曾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 不断地设计、制作,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接连的失败引起了焦耳 的深思,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执迷不悟”,而是反思原来的设想, 重新确定新的探索课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科学真理。

能源与环境题库..

能源与环境题库..

能源与环境题库..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20 10 10 5 15 18 22 填充题20空单选多选判断5题名词解释任选5题简答任选3题问答2题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能源获得的方法,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类。

2、能源是当今世界文明的基础,能源问题涉及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环境和能源安全,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区冲突与矛盾等密切相关。

3、到目前为止,人类认识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六种形式。

通常所说的能量转换是指能量形态上的转换,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包括: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和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4、按照环境要素进行分类,人类环境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5、回顾人类的历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三个能源时期。

6、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形式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人类社会的结构形态、人类活动的范围及人与地球的关系特征,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7、煤炭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所释放的污染物与煤炭中所含的硫、氮和灰分等有2关,目前采用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洁净煤加工技术、洁净煤转化技术、洁净煤燃烧与发电技术和烟气净化技术等。

8、燃煤脱硫技术包括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烟气脱硫三大类,根据脱硫吸收剂和脱硫产物形态,烟气脱硫又可分为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三类。

9、洁净煤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煤粉电站+脱硫脱硝技术、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和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四类。

10、天然气净化的任务是除去天然气中的凝析油、水、硫及其杂质,以满足管输和用户对天然气质量的要求。

11、采用液化天然气不仅可以更经济地生产出氦气等稀有气体,而且由于天然气的气液压缩比大(1/600),可以更好地解决生产、贮存与运输的矛盾。

12、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规定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而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粪便等,不适用《可再生能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人类文明
作业题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名词解释:
1.生态文明
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再是纯粹的发展系统而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

2.能源效率
是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世界能源委员会对能源效率的定义为“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源投入”。

3.可持续发展
广泛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4.循环经济
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5.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6.能源安全
消费者和经济部门在所有的时间能够以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充分能源供应的能力,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接受或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7.低碳能源:它是一种含碳分子量少或无碳原子结构的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较少或者不产生二氧化碳等的温室气体的能源,广义上是一种既节能又减排的能源。

8.智能电网
美国能源部《Grid 2030》: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视和控制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智能电网由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现在对其中的一部分做简单介绍。

欧洲技术论坛:一个可整合所有连接到电网用户所有行为的电力传输网络,以有效提供持续、经济和安全的电力。

9.能源互联网
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
10.核聚变能
核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

问答题:
1.能源的分类有哪些?
按能源的来源分: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地球本身蕴含的能量、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按能源获得的方法划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按能源性质:燃料型能源与非燃料型能源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污染性能源与清洁型能源
按是否进入能源市场: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
根据是否可再生: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常规能源与新型能源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范式、践行科学发展观
3. 简述能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观点一: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有着固定的联系,能源供应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
观点二:可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手段可以控制能源需求,经济增长并不一定需要能源供给的同步增长
能源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的动力源泉,他的每一次改进与更迭,都推动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变革与人类文明的大跨越,同时也成为国家命运的有力注脚。

4.简述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能源战略
一、要加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尤其要加快地从传统的生物质能利用向现代化生物质能利用的转换。

二、要密切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融入整个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使之成为农村干部群众能直接体验到期效益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要与生态建设密切结合,由于无污染和可持续的特点,可再生能源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重要能源战略。

5.煤炭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危害有哪些?
岩层地表塌陷、底层表面破坏、矿井酸性排水、废弃物堆积、粉尘飞扬、自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6.如何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二、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三、加快实行并完善能源储备制度
四、扩展能源国际合作,增强能源通道建设
7.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转化利用?
一、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二、发展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加快现役燃煤机组升级
三、改造传统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四、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
五、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六、加大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减少分散直接燃烧
七、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8.为什么我国能源战略中要把节能放在优先位置?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节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节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节能是推动低碳经济体系建立的重要推手,节约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
节能是增强用能单位竞争力,提高用能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9.为什么要构建全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基于全球能源观,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重要载体。

依托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构建连接北极地区风电基地、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各洲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打造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全球能源配置平台,能够有力推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0.未来人类文明发展可能的能源供给形态有哪些并简述其特点?
核聚变
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

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

核聚变也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更大。

反物质
物理学上指反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可应用与反物质飞船
空间太阳能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在固定轨道上利用宇宙中没有气候影响达到更高的利用率、应用空间优势集中设置极其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的专门用于发电的宇宙空间站。

氢能
来源丰富、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储存方式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