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

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导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摘要:一、引言二、氓诗背景及意义三、四个比兴句的解释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四、比兴句的象征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氓》是一首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的诗歌,以桑树为背景,通过讲述氓与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认识。
本文将重点解析诗中的四个比兴句,以揭示其象征意义。
【氓诗背景及意义】《氓》这首诗歌以一女子口吻,讲述了她与氓从相识、相爱到婚变的过程。
诗歌中运用了桑树这一形象,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凋零,寓言女主人公的爱情生活。
在诗歌中,桑树代表女主人公,而氓则象征着负心汉。
通过桑树与氓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失望和觉醒。
【四个比兴句的解释】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话的意思是:桑树还没有落叶,叶子还长得茂盛。
这里的“桑”代表女主人公,以桑叶的茂盛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美丽。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话的意思是:哎呀,鸠鸟啊,你不要吃桑葚。
这里的“鸠”代表氓,以鸠鸟吃桑葚的行为,象征氓对女主人公的诱骗。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话的意思是:桑树已经落叶,叶子变得枯黄并掉落。
这里的“桑”仍然代表女主人公,以桑叶的枯黄比喻女主人公因爱情破灭而衰老。
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我嫁给你,已经三年忍受贫贱。
这里的“我”指女主人公,表达了她因为爱情而忍受贫困的决心。
【比兴句的象征意义】在这四个比兴句中,桑树、氓、桑叶和女主人公分别具有象征意义。
桑树代表女主人公,展示了她从青春美丽到衰老的过程;氓代表负心汉,寓意他对女主人公的诱骗和伤害;桑叶则象征女主人公的爱情,从充满希望到破灭;女主人公则代表那些为爱情付出一切,最终却失望觉醒的女性。
【总结】通过分析《氓》诗中的四个比兴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讲述爱情故事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以表达先秦时期人们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认识。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作者:韩惜花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10期摘 ;要:在神话中,“空桑生人”所显示出来的神性,是人类自我生殖力神化的曲折表达。
到了《诗经》时代,源于神话的桑林崇拜则成为男女之间婚姻恋爱的独特背景。
秦汉时期,历代文人有意识地借助桑林这一特殊意象宣扬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
《陌上桑》及其拟作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桑意象 ;桑林崇拜 ;文化内涵 ;《陌上桑》早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桑意象就已频频出现,有“日出扶桑”“空桑生人”之说。
这两个神话传说表明,桑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桑树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树是神树、生命之树、生育之树,和女性生殖有着紧密联系。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古人选择桑林作为祭祀场所、桑林之社的行为以及后世大量与桑林有关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
一、桑林崇拜的神话与民俗之考察桑在古人信仰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产生了很多桑树生人的神话传说。
许多圣贤英雄总是诞生在以桑命名的地方,这强化了桑文化原始信仰的神秘色彩。
《易·否·九五》爻辞即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呼喊,这一观念在“伊尹生空桑”等故事中明显地反映出来。
《吕氏春秋·古乐》述颛顼生于若水,实处空桑,登为帝。
夏朝开国者启,也是其父大禹与其母涂山女在桑树旁爱情生活的结晶。
被中华民族长期尊为“至圣”的孔夫子,其出生地也离不开桑。
为何这几位圣贤的诞生均与桑有关,这不能不令人想到古时桑林之约的旧俗和桑林祭祀祖先神明的动机,同时也表明古人对桑的强大繁殖能力的信仰与崇拜的浓厚意识。
在文化意义上,桑“是古代生殖崇拜观念的象征物,代表着生命与生殖力,因此才会产生桑树生人的神话。
”[1]也正如法国著名汉学家桀溺早就指出的,圣贤的出生,“令人想起桑园是两性相爱的习惯场地,桑树也自然在传说中成了生儿育女的奇树了。
”[2]以上桑生神话生动地体现出农桑文化和农桑信仰的特色,可见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桑林看作生命最初的发源地。
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爰采唐矣?采摘女萝在何方? 沫之乡矣。
桑中诗经感悟

桑中诗经感悟
《诗经·鄘风》中的《桑中》一诗,被普遍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的情诗,表达了男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诗歌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语句和谐流畅,情绪欢快热烈,音韵圆美婉转,读来琅琅上口。
诗中的男子在劳动的时候,回忆起曾经和姑娘约会的情景,表达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他想象着与心爱的女子再次相约在桑中、上宫等地,沉浸在甜蜜的思念之中。
此外,《诗经·周南·汉广》也是一首描写男子在劳作中思念自己喜爱的女子的诗歌,同样展现了深深柔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纯真,也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它们告诉我们,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这些诗歌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珍惜眼前人,珍视当下时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熊芳芳前不久应邀去长沙给湖南师大承办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高中语文)国培班讲座,一位学员对我说,她有一次讲公开课《氓》,在设计教学时遇到瓶颈,我的文章让她大受启发,她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句子出自我的文章:《“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2011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
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女子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女子,没有名字,我却不愿称她为氓之妻。
她失去了曾经如静女一样俏皮的巧笑倩兮,她也不再拥有伊人在水一方的诱人神秘,但在遥远的《诗经》里,她是唯一一道直立的风景。
在《氓》近似小说的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如落叶凋零。
像一棵曾经繁茂的桑树,经历了岁月的凄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贫寒而又孤独地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然而纵使贫寒,纵使孤独,她仍旧以树的姿势站立,不是缠缠绕绕的藤蔓,也不是一岁一枯的野草。
在那片爱情的荒原里,有的是眼泪,有的是苦毒,有的是恨的缠绵,有的是爱的幻想,唯有她,挺直了腰杆,吐气如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丈夫朝秦暮楚无可挽回,自己忍辱负重无愧于心,从前那个“为你哭为你笑”的天真女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男子当初亦真亦幻的爱情一样。
现在的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仅仅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而且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了清醒的哲人的声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这样的彻悟与超脱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那绝代的风华照亮了人类三千年的心路历程。
她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她的“亦已焉哉”的独立宣言,就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熊芳芳前不久应邀去长沙给湖南师大承办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高中语文)国培班讲座,一位学员对我说,她有一次讲公开课《氓》,在设计教学时遇到瓶颈,我的文章让她大受启发,她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句子出自我的文章:《“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2011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
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女子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女子,没有名字,我却不愿称她为氓之妻。
她失去了曾经如静女一样俏皮的巧笑倩兮,她也不再拥有伊人在水一方的诱人神秘,但在遥远的《诗经》里,她是唯一一道直立的风景。
在《氓》近似小说的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如落叶凋零。
像一棵曾经繁茂的桑树,经历了岁月的凄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贫寒而又孤独地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然而纵使贫寒,纵使孤独,她仍旧以树的姿势站立,不是缠缠绕绕的藤蔓,也不是一岁一枯的野草。
在那片爱情的荒原里,有的是眼泪,有的是苦毒,有的是恨的缠绵,有的是爱的幻想,唯有她,挺直了腰杆,吐气如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丈夫朝秦暮楚无可挽回,自己忍辱负重无愧于心,从前那个“为你哭为你笑”的天真女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男子当初亦真亦幻的爱情一样。
现在的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仅仅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而且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了清醒的哲人的声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这样的彻悟与超脱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那绝代的风华照亮了人类三千年的心路历程。
她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她的“亦已焉哉”的独立宣言,就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国风·鄘风·桑中》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孟,排行老大。
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
一说地名。
淇:水名。
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鉴赏】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
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婀娜多姿的杨柳属于离人,苍翠长青的松柏属于贞士,枝繁叶茂的桑树则是属于农家妇女的。
采桑缫丝是古代重要的农业活动,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桑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采桑养蚕是妇女主要的生产活动,桑的意象就自然地与女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嫩桑叶的柔美亮泽,比女子青春亮丽、婚姻幸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枯黄的桑叶飘零,喻女子青春不再、婚姻破裂。
桑见证了妇女容颜美丽、爱情甜蜜、婚姻不幸的全过程。
活跃于桑林之中的女性有妖娆明丽的,如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有坚贞机智的,如《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有天真活泼的,如晏殊《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有孤独寂寞的,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有辛苦贫寒的,如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造成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官家二月收新丝。
”(唐彦谦《采桑女》)
桑树不会像梨树、槐树等植于庭院之中,只会长于乡野郊次,因而是田园乡村的标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因为自己“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杂诗》),与农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炊烟、鸡鸣、狗吠、深巷、桑树,谈桑道麻,传达出特有的乡土气息。
有桑的地方,就有人家,故桑林就成了家园代称。
《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如蔡琰《胡笳十八拍》:“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陆机《百年歌》:“前言往行不复纪。
辞官致禄归桑梓。
”
桑木材质柔韧,农村最常见的扁担多用桑木做成,湖北恩施土家族有一首颇为流行的民歌《桑木扁担软溜溜》。
古代用桑来做弓,并有特殊的含义,《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以桑木作弓,则于门左挂弓一张,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
后因称生男为悬弧。
如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韦应物《始建射侯》:“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
”
“桑”与“丧”音近,故有“前不栽桑”之说,桑多被种于郊外。
《晋书》记载了一件怪事:晋惠帝时,东宫西厢里长出了一棵桑树,每天长一尺多高,但几天后就枯死了。
班固称:“野木生朝而暴长,小人将暴居大臣之位,危国亡家之象,朝将为墟也。
”结果到了十二月,愍怀太子被废为庶人。
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将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诗从种桑到桑树根株全毁这一过程,以桑喻说晋亡一段历史,用比兴手法寄托故国之思,“其痛愈深矣”。
桑树的果实桑葚,可以食。
《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而“桑落酒”则与桑仅是时间上有关联,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桑落”就是桑叶凋落,这在北方正是农历九十月间。
钱起《九日宴浙江西亭》:“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毛滂《蝶恋花》:“桑落酒寒杯懒举。
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