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大学》课件ppt

《大学》课件ppt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大学》ppt课件
探讨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原 则,强调仁政、德治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大学 . 经第一章》)
第一课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修明自身内在的 清明德性,弃旧图新,不断进步,使 明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才能方向明 确,才能心境稳定;心境稳定,才能 安心做事,安心做事,才能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事物 都有根本和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和终结。知道本末终始的顺序,就接 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大学》课件(62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2024版年度孟琢《大学》精读讲稿课件PPT全74讲大纲

2024版年度孟琢《大学》精读讲稿课件PPT全74讲大纲

诚意正心的实践方法
02
反省自我,及时纠正错误;保持敬畏之心,对待人和事要谦虚
谨慎;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
诚意正心与道德修养
03
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只有内心真诚、思想端正,
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13
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
案例一
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科学家们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深入研究自然规律和科学现象,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同时,他们也需要保持诚意正心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要严谨、认真,不容一丝马虎和虚假。
社会和谐发展 明明德和亲民观念都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通过倡导和实践这些观念,可以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 风尚和政治生态,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10
03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2024/2/2
11
格物致知概念阐释
1 2
格物致知的含义 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获得对其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进而将这种认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智慧。
力量。
22
06
历代注释家观点比较与评价
2024/2/2
23
朱熹《大学章句》观点介绍及评价
2024/2/2
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 部分,强调“格物致知”的重 要性,认为这是通往“明明德”
的必经之路。
朱熹注重理学的阐发,将 《大学》中的思想与天理、 人欲等概念相联系,构建起
庞大的理学体系。
朱熹的《大学章句》对于后世 的学者影响深远,但也受到了 一些批评,如过于注重理论阐
18
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统一,实现个人与
社会的共赢。
05
经典名句解读与欣赏
2024/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象传)
大学
致知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 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象传)
大学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
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
•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 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
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
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 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八目”的基本含义;难点是 理解“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大学》来源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原来分别 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章,《小戴礼记》 也即“十三经”中的《礼记》。 在南宋以 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到了唐代,韩愈、李 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 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 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 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大学语文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c大onte学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问题
你知道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那么,校训中的格言出自哪呢?是什 么意思?
什么是国学?
•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 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 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
大学

《大学》原本是 《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

礼的功能:分别等级
平天下 治国 齐家 修身
天子 大宗
士 诸侯 小宗 大宗
大夫
小宗 大宗

士士
小宗 大宗
庶人
小宗
大学
格物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
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象传)
二、《大学》的作者
• 《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 • 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
(“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 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 朱熹认为“经” 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 “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论朱熹未提供 证据,殆据程子(程颐)之说,从思想演进的观 点,而推论及之也,并未有其他客观的证据,所 以清人屡加驳难。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 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结 论)
“八目”结构图
明德
大学
止于至善
新民
格致 物知




修齐 身家
治 国
平 天 下
• 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 作。
• 然张岱年说:“《大学》强调‘齐家’、‘治国’、 ‘平天下’,其所谓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 之家。这里反映的是诸侯纷争、大夫专权的局面, 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况,不是秦汉时期的情况。所以, 从这点看,《大学》应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第83页)
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
•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 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 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 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 学习伦பைடு நூலகம்、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 治人”的学问。
四、大学讲解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东dd 南you大r titl学e A厦dd y门ou大r titl学e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大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三纲”“八目”的逐一解析,了解《大 学》 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 学》和《中庸》。
• 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和《中庸》,一个 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是“孔门传授心法”, 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 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 《孟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 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 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 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杨震“四知”
大学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 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 得其正。(《大学》传)
阮籍丧母
大学
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论语·泰伯》曾子曰)
大学
西周春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 战国时代,士是一个流动的阶层
凡有一德一艺者皆可称士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战国士阶层
平民之获得知识才艺者
齐家
大学
“家”指居所,引申 为大夫及其家族或封地; 后指家族。
治国
大学
“国”是执戈以保卫 城邑之意;
引申为诸侯的封地, 后指国家。
齐家治国
大学
汉语
大学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方法)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三、“大学”的定义

“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
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
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
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
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
“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