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1•【字号】桂政办发[2010]160号•【施行日期】2010.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16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八月十一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桂委会〔2009〕235号),设立自治区林业厅,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原自治区林业局的职责。

(二)取消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化配置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四)加强全区湿地保护、石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责。

(五)加强组织指导全区林业改革和农村林业发展,依法维护农民经营林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负责全区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

拟订全区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组织拟订相关地方标准和规程并监督执行;组织开展全区森林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石漠化、沙化土地的调查、动态监测和评估;承担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

(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区造林绿化工作。

制定全区造林绿化的指导性计划;组织、指导各类公益林、商品林的培育;组织、指导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指导、监督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绿化工作;依法负责退耕还林工作;承担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承担自治区绿化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0.14•【字号】桂发改农经[2009]947号•【施行日期】2009.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09〕947号)各有关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关系到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好各渠道用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发挥综合效益。

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组织实施工作。

国家于2008年正式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试点实施期为2008-2010年。

我区的马山、柳江、平乐、天等、忻城、田东、田阳、平果、都安、大化、环江、凤山等12个县列入国家100个试点县范围。

各试点县要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选择石漠化严重、有代表性、典型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以基本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为全面掌握石漠化状况,科学分析和评价工程实施效果,考核各地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地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监测技术指标和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资源,采取多种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实践构想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实践构想
【 摘 要】 文章 分析 了广 西岩溶地 区的石漠化现状 , 出其特点和危害以及成 因, 出治理石漠化的 实践构想。 指 提
石 漠化 治理 【 键词】 西 关 广
【 图分 类] 14 5 中 F 2 .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62 8 7 ( 0 80 -0 0 -0 文 17 - 7 72 0 ) 6 0 3 5 的主要特点 :
石漠化一般认 为是荒 漠化 的一 种 。国家在 《 岩溶 地 区石 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 对石 漠化 的定 义是 : 岩溶石 漠化指 在 热带 、 亚热带湿 润、 半湿润气候条件 和岩溶极其 发育 的 自然 背 景下 , 受人为 活动干扰 , 使地 表植 被遭 受破 坏 , 造成 土 壤严 重
市 场 论 坛
MAR T oI KE F
发 展改革
28 第o期 0年 6 0
( 总第 5 期 ) 1
广 西 岩 溶 地 区 石 漠 化 综 合 治 理 昀 实 跬 构 想
张 菁 ( 西壮 族 自治 区发 展 和 改 革委 员会 广 西 南 宁 5 0 1 ) 广 3 0 2
岩 石越 来越 裸 露 为 基 本 特 征 , 结 果 是 自然 生 态 环 境 退 化 , 其 人

广西 的石 漠化 现状
广 西岩溶土地分布范 围广 、 发育典型 , 广西 现有石漠 化土 地 2 79万 h , 3. m2 岩溶土地面积约 占我 国西南地 区岩溶土地面 积 的 1 , 7 占广西土地 总面积 的 3 . 。占岩溶 土地面 积的 78 2. %; 8 6 潜在 石 漠 化土 地 16 7万 h , 8. m2 占岩 溶 土地 面积 的 2. 。范 围涉及 河池 市 、 24 A o 百色 市 、 桂林 市 、 崇左 市、 宁 市、 南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第一章岩溶地区基本概况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岩溶地区是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霄山脉西侧,跨中国大地貌单元的三级阶梯。

地理坐标为东经98°36′~116°05′,北纬22°01′~33°16′。

本次规划区域范围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8省(区、市)的451个县(详见附表1、附图1)。

土地总面积105.45万平方公里,岩溶面积44.99万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

1、地质地貌碳酸盐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根据其矿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分为石灰岩、白云岩两种基本类型。

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岩碳酸盐岩溶蚀破坏、改造形成的地表、地下形态统称岩溶地貌。

根据岩溶发育的特征,岩溶区地貌组合类型可分为:中高山岩溶山地、岩溶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峰丛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溶丘洼地(槽谷)、以及局部分布的石林等。

2、气候岩溶区以湿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为特征,夏季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北利亚冷空气高压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

年均气温从西北到东南依次由8~10℃递升到20~22℃;而年均降雨量则依次由700~1000毫米递升到2000~2200毫米。

同时,岩溶区气温和降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征。

降雨年内、年际间变化大,导致干旱和内涝频繁发生。

3、土壤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石灰土,其理化性质有别于地带性的土壤,表现为富钙、偏碱性,有效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且不平衡,质地偏粘重,有效水分含量偏低。

由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土层与下伏的刚性岩石直接接触,土壤易侵蚀。

4、水资源岩溶地区降雨量丰富,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000~4000立方米/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摘要】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jectoverview,completion,effectiveness and main way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 author proposed an experienced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 -struction in karst areas of China.%对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概况、工程完成情况、治理成效及其主要做法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206-210)【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成效经验;广西【作者】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1-3]。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参考内容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 挑战。特别是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规划,以期实现生 态与经济的双赢。
五、结论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 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本次演示通过对石漠化特征和成因的探讨,为制定 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的生态 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政府和企业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 治理措施。首先,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对岩溶地区的过度开发,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加强了对石漠化地区的 治理。例如,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工作,改善了农业 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 意义。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果。然 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仍需不断加强探索与创新,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 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广西、推动地区 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岩溶地貌 的形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岩 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石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植被,减少了土地资源,还 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岩溶 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生态经济 双赢
五、工程成效
(一)主要试点成效概括
1 忻城县模式及工程成效 2平果县模式及工程成效 任豆-桑模式
3田阳县模式及工程成效 集雨水柜工程 4田东县模式及工程成效。 竹子纯林模式
沼气
六、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扶持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渠道单一,国家补助标准偏低; 国家没有安排项目管理工作经费,基层单位造林作业设计编
4政府管理引导
(1) 劳务输出 (2) 移民 (3) 借地开发
四、工程进展
(一)试点工程提出阶段
(二)试点工程逐步推进阶段
(三)试点工程未来发展阶段
我们不是在创造新的世 界,我们只是在恢复 它原来的面貌而已。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它本来这样的, 我们努力这样 做就会有好结 果!
森林覆盖 率增加
乱石旮旯地,牛都进 不去,春播一大坡, 秋收小几框。
二、实施目的和原理
(一)工程实施目的
是解决石漠化地区的人口、生存、能源问题
的有效途径;
是走出了石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是通过科学治理,实现了生态良好、农民富
裕、地方经济又好有快发展的目标,这是改 善民生的重大突破 。
(二)工程实施原理
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长江和
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 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 来加以综合防治的一项工程。
(四)工程实施背景
石漠化是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 石。 如何解决石漠化地区人口、能源、生存问 题成为广西建设焦点。 顺应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是西 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地区 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 理试点工程,广西有12个县列为石漠化 试点。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山峦叠嶂,河流纵横,风景秀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却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石漠化。

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牧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

了解石漠化的现状以及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石漠化现状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地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不良行为,导致土壤逐渐流失,裸露的裸土大面积出现,形成了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据调查显示,目前该县大约有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石漠化的发展,不仅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水资源的充足性,还直接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由于土地流失,牧草的生长受到限制,直接导致了牛羊等牲畜的食物减少,农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这无疑对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石漠化治理措施与方法针对隆林各族自治县面临的石漠化问题,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方法,以期有效地减轻和遏制石漠化现象的发展。

1、加强生态补植:针对裸露的裸土,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了加强植被恢复的措施。

他们引进了抗旱、抗风、耐瘠薄的植物,通过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来加强土壤的保护,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石漠化的程度。

2、合理放牧和防治滥砍滥伐:当地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了放牧的环境,引导牧民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减少过度放牧所带来的土地流失。

也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的行为,保护原始的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宣传和教育:当地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式,普及环保的知识和石漠化防治的相关知识。

他们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4、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也积极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比如激光防治设备和地貌恢复设备等,以期通过科技手段来有效地治理石漠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坚持“积极治理,科学利用,治用结合”的方针,遵循自然规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控制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新增的石漠化现象,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逐步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态、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具体目标。

2012年争取将我区55个县(市、区)纳入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治理岩溶面积1600平方公里。

争取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有石漠化治理任务的县(市、区)。

二、实施范围
治理范围包括河池市、百色市、桂林市、崇左市、南宁市、来宾市、柳州市、贺州市、贵港市等9个市75个县(市、区)。

2011年我区有35个县(市、区)列入全国2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2012年我区将争取新增20个县(市、区)左右,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规划内有治理任务的县(市、区),获得国家石漠化治理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2012-2015年,项目总投资17.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亿元,占85%;地方配套2.6亿元,占15%。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方配套资金由自治区负责;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方配套资金由自治区和市县各分担50%。

(二)效益分析。

一是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石山区森林植被将得到有效恢复,治理区域将提高森林覆盖率6%以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治理区域的石漠化得到遏制,生态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二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实施坡改梯、培肥沃土工程,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壤结构,减少坡耕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实施排灌沟渠、蓄水池、拦河坝、农田防护堤、田间生产道路等工程,保护农田,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保证粮食增产增收。

各地还将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相结合,积极发展竹子、苏木、核桃、板栗、柿子、山楂、金银花等当地特色产业,既增加植被,又增加农民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

自治区已成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建立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组织、协调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各相关市、县(市、区)应成立跨部门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配合,
按照“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按照“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治理石漠化”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方位筹措建设资金。

建立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行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新格局。

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工程建设实行报账制,以工程检查验收结果作为支付工程资金的依据;坚持专项资金年度审计制度,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运行监察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监控和技术监督体系,确保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

(四)加强宣传,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宣传,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图片和宣传资料,举办科技下乡活动等措施,大力宣传石漠化带来的严重生态危害,提高岩溶地区群众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建设,掀起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新高潮。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广大山区群众学法、懂法,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和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扩大岩溶地区劳务输出。

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扩大劳务输出,缓解岩溶地区尖锐的人地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