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
八年级生物课堂实录

八年级生物课堂实录今天,在八年级生物课上,我们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详细记录:1. 引入老师开始了课程的引入,他简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强调了生物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重要性。
他补充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老师之后向我们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他告诉我们,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食物链和保持自然界的稳定至关重要。
他还提到,生物多样性可以为我们提供药物、食物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接下来,老师详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
他列举了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包括森林砍伐、水体污染、气候变化以及非法捕猎。
他强调了这些行为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他提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方法、减少废物和采取环保行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他还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例如植树造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以及支持动物保护组织。
5. 小结与讨论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小结,并鼓励我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他提问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并引导我们展开讨论。
我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通过这堂生物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还学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我们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做出贡献,并且明白只有在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希望今天的生物课能够激发我们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采取切实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的生物多样性。
幼儿园自然领域生物多样性课堂实录与教案

幼儿园自然领域生物多样性课堂实录与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领域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而生物多样性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需要被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本文将基于实际教学情境,探讨幼儿园自然领域生物多样性课堂的实录与教案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的教学实践,提升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录部分1. 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培养幼儿的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学准备- 在教室周围选择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如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等。
- 准备相关的图书、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使用。
3. 课堂实录第一步:通过引导,让幼儿自由活动,发现周围的植物和小动物。
教师在旁引导,帮助他们观察,并记录下发现的生物。
第二步:组织幼儿园小队,让他们根据发现的植物和小动物,并合作完成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画画,以展示他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观察。
第三步:进行小组汇报,让孩子共享他们观察到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存在。
4.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 通过小组汇报,孩子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展现出了较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部分孩子在观察到某些生物后,表现出了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植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作用2. 教学方法- 观察和探究- 情境仿真- 合作探究3. 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花朵和树叶的多样性,让幼儿了解植物也有很多种类。
第二步:观察昆虫标本,并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昆虫,并讨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步:学习和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引发他们爱护动植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通用6篇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通用6篇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通用6篇通过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
因此为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已经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搜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现在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对环保的重大意义,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节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现状。
3.说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生物;宣传科学合理地保护生物的做法;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去营造爱护生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学生由“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散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及“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等。
【教学重点】1.了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识别并区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一段自然界中丰富多样的生物视频,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海洋等场景,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
1.2 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不同的生物?你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丰富吗?”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多样性的主题。
学生活动:2.1 观看视频,被视频中五彩斑斓的生物所吸引,纷纷回答看到的生物种类。
2.2 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部分同学开始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提问引导自然,促使学生从直观感受过渡到理性思考,为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3.1 讲解概念:清晰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如热带雨林、珊瑚礁等),要求探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及重要性。
3.3 案例分享: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强调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小报”制作,鼓励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设计并展示自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学生活动:4.1 认真听讲,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
4.2 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特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见解。
4.3 认真准备并热情分享小组成果,参与小报制作,展现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2023年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堂实录

2023年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堂实录2019年3月15日,我校举行了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堂实录活动。
该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自然生态的机会。
下面是对该课堂实录的详细描述。
一、课堂开端上午8点整,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迫不及待地期待着今天的主题。
老师和专家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
课堂开始前,屏幕上投影出了一张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二、生物多样性概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以及其重要性。
他解释道,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地球自然美的体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挑战接下来,专家们介绍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挑战。
环境破坏、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专家们还列举了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例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以及全球各地的自然保护区。
四、生物多样性案例研究为了让同学们更具体地了解生物多样性,老师和专家们进行了一项生物多样性案例研究。
他们随机分发了一些样本,其中包括昆虫、植物和动物的标本,供同学们观察和研究。
同学们拿着显微镜和放大镜仔细观察样本,并记录下所见所闻。
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五、珍稀物种保护下半场的课堂实录主要围绕珍稀物种的保护展开。
同学们聆听了濒危动物保护专家的讲座,并了解到了世界上一些濒危物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威胁。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数据,同学们对许多珍稀物种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六、环境保护行动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老师和专家们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垃圾分类、参与植树造林等。
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堂总结整堂课堂实录活动结束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说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2.关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二个层次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设计思路】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人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名词中的“多”字来展开讲解,以我国生物的多样性为主线,在归纳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通过分析事例让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涵,理解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资料2:麻雀曾经被定为四害之一.1958年在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中,伞同共“消灭”麻雀2.1亿只。
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
利基因多样性都将受到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到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请大家课后收集资料,下节课讨论交流。
积极思考,收集资料。
课后延伸,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平等、民主、和谐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案例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物多样性的现实问题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途径。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筛选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视频、图片、文章等教学资源,同时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环节,以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充分思考、主动探究。此外,教师还结合学校所在地生态环境,组织了一次户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平等、民主、和谐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某一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预习导学)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和实践。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任务,例如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分析它们的形态和功能,或者讨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不足。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分析它们的形态和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基因的多样性。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如下:
1.情景创设:通过虚拟生态环境和真实案例的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problem-solving skills。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些关于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讨论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我会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课堂实录辽宁鞍山海城市析木中学杨文才教学目标1.使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能够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在对资料、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5.让学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3.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①不同生长环境的生物图片。
②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典型事例的视频资料。
③破坏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图片。
2.给学生们编号、分组。
学生准备:1.调查身边的生物的种类。
2.调查身边利用生物体制作的物品种类和其他与生物有关的事情。
3.复习与基因、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上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你知道哪些生物的名称?”用这样的问题引入新课,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
抓住“多样性的意义”这个必须掌握的常识,而且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去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总之,按照“引导—点拨—自得(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的步骤,让学生在轻松中步入知识的殿堂,在好奇心和表现欲的作用下,加上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己感到知识的匮乏,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去合作,自主去探究,大胆拓展实践,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即:“感性—理性—感性”。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而且增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常常会感到孤单与寂寞,感叹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羡慕那些有伙伴的同学。
在这里我想对忍受寂寞的人和享受快乐的人说,在你们的身边还有着不计其数的生命个体,正在默默地为你存在着,为你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饿了,它们高兴的成为了你的腹中美餐;你累了,它们变成温暖的床,支撑你疲惫的身躯;你冷了,它们成了你御寒的被子,身上的棉衣;你想打扮一下自己,它们成了五颜六色的粉彩和靓丽的时装;你生病了,它们变成药物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与疾病斗争的光荣使命,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它们在你渴望知识时,又粉身碎骨,历经煎熬,化成一张张洁白的纸,让人类的文明延续。
同学们,你知道它们是谁?生:各种各样的生物。
师: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就要先认识它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告诉大家至少两种生物朋友的名称,注意不要与其他同学的重复。
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起立回答。
生1:猫、猪、黄瓜生2:白菜、萝卜、山羊生3:酵母菌、青霉……师:出示生物图片:大熊猫、藏羚羊、丹顶鹤、蓝鲸、珙桐、细菌和真菌菌落、中华鲟、朱鹮、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银杉,让学生识别。
生:踊跃回答。
师:(及时肯定、表扬。
对学生不认识或说错的生物作简单介绍和纠正,并强调哪些是我国及世界上濒危、珍稀、重点保护的物种,渗透友爱、环保意识教育。
)同学们,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除我们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据科学家统计,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有一百六十万种左右,实际存在的生物有五百万至一亿种之多。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地球上的生物。
生1:不计其数的生物。
生2:多种多样的生物。
师:大家看哪个更好些?生:多种多样的生物更好一些。
师:那么,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板书:标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中的资料──《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投影:表格),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2.在表格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试计算我国上述的几种生物类群总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
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通过组内合作,形成统一的结论,然后代表发言答题,本组成员发现不妥可以及时补充。
我们看看哪组回答的精彩!生:分组讨论,统计分析资料。
师:巡视指导,鼓励得出结论的小组抢先回答问题。
生1:(展示讨论结果)我认为还有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生2: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14.96%。
师:大家如果没有异议,请给以掌声!生:鼓掌。
师: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谁知道我国又被称为什么的故乡?生:裸子植物的故乡。
师:中国幅员辽阔,生物种类多种多样,有好多的世界之最。
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而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生物圈里只有一个物种──人类,请你以主人的身份设想一下人类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人类只能等死!师:为什么?生1:因为人类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衣服,没有治病的药物,会饿死,会冻死,会病死。
生2:人类没有了朋友,会因寂寞而死。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生物圈里不能只有人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对人类的意义太大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会更大!综上所述,我们要不要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呢?生:要保护!(异口同声)师:大家继续思考问题:不同生物种类间的生物的性状特征一样么?同一生物种类不同个体的生物的性状特征一样么?请举例说明。
生:不一样。
如:小鸟与大象,它们差别太大了;又如:同样是人,长的却不一样。
师:说得好!出乎老师的意料。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不同种生物间及同种生物间不同个体的性状特征不一样呢?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异口同声)基因决定的。
师: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特征,那么请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基因的多样性。
师:(板书:标题)说得非常好,verygood!既然基因控制着个体的性状,那么一个个体有多少个基因控制性状呢?生:数以万计,甚至更多。
师:一个个体的基因数量就数以万计,那么它所属的生物种类的基因数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形象地描述一下这个巨大的基因团队呢?生1:基因海洋。
生2:基因库。
师:大家认为哪一个更好一些?生:基因库的名称好。
师:我也觉得基因库好。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
请大家观看视频资料,然后继续讨论:1.基因多样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我国在基因利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及贡献。
视频1:美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栽培大豆患萎黄病,其症状是生长受阻、植株矮缩、叶片黄化、荚小粒少,严重时使根系腐烂以至全株死亡。
这种病害使美国的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大豆生产出现危机。
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野生大豆,并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生产业,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视频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助手李利胡,技术员冯克山在海南省发现一株天然变异雄花不育野生稻,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视频3: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携带了南瓜、小麦等种子发射升空,种子在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辐射,基因产生突变,从而改良了物种。
生1:(观看,总结,表达交流)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杂交稻;我国大豆的抗萎黄病基因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业;太空诱变育种增加了基因的资源,我国对世界的贡献真大!同时也看出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为中国人骄傲!生2:通过对上述实例分析,我认为,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师: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看到上面的消息都会为祖国喝彩。
综上所述,基因的多样性意义就在于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大家思考:如果生物圈中基因单一化了,其后果会怎样?生:生物圈会毁灭。
师:有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生:生物种类的灭绝。
师:还有近亲繁殖,也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
请问同学们:有些生物种类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适于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存在了。
师:对!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生物和环境就组成了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与不同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板书:标题)。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生态系统。
(投影:图片)生:(观察图片,思考作答)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师:请同学们说出图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个生态系统?(投影:海豚、鲨鱼、老虎、青蛙、蛇、熊猫、蓝鲸、玉米、水稻、人类、鲫鱼、蘑菇、松树、银杉、丹顶鹤、水绵、扬子鳄、藏羚羊、芦苇等)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老虎、蘑菇、松树、银杉、熊猫;属于草原生态系统:藏羚羊;属于湖泊生态系统:鲫鱼、青蛙、水绵、扬子鳄;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玉米、水稻;海洋生态系统:海豚、鲨鱼、蓝鲸;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芦苇、丹顶鹤;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人类。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生态系统?生:森林生态系统。
师:沙漠生态系统会变成森林生态系统吗?如果能,请你假想一下这个变化的过程。
生:我认为能!如果在沙漠上植树种草,提供充足的水源,荒芜沙漠就会变成茂密的森林,沙漠生态系统就会变成森林生态系统。
师:说的好,不仅讲述了沙漠变森林的科学道理,而且展示了新时期青少年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值得表扬!那么森林生态系统会变成沙漠生态系统么?如果能,请你再假想一下这个变化的过程。
生:能。
人类如果肆意地砍伐树木,掠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就会变成沙漠生态系统。
师:(投影:正反例子图片,验证假想)就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生态系统是会发生改变的:因为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它的生物种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