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原理、方法和过程,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layout 设计、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熟悉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选址和 layout 设计;(2)能够分析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设计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安全生产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原则和方法;3.垃圾填埋场的 layout 设计要求和步骤;4.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垃圾填埋场设计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4.实验设备:配置垃圾填埋场设计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填埋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目录一概述1设计目的 (1)2设计原则 (1)二基础资料1 设计原始资料 (2)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 (2)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 (2)2规模、类型 (4)3填埋场衬存系统设计 (4)4填埋场气体集排系统设计 (6)5 渗滤液集排系统设计 (7)6其他系统设计 (8)2)图纸设计…………………………………………………(附图纸)四参考文献 (8)五结语…………………………………………………………………六指导老师评语………………………………………………………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一概述1设计目的1)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2)熟悉和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方法,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3)培养资料运用、数据计算、设计说明书编写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2设计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
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二、基础资料共页,第页设计原始资料:1、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服务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2、人均垃圾产生量:1.2kg/人·天3、自然条件:年降雨量960mm4、填埋场设计年限:2015年1月启用,设计服务年限15年5、填埋压实密度为0.71t/m 3;覆土与垃圾比为1/66、其他资料按照设计规范三 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说明书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概念、组成及运作原理;2. 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3. 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政策在垃圾处理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提高环保意识;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垃圾处理问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2.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达成课程目标,实现学习成果的分解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填埋场基础知识: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组成及运作原理,垃圾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的分类方法,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3. 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对土壤、水源、大气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案例,了解垃圾处理现状和问题。
现代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指导书

现代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姓名:学号:班级:日期: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题目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2、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通过实际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进行现代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垃圾产生量估算、防渗工程设计、渗滤液产生量及收集导排系统设计、填埋气体产生量及收集导排系统设计、封场工程设计以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3、原始资料A市位于我国北方,多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3.0℃。
6-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6.3%,年平均降水量500-580 mm,日最大降雨量18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840.0mm。
冬季主导风向:偏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年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为22 m/s。
2013城市人口14万人,平均垃圾产量0.8~1.2 kg/d;人口增长率自设,该城市生活垃圾成份见下表。
生活垃圾成份表(%)有机成份可回收成份无机成份植物木质纤维纸张铁渣塑料玻璃灰渣22.8 0.9 1.3 3.1 0.6 5.6 1.2 64.525.0 10.5 64.5根据建设部CJJI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和GB1 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要求,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了实地反复踏勘,初步拟定了三处预选地。
三处预选场址分别如下:(l)1#垃圾处理场址该场址位于城西郊,交通方便,离城约3km,在某公路旁,进场公路已修通。
山谷中多为荒地,建场过程中不占农田、不毁林。
但是,处于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建场后会污染城大气环境。
经地质专家实地勘察,场地地质条件差,大部分为强透水层。
场址位于某水库附近约0.5km左右。
某水库为城及城近郊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
垃圾渗沥液会流入该水库内。
永福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设计时间:2007年07月14日目录1.概论1.1项目简况 (4)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1.2.1设计依据 (4)1.2.2基础资料 (4)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1.3.1城市概况 (5)1.3.2城市总体规划 (5)1.3.3自然条件 (6)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1.4.1垃圾清运 (7)1.4.2垃圾成分 (7)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1.5建设的必要性 (7)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2建设的必要性 (8)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2.总体设计 (8)2.1工程规模 (8)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2.1.2垃圾产率 (8)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2.1.4工程规模 (9)2.2处理方法选择 (9)2.2.1处理方法简述 (9)2.2.2处理方法选择 (9)2.3场址选择 (9)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3.1工程内容 (10)3.2卫生填埋场 (11)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3.2.2填埋工艺 (12)3.2.3覆盖材料 (12)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3.2.7地下水层排 (16)3.2.8填埋气体导排 (17)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4.1环境质量现状 (20)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4.5环境保护措施 (22)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4.8环境监测 (23)5.设计计算书 (24)5.1总体设计 (25)5.1.1服务人口 (26)5.1.2垃圾产生量 (26)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5.2.1库容 (26)5.2.2使用年限 (27)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 (27)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5.2.5调节池的容积 (29)5.3防洪工程 (29)5.4防渗工程 (35)概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永福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永福镇人民政府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1.2.1设计依据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下列资料: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夏季主导风及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洪泛周期(年);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整理)填埋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目录一概述1设计目的 (1)2设计原则 (1)二基础资料1 设计原始资料 (2)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 (2)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 (2)2规模、类型 (4)3填埋场衬存系统设计 (4)4填埋场气体集排系统设计 (6)5 渗滤液集排系统设计 (7)6其他系统设计 (8)2)图纸设计…………………………………………………(附图纸)四参考文献 (8)五结语…………………………………………………………………六指导老师评语………………………………………………………一概述1设计目的1)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2)熟悉和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方法,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3)培养资料运用、数据计算、设计说明书编写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2设计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
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基础资料设计原始资料:1、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服务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2、人均垃圾产生量:1.2kg/人·天3、自然条件:年降雨量960mm4、填埋场设计年限:2015年1月启用,设计服务年限15年5、填埋压实密度为0.71t/m3;覆土与垃圾比为1/66、其他资料按照设计规范三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说明书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某市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基本概念、运作原理和环境影响,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运行机制和污染控制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和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机制和污染控制技术;3.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4.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垃圾填埋场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污染控制;3.讨论法:学生就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和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环保措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介绍垃圾填埋场的相关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环保措施。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占总评的5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有足够的讲解和讨论时间;3.教学地点:选择适宜的教室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环境良好。
邯郸市填埋场课程设计

邯郸市填埋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填埋场的概念、分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掌握填埋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3. 了解我国关于填埋场的政策法规及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填埋场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能力;2.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填埋场资料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填埋场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和减少废弃物的良好习惯;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主题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环境保护有一定认识,但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填埋场基础知识- 填埋场的定义与分类;- 填埋场在环保中的作用与意义;- 我国填埋场政策法规简介。
2. 填埋场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 填埋场的选址与建设要求;- 填埋场垃圾的处理与分类;- 填埋场垃圾的填埋与覆盖技术;- 填埋场气体与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
3. 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与原则;-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行为规范与垃圾分类实践。
4. 实践活动- 参观填埋场,了解实际工作情况;- 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并实施减少废弃物的小项目。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填埋场基础知识,政策法规简介;第二课时:填埋场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参观填埋场;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垃圾分类实践与成果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目录一概述1设计目的 (1)2设计原则 (1)二基础资料1 设计原始资料 (2)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 (2)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 (2)2规模、类型 (4)3填埋场衬存系统设计 (4)4填埋场气体集排系统设计 (6)5 渗滤液集排系统设计 (7)6其他系统设计 (8)2)图纸设计…………………………………………………(附图纸)四参考文献 (8)五结语…………………………………………………………………六指导老师评语………………………………………………………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一概述1设计目的1)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2)熟悉和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方法,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3)培养资料运用、数据计算、设计说明书编写和工程图绘制的能力2设计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
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二、基础资料设计原始资料:1、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服务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2、人均垃圾产生量:1.2kg/人·天3、自然条件:年降雨量960mm4、填埋场设计年限:2015年1月启用,设计服务年限15年5、填埋压实密度为0.71t/m 3;覆土与垃圾比为1/66、其他资料按照设计规范三 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说明书1填埋场库容和面积计算服务区域人口数量:设2015年填埋场服务区人口为70万。
服务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人均垃圾产生量:1.2kg/人·天;填埋场设计年限:2015年1月启用,设计服务年限15年;填埋压实密度为0.71t/m 3;覆土与垃圾比为1/6。
根据以上信息以2015年为例:日产垃圾量:Wn=Pn × W/1000 式中:Wn--第n 年的日产量,吨W--人均垃圾产量,Kg/人·天则Wn 1=70*1.2/1000=0.084(万吨)年产垃圾体积:C D w p v n n +⨯=365 r D w C p n ⨯⨯=365 武昌理工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设计用纸式中:Vn--第n年填埋垃圾的体积 D--压实后垃圾的密度(Kg/m3)C--每年需要的覆土体积(m3)r--覆土与垃圾比(r=1/6)W--垃圾产生率(kg/日·人) Pn--第n年城市人口,人6710)702.1365(710)702.1365(⨯÷⨯⨯+÷⨯⨯=v n=50.38(万m3)同理,每年的垃圾量及垃圾所需填埋区面积如下图:由表知:填埋垃圾总体积为769.05万m3 垃圾填埋场的标高在15~~~~~20m, 取H=18m则填埋场地面积73.421805.769===HVA万m2垃圾填埋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0%---70% 取占70%,则总体积为61.04万m2。
如下图:2 规模、类型按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Ⅰ类总库容1200万m3以上Ⅱ类总库容500万m3~1200万m3 Ⅲ类总库容200万m3~500万m3 Ⅳ类总库容100万m3~200万m3 按日处理能力划分:Ⅰ级日处理量1200t/d以上Ⅱ级日处理量500 t/d~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200t/d~500 t/d Ⅳ级日处理量200t/d以下根据居民生活垃圾产量和场址库容,该项目为Ⅱ类Ⅱ级处理场规模。
3填埋场衬存系统设计防渗系统是卫生填埋场最重要的构成之一,是堆放、填埋场与卫生填埋场的本质区别所在。
其作用是将填埋场内外隔绝,防止渗滤液进入地下水;阻止场外地表水、地下水进入废弃物填埋体以增加渗滤液产生量;同时也有利于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利用。
他通常包括以下系统:A渗滤液收集导流系统B防渗层C保护层D基础层E地下水收集倒排系统1)防渗系统的选择城市生活垃圾为一般固体废物,因此对防渗要求不是很高;在该地区,雨水较多,渗滤液的日生产量较高。
根据选址结果,可以得知填埋场的土质情况,假设该地区地底下有黏土层。
综上,填埋场防渗系统可选择符合衬层系统(HDPE膜+压实土壤复合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综合了物理、水力特点不同的两种材料的优点,因此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防渗系统。
2)防渗材料的选择单层HDPE+膨润土复合防渗衬垫3)工程实施前期准备首先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铺上基础层,再铺上黏土层并夯实,再铺设相应的防渗膜、土工布,再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
前提是保证底部有一定的倾斜度(小于等于2%),以便于后期渗滤液的收集。
4填埋场集排系统设计垃圾填埋后随之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复杂的反应,其中主要发生的是微生物的活动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最终产生大量气体。
产生的填埋气体主要含有CH4、CO2、N2、O2、H2S、NH3、H2、CO等。
设计采用被动式填埋气收集系统,沿盲沟纵方向设置导气石笼垂直气井,横向和纵向间隔不大于40m。
气井中心是直径150mm的HDPE 花管,周围用钢丝网包拢的卵石填充。
随垃圾填埋高度的增加,导气石笼的高度也不断增加。
(只考虑内部,不考虑周边)5 渗滤液集排系统设计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和排出系统,是垃圾处理场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
如果渗沥液收集和排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将会使渗沥液大量蓄积于处理场内,从而导致以下问题:(1) 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处理场底部的防渗层上的水压增大,从而使渗沥液的渗漏导致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和土地受到污染。
(2)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填埋的垃圾在水中浸泡,从而使大 量污染物浸出,导致渗沥液污染物浓度增加。
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由设于底部防渗层上的渗沥液导流层、导流盲沟、竖向石笼组成。
导流层实际上是在场地底水平防渗层之上铺设的300mm 厚的卵石,粒径为16~50mm 。
施工时,卵石要求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加大,这样既能截细小颗粒,又能确保排水通畅。
导流盲沟布置在库底,盲沟内铺设HDPE 花管并填满级配卵石,盲沟内HDPE 花管直径为315mm 。
石笼:在整个填埋库区内按40m 间距设置竖向导气石笼,石笼由直径1200m 的铁丝网填以级配碎石形成,石笼内设置直径200mm 的HDPE 穿孔花管。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作机理是:各垃圾层的渗沥液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坡面上,再经石笼或坡面流入导流层进入盲沟,最后经渗沥液收集管排入渗沥液调节池中。
4)渗滤液产生量的估量Q = × C × P × A 式中:Q--渗滤液平均日产生量,m 3/d ;11000P--年平均日降雨量,mm/d ;A--填埋场面积,m2;C--渗出系数,及填埋场内降雨量中成为。
Q = 0.001× 0.6 ×960/365mm/d ×m2 = 1058.63m3/d渗滤液的日生产量高达1058.63m3/d。
6 其他系统设计A监测井依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设置地下水监测井,以检测地表水的水质。
B 防护带在垃圾场周围设置钢丝网围墙,以防止垃圾中的轻质物如塑料、废纸等随风飘扬到填埋区以外。
同时,还便于日常管理。
C绿化工程在垃圾填埋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等,形成一个绿化隔离带,填埋场周围宜设10~20m宽度的绿化防护带,以与周围环境相隔离。
封场后及时种上草皮和灌木。
(据研究表明,需选择一些浅根系且耐的植物,其中枸杞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甚至可直接在填埋1年后的废弃地上种植,其他还有苦株,刺槐和白蜡树等。
)还有环境监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等一系列工程。
四参考资料1、服务人口公式Pn=Po ×(1+R)n+1式中:Pn--第n 年的服务人口Po--初始服务人口 R--人口增长率2、垃圾产量计算Wn=Pn × W/1000式中:Wn--第n 年的日产量,吨W--人均垃圾产量,Kg/人·天3、每年填埋垃圾体积计算:C D w p v n n +⨯=365 r D w C pn ⨯⨯=365式中:Vn--第n 年填埋垃圾的体积D--压实后垃圾的密度(Kg/m 3)C--每年需要的覆土体积(m 3)R--覆土与垃圾比W--垃圾产生率(kg/日·人)Pn--第n 年城市人口,人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准》(GBl6889—2008);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结语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填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经济技术的发展等的原因,填埋所占的比例高有大约75%。
垃圾填埋虽然有速度快、方法简单,技术比较成熟,在较大范围内能适应垃圾产量的变化,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相对较低。
但填埋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缺点:占地面积大,同时稳定化时间长、先量化和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
据相关报道,我国出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现状。
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处理方式,将垃圾填埋像焚烧处理转变。
垃圾焚烧对处理工艺和排放标准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作为新一代的环境工程的学生,我们不仅仅是掌握现有的技术,同时开发创新思维。
指导教师评语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