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合集下载

稻田怎么养甲鱼

稻田怎么养甲鱼

稻田怎么养甲鱼甲鱼是一种风味极佳的水产动物,在我国非常受欢迎,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

甲鱼还有着清热养阴、平肝熄风等药效作用,其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

现在养殖甲鱼一般都是稻田养殖为主,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那么稻田怎么养殖甲鱼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稻田甲鱼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稻田准备养殖甲鱼的稻田不仅要适宜水稻的生长,还要保证能够让甲鱼正常生长。

稻田要选择在有充足的干净水源,既方便运输,又要远离交通要道,光照充足的地块。

然后在稻田内挖一条深一米左右的投饵沟,每15厘米左右设置一个投饵台。

投饵台要有一定倾斜度,保证足够光滑,保证甲鱼正常进食而不受伤。

最后在稻田周围要设好防逃网,防逃网要埋入地下12厘米左右,并且在进出水口也要注意用铁丝扎好,防止甲鱼出逃。

2、插秧及投放甲鱼在选好地块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水稻种植的具体流程进行。

一般根据正常时间插秧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要适当扩大种植密度。

在插秧后半个月左右后便可投放甲鱼苗,在投放甲鱼的时候要注意温度。

如果温度在30度左右的话,要合理调节温度。

甲鱼苗要尽量选择重量在450克左右的为宜,这种规格的甲鱼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生长速度快且成活率也比较高。

最后在投放甲鱼的时候要注意对其消毒,防止携带病菌。

3、投喂管理在甲鱼苗投放的第二天便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投饵。

投喂时直接将饵料放在投饵台上即可,首先放入少量的饵料,吸引甲鱼上投饵台。

每天将投喂次数控制在两次,一般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然后要根据甲鱼的体重控制好投饵量。

每天在投喂后还需要观察甲鱼的进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并且在投喂的时候可在饵料中适当添加食物油,这样既可增加甲鱼的食欲,又能提高饲料的利用转化率。

4、日常管理在养殖甲鱼的时候,不能够只注意甲鱼的生长。

还要做好水稻的管理工作,控制好温湿度,防止水稻品质降低、产量不足。

然后每天要定期观察甲鱼的生长情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当发现甲鱼出现异常情况的话要及时出来,避免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甲鱼池的建造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便利、吻合电源,又距水源将近而无污染的地方。

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

鳖喜静害怕声、喜阳害怕风、喜洁怕脏。

建池地宜挑选环境清幽、进港向阳、给水便利的池塘做为养殖基地。

如果就是自繁、自育、王念祖的养鳖场就要考量崭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服务设施建设。

塘底没沙性土的必须拌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好晒台和饵饲台可供鳖晒太阳腰和摄食之用,四周建登轮墙,砖砖、石棉瓦竖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种放养鳖苗来源,一就是工厂化耕作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就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

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必须分级暂养15天左右,等待适应环境后再资金投入养殖池。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的定,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严禁少于200kg。

饲料投放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就是以生动饵料居多(鲜鱼、虾等),但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鳖喝后易患肠炎。

科学养育鳖的方法就是使用天然饵料。

例如可至附近饭店、食堂收集弃置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鱼螺、蚌、大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鳅、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

在鳖嗜食的饵料中,嵌入少量植物性饵料,例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加工烘烤混合后投过喂食。

调节水质鳖虽用肺体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优劣对鳖生长仍十分关键。

幼鳖宜维持水深0.3~0.4m,内要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不好,并使其相互隐密,增加互伤机会;一般会在水中摆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利提升水质。

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维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裕,肥度适度。

注意事项每天早晚两次巡塘,检查登轮设施和敌害情况介绍鳖取食和水质情况,例如辨认出问题,通常在投饵料后2小时内及时处理不好。

稻田养鳖的技术措施

稻田养鳖的技术措施

稻田养鳖的技术措施利用稻田养鳖,可大大提高稻田的经剂效益,使每亩稻田的净收入超过2000元。

稻田养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一、选好养鳖稻田其要求有:地势相对低洼,能保水稳水;紧靠水源,且水质良好,远离交通要道,环境安静;单个田块,面积3亩-10亩之间。

二、挖好田间沟渠面积5亩以下的稻田,可在一头开挖横沟(鳖池),面积5亩以上的稻田,可在两头开挖横沟。

横沟宽8米,深0.6米;并在稻田四周开挖围沟,与横沟相连,围沟宽1米,深0.6米;稻田中间则开挖竖沟,竖沟宽2.5米,深0.6米。

整块稻田中的开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

三、架设田边围栏围栏的材料可选用浇制的水泥板。

其单块规格,长200厘米,高70厘米,厚1厘米,两头留小孔,以便于用铁丝穿系后连接。

水泥板在稻田四周竖直埋入土中约20厘米,两边用脚踩实,连接处用铁丝固定。

四、提前放养幼鳖幼鳖应在稻田插秧前半个月至1个月放养。

幼鳖以自繁自育的中华鳖为佳,每亩放养只重150克-200克的幼鳖200只-300至。

这些幼鳖应无伤无病,体质健壮,且大小基本一致,以防因饲料短缺互相残杀。

五、大行栽插秧苗养鳖稻田秧苗的栽插时间,和其他稻田一样,品种应选择抗病行强、产量高的杂交稻或粳稻品种。

栽插时,株距13厘米,行距需加大到28厘米,以便为鳖在秧苗行距中爬行活动提供方便。

六、加强水位管理当水稻秧苗活棵后,田间水位应正常保持在1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还应加深至12厘米。

七、“四定”投喂饵料“四定”是: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投喂的饵料,主要是新鲜的小杂鱼和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时间,一般为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5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鳖重的5%-6%。

八、做好“三防”工作“三防”是:防病、防逃、防偷。

要经常用生石灰化成浆,对横沟、围沟进行泼洒,改善水质,消毒防病。

对围栏设施和田埂,要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补。

稻田养鳖面积较大的,最好有人搭篷住到田头,以防被盗。

根据一些稻田养鳖户的实践,在鳖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放养的幼鳖,到年底可长到35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到500克。

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边或者西面建设一个供甲鱼上岸栖息的场所 。此外 ,在陆地和水相连接的地带构建一个 2 m长 , 6 O c m宽 , 浮 出水 面 4 0 e m的食 台。该食 台应 当向水 面倾斜 , 同时深入 到水 中 2 0 e m, 每 亩稻 田需 要构
建这样 的食 台 3到 4个 。 3 、 在 稻 田中大规格 甲鱼生态 养殖流程
3 . 1 . 2肥料 的投 放
对稻 田进行翻耕之后 , 施用 已经发酵好的牛粪 、 猪粪等有机肥作为基肥。 因有机机肥效慢 , 肥效 长 ,施 用后 对 甲鱼无 影 响 ,还 可减 少 日后 施用 化 肥 的次 数 和数 量 ,所 以应 一 次 性 施 足 有机 肥 5 0 0 k g ~8 O O k g / 亩。 追肥 时 , 应 在 晴天 施肥并采 取少量 多次 的方 法 , 阴雨 天气 、 闷热 天气下不 能施肥 。
3 . 1 放养 甲鱼前 的准备 工作
3 . 1 . 1 消毒清整 清洁整 理 田间沟和环 形沟 , 可于放 苗前 1 ~1 5 d用 生石灰 7 5 k g ~l O O k g / 亩进 行 消毒 , 以杀灭 敌 害 生物和致病 菌等 , 方 法是将 生石灰加入水 后化成 浆在稻 田中进行 泼洒 , 要 注意不能 留死角 。
面露水未 干时喷 洒 , 水剂 中午露 水干后 喷洒 , 喷洒 时将 喷嘴 向上喷洒 , 尽量将农 药喷洒 在叶 面上 。
稻 田大规格 甲鱼生态 养殖技术
韦 良
( 广 西横 县 水 产畜牧 兽 医技 术推 广站 广 西 南 宁 5 3 0 3 0 0 )
摘要 : 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一种有机生态模式 , 本文首先对选择稻
沿着 田埂周 围 , 与 田埂相距 有 5 0 8 0 e m的位置挖 一个 1 . 5 ~2 m宽 , 6 0 —8 0 c m深 的环 形沟 。另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甲鱼养殖方法多样,营养价值很高,养殖甲鱼行业拥有着很好的养殖前景,所以甲鱼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多,下面具体来介绍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方式1、稻田套养甲鱼现在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

最后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

池塘一般最好是长方形的最好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最好就是五十厘米左右最好。

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唯一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稻田甲鱼养殖技术

稻田甲鱼养殖技术

稻田甲鱼养殖技术稻田甲鱼养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技术,也是传统的农业与渔业相结合的模式,因为甲鱼能在稻田中生长和繁殖,同时能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会介绍稻田甲鱼养殖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养殖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原理稻田甲鱼养殖是在稻田中利用稻田资源(稻草、稻渣、米糠等)进行甲鱼养殖的一种养殖模式。

稻田甲鱼养殖是建立在稻田内外部分以及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的基础上的,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高生态效益。

稻田甲鱼养殖的原理如下:1、稻田可以为甲鱼提供良好的生境。

因为稻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为甲鱼生长准备了良好的生境。

稻田可以作为甲鱼的活动场所和觅食地区,保证甲鱼的食物来源和运动空间。

2、甲鱼对稻田的生态环境有益。

稻田的水质受甲鱼的踩踏和粪便的影响,会形成一种稻田水质的循环,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

同时,甲鱼的摄食和排泄行为也会对稻草的分解作用起到促进作用,为稻田提供动植物间的良好循环。

3、稻田甲鱼养殖可以降低稻田的病虫害发生率。

因为甲鱼的排泄物中含有很高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稻田中的水稻生长,同时也会促进优良微生物的发展。

二、稻田甲鱼养殖操作方法1、选址。

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田块,避免选在长期上过肥料、农药的田块,以免甲鱼损失较大。

2、土壤整理。

首先将田地耙平并形成水道,然后在水道两侧垫上稻草和稻壳,以便后来放甲鱼可以逃避天敌和享受觅食的空间。

3、混养。

混合1~2只雄甲鱼和8~10只雌甲鱼,这样可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注意甲鱼的大小、选好品种和健康状态,避免甲鱼间斗殴。

4、喂食。

肉类、小鱼、虾皮、豆腐等近乎天然的食物是甲鱼的食物,要与稻田中的水温相适应。

5、饲喂量。

每天分2次喂食,每次每只甲鱼摄取食物量控制在自身体重的0.5%左右即可。

6、管理。

定期清理杂草和残枝,以保证稻田的通风情况和甲鱼的生长空间;常常观察甲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关措施;应避免水池的涵养式养殖方式,以避免增加水田的污染风险。

农村生态养殖新模式,稻田套养中华鳖关键技术,一亩地赚两亩地钱

农村生态养殖新模式,稻田套养中华鳖关键技术,一亩地赚两亩地钱

农村生态养殖新模式,稻田套养中华鳖关键技术,一亩地赚两亩地钱中华鳖,俗称为甲鱼、水鱼,因其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维生素,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国人心中不可多得的一种高档饮食滋补珍品,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

但长期以来中华鳖由于仅限野生及受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无论其在自然繁殖还是在分布数量上都不得不让人担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集约化、规模化控温养鳖技术的提升及普及,中华鳖的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也因此走上了寻常百姓家庭的餐桌。

然而由于初期养殖者片面追求产量而忽略了科学的养殖管理,引发了养殖水体恶化、疾病频发、营养价值低下以及一定程度的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养殖效益低下甚至亏损成为常态。

稻一油一养殖模式是根据水稻和油菜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中华鳖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稻一油轮作既为中华鳖提供了生长必需的水环境,又防止了因中华鳖冬眠期耕地闲置,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三收”三赢种养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及产出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模式。

以下乡民锋哥就跟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稻一油一鳖的生态种养技术,供有志于发展农村种养殖的农民朋友们参考。

农村生态养殖新模式,稻田套养中华鳖关键技术,一亩地赚两亩地钱一、稻田设施改造(一)稻田选择与作垄施肥根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保水性强、黏性土质的稻田。

首先将稻田分割成若干个方形地块、大小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及该地面积而定,平原地区每块面积近一般以3亩为宜、而丘陵地区则较小。

每年春季插秧前的15~20天,先在每亩稻田和鱼沟中均匀施加腐熟的牛粪、猪粪或有机绿肥等500公斤,然后利用机械或者人工将稻田改造成宽0.6米、高0.25~0.35米的梯形垄土,到插秧前的2~3天再重新翻整一次。

为方便进行作垄操作,田内的灌水不宜过深,但也不能把水全部排干。

垄向的规划应依照水流的方向和风向来确定,为便于进行排洪和灌溉,正冲田和低台田的垄向应按顺水流方向,而挡风口田垄则应垂直于风向,以防稻苗倒伏。

稻鳖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稻鳖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稻鳖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现在种养结合的农业技术非常流行,很多大规模养殖户朋友都已经开始推行了综合种养技术,今天要来一起学习学习稻鳖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一)主要做法1.田间工程防逃围栏建造:鉴于中华鳖攀爬、逃逸能力强,采用内壁光滑、坚固耐用的砖墙作为防逃围栏设施。

防逃围栏下沉50厘米以上,墙高150厘米,顶部采用10~15厘米的防逃反边,四周转角处做成弧形,以防止中华鳖外逃。

鳖沟(坑)建设:为便于中华鳖日常管理和水稻收割,利用农田水利冬闲时节在稻田相对安静的田角处或中间建设鳖沟(坑),每块田数量1-2个,形状呈长方形,四周用铝塑板、石棉瓦等材质围成一圈,底部用砖堆砌20~30厘米以防中华鳖攀爬坍塌,总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5% -10%,深度50~70厘米。

2.生产模式的确定与准备中华鳖室外养殖条件下生长较慢,从稚鳖到养成商品鳖大多需要3 年。

因此,需要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模式。

根据放养鳖的规格,可选择当年养殖稚鳖,或放养经保温大棚培育的1冬龄小规格鳖种,或放养2冬龄大规格鳖种,或放养亲鳖。

根据生产时节,可选择先种植水稻后放养中华鳖,也可选择先放养中华鳖后种植水稻。

确定生产模式后,及时做好田间生产准备工作,包括田问清整、消毒、注水等。

3.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根据播种时间及插秧密度,选择感光性、耐湿性强的,株形紧凑,分蘖强,穗型大,抗倒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为主。

目前公司已自主或联合培育筛选了一批适宜稻鳖综合种养的水稻新品种,如清溪系列香米、嘉禾优系列、嘉优5号、秀水555、甬优12等。

育秧技术: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生产计划,合理确定育秧时间,一般在4-5月。

为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全面推广水稻机插技术,选用机插泥浆苗床育秧方法。

根据机插秧苗秧龄弹性小的特点,须根据所接茬口和插秧进度按照秧龄18- 20天推算播种期,浸种的落谷期为移栽期向前推21天,宁可田等秧苗,不可秧苗等田。

以营养土为载体培育标准化秧苗,一般单季稻机插秧播种量要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因素调节,一般常规稻100~120 克/盘,杂交稻为70~100 克/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甲鱼鳖的雌性体积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达到一倍以上差距,民间传说中描述雌鳖可以与蛇或鼋交配。

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甲鱼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池的建造
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

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

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

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

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

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鳖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种放养
鳖苗来源,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

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不得超过200kg。

饲料投放
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鲜鱼、虾等),但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鳖吃后易患肠炎。

科学养鳖的方法是采用天然饵料。

如可到附近饭店、食堂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鳅、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

在鳖喜食的饵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

调节水质
鳖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

幼鳖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
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质。

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注意事项
每天早晚两次巡塘,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了解鳖吃食和水质情况,如发现问题,一般在投饵料后2小时内及时处理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