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项目

合集下载

提速道岔维修整治经验

提速道岔维修整治经验

提速道岔维修整治经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交流前沿▏ 适用▏ 精品内容导读 ID:gaotiexinhao摘要:针对现场提速道岔故障频出,影响行车运输的现实情况,提出提速道岔整治维修方法,以及为了减少提速道岔故障而制定的防护措施。

通过这些维修技术和防护措施,减少提速道岔的故障率。

关键词:提速道岔维修整治一、道岔锁框及方正整治道岔安装过程中保证道岔转换设备与道岔方正,安装装置各部螺栓齐全紧固,符合标准要求。

装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形铁、角钢、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装设完整,性能良好,符合标准。

锁框的安装要方正。

两侧锁框必须在同一坐标线上,锁框上的固定螺栓弹簧圈和垫片要完整,不能造成磨卡。

若两侧锁框安装存在左右偏差,就会造成锁闭杆在锁闭框内走动时互相磨卡,影响道岔的正常的扳动。

在日常维修中,受气温影响锁框也会随着钢轨的热胀冷缩而前后移动,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对锁框进行调整,防止锁闭杆与锁钩与外锁框单面磨卡,影响道岔的正常扳动。

转辙机安装方正。

必须保证动作杆与锁闭板连接时成直线。

如果在锁闭板与电动转辙机动作杆的连接销子处形成角度,则要求工电联合整治,工务部门配合对安装电动转辙机的轨枕进行前后拨移,直至动作杆与锁闭板成直线连接,否则会造成道岔扳动时打空转。

二、道岔杆件、锁钩、轴销整治保证道岔杆件不超限,不磨卡,杆件底部无异物。

尖端杆力度适当,销轴磨耗不超限。

在维修中如发现有的道岔定位压力调整保持不住,时而合适,时而压力大,甚至出现电机空转现象,造成锁闭压力大小改变。

所以当发现锁钩铜套磨耗严重时,要及时进行更换。

三、道岔检查重点1、“看”道岔尖(芯)轨是否密贴,不密贴时易造成杆件磨耗、折断及表示口的变化,严重时会危及动车组安全。

调整标准是无工务病害时尖轨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芯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翼轨的间隙<><>“看”杆件及安装装置是否水平、方正。

杆件及安装装置不方正会造成杆件别劲、磨卡、转换阻力变大等隐患,调整标准是外锁道岔转辙机外壳与所属线路中心线的偏差不大于5mm,锁闭杆、表示杆偏差不大于10mm、高低偏差不大于5mm 。

铁路道岔设备维修与养护

铁路道岔设备维修与养护

铁路道岔设备维修与养护铁路道岔设备是铁路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进行维修与养护工作。

以下将阐述铁路道岔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内容。

铁路道岔设备的维修主要包括常规维修和定期维修两个方面。

常规维修是指定期对道岔进行检查、清理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常规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清理杂物:道岔设备经常会有杂物积聚,例如雪、泥土等,这些杂物会影响道岔的正常运行。

在常规维修中,需要对道岔进行清理,保持其畅通无阻。

2. 检查固定件:道岔设备的固定件是连接铁轨的重要部件,如果固定件出现松动或疲劳,会给道岔设备的运行带来风险。

在常规维修中,需要对固定件进行检查和紧固,确保其牢固可靠。

3. 润滑油脂:道岔设备的润滑油脂主要用于减少部件的摩擦,保持其灵活性和正常运行。

在常规维修中,需要对润滑油脂进行检查和补充,确保道岔设备的润滑效果。

1. 检查道岔机构:道岔机构是道岔设备的核心部件,定期维修需要对道岔机构进行拆卸、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2. 更换磨损部件:道岔设备中的一些部件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出现磨损和老化,定期维修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更换,保证道岔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进行调整和校正:定期维修还需要对道岔进行调整和校正,以保持其几何形状和技术状况的合理性,确保道岔的运行稳定性。

除了维修工作外,铁路道岔设备还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以延长设备的寿命和减少故障的发生。

养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期清洗:道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积聚灰尘和杂物,这些杂物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和老化。

需要定期对道岔设备进行清洗,保持其清洁。

2. 防腐处理:道岔设备常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容易被氧化和腐蚀。

需要对道岔设备进行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注油和涂漆:道岔设备中的一些部件需要经常注油和涂漆,以减少摩擦和防止腐蚀,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外观。

铁路道岔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提速道岔维修养护

提速道岔维修养护

一、提速道岔结构1、道岔允许通过速度:直向:旅客列车:200 km/h;侧向:50 km/h。

2、SC325提速道岔全长43.2米,前长16.592,后长26.608米,尖轨:14200,基本轨:20400。

3、尖轨、心轨动程:尖轨设三个牵引点,动程160,114,55,心轨设两个牵引点,动程100.8,57.8mm4、可动心轨咽喉宽109.7,120.8,误差±3mm,轮缘槽宽开口80mm,小头65mm,平直段42mm,误差+1,-0.5mm .提速道岔的结构特点:提速道岔有2个转辙部分,5个电机,其中尖轨部分3个,心轨部分2个。

其中心轨部分构造复杂,维修养护困难。

5、提速道岔配件:a)提速道岔的连接零件有二型弹条和三型弹条,其中三型弹条的拆卸需要专用工具,三型弹条的拆卸不易多于三次,否则容易损坏。

b)增加了弹性轨撑,该处为道岔薄弱环节,一旦三型弹条松动,该轨撑脱落,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必须想办法加固,可焊接螺母,用铁丝固定三型弹条,防止其松动。

c)尖轨及心轨的滑床板与钢轨底边之间设有调整铁片,现在施工单位上的铁片为1~2mm,根据日常养护需要,可以加工部分5,10mm铁条,并做成“L”型防止窜出,铁条必须填满滑床板与钢轨底边的间隙,否则轨距及方向会动态变化,预铺时必须填加部分铁条,否则日后无法改道。

d)尖轨防跳轮及心轨防跳顶铁:该处是尖轨的防跳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但安装后必须调整,可以安装垫片或打磨,防止压力过大或组卡钢轨影响搬动。

e)螺栓防脱:采用铁箍的形式即可,道岔所有的螺栓均为施必牢螺栓,因此本身放松,只要上铁箍就行。

二、提速道岔铺设初期的维修养护1、道岔大方向应良好:根据以往的经验,道岔的大方向不良容易引起晃车,因此在道岔铺设初期,应首先拨正线路大方向,做到目视良好。

2、道岔铺设后,应立即补充石碴,全面捣固,尽快使道床基础稳定。

尤其是电务拉杆处所,该处石碴较少,有的枕盒内漏枕木底,枕头安装电机处没有石碴,大机捣固时该处没有捣固,电机的振动将振动传递到轨枕上,因此该处为道岔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仅最大可能,在不影响搬动的情况下补充石碴,并且采用机械捣固,其次由于道床尚未稳定,因此不是捣固一遍就能够保持,根据道床稳定的经验,道床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列车碾压才能稳定。

ZYJ7型提速道岔日常维护、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doc

ZYJ7型提速道岔日常维护、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doc

ZYJ7型提速道岔日常维护、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第1章绪论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是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同步推进的。

随着铁路运输客货运量猛增,高速、重载、重轨以及大号码道岔的采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追踪运行间隔的缩短,必须以轨道交通各类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

信号设备作为指挥行车和确保安全的基础保障和关键设施,对其运用的稳定性和安全的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

道岔及其转换锁闭装置作为铁路线路联结和分歧的重要设备,成为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干线实施大面积提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我国道岔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在向与线路等强、等速、等寿命,实现机械化养路,减少维修并与国际接轨发展。

转换设备与新型道岔以及新的行车条件相适应,逐步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无维修、少维护。

由此,ZYJ-7型电液转辙机、SH6转换锁闭器和钩型分动外锁装置等新的道岔转换设备应运而生。

1.1 ZY(J)系列电液转辙机发展历史及应用面对列车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为提高转辙机承受应力、转换锁闭力,将机械传动向电动、液压传动转变,实现少维修、易维修的目标,我国自1968年起,与德国同时开始研制电动液压转辙机,70年代先后研制出Ⅰ、Ⅱ、Ⅲ型三代样机。

1985年根据部文通知要求,北京局太原厂和通号公司西安信号工厂研制出速动型、普通型及大功率型即ZY1至ZY3 型样机,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

88年相继在天津枢纽改造、大秦线西段工程等上道使用。

在前期基础上,1990年~1991年研制出了体积、重量小的ZY4 至ZY6 型电动液压转辙机,在北京局、成都局大面积推广。

1994年,ZY4型交流电动液压转辙机在我国第一条准高速线广深线全面采用,之后又相继应用于京九、北京西客站改造、大秦线第二期等重点工程。

1995年~1996年,为满足部“八五”电务技术装备政策,太原电务器材厂立项研制了ZYJ7 型长寿命电动液压转辙机。

1997年通过部技术鉴定,被指定为唯一的为提速道岔配套的国产转辙机,在各期提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浅谈电液提速道岔的检修与维护

浅谈电液提速道岔的检修与维护

浅谈电液提速道岔的检修与维护浅谈电液道岔的检修与维护ZYJ7电液转辙机采用电动机驱动,钩式外锁闭传动来转换道岔,外锁闭装置能有效克服尖轨在密贴时的转换阻力可靠地锁闭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即使连接杆折断仍起到锁闭作用,能够隔离列车通过时转换设备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转换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现以广泛应用,因此该道岔外锁闭装置的维修标准和保养也就提出更高要求,我段自2009年改造设备新技术上道使用以来,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现场维护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不足,维护质量不高等原因,在实际使用中运用质量距离当前安全形势还是有一定差距,要想预防、减少道岔故障的发生,就必须提高维修水平和维修质量。

只有掌握了检修设备的特性、原理及各部件的用途,把握日常维修的重点和必要的检修方法,才能够把道岔维修质量提高上去。

在呼和电务段将近8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认真学习呼和车间关于检修电液道岔宝贵经验,针对寒冷地区电液道岔的检修与故障处理进行调研一、在日常天窗检修作业中要认真执行“平、顺、滑、洁、紧”五字原则。

1、平。

各部件应保持水平状态,无翘头或低头、无吊空别卡现象。

2、顺。

外锁闭装置、各种连接杆等应无别卡,装换时应直线水平状态,各销轴应能灵活转动,偏心滑块在滑槽内可顺利滑动全行程。

在这方面,造成道岔不解锁或转换不到位主要有两个原因:1、锁闭框与锁闭杆磨卡;2、定、反位机内表示杆与机体磨卡。

处理1这样的故障,首先就应松开两边锁闭框的固定螺栓,来回操动几遍道岔,利用外锁闭杆来回动作,纠正锁闭框位置,再人工微调锁闭框位置,确保道岔转换过程中锁闭框与锁闭杆不磨卡时,立即将锁闭框固定螺栓拧紧。

由于锁闭框固定在钢轨上,因此钢轨的伸缩会造成锁闭框歪斜,这在日常维护中必须重点检查。

另外,道岔转换过程尖轨绕根部作扇形运动,如果转辙机内动作杆与外锁动作杆连接过紧不能活动,在转换过程中外锁动作杆不能适应扇形运动,就必然造成转换过程中锁闭框与锁闭杆磨卡。

处理2这样的故障,由于道岔是通过独立的长、短机外表示杆与机内的定反位内表示杆(双片)连接的,在安装杆件或调试道岔缺口时,紧固外长表示杆很容易造成相应的内表示杆水平翻转,使本应该在垂直方向基本密贴的两内表示杆在上端或下端出现张口,在道岔转换时出现内表示杆与转辙机机体方孔套磨卡,增加了附加转换阻力。

提速道岔维修与整治探讨1 设备改进

提速道岔维修与整治探讨1 设备改进

提速道岔维修与整治探讨1 设备改进通过几年的养护与维修为保设备良好使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进行补强。

⒈在表示拉杆的子母扣与外背母间加弹簧垫,防螺丝松动造成卡口故障。

⒉要求工厂增焊固定栓加装8×100mm开口销,解决压片断裂导致的外锁销窜出。

⒊为便于设备巡视时检查转辙机的表示缺口,安装了监视窗解决了频繁打盖的问题。

⒋沙特堡接点加固定压片解决转辙机内部接点空心铆钉开铆问题。

⒌使用螺栓销,解决压片不良、开口销折断造成销子窜出的问题。

⒍据京秦二期提速道岔表示电路相对不完善的问题,研制了Z YJ-7型外锁道岔故障监视电路,减小了故障处理难度,缩短了故障延时。

2 设备检修内容、调整方法和标准为进一步提高设备质量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初步明确了检修标准,调整方法。

现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2.1 电液转辙机1.油管连接良好,不得置于安装装置底部,两端留有50mm余量,油管弯曲半径不小于100mm。

防止过车磨损和因转辙机振动受力。

2.机内清洁无油污,各紧固件不松动,ZY4碳刷盖紧固,转子清洁。

3.滑动、活动部位注油保持油润。

4. 扳动试验无异常,转换无卡阻,油缸反弹量不超过1.5m m。

5.检查锁闭口主机缺口2±0.5mm,副机缺口4±1.5mm。

必须在道岔扳动后检查。

由于道岔转辙装置各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旷量,且第二牵引点只能要求宏观密贴,在扳动道岔时表示杆和表示拉杆都有与道岔动作相反方向的惰性拉力,因此在扳动道岔后检查表示口较准确。

列车通过后表示口可能发生变化,此时检查存在误差。

6.检查箱盖轴、锁头、锁钩动作是否灵活,注油防锈。

7.检查手摇把挡板及折断开关的功能,当折断开关接通时,手摇把不能插入手摇把孔内。

8. 检查油路是否漏油,油量是否达到标准。

9.检查机内电气端子紧固,线头无线伤。

10.检查转辙机的动作杆和表示杆伸出部位无锈蚀,连接销及磨擦面应油润。

SC--330道岔维修养护细则

SC--330道岔维修养护细则

S C--330道岔维修养护细则(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SC—330道岔养护维修细则SC--330道岔是一种新型提速道岔,其各部强度、框架刚度、整体稳定性比前铺道岔具有巨大优势,实践证明该设备铺设能明显减少劳动强度和缩短养护维修周期。

同时,新设备对养护维修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铁路局“精检细修”的要求,结合我段及其他兄弟单位在道岔养护维修方面存在的经验教训,特制定SC--330道岔的维修养护程序和办法。

一、SC—330道岔养护维修程序SC—330道岔新铺上道或综合维修作业时,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确保道岔整修后各部设备质量尽快达到标准。

基本作业程序:拔道----起道----捣固----细拔细改----回填石碴----整正零部件----加强锁定。

1、首先把道岔的大方向拔好,使道岔处于正确的位置上,与前后线路衔接顺直,没有甩弯和折角。

具体为先拔正直股,然后定好支距,最后通过轨距定好其他股。

2、对道岔全起全捣,起道量控制在40MM左右,辙叉心和未焊接的接头适当多起一点,辙叉、护轨部位的捣固要均匀,消灭暗坑吊板,达到基础坚实均匀。

3、采用道岔捣固车(机)或捣固棒对抬道量较大的部位加强捣固,特别是接头、辙叉心、导曲线中部两股水平大的的部位必须进行强化捣固。

4、对小方向、碎弯和轨距变化率不良处所,通过细拔细改矫正钢轨硬弯,达到方向良好。

改正轨距以调整轨距块为主,结合串枕、调整垫板“T”型螺栓间隙。

目前我段铺设的SC---330道岔采用Ⅱ型弹条,轨距块型号(根据厚薄边定)有7---17、9---15、11---13,合理使用,可以调整轨距范围+8-12。

5、回填道床并保持道床丰满,碴肩宽度不小于40CM,碴肩堆高至枕面以上10CM。

6、整正联结零件,做到扣件齐全,配套使用,无缺少、损坏,位置正确,无偏斜,轨距块和支距挡板与轨底上部、侧面均保持密贴。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维护与整治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维护与整治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维护与整治张永坤(郑州电务段,郑州 450000)摘要:针对提速道岔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整治内容和方法,以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道岔 维护 整治Abstract: 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speed-up movable rail switch, the paper discovers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e methods of repairing,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in future.Keywords: Switch, Maintenance, and Repair在铁路的六次提速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提速道岔。

由于高速和重载对道岔的要求很高,而其又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如何做好可动芯轨提速道岔的维修与病害整治,提高其运用质量,确保行车安全,是摆在电务职工面前的重点和难点。

1 提速道岔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 S700K电动转辙机(1)锁舌回缩的原因:锁舌前部有倒角,在反弹力的作用下,使保持连接器作用到锁舌上的力,随着列车高速通过时振动加速度的冲击影响,倒角使冲击力分解为向动作杆和垂直于动作杆的两个分力,垂直于动作杆的分力将使锁舌回缩,造成电动转辙机断表示。

(2)机盖锁头、支撑板轴脱落的原因:轴与支撑板的连接为压接后抛焊,强度低,受列车振动的影响易脱落,造成转换过程中卡阻。

(3)遮断开关座上接点轴孔变形的原因:由于连接摇把挡板过车振动将撞击轴孔,经过长期的撞击使轴孔变成下斜的长椭圆孔,导致安全接点断开而使道岔不能正常转换。

(4)心轨4 mm锁闭的主要原因:一是心轨趾端与翼轨趾端相碰严重;二是心轨抗扭曲力太小;三是锁闭框定位不准;四是心轨第一牵引点电转机牵引力大(多在3.5~4.5 k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速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项目
提速道岔外部检查:
一、尖轨(心轨)第一、二牵引点外锁闭机构与安装装置检查
1.尖轨与基本轨自然密贴。

工务标准为:道岔锁闭后尖轨与基本轨间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间间隙≤0.2mm,尖轨第一牵引点与第二牵引点间间隙≤1mm;
2.可调限位块的调整间隙应为1-3mm;
3.第一牵引点锁钩处道岔开口为160±3mm,锁闭量≥35mm;第二牵引点锁钩处道岔的开口:12号道岔为75±3mm,9号道岔为82±3mm,锁闭量均≥20mm;
4.在锁闭位锁闭框与锁钩两侧间隙均匀,锁闭框下部两侧的限位螺钉应有效插入锁团杆导向槽内,不得松脱;
5.锁钩与锁闭杆的接触面在运动范围内无砂土、杂物等,动作灵活无卡阻。

道岔转换时,锁钩连结轴轴串效果良好,能自动调节锁钩转角。

锁闭杆接头铁紧固不松动;
6.安装装置的基础托板与钢轨垂直、平顺,道岔各杆件安装偏移量≤10mm,与轨枕内侧面间隙≥10mm(目测)。

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直线距离相差≤5mm;
7.各部螺栓齐全、紧固,丝扣应露出螺母外,余量≥10mm(目测)。

开口销齐全,劈开角度60°-90°(目测)。

二、工电结合部检查
1.尖轨(心轨)、基本轨爬行和窜动不得超过20mm,并不影响道岔方正和造成杆件别劲、磨卡;
2.尖轨无影响道岔转换和密贴的硬弯、肥边和反弹,必要时,甩开转换道岔杆件,人工拨动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1mm;
3.顶铁与轨腰的间隙应不大于1.5mm;
4.道岔转辙部位的轨枕间距符合标准,窜动不得造成杆件别劲、磨卡,影响道岔方正和正常转换;
5.动作时,尖轨(心轨)无悬空、跳动现象;滑床板与尖轨底部密贴,无影响道岔转换的划痕。

转辙机检修
一、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S700K转辙机检修
1.机体无裂纹和损伤,机盖无变形和漏洞,防尘防水作用良好;
2.电源开关锁通断作用良好。

通电时,挡板能有效阻挡手摇把插入齿孔;当开关断开时,手摇把能顺利插入齿轮。

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手摇把齿轮的轴用挡圈无脱落现象;
3.正常转换道岔时,滚珠丝杠动作平稳无噪声,摩擦连接器作用良好;
4.转辙机上、下两检测杆无张嘴和左右偏移现象,检测杆头
部的叉形连接头销孔的磨损旷量不大于1mm;
5.速动开关通、断作用良好;
6.动作电流不大于2A(54Ω),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底时,摩擦电流不大于3A;
7.尖轨(心轨)检测杆缺口调整为指示标对准检测杆缺口中央,距两侧各±0.5mm;
8.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尖轨(心轨)第二牵引点S700K转辙机检修
1.尖轨(心轨)检测杆缺口调整为指示标对准检测杆缺口中央,距两侧各±0.5mm;
2.其它同第1牵引点。

二、转辙机清扫注油
1.机内部清扫;
2.滚珠丝杠、动作杆、检测杆、齿轮组、锁闭块、操纵板等均应保持润滑;
3.外锁闭机构滑动面应保持清洁、油润。

S700K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润滑注油部位表
电操动试验
1.道岔在解锁-转换-锁闭过程中尖轨无反弹、上抗和卡阻等不良现象;
2.各部无异常响声;
3.外锁闭机构第一、二牵引点在锁闭杆处尖轨与基本轨间当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接通表示;尖轨两牵引点中间有10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接通表示。

提速道岔突出“平、顺(直)、滑、洁、紧”。

“平”就是道岔转换设备应呈水平状态,无翘头、低头现象,锁闭动作杆在锁闭铁框内支撑面上平稳滑动,保证了道岔转换中阻力最小。

“顺(直)”就是外锁闭装置、锁闭动作、检测连接杆的顺(直),无别卡,道岔转换时呈直线水平状态运动,保证每一牵引点两锁闭框中心线与外锁闭杆一致。

“洁”就是道岔转换设备各部件无锈蚀、表面干净整洁、无油泥污垢,清扫到位。

“滑”就是对道岔转换设备进行涂油,注油要适中,并保持关键转辙部位油润。

“紧”就是要求锁钩与锁闭铁之间的紧,紧要适度,锁钩既不旷动,还要保证锁钩在锁闭销铀能轻微串动(用手锤轻敲锁钩),调整一定要使用手摇把摇动进行调整,尖轨处首先要调整尖三、尖二,后调整尖一。

心轨处先调整芯二(动程一定要达标),后调整芯一,道岔哪边锁闭后紧固哪边锁闭铁螺丝,这样锁闭铁是在上升状态,减少锁钩在锁闭铁磨擦及卡阻。

工电联整注意事项:
提速道岔在使用中转换磨卡和第二牵引点密贴不良问题较为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岔枕间距、道岔安装方
正、爬行等原因密切相关。

1、检查道岔方正几个入手点:
两基本轨相对位置。

两基本轨锁闭框安装孔,应在同一轴线上,误差±3mm。

用方尺卡在基本轨上测量。

确认两基本轨不错位,道岔转辙装置就不会别劲。

调整基本轨轨缝实现。

安装转辙机的灰枕与基本轨相对位置。

小号灰枕中心距锁闭框前安装孔中心290mm,大号灰枕中心距锁闭框后安装孔中心240mm,也就是两灰枕间距650mm。

确定转辙机的纵向安装位置。

方枕实现。

同时需确保其他位置枕间距符标。

转辙机距基本轨的位置。

转辙机垫板的固定螺栓中心距基本轨作用边1100mm。

转辙机、托板和灰枕(钢枕)的连接都是死眼不可调整。

当尺寸不是1100mm时,可以通过改变灰枕(钢枕)相对于基本轨的横向位置,就可杜绝道岔定、反位的密贴调整片数量不均,甚至一边无调整片的现象。

尖轨与基本轨相对位置不爬行。

不达标时调整尖轨轨缝或调整基本轨轨缝实现。

这3组数据确定了转辙机、两个锁闭框和两个锁钩5个点的位置。

当这3组数据准确无误后,就可保证锁闭杆在转辙机动作杆的延长线上,动作杆推拉锁闭杆做直线运动,带动锁钩在锁闭框内滑动时不会出现磨卡别劲。

尖轨解锁时,锁钩在锁闭框内灵活自由落下就不受外力影响了。

2、使用“杠杆法”对道岔不密贴进行整治
1)将点1处轨距固定在1435mm;
2)以点1为杠杆支点,将点2至点6向内侧调整,直到二机密贴间隙达标(由杠杆原理可知:以点1为支点,点2、点3有小的转动时,二机密贴会有相对很大的变化);
3)将点1、点2扣件固定好,微调点3至点6轨距,使其达标(工务的标准是:-2mm到+5mm);
4)将对侧基本轨下部滑床板铁片全部取出,微调点1至第二牵引点间的轨距,使其达标;
5)将所有拆除顶铁安装;
6)电务调整二机两端开口,检查缺口,安装“限位铁”;
3、冬季时密封不良造成转辙机内部潮气或结霜预防。

对外部各封堵孔密封情况时常检查,补全密封盖或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封堵。

转辙机内部不影响部件正常工作的位置放置一定数量干燥
剂,定期检查干燥剂,作用不良时及时更换。

4、道岔爬行的判断:
如果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就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置改变,造成道岔无表示,同时也容易造成密贴杆位置改变,使密贴力变化,导致道岔故障。

检查判断道岔爬行有两种方法,如下所示:
(1)第一种方法:测量尖轨尖端距前方基本轨轨缝的距离。

测量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该尺寸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2)第二种方法:测量一牵刨切点距尖轨尖端的距离。

一牵刨切点距尖轨尖端距离正常时140mm。

爬行判断标准:
第一种方法:当提速道岔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提速道岔岔尖轨及基分型号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

第二种方法:道岔两尖轨相对误差不超过10mm。

两尖轨距前方基本轨轨缝的距离差大于或等于10mm时即可视为道岔爬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