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林黛玉: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

她对爱情执着、坚贞,对封建礼教有直接的反抗,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2. 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大家闺秀,她性格好,深知人心,待人处事十分圆滑。

她信奉封建礼教,精明干练,同时也具有诗人的才情和思辨的敏捷。

3. 王熙凤:她聪明机警,精明干练,内心里心狠手辣,贪婪,心机极深,外表则谈笑风生,口齿伶俐,惯于逢迎。

她作为贾府的管家,展现出她的管理才能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4. 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

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热情豪爽,有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

5. 贾元春:贤德妃,德才兼备的才女,贾府女儿中身心发育最健康的一位。

她性情聪慧,慈善温厚,但也有违心做人的无奈。

还有诸如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其他女性形象,她们或柔顺善良、或精明能干、或冷静理智,展现了不同女性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起伏。

这些女性形象在《红楼梦》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丰富了
故事情节,也使得小说更加立体、饱满。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她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和命运归宿。

这些形象不仅生动鲜活,而且对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清朝社会生活和女性的地位与处境。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她们以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展现出纳贵族阶层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处境。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清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角色和命运。

一、贾母——家族之母的光荣与苦涩贾母是贾府中的家族之母,也是红楼梦中贾府的绝对权威。

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性,处理家族事务得心应手。

她以智慧、勇敢和家庭力量成为了家族的支柱,被所有家族成员敬仰和依赖。

然而,贾母的地位虽然高贵,但她也承受了家族的繁重压力。

她时常要向聘礼之类的物质需求低头,并且在儿女之间的各种争斗中感到无奈。

尽管她在家族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她也常常在传统封建家庭的束缚下,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命运。

二、林黛玉——忧郁才女的悲剧命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和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贾府中的女贵族,具有非凡的才华和美丽的外貌。

她擅长写诗作画,思维敏捷,性格矛盾,常常表现出忧郁和愤怒的情绪。

然而,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注定了她的不幸。

她是贾府中的庶出女,身份低微却又承载着家族的期望。

她受尽了命运的折磨,被父亲嫂子歧视,并最终因为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的形象表达了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无奈和不平等。

三、贾宝玉的妻子们——命运多舛的妻子们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拥有了世俗意义上的权力和地位。

他的妻子们包括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她们都是漂亮、聪明和富有才华的女子。

然而,贾府中的继承权争斗使得这些女性们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她们中的一些人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受尽委屈,甚至被逼迫出家。

贾宝玉婚配的过程也充满了纷争和痛苦,女性形象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四、妙玉——自由独立的女性象征妙玉是红楼梦中的特殊女性形象,她是一个伪装成男子的女子,以她的勇敢和机智赢得了贾宝玉的喜爱。

妙玉以她与众不同的形象和性格,成为了红楼梦中自由独立的女性象征。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刻画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个性、情感和命运。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一、贾母——家族的中心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她是贾府的家族长辈,也是整个家族的中心。

贾母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她以家族的利益为重,时刻关心家族的兴衰。

她以智慧和善良赢得了家族成员的尊重和爱戴。

然而,贾母也有她的不足之处。

她对贾府的管理有时过于宽松,对一些家族成员的过错容忍过度,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这给我们启示,一个家族的繁荣与否不仅取决于家族长辈的智慧和能力,还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二、林黛玉——独立自主的女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聪明、敏感、独立自主的女性,对自己的情感和命运有着强烈的掌控欲。

林黛玉不愿受到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她追求真实的情感和自由的生活。

然而,林黛玉的独立性也使她陷入了痛苦和孤独之中。

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力和无奈,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

这给我们启示,一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固然重要,但也需要考虑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

三、王熙凤——智慧与权谋的代表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形象。

她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权谋,能够巧妙地处理家族内部的事务,并为家族谋取利益。

王熙凤的聪明才智使她成为贾府中的重要人物。

然而,王熙凤的权谋手段也使她备受争议。

她为了家族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这给我们启示,智慧和权谋固然重要,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四、薛宝钗——温婉贤淑的代表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她以其温婉贤淑的品质而受到众人的喜爱。

薛宝钗具有良好的教养和家风,她深受贾母的宠爱,并成为贾府中的贤内助。

然而,薛宝钗的温婉贤淑也使她显得有些缺乏个性和主见。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评析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评析

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评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以女性形象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小说。

作为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小说,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让读者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处境和命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进行评析。

1. 林黛玉:此消彼长的千古绝艳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人关注的女性角色之一。

黛玉聪明敏感,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

她天生有诗意的灵魂和世俗的心智,在芸芸众生中显得更加特别和与众不同。

她继承了贾母的聪明才智和贾政的清高品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黛玉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她自身的性格使得她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她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世俗观念束缚。

尽管她在情感上受到了打击,但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真实。

黛玉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成为了红楼梦中永远的符号。

2. 薛宝钗:妩媚端庄的贤妻良母薛宝钗被誉为红楼梦中的“兄控女神”,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聪明伶俐,美得惹人注目。

她的身世使得她在贾府内地位较高,她既有着冷艳高贵的外表,又有着温柔体贴的内心。

薛宝钗具备家庭主妇的特点,心思细腻、懂得察言观色,在家庭和社交中总是恰到好处。

她讲究礼仪与道德,冷静而有自制力。

与黛玉不同,宝钗深得贾母的宠爱,同时也是贾府内数一数二的美女。

她的形象塑造了贤妻良母的典范。

3. 贾探春:温柔内敛的知性女性贾探春是贾府四大姐妹之一,性格温和、知性,对文艺和学问有浓厚的兴趣。

她对贾府的事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努力改善贾府内部的习俗。

同时,她也是一个照顾家人的好姐姐。

贾探春的形象被描写得充满哲思和思辨精神,她常与贾宝玉进行深入的对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对于世界的关注。

她宽容理性的内在与温柔娴静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内心丰富而又不失温柔的形象。

4. 贾元春:娴静端庄的贵妇人贾元春是贾府的正妻,她来自贾府的侧室王夫人家族,与贾府算是联姻。

贾元春性格稳重,端庄娴静,以恬静文雅的方式处理内外事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成为了该作品的亮点之一。

作者曹雪芹巧妙地勾勒出了各具特色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们的性格、情感和命运。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着手,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1. 贾元春——典型的传统贤妻良母形象贾元春是贾府的正妻,她是红楼梦中最具传统贤妻良母形象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温柔贤淑,孝顺礼让,扮演着养育子女、管理家务的重要角色。

她不懈地尽力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利益,处处以家族的利益为重,代表着传统社会中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

2. 林黛玉——叛逆与痛苦的象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关注和喜爱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贾府的外侄女,出生在荣府,与贾府有着复杂的关系。

林黛玉的形象深受曹雪芹自身经历的影响,她既是作者内心的抒发,也是对封建社会束缚的反叛。

她敏感多情,天生异于常人,浪漫而悲观,对命运的抗争与痛苦始终伴随着她的人生。

林黛玉的形象凸显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困境和内心挣扎。

3. 薛宝钗——理性与权谋的代表薛宝钗是贾府的侧室,她是理性和权谋的代表。

薛宝钗聪慧机智,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她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智慧维护自己的地位。

她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命运,懂得权宜之计,善于应对各种困境和危机。

她的形象呈现了女性在名利场中的智慧和坚韧。

4. 史湘云——自由奔放的灵魂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独特形象,她是贾母的外孙女,与贾宝玉关系密切。

史湘云性格开朗活泼,崇尚自由奔放,不拘小节,不受传统礼节的限制。

她不愿过于墨守成规,追求真实和自由。

史湘云的形象突出了女性解放思想和追求自由的一面。

通过对红楼梦中这四个代表性女性角色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女性形象既是对封建社会束缚的反叛,也是对女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的呼唤。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思考。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文将着重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其中包括对不同角色的审视、她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展现出来的特点等。

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贾宝玉最亲密的堂妹,也是他最疼爱的人。

林黛玉以其独特而复杂的个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描述:林黛玉被描绘成一个饱经沧桑、敏感多情、善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女子。

•特点:她有着花样年华般美丽独特、聪明伶俐、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但也常常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内心挣扎。

•角色展示:林黛玉通过她对人生各种挫折的理解和融汇了作者思想的诗篇,展现了她作为一个矛盾复杂的女性形象。

2.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

她与贾宝玉有着复杂的关系,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性角色。

•描述:薛宝钗被描绘成一个平静、聪明、善良和贤惠的女人。

•特点:她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冷静理智、稳定坚强的个性。

•角色展示:薛宝钗通过她沉稳平静的态度和对家庭责任感的承担,成为一个具有教养和气质的女性代表。

3. 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富有争议性的女性角色。

她以其精明干练和善于处理复杂关系而备受关注。

•描述:王熙凤被描绘成一个机智聪慧、精明能干却有些自私的女子。

•特点:她对于家族利益和权力的追求,展现出一种不择手段、敢于冒险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特质。

•角色展示:王熙凤通过她在贾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她与其他角色之间复杂而变幻莫测的关系展示了她作为一个权谋之人的形象。

4. 贾宝玉母亲贾母贾母是《红楼梦》中充满智慧、宏大气度和仁爱心肠的女性形象。

•描述:贾母被描绘成一个智慧开朗、善良仁爱并具有家族威严的长辈人物。

•特点:她代表了传统文化观念中妇女应有的品德美德,尊重传统礼教,同时也有着极高的领导才能和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

•角色展示:贾母通过她对府中众多人物关怀备至、解决各种问题和维护家族利益展现出了作为一位母亲和家族长辈的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展现了众多卓越女性形象的小说。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探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所揭示的历史背景、社会观念以及性别问题。

1. 贾母——慈祥智慧的家族女主贾母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女性形象,她是贾府的家族女主人,承担着家庭的重要责任。

她不仅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而且在家族的重要决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她的慈祥和智慧为整个家族提供了温暖和指导。

贾母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她不仅是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更是家族内部的守望者和调停者。

2. 林黛玉——敢爱敢恨的自由灵魂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和富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贾府内的贵族女子,拥有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林黛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喜好和爱情,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愿妥协于传统的束缚。

林黛玉的形象代表着红楼梦中女性对于自由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

3. 薛宝钗——贞静稳重的贵族仪态薛宝钗是贾府的贵族女性代表,她以其美丽、贞静和稳重的仪态而受到广泛赞誉。

她不仅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家族的尊贵身份,还以其谨慎和明智的言行得到了众人的敬重。

薛建钗的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女性贞石仪态的追求,她的形象也是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集大成者之一。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社会女性地位的种种特点。

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康雍乾盛世,这个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重大影响。

作为一个封建帝制社会,传统的尊卑观念对于社会结构和家庭地位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却展现出了丰富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主动性强、思想独立和情感丰富等特点。

她们不仅扮演着家庭的角色,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众多女性角色的存在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多元、立体的社会世界。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令人难以忽视的一部分。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巨著,通过对世纪之交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在这部小说中,每个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遭遇,为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挣扎。

本文将从几位主要女性角色入手,探讨她们的形象和地位,以期带给读者对于当时女性状况的深入理解。

1. 薛宝钗——封建礼教的代表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被誉为贾府最美的女子。

她的形象代表了众多贵族女性的命运。

薛宝钗聪明、独立,拥有优秀的才华和教养。

然而,她也深深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虽然她在家族中地位崇高,却必须遵从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她被定下了为聚贤庄贾府提供续弦之男的重任,暗示她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婚姻。

薛宝钗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女性才华和智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的局限。

2. 林黛玉——反抗封建束缚的代表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醒目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勇敢、聪明,同时也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

林黛玉以天才的诗才和敏锐的洞察力赢得读者的喜爱,但她的悲剧命运却让人唏嘘。

她受尽冷遇,最终因为爱情的折磨而逝世。

林黛玉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她的离世彰显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自主与真诚爱情的禁锢。

3. 贾元春——弱势女性的代表贾元春是贾府中的正妻,也是唯一一个与贾宝玉成婚的女性角色。

虽然她地位崇高,但她却没有拥有真爱和幸福的生活。

贾元春作为封建社会中一位弱势的女性,身不由己地履行着丈夫和家族的期望。

她没有自主权,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掌握。

贾元春的形象凸显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缺乏权力和自由的现实。

4. 薛蟠——男权意识对女性地位的影响虽然《红楼梦》主要描写了女性形象,但是书中也运用了一些男性角色来对比女性角色的处境。

薛蟠是薛宝钗的兄弟,是一个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人物。

他的行为和言谈显示了当时男性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薛蟠的事例告诉我们,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承受着男权意识的桎梏,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作者:————————————————————————————————日期: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院(系)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摘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先生以其生花之笔,写出一地、一时、一群人:一地是中国,一时是清初,一群人着重女性。

这一群女性不仅“超前”,而且“越界”,在全世界都已经或者至少是行将出生,在大观园女儿国中,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的莫过于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躺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

莫过于史湘云。

关键词:林黛玉/史湘云/性格目录摘要 (I)1 人物的身世 (1)1.1黛玉的身世 (1)1.2史湘云的背景 (1)2 人物的出场形象 (2)2.1黛玉病态出场 (2)2.2湘云热闹出场 (2)3 人物的才情 (3)3.1黛玉湘云风格比较 (3)3.1.1黛玉诗词哀怨 (3)3.1.2湘云诗词豪放 (3)4 人物的性格 (4)4.1黛玉湘云性格分析 (4)4.1.1黛玉敏感与忧愁 (4)4.1.2湘云豪迈宽厚与开朗豪迈 (5)4.2对人的态度 (6)4.3反叛精神 (7)5 人物的命运 (7)5.1林黛玉的命运 (7)5.2史湘云的命运 (8)6结论 (8)结束语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给世人美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与思考。

百余年来,红学研究从未间断过。

其中以百计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赞叹、思索、回味。

在《红楼梦》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是比较独特的,有鲜明的人物性格。

他们两个人的出生环境、生活环境都比较相似。

但人物的性格、命运却大相径庭。

这是为什么了?本文试通过对两个人物的身世、外貌、才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 人物的身世1.1 黛玉的身世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上曾袭过列侯,自己又任巡盐御史,也算是钟鼎之家了,可惜子孙稀少,年过四十才与夫人贾敏得此一女。

贾敏即老荣国公之女。

林黛玉年幼之时,母亲去世,父亲多病,而且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从不断药汤。

外祖母史老太君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后来其父病亡,她便彻底地成为在贾家寄人篱下的孤儿。

1.2史湘云的背景书中出现史家之时已是败落之际,史湘云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常自做针线。

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在贾府常住。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两人都是小时侯父母双亡,都是贾府最尊贵的老太君的孙辈,被老人家怜惜而接到府中抚养。

但姑苏林家在林黛玉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衰败,林父去世后林黛玉就无家可归,彻底成为孤儿。

而史湘云虽然也是父母不在,她毕竟还有个家,即便对她不好的家。

她可以在不快活的时候说“我要回家去”。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就在这相似的身世之中,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的。

2 人物的出场形象2.1黛玉病态出场林黛玉是娇袭的且一身是病,是在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中闪亮登场的。

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打小就有病根,药汤一直服用。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这样描述的: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我们一提起她,最大的感觉就会哭。

第一次见宝玉是哭,病死的时候是哭,好像她的一生是贯穿在哭泣之中了这正应了书开头的美丽传说,她本是天上的仙草,她下界是来还宝玉的灌溉之恩的。

除了娇弱,作者还描写了她的小心翼翼。

同样是这回: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可以看出黛玉虽然年幼但颇具心眼,行为举止处处透露出自己的小心谨慎。

2.2湘云热闹出场史湘云直到第二十回才正式出场。

她出场得很突然。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宝钗和宝玉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同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他两个来了,忙问好厮见。

然而湘云一见宝玉面就很亲热,黛玉便拈酸打趣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得。

”湘云回敬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说完就逃。

虽然没有具体的外貌描写,但通过她的说话和动作可以看出她的活泼开朗。

与林黛玉是娇袭之病相比,史湘云则是健康的容颜与外貌。

湘云有一股侠气和男儿气,还颇好着男装,在文中三十一回,宝钗说她“旧年三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

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

她只是笑,也不过去。

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还说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

如果要去分析湘云喜好男装的缘故,更多的是她平日在家太过拘束,一到贾府就只想自由自在,还有有一点那就是和她本身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穿上男装让她更觉轻松自在,没有束缚感。

而我们看惯了大观园里的粉黛胭脂后,看到湘云的英姿飒爽不由会觉得眼目一亮。

她连男子的装扮都想学.颇有中华女孩多壮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气概!3 人物的才情3.1黛玉湘云风格比较3.1.1黛玉诗词哀怨黛玉的诗词总是离不开悲伤,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词的《葬花辞》。

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

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3.1.2湘云诗词豪放湘云的诗词和她的性格一样,豪迈,不拘小节.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作诗,压倒群芳的是史湘云,不过史湘云还是后来的,她没有到之前,大家评的最好的是薛宝钗同林黛玉。

林黛玉写得非常灵巧,她聪明机巧,写白海棠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你看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

实际就是写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

又用梅花的精神来比它,用“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她的巧。

宋代卢梅坡有诗,写到雪同梅花的比较说:“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起雪来,没有雪白,比雪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比起梅花来,梅花有一段香,雪没有。

最后,雪同梅到底哪一个好,高下难分。

这同林黛玉写的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启发。

这种不叫抄袭,叫借。

就是活学前人好的地方。

后来迟到的史湘云又作了两首,众人大加赞赏。

诗语言非常自然,清新洒脱。

比如“也宜墙角也宜盆。

”大家都用“盆”字韵,觉得这句就是随口讲出来的,说这花好,种在盆里好看,种在墙角也好看,这很像她的人生态度。

在家里,她父母死后,人家待她不好,过得很苦,她也能适应,到贾府来了后,换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她也合适。

一个人随处都能适应,这个意思放进去了。

4 人物的性格4.1黛玉湘云性格分析4.1.1黛玉敏感与忧愁林黛玉首先是个敏感的女性,她的启蒙老师贾雨村对冷子兴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

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

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例如《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里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在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

正是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

例如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特别是《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

”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

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除了敏感以外,她还特别的忧愁,总是怕宝玉对自己不专心。

其实她的早亡和这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是名门大族、公侯的后代,但在涉及和宝玉有关的事情的时候,黛玉却有点小心眼,爱耍小脾气,还有一点不分场合。

4.1.2湘云豪迈宽厚与开朗豪迈而湘云不同,她性格豪迈,虽然也使小性但就显得宽厚开朗多了。

如:《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宝玉也知道是说戏子和黛玉相象,但是不敢说,惟有史湘云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吓的宝玉忙对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到了晚间, 湘云便命丫鬟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翠缕说:"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 别人都不敢点破,唯有湘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