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采后病
苹果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Apple Anthracnose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
1988年山东省发病面积约为3万hm2,病果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可达70%。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
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
病果肉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
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
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绯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
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有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为1~2mm,稍凹陷,呈褐色或暗褐色;少数病斑能够扩大,有的可扩大到整个果面的1/3~1/2,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而导致全果腐烂。
烂果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
果实近成熟或室温贮藏过程中病斑扩展迅速,往往经7~8d果面即烂一半,造成大量烂果。
枝条发病,多发生在老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上。
初期枝条表皮形成褐色溃疡斑,多为不规则形,逐渐扩大,到后期病表皮龟裂,致使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
病部以上枝条干枯。
果台受害,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自顶部向下蔓延,严重时副梢不能抽出。
国外报道病菌的有性态可危害叶片,造成叶斑,但在我国尚未发现。
图8-4 苹果炭疽病菌 1.子囊壳内含子囊及子囊孢子 2. 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病原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 (Stonem) Schrenk etSpauld ,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et Sacc.,异名为:果生盘长孢Gloeosporiumfructigenum Berk.。
果品贮藏病害:苹果、梨的青、绿霉病

果品贮藏病害:苹果、梨的青、绿霉病汇报人:日期:•引言•苹果青霉病•苹果绿霉病•梨青霉病•梨绿霉病目•研究展望与结论录01引言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苹果、梨的青、绿霉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方法,为果品贮藏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提高果品贮藏效果和经济效益。
研究目的和意义02苹果青霉病症状识别030201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防治方法防治苹果青霉病首先要防止果实受伤,避免机械伤、虫伤、病伤等;其次,在采收、贮藏、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防治措施在贮藏期间对果实进行化学处理,如用特克多、抑霉唑等杀菌剂进行浸果或喷果。
防治方法与措施03苹果绿霉病症状识别果实表面出现青绿色或蓝绿色霉层,初期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块霉斑。
病斑表面质地较硬,有明显的界限,颜色较深。
病果内部组织腐烂,质地变软,有异味。
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常见有灰绿青霉(P. griseofulvum)和岛青霉(P. islandicum)。
青霉菌为真菌界中一大类腐生菌,分布广泛,常引起食品、果蔬等发生霉变。
青霉菌生长迅速,在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容易繁殖,产生大量孢子,传播速度快。
苹果绿霉病多发生在果实贮藏期间,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果实,如机械损伤、虫伤等。
影响因素湿度是影响苹果绿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湿度大、温度适宜(15~25℃)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传播。
果实在采摘、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机械损伤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发病规律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VS采后处理果实采摘后应及时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打蜡等,以减少病原菌的附着;对有伤口的果实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杀死病原菌。
采前防治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使用农药,防治虫伤和机械损伤;适时采收,避免过熟采摘。
贮藏管理保持贮藏库内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检查贮藏果实是否有病害发生,及时处理有病变的果实;适当提高贮藏温度,以抑制病原菌繁殖。
苹果虎皮病的防治方法

果实表面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斑块,随后逐渐扩大并呈现黄褐色至棕褐色。
后期症状
病斑表面出现凹陷,质地变硬,失去光泽,严重时病斑连片,导致果实表面粗 糙。
02
防治苹果虎皮病的物理方法
采前防治
01
02
03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 量,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增强抗病能力。
适度修剪
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 病菌滋生。
利用天然提取物
天然提取物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或抗病作用的化合物,可 以用来防治苹果虎皮病。
例如,一些植物提取物如大蒜素、苦参碱和蛇床子素等被证实对苹果虎皮病具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些天然提取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诱导植物抗性和提高植物的免疫力等。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
04
防治苹果虎皮病的生物方法
利用拮抗微生物
拮抗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占据病原菌的定植位点 、诱导植物抗性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苹 果虎皮病的发生率。常见的拮抗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 线菌等。
例如,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木霉菌等被广泛用于 苹果虎皮病的生物防治,它们能够显著降低苹果虎皮病的发 生率,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低虎皮病的发生率。
采后综合防治
采收时间
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避免在雨天或 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以减少病害的 发生。
采后处理
采收后及时对果实进行筛选和处理, 去除有病害的果实,并对健康果实进 行清洗、晾干。
贮藏环境
控制贮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保持通 风良好,避免果实长时间处于高湿、 高温环境。
化学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适量的杀菌剂 进行防治,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浓度 ,避免对果实造成二次污染。
苹果采收及贮藏注意问题

苹果采收及贮藏注意问题苹果采收期的确定,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
有时在果实成熟前,大量客商为抢占市场提前到产地收购果品。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年市场分析和当年行情预测,觉的合算,就应抢时采收销售。
有时客商要求果实完全成熟时收购,这就须根据签订的合同要求,适当晚采。
其次,根据果实用途。
若果实采收后进行长途运输和贮藏,或用于加工蜜饯、罐头等,宜可在八分熟时采收。
此期果实大小已长定,但还未完全成熟,果肉硬度大,应有的风味和香气还未充分表现出来。
若仅提供当地市场,不作长途运输和长期贮藏,或作为果汁、果酱、果酒的加工原料,宜在食用成熟期采收,此期果实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出品种应有的色香味,营养价值最高,风味最佳。
再是根据天气状况。
若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有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应提前采收。
以减轻经济损失。
采收方法。
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鲜食果品仍是手工采摘。
采摘时必须使用采摘筐等专用工具,将采下的苹果装入周转箱,运往分级包装场地。
采摘的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外而内。
采摘的时间以气温较低的早晨较好。
采收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
为提高优质果率,最好采取分期采收,即对果园的果实采收分2~3次进行。
首次主要采收树冠外围、上部果个大、着色好的果实;1周左右后再采摘树冠内膛、中下部的着色较好的果实。
分期采摘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或碰掉留在树上的果实。
分级包装分级。
分级就是将收获的果品,经过适度调整,根据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成熟度、机械损伤、病虫害及其他特性等,依据相关标准,分成若干整齐的类别,使同一类别的果品规格、品质一致,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
目前,大部分苹果产区还是采用人工分级的方法,果实大小通常用分级板确定。
分级板上有从60毫米到100毫米每级相差5毫米的不同规格的圆孔,由此可将果实按横径大小分成若干个等级。
而果形、色泽、果面洁净度等项指标则完全凭目测和经验判断来确定,工作效率很低。
机械分级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
浆果类果实采后病害及天然产物对其的抑制作用研究

中国果菜China Fruit & Vegetable第41卷,第4期2021年4月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浆果类果实采后病害及天然产物对其的抑制作用研究李辣梅,夏紫茜,严 涵,郝全洋,王 瑞**收稿日期:2021-02-19基金项目: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黔教合YJSCXJH (2019)112);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202010976041);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专项资金(GYU-KY-[2021])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辣梅(1994—),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通信作者简介:王瑞(1979—),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贮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浆果类水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种植。
然而,由病原真菌引起的采后病害,是浆果类水果 减产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浆果类水果包括草莓、蓝莓、葡萄、猕猴桃、石榴等在内的 浆果类水果采后的主要致病菌,以及植物提取物、精油、壳聚糖和拮抗菌等天然产物对果实采后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为采后浆果类水果病害分析及采后保鲜提供参考。
关键词:浆果类水果;侵染病害;致病菌;天然产物;抑菌作用中图分类号:TS255.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1)04-0040-10DOI :10.19590/ki.1008-1038.2021.04.007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genic Fungi Disease and Natural Productson Postharvest Infection of Berry FruitsLI La-mei, XIA Zi-qian, YAN Han, HAO Quan-yang, WANG Rui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Guiyang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0, China)Abstract: Berry fruits are a very important crop for economic industry, and are planted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postharvest diseases caused by pathogenic fungi are the main cause of berry fruit yield reduction,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main pathogens of postharvest berries includingstrawberry, blueberry, grape, kiwifruit and pomegranate, as well a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natural products such as plant extracts, essential oils, chitosan and antagonistic fungi on postharvest pathogenic fungi of fruits were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postharvest disease analysis and postharvest preservation of postharvest berry fruits.Keywords: Berry fruit; infection disease; pathogenic bacteria; natural products; antibacterial effect综合利用李辣梅,等:浆果类果实采后病害及天然产物对其的抑制作用研究41浆果是指由子房发育而成的、含水量高、组织软嫩的一类水果,常见的浆果有草莓、葡萄、蓝莓、猕猴桃、石榴等。
农产品采后病害

(1) 黑茎病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 ) 黑茎病杆菌( atroseptica) ) 引起大多数蔬菜、部分果菜, 引起大多数蔬菜、部分果菜,特别是马铃 薯的黑胫病、番茄的茎端腐; 薯的黑胫病、番茄的茎端腐;
(2) 大白菜软腐病菌(E. carotovora var. ) 大白菜软腐病菌( carotovora) ) 广泛引起各种蔬菜软腐, 广泛引起各种蔬菜软腐,特别是大白菜的 软腐。果蔬被软腐病菌侵染后, 软腐。果蔬被软腐病菌侵染后,起初呈小块 水浸状斑点,组织开始变软,在适宜条件下, 水浸状斑点,组织开始变软,在适宜条件下, 腐败组织面积迅速扩大, 腐败组织面积迅速扩大,最终引起组织全部 软化腐烂,腐烂组织可产生不愉快气味。 软化腐烂,腐烂组织可产生不愉快气味。
2.接合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1)根霉属: 根霉属:
贮藏温度对该病发生有很大影响, 贮藏温度对该病发生有很大影响,是典型的 高温性病害, 高于10℃ 10℃的温度 高温性病害,只要在高于10℃的温度下才能 生长,温度大于21℃其所引起的软腐病才能 生长,温度大于 ℃ 迅速发生。葡枝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 迅速发生。葡枝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米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35℃ 米根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葡枝根霉对低 温非常敏感, 温非常敏感,在0℃冷藏数日的桃和草莓几乎 ℃ 没有发生因根霉引起的腐烂。 没有发生因根霉引起的腐烂。
1.鞭毛菌亚门
(3)霜疫霉属: 霜疫霉属:
常见的霜疫霉属菌有引起荔枝采后腐烂 的霜疫霉病( )。表现 的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表现 )。 的症状为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 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 的症状为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无明显边缘 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了白色霉层, 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了白色霉层,病斑扩 展迅速,全果变褐,果肉发酸成浆, 展迅速,全果变褐,果肉发酸成浆,溢出褐 水。荔枝霜疫霉病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 残果皮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子发芽, 残果皮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子发芽, 产生大量游动孢子侵染树枝和果实。 产生大量游动孢子侵染树枝和果实。
苹果采后要四抓

苹果采后要四抓
叶面喷肥。
苹果采收后到落叶前,每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0.5%—1%的尿素液,同时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提高叶面光合作用。
调节树体枝量。
将病虫枝、枯枝、密生枝、徒长枝疏除或短截,使树体内膛形成适当的空隙,减少养分消耗,畅开光路,充分保留枝条的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充实。
施好基肥。
苹果采后及时扩穴施肥宜早不宜迟,要掌握“幼树少施,大树多施,结果多的果园重施”的原则,结果树的施肥量应为每株农家肥200公斤,混入2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的尿素。
用放射状、环状法交替施入树冠外沿处,要内浅外深,并及时烧水。
深翻灭虫。
苹果采收后,树上病虫危害高峰已过,许多越冬幼虫和蛹却集中树下土壤中,因此应尽早深翻树盘,深度在20—25厘米,及时捡拾病虫枝等杂物。
叶面喷肥。
苹果采收后到落叶前,每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0.5%—1%的尿素液,同时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提高叶面光合作用。
调节树体枝量。
将病虫枝、枯枝、密生枝、徒长枝疏除或短截,使树体内膛形成适当的空隙,减少养分消耗,畅开光路,充分保留枝条的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充实。
施好基肥。
苹果采后及时扩穴施肥宜早不宜迟,要掌握“幼树少施,大树多施,结果多的果园重施”的原则,结果树的施肥量应为每株农家肥200公斤,混入2千克过磷酸钙,
0.5千克的尿素。
用放射状、环状法交替施入树冠外沿处,要内浅外深,并及时烧水。
深翻灭虫。
苹果采收后,树上病虫危害高峰已过,许多越冬幼虫和蛹却集中树下土壤中,因此应尽早深翻树盘,深度在20—25厘米,及时捡拾病虫枝等杂物。
果蔬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柑橘链格孢腐(Alternaria rot of orange)
冷处理后的番木瓜链格孢腐(Alternaria rot of papaya followling chilling)
(2)葡萄孢霉属
特征:病菌在田间时入侵,潜伏期长,且 病菌极耐低温,造成果蔬产品腐烂损失 严重。
症状:灰霉病,侵染组织呈浅褐色,病斑 软化,迅速扩展,上面产生灰褐色的孢 子,有时有黑色的菌核出现。
半知菌亚门
(1)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s.) (2)葡萄孢霉属 (Botrytis Pers.ex Fr) (3)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Cords)
盘圆孢菌属(Gloesoporium Desm et Mont) (4)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 Fr.) (5)地霉属(Geotrichum Link ex Sau. (6)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 ex Fr.) (7)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W)
樱桃褐腐病
油桃褐腐病
采前油桃褐腐病(Brown rot in nectarines before harvest)
Brown rot nest of peaches
指甲伤口处的油桃褐腐病(Brown rot in fingernail wound in nectarine)
桃蒂腐(Stem-end rot of peach)
柑 橘 褐 腐 病
(Citrus fruit brown rot)
番木瓜疫霉蒂腐(Phytophthora stem-end rot of papaya)
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 of potato) (extern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采后病害是指采收后发病、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未有明显症状、在采收后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采后病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飞生物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另一类是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主要生理病害:一、虎皮病:又称为褐烫病、晕皮病,是由于皮下细胞渐次向内褐变引起的。
症状:轻微虎皮果实皮下细胞的外层细胞是正常的。
之后,果皮变为浅褐色,至暗褐色,微凹陷,不规则形状,过郫县5—6层细胞变褐,严重的皮下细胞崩溃,下线。
但病斑不深入果实,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受影响。
原因:诱导虎皮病的直接因子是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
氮过量可使花青素发育受到抑制,花青素具有抗乙烯和α—法尼烯氧化的能力,所以着色不良的果实一发生α—法尼烯危害,且易粉熟绵化,如苹果的虎皮病是典型的例证。
影响因素:过早采收、钙含量、品种与砧木的不同、贮藏环境中乙烯水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和贮藏温度。
防治:适期采收,创造良好贮藏环境,如低氧、低温和适量高浓度二氧化碳对防治虎皮病有好处。
人工防治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控制,一类是非化学控制。
药物控制:最有效的虎皮抑制剂是联氨苯和乙氧基喹。
用1000×10-6~2000×10-6乙氧基喹或联苯胺浸泡果实,或用浸泡有乙氧基喹的油纸包裹,均可和能耗的控制虎皮病。
高温处理:54°下热水浸蘸30s或60s,一直元帅苹果的虎皮病。
2.红玉斑点病是红玉苹果最总要的贮藏病害。
症状:前期在果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形斑点,边缘清晰,直径1~9mm,病斑褐色,直至黑色,病斑凹陷,但限制于果实表皮下细胞,不深入果肉。
影响因素:果实缺钙,加重发病原因与采收过早、过晚,预贮温度过高等有关。
预防:适时采收、及时预冷,保持适宜气调贮藏环境(O2 3%~4%,CO2 2%~6%)3.苦痘病病斑多发于果实顶部,发病初期先由果皮下的浅层果肉发生褐变,因此表面不易识别。
之后,在果面上出现园斑。
在绿色品种上,园斑呈深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园斑呈紫红色。
斑下果肉坏死干缩,深及2~3mm。
病斑常以皮孔为中心,直径3~5mm,以后扩大至1cm。
坏死细胞含有大量淀粉,有苦味。
多在果实生长后期开始发病,贮藏初期发病最严重。
影响因素:与钙含量有密切关系。
也和修剪过重,叶片和果实间的水分平衡发横障碍,营养物质供求失调有关系。
在7、8月重施氮肥,会导致苹果苦痘病严重。
防治:用CaCl2以及Ca(NO3)2 0.2%~1.0%溶液在采摘前43天左右喷布,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增加郭世忠的钙含量也是采后防治的重要措施,如采后浸钙,气调贮藏也可缓解。
4.低温伤害(1)冷害表面出现斑点或者出现凹陷,局部组织坏死,果实表皮变色。
严重时果实内部发生褐变,或者组织成水浸状。
在不适低温下贮藏的苹果转移至高温后,症状更为明显。
(2)冻害果肉组织结冰,变现为水泡状,组织变为透明或者半透明。
影响因素:低温的温度调控和时间。
防治因素:调控适宜温度5.苹果水心病又称蜜病或糖蜜病病因:果实中山梨糖醇、钙与氮三者的不平衡,正常代谢被打乱.钙是几种酶的活化剂和抑制剂,如钙是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化剂,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剂。
果实缺钙时,山梨糖醇脱氢酶不能有效地将山梨醇转化为果糖,从而导致水心病的发生. 硼施入过量,造成硼毒害症,症状为果实早熟,不耐贮藏,菜钱落果重,由绿转为黄快,苹果水心病加重,坏死增多。
病症:近果心部分的果肉糖化,半透明状,味甜但略带酒味。
发病规律:果实成熟期和贮藏初期的生理病害防治:控制重修剪和用氮过量;不宜过熟采收,落花后喷布B9,有推迟水心病发展的作用。
6.CO2中毒、低氧伤害和酒精中毒症状:产生褐心,有的也发生在皮层褐变,或者果心与果皮同时褐变,受害部分出现空腔。
病因:导致呼吸异常以及一些酶活性受到抑制,乙醇、乙醛的产生和积累。
防治:经常检测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和果实变化,及时调控即可防治。
7.果肉褐变病因:果实衰老、缺钙;缺钙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能被抑制,导致果实褐变症状:1.粉质褐变:果肉变软,肉质成语碎粉质状,易裂果,在青香蕉和元帅的贮藏期过长是发生。
2.内部崩溃褐变:多从果实中的维管束或近果皮处开始,果肉不变粉质状,不裂果病变部分分界限不明显。
影响因素:采收过晚、贮藏温度过高、湿度过大8.裂果:病症:发病初期,近果皮部分发生维管束褐变,变色部分逐渐扩大,随着果肉病变的进展,呈现海绵状的崩溃坏死。
影响因素:果园氮肥施用过多,果实个体答,土壤水分多,成熟度过大的果实防治:气调贮藏的果实不宜不宜过热,降低贮藏环境的湿度,在不发生低温伤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温度。
由于果实的生理性病害的病因负载,所以讲主要因素停机如下:1.收获前因素(1)钙营养失调对果蔬品质的影响最大。
钙与细胞壁中层的果胶酸结合形成难容的果胶酸钙,可增加果实的硬度。
还可与草酸、琥珀酸等有害酸结合成盐,解除酸害。
钙与多种金属阳离子发生对抗,缓冲高浓度金属离子对细胞的毒害,增加果实抗逆性,提高果实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耐受性。
果实的呼吸强度与含钙量呈现反比,钙含量降至0.011%是,呼吸作用显著提高。
钙还是几种酶的活化剂和抑制剂,如钙是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化剂,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剂。
果实缺钙时,山梨糖醇脱氢酶不能有效地将山梨醇转化为果糖,从而导致水心病的发生;缺钙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能被抑制,导致果实褐变。
钙营养失调时会导致组织坏死、粉绵、变色、开裂等缺钙症。
(2)氮素营养失调当氮素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使果实成熟推迟,着色差,甜度下降,酸度提高,生理病害严重,贮藏性状变坏,如在7、8月重施氮肥,会导致苹果苦痘病严重。
氮过量还可使花青素发育受到抑制,花青素具有抗乙烯和α—法尼烯氧化的能力,所以着色不良的果实一发生α—法尼烯危害,且易粉熟绵化,如苹果的虎皮病是典型的例证。
(3)硼营养失调缺硼:果小、畸形、木质化,果实内部出现褐色坏死点、龟裂、维管束变色等。
苹果缩果病、栓斑病均与缺硼有关,缺硼还会加重钙营养失调症状的出现。
硼施入过量,造成硼毒害症,症状为果实早熟,不耐贮藏,菜钱落果重,由绿转为黄快,苹果水心病加重,坏死增多。
(4)钾营养失调钾对果实的作用是使果实肥大,促进花青素形成,增强果实组织致密性,增大细胞的持水能力,可部分抵消高氮产生的消极影响,但过多则降低对钙的吸收,是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管理措施不当栽培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修剪、喷药不当,往往直接或间接造成营养失调,而引起生理病害。
收果前大量灌水或遭遇阴雨天气,会使苹果含水量过大,含钙量相对较低,则加重苦痘病、果肉褐变等生理病害发生。
在土壤长期缺水的情况下,果实因发育不良人个体小、着色不佳,易发生虎皮病。
长期缺水会导致苹果中钙的吸收和分配减少,易发生钙缺乏症。
苹果树修剪不当,会间接导致一些生理病害的产生。
修剪过重,刺激枝叶徒长,加剧果实营养失调症。
如坐果过少,果实个体过大,贪青生长,氮钙比例失调,贮藏中易发生缺钙症状或氮素过多症状。
3.采收成熟度不当长期贮存的苹果,如果成熟度把握不当,在贮藏中会出现一些生理病害。
如苹果采收过早易发生虎皮病,果皮易萎蔫法皱;采收过晚,常常导致水心病、果肉粉绵病等。
4.气候异常(1)温度收获前数周酷热干旱可促使苹果发生水心病和红玉斑点病。
长时间持续阴雨低温,可使贮藏中虎皮病发生严重。
(2)光照果实短时间接受高温强光照危害后,很快出现“日灼病”,苹果日灼病表现为灼烫状圆形斑,在绿色果面上成黄白色,在红色果面上呈浅白色,斑块无明显边缘。
光照不足,果实中可溶性固体物质积累减少,着色不良,也会诱发一些生理病害,如苹果内膛果实因光照不足易发生虎皮病且果肉易粉质化。
(3)降雨水分缺乏,个体小,着色不良,品质不佳、成熟提前。
降雨过多,诱发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如苹果果肉褐变病,虎皮病、低温伤害和多种腐烂病害。
5.采后因素(1)贮运温度温度偏高:出现过早衰老现象,如糠心、内部褐变、粉绵化等病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简易气调贮藏的苹果中。
但若温度过低,发生低温伤害。
温度波动过大,也易造成早衰和腐烂增多等。
(2)湿度失调湿度过低,苹果失水过多,引起皱缩。
湿度过大,引起局部生长,水分、营养转移。
(3)气体伤害二氧化碳中毒:CO2浓度过高抑制一些酶活性,代谢异常,引起有机酸特别是毒性很高的琥珀酸的积累。
还会导致呼吸异常,产生大量乙醇和乙醛。
高浓度的琥珀酸、乙醇、乙醛使组织受毒害而致病,严重者造成大批果实腐烂变质。
常见症状:苹果风味、气味恶化,表皮褐烫状褐变,果心褐变和果肉褐变,果皮凹陷。
乙烯伤害:症状通常是果皮变褐变暗,失去光泽,外部出现斑块,甚至软化腐烂。
二、传染性病1.苹果黑腐病【分布为害】在国内各苹果产区发生很少,为害较轻。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枝干和叶片,以果实受害较重。
果实受害,多从萼洼部位开始。
初期产生红褐色小病斑,逐渐变成黑褐色。
病斑扩大后,可使全果变成褐色,并软腐。
病果失水后,皱缩,变成黑色僵果。
其果皮下密生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枝干上病斑红褐色,湿润,不久扩大成暗褐色,形状不规整。
以后干缩,凹陷,周围开裂,上面长出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叶片初期病斑紫色,圆形;扩大后呈黑褐色至黑色,形状不规则,病斑中部凹陷,边缘隆起,中间暗灰色,往外密生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Physalospora obtusa称仁果囊壳孢,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壳黑色,球形,具短颈或乳头状孔门,没有子座。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球形,褐色。
分生孢子为卵圆形或卵形,单胞,偶有双胞者,初无色,后变褐色。
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为16~32℃,相对湿度在96%以上。
【发生规律】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树上溃疡斑、落叶及僵果中越冬。
第2年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在果及枝上从伤口侵入,在叶上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
弱枝弱树受害较重,近成熟期果实受害较重,幼叶即可受害,成叶受害较重。
分生孢子释放取决于雨量及降雨持续时间。
当花瓣脱落后30~45天,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苹果黑腐病为害不重,不需单独防治。
若有发生,可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兼治该病。
清理果园时注意剪除枝、清扫病落叶、收集带病僵果等集中烧毁。
另外,还要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从萌芽期开始喷下列药剂: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2~3次。
2.苹果炭疽病(苦腐病、晚腐病)分布为害苹果炭疽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淮及华北地区发生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