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在医疗领域,输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式。
然而,传统的输液过程往往依赖人工观察和监控,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存在因疏忽而导致的输液事故。
为了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是一种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医疗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实时监测输液的速度、剩余液量以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处理。
该系统通常由输液监测终端、数据传输模块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输液监测终端是直接与输液装置相连的部分,它内置了各种传感器,如流速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能够精确地测量输液的速度和剩余液量。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
数据传输模块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 等,将输液监测终端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这样的无线传输方式避免了繁琐的布线,使得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更加便捷。
监控中心是整个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核心,它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输液监测终端的数据。
监控中心通常配备有专门的软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的电脑屏幕或移动设备,实时查看每个患者的输液情况。
一旦输液出现异常,如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剩余液量不足等,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通过实时监测输液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空气栓塞、药液渗漏等,从而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
其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医护人员无需频繁地巡视病房查看输液情况,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其他护理服务。
此外,该系统还提高了输液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时间,能够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减少了药液的浪费。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已经在许多医院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例如,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手术室中,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医疗设备。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处理 ,对 信 号调 整 电路 的要 求 较 高 ,实 现 难度 较 大 。 综 合考 虑 ,通 过选 用 高 亮度 发 光 二 极 管发 射 、光 敏 三 极 管 检测 来 实 现 。这 种 方 法不 仅 具 有 红 外发 射对 管 的优 点 , 并且 光 敏 三 极管 的输 出信 号 强 , 只 需经 过 简单 的滤波 、 整形 即可得 到所 需的计 数脉冲 信号 。 图2 是液体 滴速检 测 电路 , 它包含4 部分 : 个 可见 光反 射
3系统硬件设计
3 1液体 滴速检 测模 块 .
Ab tr c T e n l i e 1 q d r p on t ri g s s m as s a t h i te 1 g nt i ui d o m i o n y te h be n e el pe a mi g e d v o d i n at ol i g he s v n t p o e s x s ed n h me i al r ce u e. T e Sy te m ni o t e r bl m e i t i t e d c p o d r h s m o t rs h he g o s o k o u o a t i ht f t c s l ti n nd he sed f p e o Li ui d o b i f ar d p os t s o i g R i bl c m ni ti ns e w e m t r t i n q d r p y n r e o p i e h ot n . el a e o mu ca o b t e n as e s ar o an Sl ve t ti n d a s a o we e r re li d a ze by me ns f s a i hi g r as n bl c m uni at o p ot c . Th a o e t bl s n a e o a e o m c i n r o o1 e ex e me ts r ve ha t S ys e c s l ss mo y nd as hi h el a 1 t p ri n p o d t t hi s t m o ts e ne a h a g r i bi i y. Ke w d 1 q d r p o t ri y or s i ui d o m ni o ng: i r r o po t s oo i g: Si l c p nf a ed p si e h t n ng e hi
液体点滴速度控制教学实验装置的设计

液体点滴速度控制教学实验装置的设计◆王 强单片机的教学实验在信息电子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使同学们掌握单片机的开发系统的基本知识,本文设计了一个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控制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能够由人工设定点滴速度,并能根据监测到的点滴速度通过控制算法达到设定速度,而且调整时间较快。
该装置不仅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验中,并且还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点滴速度自动控制装置教学装置一、前言在传统医疗过程中,给病人输液一直采用人工观测和人工调节点滴的速度,点滴的监控受到医务人员责任心和熟练程度的限制,给病人和医疗过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时,现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它的薄弱之处,大都处于滞后、分散、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综合性不强等低层次循环状态,师生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造成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某些岗位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紧缺。
为此,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出实践性教学的最大功效。
其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配合一些优秀的实验教学模型,开展设计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实验和实习教学。
对实验教学模型有几点主要要求:(1)系统性;(2)新技术的综合性;(3)设计性;(4)直观性。
本文将89C51单片机用于对输液实验装置的设计,实现键盘设定输液速度,通过传感系统来确定点滴速度和对液位警戒线的检测,利用LED 数码显示屏实时显示,通过电机控制储液瓶的高度来达到控速的目的,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二、硬件设计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液滴探测、液位检测、报警输出、步进电机控制、看门狗等电路。
单片机系统选用AT89C51,内含4K 字节的EEPRO M ,便于研制阶段反复调试和修改;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使得当系统掉电、上电后程序可以恢复正常,本文设计了看门狗硬件电路。
图1 系统的整体结构图1.点滴速度检测滴速检测是采用LM339过零比较电路,采用红外发射—接收对管作为液滴检测器件,根据接收到的光强的强弱判断是否有液滴滴下。
医疗点滴报警器

医疗点滴报警器1、介绍医疗点滴报警器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点滴输液情况的设备。
它通过监测点滴输液速度、液位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点滴的情况,并防止点滴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安全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医疗点滴报警器的详细信息,包括技术规格、安装使用方法、故障处理等内容。
2、技术规格在选择医疗点滴报警器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点滴输液速度范围:医疗点滴报警器应能监测常见的输液速度范围,如滴速范围为20-150滴/分钟。
- 液位检测范围:医疗点滴报警器应能准确检测液位,以避免点滴输液过快或过慢。
- 警报方式:医疗点滴报警器应具备声音、光线或振动等警报方式,以便医护人员能及时响应。
- 电源要求:医疗点滴报警器通常使用电池供电,需要注意电池续航时间和更换电池的频率。
3、安装和使用方法3.1 安装步骤- 将医疗点滴报警器放置在患者的近旁或医护人员方便观察的位置。
- 连接点滴输液装置与医疗点滴报警器。
- 打开医疗点滴报警器电源开关。
3.2 使用方法- 设置点滴输液速度范围,确保医疗点滴报警器能够监测到异常情况。
- 监测液位情况,确保液体始终处于适当的范围内。
- 如果医疗点滴报警器发出警报,请及时处理,避免患者的健康风险。
4、故障处理4.1 报警器无法启动或无法正常工作- 检查电池是否已耗尽或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 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4.2 报警器误报警- 检查液位传感器是否被点滴管路或其他物体阻挡。
- 检查液位传感器是否被污物或液体遮挡,清洁传感器并重新安装。
4.3 报警器无法正常监测点滴输液速度- 检查输液装置的滴速调节是否正确。
- 检查报警器是否正确设置了点滴输液速度范围。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所制定的法规和规章,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
2、电池消耗性产品: 法律上将电池作为一种消耗性产品的定义和规定,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更换频率应符合相关法律和标准。
液体点滴滴速监控讲义

4、主从站通讯电路
从站号
74ls154 高四位数据线
地址兼数 低四位据 线
通讯协议——设置命令
通讯协议——查询命令
通讯协议——清除警报命令
5、电机控制电路
软件设计
1.从站主函数流程图
2.端口1中断函数流程图
3. 端口2中断函数流程图
4. 看门狗定时中断流程图
5. 主站主函数流程图
系统原理
本设计为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采用MSP430F149 作为核心,两块系统板(主站和从站)组成有线监控装 置,实现了对液体点滴速度的定点检测与循环检测,且 动态显示点滴速度。速度检测采用主动红外发射接收管, 通过放大,整形输出脉冲,送单片机进行计数,以检测 其速度。键盘采用4x4矩阵键盘,可通过按键设置液体点 滴速度,并使用步进电机进行速度控制;显示采用12864, 可以动态显示点滴速度及设定,通信等信息。报警检测 也采用红外发射接收管,报警装置是由发光二极管和蜂 鸣器组成的声光报警。为了达到较好的调整稳定度,通 过软件实现控制电路的自适应调节,实现了多机通信, 即一个主机站控制多个从机站和主、从机之间的数据传 输。
3. 点滴速度控制方案选择
方案一:通过改变输液瓶高度控制垫底速度。滴斗到 受液瓶的高度H2来调节点滴的速度,由电动机带动储液 瓶使储液瓶上升或下降改变滴斗到受液瓶的高度H2,从 而改变液体压强差,调节点滴速度。 方案二:通过控制滴速夹的松紧来控制点滴的速度。 在输液瓶高度确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输液管导通横截 面积实现点滴速度的控制。 综合分析: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调节输液瓶高度,通 过高度与点滴速度的关系实现PID控制,容易较实现。方 案二由于输液管横截面积小,变形后恢复速度缓慢,安 装工艺要求高,难以控制。综合我们选择方案一。
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

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1设计思路利用单片机设计并制作一个智能化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利用控制步进电动机的升降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来设定,同时在水到达警戒线以下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2方案设计2.1 系统基本方案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点滴速度测量模块,储液液面检测模块,键盘显示模块,电机系统控制(点滴速度控制)模块。
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基本框图2.2 说明(1)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自定。
(2)储液瓶用医用250ml注射页玻璃瓶(瓶中为无色透明液体)。
(3)受液瓶用1.25L的饮料瓶。
(4)点滴器采用针柄颜色为深蓝色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滴管滴出20点水相当与1ml±0.1ml).(5)赛区测试时,仅提供医用移动式点滴支架,其高度约为1.8m,也可以自带支架;测试所需其他设备自备。
(6)滴速夹在测试开始后不允许调节。
(7)发挥部分第(2)项从站功能中,c中的异常情况自行确定。
2.3 系统各个模块的选择与论证(1)点滴速度测量方案一:采用电感式传感器测量点滴速度。
在输液器的漏斗外围绕线圈作为敏感元件。
当液滴滴下是电感量发生变化,通过LC振荡电路后输出变化的频率值,经过F/V变换电路及电压比较后输出TTL电平信号来检测点滴速度。
此方案测量精度比较高,但是外围电路比较复杂。
方案二:采用红外对管发射接收。
采用断续式的工作方式,在点滴落下时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产生高电平的脉冲信号。
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两对红外传感器一发一收,而不是只用一只传感器以反射式状态工作。
红外传感器有以下优点:尺寸小,质量轻,安装在滴斗上较简单;对辅助电路要求少,在近距可以用直流发射,电路简单,性能稳定。
此方案简单,较容易实现。
(2)储液检测电路题目要求是在储液瓶中的液位低于2~3cm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此是关键如何检测到液位的高度,报警较易实现。
检测液位有多种方法。
输液监视仪

输液监视仪
输液监视仪,通过液滴传感器对输液液滴进行侦测,是一种高智能的输液监护仪器、输液报警器。
护士可通过一键操作,设定输液基准滴速,同时设备自动生成“上限速”与“下限速”。
相当于护士可按主观预期,赋予设备监护工作指令,然后设备将进入自动值守状态,对输液全过程实施严密的监护,以确保输液安全有效。
输液滴速过快且不能及时加以调校纠正,有可能会影响到输液安全。
因此,当侦测到输液滴速过快时,除即时向护士报送相关信息外,设备将自动启动调校装置执行减速操作,以使滴速回归安全限界以内。
输液滴速过慢往往是跑针血肿的先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输液状况。
因此,当侦测到输液滴速过慢时,除即时向护士报送相关信息外,设备将发出语音提示请求调校,以使滴速回归安全限界以内。
而当输液完成且未被人察觉时,除即时向护士报送相关信息和发出语音提示外,设备将自动开启安全控制模式,对输液软管进行截流以作保护。
Android手机通用适配器,可为本设备充电。
充满一次电,约可工作一至二周(视使用情况而定)。
外形结构一般为掏空的凯旋门造型。
下面图片可以进行参考。
为方使用,输液监视仪一般会有一款专用托架。
建议将该托架以玻璃胶固定在病房设备带上,以方便设备取用与置放。
当取用设备时,以往外抽拉的方式,即可与托架分离,随取随用。
当设备不工作时,以往里推挤的方式与托架形成弹性连接,并方便充电。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设计

( 三 )R S 一 4 8 5接 口 电路
R S 一 4 8 5 最小 型由两条信号 电路线组成 。每条连接 电路有接大地参 考点 ,这 电缆能支持 3 2个发送, 接收器对 。为了避免地 面路 电流 ,每个 设备都要接地 。这电缆包括连至每个设备 电缆地 的第三信号参考线 。
方案一 :采用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具有 良好的起 、制动性能 ,
易于在广泛范围 内平滑调速 , 并且直流 电动机 的主磁通 l i 电枢 电流相互
独立 ,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 ,容易得到满意的动 、静态性能 。但其 不能定位 ,就是采用变速齿轮箱锁定 , 定 位也不会精确 ,而且转子发热 多 ,电 机 效 率 低 。 方案 二: 采用步进 电动机 。 步进 电动机可 以用数字信号直接进行开 环控制 ,易于起动 、停止 、 反转及变速 ,响应性也好。 ( 四 )显 示 界 面 模 块 这是决定系统使用是否方便的关键。 方案一 :采用 L E D显示 。显然这 只能显示非常有 限的符号和数码 对于本设计功能是不相适应的 。 案 二:采用点阵式 L C D显示 。这 是最为 复杂 的实现 ,需要完成 人揖的显示工作 , 但其功 能也是最 强大 的。 采用点阵式 L C D, 配合 F l a s h R OM 中的汉 字库 ,可以实现汉 字 显示 ,并将 点滴速度 显示 明确 ,使 用 户 自定义非常办便 。 权衡之后 , 我们决定选厢 方案二 , 它实现了用户设 定的实时显示 和 全 中文界 面,使界面非常之亲切 ,增强 了 人机交互性 。 ( 五 )系统 方案 框 图 £站 、从站控制系统均采用单 片机 8 _ 9 C 5 2为核心,系统框图如图 1 。 …于单片机 、_ 乜 动机 、 滴液传感器形成 了 闭环系统,反馈环节不断的进行 补偿, 系统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考虑到从站功能全部一致 , 只画m一路。 l L ’ i _ - Ⅲ 1 r i Ⅷ _ ]i i ; l 竺 H H I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题: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作者:赵立双(200407023007)吴崇飞(200407023005)吕可(200407023026)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员二队摘要本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建立了包括1个主站和16个从站的液体点滴速度控制装置。
设计中采用光电手段对点滴速度和输液瓶中液面高度进行检测,通过步进电机牵引改变输液瓶的高度对点滴速度进行控制。
系统中主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很好地实现与从站的通信和对从站的控制,并能有效地对从站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另外,为提高该系统实用性,在从站上还增加了向主站发送呼叫请求的功能。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1.点滴速度与液面高度检测方案方案一:利用药液的导电性,采用金属电极对点滴速度和液面高度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
当液体连接两个金属电极时,电路导通;当液体不连接两个金属电极时,Array电路断开。
这样,对于点滴速度检测:当液滴下落经过金属电极时,电路中产生一个电脉冲;对于液面高度检测:当液面高度低于警戒线后,检测电路断开,从而引图1起控制系统的中断处理。
方案二:采用光电传感器(由红外发光二极管与光电二极管组成)检测点滴速度和液面高度信号。
光电传感器又有反射式与透射式两种。
考虑到无色液滴的反射系数较小,因此采用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对点滴速度和液面高度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
当光电对管间没有液体时,达到光电二极管的红外光最强,流过光电二极管的电流相应为最大;当光电二极管间有液体时,由于液体对红外光的散射、反射和折射作用,使达到光电二极管的光强减弱,流过光电二极管的电流相应减小。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 方案一检测直接,获得的信号可不经处理直接供控制部分使用。
但其探测器接触药液,会对药液造成污染,这在医疗器械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方案二利用光电手段对检测量实施间接检测,从而达到探测器与药液隔离,不对药液产生任何污染。
但无色液体对红外光的散射、反射和折射作用不足够强,流过光电二极管的电流相应变化不大,因此就必须采用放大电路对光电二极管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使信号满足后续电路的要求。
综合上面对两种方案的考虑,本设计选用方案二。
2. 点滴速度控制方案方案一:改变一段输液管的输液截面积控制点滴速度。
原理与现行的输液管控制阀原理相同。
方案二:改变输液瓶高度控制点滴速度。
输液瓶高度的改变可直接影响输液管中压强的变化,根据点滴速度与输液管中压强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调整输液瓶的高度对点滴速度进行调整和控制。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方案一原理简单,但控制难度较大:输液管导通面积本来就不大,此方法控制点滴速度过于灵敏;输液管弹性欠佳,恢复原形时间过长,影响系统响应度;此方法必然在输液管上安装较大体积的控制部件,使系统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方案二控制方法简单,可用步进电机调节输液瓶高度,控制点滴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本设计选用方案二。
图23. 通信方案目前单片机间通信已有多种总线方式,如I 2C 总线方式、CAN 总线方式、RS-485总线方式、ISA 总线方式等。
但由于所学专业原因对这些通信方式不甚了解,且自学时间有限,利用以上方式实现通信方案难度较大。
本设计采用了一种自己设计的通信方案,如图3所示。
该方案中,主站通过4-16译码器选择要与之通信的从站,同一时刻主站只能选择一个从站并与之进行通信,通信的方向与内容由主站通过指令码方式传递给从站。
该设计把异常处理与正常情况下单片机间通信分开,另外设计了异常处理部分,如图4所示。
当某从站发生异常情况时,标志异常引脚输出高电平,触发主站中断。
主站响应中断后立即判读4-16编码器输出信号,从而判断发出异常图3图4信号的从站并利用图3通信系统与异常从站通信,获取异常信息并显示,同时发出报警。
二、 理论分析与算法设计通过测量发现输液瓶的高度改变量h ∆与点滴速度改变量v ∆成一次线性关系,图5为实际测量曲线(图中液面高度和滴数为测量量,不是改变量)。
由于输液瓶的高度改变量h ∆与点滴速度改变量v ∆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单片机可采用较为简单的查表法对步进电机实施控制。
对应上图,在单片机程序区可建立如下表格: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粗略计算出点滴速度v 所对应的高度h 。
定义数组:unsigned char code h_table[11] = {50,58,64,71,78,92,101,106,114,125,136};则点滴速度v 所对应的输液瓶高度h 可由以下语句计算得出: h = (h_table[v/10-2]*(10-v%10)+h_table[v/10-1]*(v%10))/10;利用上面方法可分别算出实际点滴速度f v 和设定点滴速度s v 所对应图5的输液瓶高度f h 、s h ,则所需调节的高度差f s h h h -=∆。
将需要调节高度h ∆传送到步进电机,通过多次反馈调节便可实现对点滴速度的控制。
三、 系统设计1. 系统构成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建立了1个主站和16个从站的有线通信控制系统。
主站通过通信部分可与各从站通信:读取从站状态、设定从站点滴速度、处理从站异常等,并对读取信息进行显示和适时开启警报,如图6所示。
从站对其控制的点滴装置进行点滴速度与液面高度的检测和显示,并根据设定点滴速度利用查表法驱动步进电机控制点滴速度。
同时对异常情况做出响应和报警,触发主站中断,如图7所示。
2. 主站主站通过与各从站间的通信,实时获取从站信息、响应从站异常,并根据需要设定从站点滴装置的点滴速度。
主站所实现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图6与从站通信:主站能够以巡检和定点检查方式访问从站,读取被访问从站状态信息,控制被访问从站点滴速度,并响应从站的异常与呼叫请求。
显示主、从站状态信息:正常工作时实时显示被访问从站的号码、点滴速度和设定点滴速度;用户设置时显示设置的进度与内容;当有从站发生异常或发出呼叫请求时显示请求从站号码和异常(包括呼叫)代码。
用户输入:用户通过按键控制系统工作,下面介绍主站按键组成部分和操作流程(如图8所示)。
三种状态。
滴速度。
1按键:对处于设定状态下的变量(从站号码或从站点滴速度)进行加1操作。
1按键:对处于设定状态下的变量(从站号码或从站点滴速度)进行减1操作。
声光报警:当从站发生异常或呼叫时,主站产生声光报警信号进行提示。
产生的报警信号可以通过上述确认键结束。
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结构将在下面详述。
从站是完成检测与控制任务的核心,其性能也是该系统性能优劣的主要判据。
从站在完成检测与控制任务的同时还要能够与主站正常通信,并接受主站的控制。
从站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检测:利用红外光电对管检测点滴速度与液面高度,并加适当放大电路以达到单片机对信号的要求。
控制:利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调整输液瓶高度,从而控制点滴速度。
显示:实时显示实际点滴速度和设定点滴速度,并在异常时显示异常代码。
用户输入:同样是利用按键作为输入设备,从站与主站相比没有状态切换按键和流速设定按键,增加了呼叫按键。
可实现的功能有设定点滴速度、发出呼叫信号和结束异常情况下的声光报警三种。
声光报警和通信功能:这两项功能与主站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4.通信电路由主站控制4-16译码器74LS154选择通信从站,通过数据线和时钟线传递信息。
从站异常通过与非门触发主站中断,并利用两片8-3优先编码器74LS148和四组二输入与非门74LS08组成的16-4优先编码器使主站确定发生异常的从站号码,电路如下图9所示。
图95.显示电路显示部分用8位七段数码管。
数码管采用共阳极接法,单片机通过3-8译码器选通不同数码管。
不同数码管相同端并联在一起,用单片机P0口驱动,电路如下图10所示。
图10由于系统中按键数量不多,因此每个按键可以单独连接一个I/O口,这样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利于编程实现,电路如右图11所示。
7. 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用于异常情况(包括从站的呼叫请求)下的提示。
包括声(蜂鸣器)、光(红色LED )两部分。
为节省I/O 口资源,设计中把声光部分串连起来,令两部分同步工作,电路如右图12所示。
四、 程序设计主站完成对各从站的监测与控制,不涉及直接读取点滴设置参量。
因此其软件设计核心是对从站检测方式的设定和与从站的通信。
主站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3所示。
图12从站完成对点滴装置的监控和与主站间的通信,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4所示。
图14在主、从站通信中,除异常中断是由从站引起外,其余均由主站开始。
由于通信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传输数据方式,因此在传输数据前有主站先发送相应指令代码,以确定传输的数据内容,达到主、从站传送、接收一致。
指令代码及其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下表:下面的图14和图15分别是主、从站对于除指令代码“11”外的通信子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对于指令代码“11”的情况余力相同,只需将主、从站通信中间过程稍加调换即可,图14主站五、参考文献1.刘月龙曹中平王善磊,《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论文,吉林大学2.廖军周盛郑忠军,《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温州师范学院,温州,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