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游牛首山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游牛首山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游牛首山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3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及答案_学习方法网---------------------------------------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及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2)从流飘荡:(3)横柯上蔽:(4)在昼犹昏: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5、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参考答案】1、(1)左右,不定数。

(2)跟随。

(3)树枝。

(4)如同。

2、BC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2004.内江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8.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4分)9.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10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答案:(一)11分7.B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10.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2004.青海省】(二)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16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D.在昼犹昏皆生寒树有时见日1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1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答案:11.净尽争着,竞争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12.C13.清澈湍急1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5.寒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16.D三、【20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二)(12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和朱元思书》20042012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和朱元思书》20042012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与朱元思书》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简介:含2004~2011年中考真题二、2004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分)(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负势竞上()(2)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3分)句子:译文:4.文章理解。

(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参考答案: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2.A(2分)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3分)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5分)三、2006年潍坊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缥:青白色。

千丈见底:—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急湍:急流的水。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相向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画、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相关试题及答案1.直接描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侧面描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文中写“水异”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水“异”在何处?[答]山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欢迎阅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C、好鸟相鸣。

相鸣:相互鸣叫。

D、千转不穷。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

俱:都。

B、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用:使用。

C、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用来。

D、策之不以其道。

以:按照。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

译文:(船)随着江流飘荡。

B、嘤嘤成韵。

译文: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C、望峰息心。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心就会想去栖息。

D、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参考答案]14、C。

15、B。

16、C。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丙】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2)窥谷忘反.(3)蝉吟鹤唳(4)岂.徒语哉7.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9.✬甲乙两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的情感也类似,请你写出他们的情感。

丙诗在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与甲乙不同,请你写出丙诗的独特之处。

【答案】6.(1)飞奔的马(2)同“返”,返回(3)鸣叫(4)难道,表反问7.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9.甲文,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21.《与朱元思书》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考案:26个试题

21.《与朱元思书》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考案:26个试题

《与朱元思书》2004—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6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1(梅州市·2011)一.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9.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4分)答案:第二部分 44分7. 3 D8. 4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9. 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分)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2(2010四川·广安)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28—32题。

(16分)[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简介:含2004~2011年中考真题二、2004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分)(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负势竞上()(2)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3分)句子:译文:4.文章理解。

(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参考答案: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2.A(2分)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3分)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5分)三、2006年潍坊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①猿则百叫无绝A. B.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①梅花为寒所勒C. D.②皆在朝日始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20、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

③勒:约束,阻止。

④设:着,涂。

21、C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四、2006年广西百色市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参考答案:21.B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五、2006年山西省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

(10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窥谷忘反(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参考答案:7、(1)这里指飞奔的马(2)同“返″,返回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9、B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六、2007年广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10、翻译与理解。

(6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分)(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3分)参考答案: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

(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

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七、2007年安徽省【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

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