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合集下载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教学目标: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一个干旱的宝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这片土地的地理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5.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分享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知识,了解家长对干旱地区的认知和看法,并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分享的内容。
6.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简单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独特地理单元充满好奇。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数据、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气候对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气候对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农业生产、能源开发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2. 讲授新课地理位置: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图,让学生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自然环境: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山脉等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相关问题。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认识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虽然干旱,但却是一个宝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增强对我国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活动。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其干旱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对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图片和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提问: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盆地吗?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对,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干旱的宝地。

【新知讲解】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范围图,让学生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回答: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旱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类型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两幅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分布的是哪一个沙漠?(2)塔里木盆地与周围的大洋距离分别有多远?(3)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学生:(1)塔克拉玛干沙漠(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陆因素)(3)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地形因素)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因而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沙漠和戈壁广布[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与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与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您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与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就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就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与戈壁广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塔里木盆地就是极端干旱的地区。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间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为什么如此干旱。

学生:根据地形图以及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并归纳,并让代表发表小组成果。

教师指导并总结:结合图8、17了解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远;地形方面,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板书)。

一、自然环境
1、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远
2、地形:盆地,周围山脉环保
过渡:由于干旱,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那么这里就是否有人类活动呢? 好,其实这里就是有人类活动的,那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于环境的关系。

提问:大家知道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哪里不?以及绿洲水源的来源?
学生:阅读并回答。

教师:适当指导并归纳板书。

板书:3、绿洲
山地降水
冰雪融水
活动:请同学们小组共同完成教材80页活动题1、2、3、
学生:观察图8、18并思考讨论,教师巡堂并指导。

学生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对于活动题第3小题,让学生阅读教材81页阅读材料“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条公路的修建就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的内容“油气资源的开发”(板书)。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展示:1、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地区,及主要油田的开发状况,使学生明确齐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要量大,但能源的开发时间较长,增产难度大。

2、展示图8、19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并解释说明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就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说明西部地区能源丰富。

降水稀少(干旱
)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就是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图8、19,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同时结合教材图8、21,说明图中输气管经过的地区,同时让学生完成活动题第1题。

学生:归纳总结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板书: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活动: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说明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提供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东部的贡献;与其它能源相比,天然气的优势;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保的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指导。

※课堂总结:您今天的收获就是什么?学生根据笔记以及板书等,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自然环境
1、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远
2、地形:盆地,周围山脉环保
3、绿洲
山地降水
冰雪融水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教学反思:本课知识贴近时事,但对于“西气东输”工程学生还就是较难理解,教师要详细讲解。

降水稀少(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