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外生命
太阳系外的行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

太阳系外的行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太阳系外的行星,探索它们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在人类长久以来的探索和科学研究中,我们深知地外生命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和希望。
虽然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明确发现地外生命,但是我们不断探索太阳系外行星,并在其中寻找着希望的蛛丝马迹。
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天文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开始从观测红外线光谱、准确测量光度变化等多个角度来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截至目前,科学家已确认了数千颗太阳系外行星,让人类更加相信地外生命的存在可能性。
二、行星的生命居住区研究发现,行星的生命居住区是存在地外生命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个居住区通常指的是距离行星的中心适当距离内能够将表面水维持在液态的区域。
这种液态水的存在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因此,科学家们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时,也主要关注这些行星是否位于类地行星的生命居住区。
三、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研究在探索太阳系外行星中,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气象建模方法,了解行星的大气成分和表面环境等信息。
这些研究揭示了许多行星在地理和气候上与地球相似程度,从而让人们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更加乐观。
四、化学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针对地外生命的可能存在性,科学家们也通过分析行星大气中的化学成分来探索生命的迹象。
例如,有机分子的发现、氧气和甲烷等气体的存在等,都被视为潜在的地外生命存在证据。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进一步关注这些化学特征,以寻找更直接的地外生命迹象。
五、行星探测任务的实施随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研究进展,国际上也相继开展了多个行星探测任务,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些行星的特征和潜在的适居条件。
例如,美国的开普勒探测器和土卫六的探测任务,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太阳系外行星的重要信息和有力证据。
六、太阳系外行星的未来展望虽然地外生命的存在仍然是科学难题,但通过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研究,我们正逐渐满足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和希冀。
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与探索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一步

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与探索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一步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家园,然而,长久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与想象从未停止。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与探索方面。
这些发现不仅推动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成为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从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历程、探索方法以及潜在的地外生命存在进行探讨。
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历程人类对于太阳系以外行星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直到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突破和卫星任务的开展,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才真正进入大规模的阶段。
早期的太阳系外行星发现主要依赖于旁观效应,即通过观测行星绕恒星运动时产生的微弱光变或频率变化来间接确认行星的存在。
著名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就成功地利用了这种观测方法,发现了大量的太阳系外行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还发展出了其他直接的观测方法。
例如,径向速度法通过测量行星引力对恒星运动的影响来确认行星的存在。
此外,凌星观测法通过观测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引起的光度变化来探测行星。
二、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随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人类开始尝试寻找其中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的行星。
这项任务充满挑战性,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测行星的大气层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
例如,探测大气中的生物标志物质,如甲烷或氧气等,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间接证据。
其次,透过探测行星的温度和地球类似的气候条件,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其表面是否适宜生命的存在。
这主要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来测量行星的温度,并结合气候模型来模拟行星的气候条件。
此外,通过搜索行星附近的行星卫星或戴森球等特殊构造物,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外星文明存在的线索。
例如,卫星的引力影响、外星文明的无线电信号等。
这些方法还在不断发展中,将为我们寻找地外生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
三、太阳系外行星的潜在地外生命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为寻找地外生命带来无限的希望。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天空中的星星充满好奇,它们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孕育着生命的奇迹?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外生命搜索成为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努力寻找宇宙中的生命迹象,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地外生命搜索的第一步是确定搜寻的范围和方法。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搜索:一是直接探测其他星球的大气和表面,寻找生命活动的迹象;二是监听可能来自地外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在直接探测方面,火星无疑是研究的焦点。
火星的表面曾经存在液态水,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火星车和轨道探测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如甲烷的季节性变化,这可能暗示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存在。
此外,欧罗巴、恩克拉多斯和泰坦等太阳系内的卫星,由于其地下海洋的潜在存在,也成为了搜寻生命的热点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无线电搜寻地外文明(SETI)项目,则是尝试接收可能由地外文明产生的无线电信号。
例如,阿雷西博望远镜在波多黎各的观测站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这方面的先驱。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分析前所未有的数据量,提高了发现人工信号的机会。
尽管这些努力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确切的发现,但它们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每一次探索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新理论的提出,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支持。
然而,地外生命搜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它需要昂贵的资金支持、国际合作以及对潜在错误的容忍。
科学家们必须严谨地区分地球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与真正的地外生命迹象。
未来,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能会派遣更多的探测器,甚至是人类自身,直接探索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星体。
同时,随着对遥远系外行星大气成分的分析技术日益成熟,我们或许能够在其他恒星系统中发现生命的证据。
地外生命搜索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探索之旅,它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和科技的极限。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无疑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位置的理解。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焦点之一。
虽然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生命,但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地球之外是否也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生命?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不仅仅是对宇宙的探索,更是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深入思考。
地球之外的生命存在可能性从地球独特的条件出发,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之外存在其他生命体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首先,我们知道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系和行星,每个星系中都有大量行星,这个范围如此之广,让我们相信地球上可能不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
其次,地外生命并非所有都需要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相同,可能是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存在。
而且,在地球上极端环境下也发现了极端嗜温菌、嗜盐菌等极端微生物,这表明生命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所以,在宇宙浩瀚无垠的空间中,各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为地外生命提供了可能栖息之所。
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目前寻找地外生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行星探测器人类通过制造各种类型的行星探测器来对其他天体进行勘测。
比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
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这些系外行星是否符合孕育生命的条件。
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搜索地外文明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收集并分析信号,寻找可能来自地外文明的迹象。
行星表面探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登陆探测任务计划在其他星球上实施,以探查这些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这将提供更多关于其他星球环境和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信息。
地外生命对人类意义重大如果真正找到了地外生命,将会在科学领域和哲学领域引发巨大震撼。
首先,在科学方面,地外生命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关宇宙和生命起源相关问题的答案,推动整个科学领域向前跨出一大步。
而在哲学方面,则会激发人类更深层次对于自身意义和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结语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科学家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但相信随着技术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终将揭开这个宇宙中更为神秘面纱,找到真正意义上失散多年的“亲戚”。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最复杂的存在之一。
人类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而地球作为我们唯一熟知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让人类开展了诸多关于地球内生命起源的研究。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地球之外是否也存在生命?这个问题正激励着我们走向太空,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
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地外生命,指的是除地球以外,在其他行星或类地天体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人类研究地外生命并非没有依据。
首先,在地球上有许多极端环境下能够存活的生物,如极端嗜热细菌、嗜盐细菌等,这表明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能存在。
因此,如果在星际空间中发现与地球上生物有相似特征的天体,也就意味着那里很可能存在着生命。
其次,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类地行星,它们拥有液态水、大气层和温度适宜等条件,这些条件或许可以满足生命存在所需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系外行星中发现液态水意味着该行星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潜在条件。
总体来说,地外生命的存在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基于科学研究和推测得出的可能性。
人类已经开始尝试寻找地外生命的线索,希望能够在宇宙中找到新的生命形式。
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为了寻找地外生命的蛛丝马迹,科学家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积极进行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通过透过望远镜观测行星表面特征、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无线电信号等方式,我们可以探测到其他星系中存在类地行星或具备适宜生命存在条件的天体。
这些探测手段为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重要工具支持。
行星表面探测任务除了远距离观测外,人类还致力于发展能够在行星表面进行探测的任务。
例如,“火星车”是人类派遣到火星表面进行勘测和采样的探测器,“月球车”则是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勘测和实验的工具。
通过这些探测器,人类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其他行星表面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生物痕迹。
外星文明信号搜索寻找地外文明也是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通过监听来自宇宙中未知来源的信号来尝试捕捉外星文明可能发出的信号。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永不满足的,而在这浩瀚无垠的星辰之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生命的可能一直激发着我们的想象与探索。
地外生命搜索,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推动着我们认知的边界。
科学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利用射电望远镜,我们可以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微弱信号,尝试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
通过探测其他星球大气成分,我们寻找生命的化学指纹——比如氧气、甲烷和水蒸气。
这些方法虽然间接,但却提供了诱人的线索。
火星曾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目标。
它的河流床和矿物沉积暗示了古老的水流活动,为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环境提供了证据。
探测器如好奇号和毅力号正在其表面和地下进行深入的化学分析,寻找生命的痕迹。
科学家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系的边缘,冥王星和柯伊伯带。
这些冰冷的区域可能隐藏着由水、氨和甲烷组成的海洋,或许有未知的生物在其暗流中游弋。
而在更远的外太空,围绕着其它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成为了新的焦点。
特别是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它们距离母星适中,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有可能拥有液态水。
开普勒和苔丝等空间望远镜已发现数千颗这样的系外行星。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开发了更为直接的生命探测技术,比如将微型生命探测芯片搭载在探测器上,直接在火星或其他星球的表面寻找生命的分子迹象。
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甚至让我们幻想未来能够识别出非地球起源的遗传物质。
然而,地外生命搜索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它还涉及深奥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如果发现了地外生命,无论其形态如何原始,都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它可能会根本改变我们对生命、宗教和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认识。
地外生命搜索是一场融合了最尖端科技和深刻哲学思考的探险。
每一次望远镜的观测,每一次探测器的发射,都是我们向着未知迈出的一大步。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与宇宙中的邻居握手,共同讲述星河间的故事。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与探索。
地球上亿万年的演化留下了生命多样性的壮丽画卷,但我们是否孤独,是否孤独地在宇宙中游弋呢?这个问题激发着人类对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探求。
本文将从生命的起源和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生命的起源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唯一宜居星球,人类的生命源自地球。
根据科学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早期地球。
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原核生物,随后逐渐演化为真核生物,从而诞生出数以百万计的物种。
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地球生命仅是宇宙生命的微小部分。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生命在宇宙其他角落的蛛丝马迹。
在太阳系中,土星的土卫六的冰月恩凯拉笼罩着液体海洋,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
而地外行星、系外行星等地方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生命形式。
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外星生命的形式外星生命的形式可能和地球生命大相径庭,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地球生命相似。
科学家们设想外星生命可能是基于碳的,也可能是硅基生命,又或许是利用不同元素构建的生命形态。
人类需要开拓想象,去拓展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能。
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寻找外星生命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
科学家通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仪器设备扫描宇宙,寻找外星文明的信号。
另一方面,通过深空探测器探索太阳系外行星、彗星、冰卫星等天体,寻找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地外生命的存在性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之大,地外生命的存在是很有可能的;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复杂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宇宙中的孤例。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的深入,或许会有更多的答案浮出水面。
结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之外的生命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热爱探索未知,渴望了解宇宙中的奥秘。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找到答案,生命的起源和地球之外的生命将揭开更多迷人的面纱。
通过对生命的起源和寻找地球之外生命的探讨,我们或许能更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系外行星的探测与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系外行星的探测与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系外行星,或称为太阳系外行星,指的是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
自从1992年首颗系外行星被确认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对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系外行星的了解逐渐加深,从而使得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不断增强。
本文将探讨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特征、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潜在可能性。
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渐变法(Transit Method)这一方法是目前探测系外行星最常用的方法。
当一颗行星经过其母恒星前方时,会导致恒星光度出现微小而周期性的下降。
这种光度变化可以通过精密的天文观测设备监测到。
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行星的大小、轨道和距离等信息。
例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是采用渐变法探测了数千颗系外行星,使我们对这些天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径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径向速度法通过观察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的小幅度移动来检测周围的行星。
在这个过程中,恒星会因引力而产生轻微的“摆动”现象,从而引起其光谱中的红移或蓝移现象。
通过分析这种光谱变化,科学家能够确定行星存在及其质量和轨道特征。
这种方法在早期发现系外行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探测到大质量、靠近宿主恒星的行星。
3. 直接成像法(Direct Imaging)直接成像法是指直接拍摄恒星周围的亮点,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系外行星。
这一方法通常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成像技术,因为恒星本身通常比周围的行星要亮得多。
通过使用先进的光学仪器,例如带有遮挡物和干涉仪技术的高分辨率望远镜,这一方法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
直接成像法虽不如前两种方法普遍,但为某些特殊情况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如直接观察到系外行星的大气组成等。
系外行星的分类与特征随著探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系外行星。
这些行星依照其特征可大致分类:1. 类地行星类地行星是指那些与地球相似、具有固态表面、可能拥有水和大气层的小型岩石类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地球的图片
B面有116幅图画和照片:几何图形圆、太阳系在银河 系中的位置、地球大气层的化学成分、DNA图、人体 图解、地球的海洋、河流、沙漠、林木、大陆、山脉、 花卉、昆虫、鸟类、兽类、海洋生物; 人类在吃饭、工作、玩耍图像和不同民族的图画; 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美国旧金山的金门桥以及联 合国大厦等人类工程成就的图像; 太空行走中的宇航员、日落黄昏美景等。其中有两张 关于中国的照片,一张是八达岭长城,另一张是中国 人的家宴吃饭情景。
月球未见“广寒宫”
查遍水星水无踪
“维京”梦断金星路
“海盗”双双两手空
未来在太阳系内寻找地外生命
1、到哪去寻找? 2、寻找什么? 3、用什么寻找?
1、到哪去寻找?
首选目标是火星,其次是木星的卫星欧 罗巴、土星的卫星泰坦、彗星、流星体 和微流星体。 在火星上寻找生命,主要集中于现在或 过去曾经有水的地方,如古湖泊和古河 道;富含酸的次表面区域,这些区域适 合于化学能自养型群体的生存;永冻地 区和热液喷口地区。
地球上的男人和女人
人的手及X光照片
“旅行者”号目前的状态
“旅行者”1/2号分别于1988年11月和1989年 10月离开太阳系,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银 河系其他恒星飞去,大约要过14.7万年和55.5 万年,才能分别到达另一个恒星世界。 Voyager-1 Voyager-2 到地球的距离(AU) 91.283 73.248 速度(km/s) 20.441 27.929 (相对于地球)
生命的主要种类
archaea古细菌 bacteria细菌 eukaryotes真核生物 viruses病毒 人类属于真核生物
为什么要寻找地外生命
是科学上的最大秘密和挑战 有助于加深对生命起源与演变的认识 提高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 探索地外文明,有助于人类更深刻地认 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破除伪科 学
目前参加SETI的组织和望远镜
澳大利亚的Parkes射电望远镜; 美国Ohio州立大学的射电望远镜;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SETI研究所; 美国哈佛大学的SETI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外文明搜 索计划; 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Arecilo
Parkes射电望远镜
德国100m孔径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国家天文台的“FAST”
爱好者的计划
Bob 和Mike两人组织的计划,用两架望 远镜,一个安在美国西部加州,另一个 安在东部的Colorado,相距1000英里, 形成长基线干涉。
SETI的激光观测
哈佛与伯克利大学建立了Columpus光 学SETI天文台; Leuschner天文台; 麻省理工学院的Oak Ridge天文台。
几种可能作为生命介质的液体的 熔点和沸点
液体 水(H2O) 氨(NH3) 甲烷(CH4) 乙烷(C2H4) 熔点 0C -78C -182C -183C 沸点 液态的温度范围 100C 100C -33C 45C -164C 18C -89C 94C
地球上极限情况下的生命
常年冰复盖的底部发现微生物生命; 在深海在地球富含酸的热喷泉、富碱性的钠湖 和饱和盐床中发现微生物; 在南极火山口,温度高达 120°C ,发现细菌 从风化的玄武岩得到能量; 某些微有机物经受得住紫外辐射,有些能耐极 端的饥饿、低营养水平和低的水活动性; 孢子构成的细菌从嵌入琥珀里黄蜂的胃中再生, 琥珀形成的时间约在25-40百万年之间。
中文问候语
有普通话、广东话、厦门话和上海、浙江一带 的方言吴语。 在汉语中首先是一位小姐用广东话向外星人发 出的亲切问候:各位都好吗?祝各位平安、健 康、快乐!接着是一位厦门妇女口音:太空朋 友,你们好。你们吃过饭吗?有空儿来这儿坐 坐。吴语的问候话是:祝你们大家好!最后是 一位男子说的标准普通话:各位都好吧!我们 都很想念你们,有空请到这里来玩!
2.3 寻找地外生命
一、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寻找地外生命 二、寻找地外生命的方式和方法 三、未来的寻找计划
什么是生命?
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 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 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 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 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的共同属性
世界名曲录音
A面第三部分,用了90分钟:精心选择的27首古今
世界名曲录音。以巴赫的《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的 第一乐章为开始曲,接着是丘克·贝利的《约翰B, 再见》;还有小夜曲《黑沉沉的夜》、《新几内亚人 的房子》,以及西方的爵士音乐、摇摆舞曲;世界许 多民族的歌曲。其中还录制下了中国的京剧唱段和用 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乐曲《高山流水》等等;最后是 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 号)第五乐章(小歌)作为压轴曲而终止。
SETI@home 的用户
搜寻“外星人”信号的结果
没有直接的结果; 支持了海豚语言研究; 促进了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探测; 促进了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否定了一些科学幻想故事。
2、发射飞船, 直接探索太阳系中的天体
月球探测系列飞船 金星探测系列飞船“维京”号(Venera) 火星探测飞船:海盗号,火星漫游者 伽利略飞船 “先驱者”11、12号 旅行者1、2号
3、向太阳系外发出 地球人类的信息
先驱者10、11号 旅行者1/2号
旅行者(Voyager) -1/2号
有16台小型火箭 发动机,重量是 825公斤,由6.5 万个零件组成; 抛物面天线直径 3.65米。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 能热电发电机作能 源。飞船设计总寿 命为10亿年。
携带的科学仪器
摄像设备 空间环境探测设备 通信设备
唱片的A、B面
A面内容
美国前总统卡特签署 的电文; 联合国当时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口述的 录音祝辞; 地球上55种语言的问候语; 35种自然界音响; 27种世界名曲。
美国前总统卡特签署的电文
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பைடு நூலகம்是 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 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 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 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 入到银河系系这个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 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 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 界的良好祝愿。
瓦尔德海姆口述的录音祝辞
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一个包括地球上 几乎全部人类的147个国家组织的代表, 我代表我们星球的人民向您们表示敬意, 我们走出我们的太阳系进入宇宙,只是 为了寻求和平和友谊。我们的星球和它 的全体居民,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 小部分。正是带着这种善良的愿望,我 们采取了这一步骤。
一颗探测器连续探测木星和土星的机会 是20年一次; 连续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的机会平 均45年一次; 拍摄这套“太阳系全家福”,每 179 年 才有一次机会,只有在1977年8月20日 以后的一个月内发射,才能赶上此机会, 否则要到2154年。
Voyager星际飞行(VIM)
1989 年,“旅行者一 1/2” 号完成在太 阳系的探测任务,当时旅行者一1距离太 阳 约 40AU , 旅 行 者 2 号 距 离 太 阳 约 31AU ;现在,旅行者 1 号和 2 号分别以 每年 3.5AU 和 3.1AU 的速度离开太阳系; VIM 分三个步骤:测量终端激波、日球 鞘和星际探索;
来自地球的声音
A面第二部分,用12分钟录下了35种地球自然 界的各种音响:表示地球沿轨道运行中急速的 风驰电掣声;火山爆发声、滂沱大雨声;生命 的萌发声,海浪拍岸的波涛声;火车、飞机、 汽车疾驰的轰鸣声,土星5号火箭发射声等反 映人类技术进步的声音;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 哭声、妈妈的吻、呼吸声、脉搏声、人的笑声、 脚步声;还有各种鸟啼、犬吠、 兽吼、虫鸣 声;风声、流水声、脉冲星天电干扰声和宇宙 噪声等。
English French Japanese Russian Spanise Wu
Birds Kiss Train wildog
世界名曲录音
A面第三部分,用了90分钟:精心选择的27首古今
世界名曲录音。以巴赫的《布兰登堡第二协奏曲》的 第一乐章为开始曲,是由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交响 乐团演奏的;接着是丘克•贝利的《约翰B,再见》; 还有小夜曲《黑沉沉的夜》、《新几内亚人的房子》, 以及西方的爵士音乐、摇摆舞曲;世界许多民族的歌 曲。其中还录制下了中国的京剧唱段和用古琴演奏的 中国古典乐曲《高山流水》等;最后是贝多芬的降B 大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第五乐章(小 歌)作为压轴曲而终止。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分子成分来看,生命 体中有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 种有机分子。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3)生物具有从环境中提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以 具有生长和再生的能力。 (4)新陈代谢。
(5)生长特性。生物体能通过新陈代谢的作 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在其中起 决定性作 (6)遗传和繁殖能力。。 (7)应激能力。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 反应。 (8)进化。生物表现出明确的不断演变和进 化的趋势。
VIM的三个阶段
终端激波大约距太阳80~90AU,预计旅 行者一1号在2004~2005年到达; 日球鞘厚度约几十AU,需用几年的时间 才能通过; 星际探索阶段是旅行者号星际飞行的最终 目的。
茫茫太空觅知音
为了寻找“宇宙人”,旅行者带上了 “地球之音”的唱片; 唱片的直径为 30.5 厘米,还有一套播放 器件,可以保证10亿年仍能正常播放。 唱片记录的是地球上各种有典型意义的 信息,可以连续播放两小时。
(4)建立了探索地外文明的因特网,爱好者可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参与研究; (5)从2001年起, SETI 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 和天文台,搜索地外文明发出的激光信号 (6) 2001年底,中国国家天文台的“FAST”(大 射电望远镜计划)项目预研究宣告结束,中国 正试图通过建造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参与探索 地外文明计划。 (7)计划建立“平方公里阵列”(SKA)望远 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