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人体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高考生物复习之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同步练习1.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
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
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C.服用 ACEI 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 的调节2.如图为某健康的学生血糖变化情况,他在13 时前仅吃了早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B.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C.图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D.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4.以下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合成速率会加快B.进食会引起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降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6.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的生命活动。
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
血糖的调节高三高中生物教学课件课件.ppt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病
血糖高 不一定是 高血糖 不一定是 糖尿 也不一定是 糖尿病
〔四〕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
验血
高血糖
验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尿
糖尿病
2、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
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
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
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
变化曲线。
100
2
0
1
2
3
摄取葡萄糖溶液
血糖降低
+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
+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一种激 素,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 糖含量升高;
2、生长抑素:由胰岛D细胞分泌的,可抑制胰 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胰岛素和胰高血 糖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
3、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作用 是调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并促使蛋 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为糖元和葡萄糖。
血糖升高
下丘脑
胰岛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另一区域
B细胞
分泌增多
〔-〕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
〔+〕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胰岛
分泌增多 肾上腺
分泌增加 A细胞
髓质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血糖降低
〔三〕血糖平衡的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 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第一章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二 血糖的调节
高考试题及插图在“血糖调节”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戀寸f拘各f备考方略2020年第3期高考试题及插图在“血糖调节”一轮复习中的运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13161)胡静董清沈帆摘要在“血糖调节”一节教学中,应用相关高考试题和插图开展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胰岛素降 血糖机理及糖尿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联系、完成知识迁移并发展科学 思维。
关键词高考试题及插图;血糖调节;复习教学;科学思维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0)3 -0064 -03“血糖调节”相关问题中,血糖调节模型、胰岛 素降血糖机理及糖尿病机理非常适合以过程图的 形式组织复习。
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高三学生,教 师需要提供更多背景知识,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 中加深对机理的理解,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高考试 题是非常宝贵的复习资源,试题及插图蕴含丰富 的、视觉化的多重编码信息,这些信息是对专业、难 理解机理的简化和提炼。
将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示 意图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 握,同时能熟悉命题意图,提高解题能力。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血糖调节”是《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体液调节中的实例,也是第1章“人 体内的环境与稳态”的体现。
本节知识点与《生 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糖类及细胞呼吸、《生 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药物等 知识点紧密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意义。
本节 课为血糖调节的一轮复习,课程标准和考纲对血糖 调节模型以及糖尿病相关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血糖调节相关的基础知识及 解题能力,但是会略有遗忘,而对血糖调节及糖尿 病相关机理则缺乏深人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也有待提尚。
综合上述分析,本节课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糖尿病 的发病机理。
这两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教学设计以2019年江苏高考题为主线,复习血糖调节的基础知识,接着深人挖掘胰岛素降 血糖机理以及糖尿病机理,以期提高学生对本节内 容的认知水平。
2021高考生物训练15人体稳态及其调节方式含解析

人体稳态及其调节方式例1.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A 渗回B 和渗入C 的量相差不大C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 正确;组织液A 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 ,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 ,B 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I 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 正确;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I 端进入A ,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I 端胰岛素含量高,D 正确。
【答案】B例2.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途径1:下丘脑―→腺体――→分泌激素途径2: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B .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D .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1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解析】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1,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A 错误;途径2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2分泌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 正确;途径2分泌的激素与途径1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1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 错误。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1关:基础知识——判一判提示:如果在涉及某个知识点时,你不记得,或不能确定,或判断错误,请一定要通过查阅、梳理课本相应内容,自己得出答案或进行纠错。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有关,与无机盐无关。
( )4.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 )5.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 )6.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二、内环境的稳态1.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是由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 )4.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 )6.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 )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 )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下丘脑。
( )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 ) 3.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退。
( )4.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 )5.离体情况下,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属于反射。
( )五、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血糖平衡的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度第一学期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涵盖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1模块第2章“神经调节”第3章“体液调节”和第4章“免疫调节”等教学内容。
第二轮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重要概念“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进行复杂而精细的调控,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对内外环境的波动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的理解,深化知识体系,训练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强化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
本单元以“藏在冬奥里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为大情境,将冬奥会中运动员的免疫保障、饮食保障和比赛过程作为主线,挖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或问题,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评价目标,构建新情境下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知识体系,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本单元学习任务的构建如图1所示。
本节课侧重于血糖平衡调节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在引导学生解读运动员血糖波动的原因、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并探究“智能胰岛素”的制作,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糖尿病治疗的困境,并客观分析与评价“智能胰岛素”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激素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进而感受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缜密性。
在思考、探究、质疑和讨论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1)通过概述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解读运动员进食和运动过程中血糖波动的曲线图、梳理血糖含量变化与细胞内糖代谢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稳态与平衡等生命观念。
(2)分析胰岛素作用机制图,设计并探究“智能胰岛素”的制作方案,提高论证、评价的思辨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3)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智能胰岛素”,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提升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
3.教学过程3.1创设情境,聚焦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师播放北京冬奥会中特色美食的视频,展示我国国家队的饮食方案能量摄入分配,提出问题:令运动员“上头”的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我国国家队的饮食方案中强调碳水能量摄入要占一大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展示运动员进食和运动过程中血糖变化的曲线,请学生思考:导致上述过程中血糖变化的原因。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 血糖调节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
(重点)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
(难点)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①胰岛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糖原分解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注:“+”代表促进作用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由曲线可知:(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材地位:《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一部分,与人类自身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维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二、重、难点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
三、阅读以下资料并思考资料一: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
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
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
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
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分子量5700,由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
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
A-B链之间有两处二硫键相连。
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
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资料二: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
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含量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血糖的平衡(识记);(2)了解血糖平衡的意义(识记);(3)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识记);(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力方面(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
3.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
通过联系已学过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经过类比,使学生了解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含量也是稳定的,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到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之间既有拮抗关系,又有协同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神经调节涉及到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部分,涉及到的效应器有多个,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
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致病原因、判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糖症的关系,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糖尿病的成因”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
教学手段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际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2.演示实验:展示尿糖的测定方法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本节课涉及的许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或熟悉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通过前面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血糖含量也是平衡的,至于具体的来源与去路在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均已学习过,本节课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回忆,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分析这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
至于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可通过观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血糖失衡后,可以引发各种疾病,低血糖症是学生已学习过的,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高血糖症。
至于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兴奋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诱发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怎样诊断?如何治疗?应该给患者提出哪些防治措施?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在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同时,也容易体会出血糖平衡的意义,体会出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增强卫生保健的意识,受到STS的教育。
一、导言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提出的相关问题是:(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通过以上精心设疑,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新课(一)血糖的平衡结合书中图1-5,引导学生回忆。
总结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稳定的,正常值为80~120 mg/dL。
引导回忆、总结的问题是:(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3)肌糖元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忆、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教师出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结合书中图1-6,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糟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激素的了解。
4.教师提供有关肾上腺素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出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5.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6.通过分析产生各种激素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探究对应的效应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又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7.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8.引导学生总结调节血糖平衡的两种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有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1.引导学生分析:当血糖浓度低于或高于80~120 mg/dL时,可能引发的疾病?引导探究的问题是:(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3)当空腹血糖高于13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为什么?(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出现尿糖吗,为什么?(5)血糖平衡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区分开什么是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晚期症状,什么是高血糖和糖尿,从而总结出血糖平衡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认识到:只有当血糖超过了肾糖阈(160~180mg/dL),才可能出现糖尿。
所以,诊断糖尿病时,既要验血,又要验尿,只有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
(2)教师进一步引导探究: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胰岛素是人体内惟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患者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此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索分泌不足。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这个问题,教师要利用学生已学过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加以解决。
在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做出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学会设计实验的目的。
最后教师演示利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尿糖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教师提供有关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深入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加深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口服药物、注射药物、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
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研究、发散思维来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的能力。
(6)教师引导学生对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进行比较,以检测学生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①高血糖一定会出现糖尿吗?②如果某人持续性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患了糖尿病?③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尿才导致多饮的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对糖尿病的病因和症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到达巩固强化、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教学反馈引导学生分析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
要点提示1.本节课涉及到大量的旧知识,例如,血糖的三个来源,三个去路;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鉴定还原性糖的方法等。
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联想,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多种血糖失衡症。
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3.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带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目前尚无的方法。
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学习。
板书设计一、血糖的平衡二、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血糖平衡的意义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糖尿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四、糖尿病及其防治1.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3.症状:三多一少4.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