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2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教学目标:1.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间的拮抗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3.探讨动物激素调节的实例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教学重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过程:(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过程说明:1.新课引入:问题探讨: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
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呢?2.疑难知识点拨:通过问题探讨提出血糖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的内容思考什么是血糖?同时结合课本p25图2-9分析血糖的正常范围、来源及去路。
(1)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等(2)血糖去路: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等强调:①主要来源为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去路为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②因为肌肉细胞缺少一种分解肌糖原的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变成葡萄糖,故血糖来源中只有肝糖原的分解,而去路中却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师:血糖究竟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涉及到的激素又有哪些呢?(3)建立血糖平衡调节模型:结合教材p26图2-10思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来调节血糖平衡的?引入模型建构,建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
(4)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神经—提议调节(5)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拮抗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种生理效应起相反作用的现象(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协同作用:两种激素对同一种生理效应起相同作用的现象(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影响血糖浓度上)(6)维持血糖平衡的意义(7)血糖失衡的实例——糖尿病通过常见疾病,介绍糖尿病的类型、形成原因、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分析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原因。
3.本节知识小结:(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3)血糖平衡调节模型(三)课后任务1.完成配套练习2.完成各知识点的阅读理解(四)教师任务作业检查及讲评(五)知识复习板书设计:1.血糖的来源及去路2.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参与调节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4.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目标:了解血糖平衡的重要性,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的关系。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血糖平衡的意义
1. 血糖的作用
2. 血糖异常对健康的影响
二、血糖的调节
1. 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
2. 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
3.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4. 肾上腺素的作用
三、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
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2. 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简要介绍血糖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展示:展示血糖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常血糖范围。
3. 教学:介绍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以及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过程。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5. 总结:总结血糖的调节过程。
第二课时:
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
2. 分析:分析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3. 探讨:讨论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
4. 提问:提问学生血糖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保持血糖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胰岛素?它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2. 低血糖和高血糖分别会引起哪些症状?如何处理?
3. 糖尿病是如何发病的?它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正确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者,评分为优秀。
血糖调节说课稿

血糖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血糖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血糖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先介绍了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最后强调了血糖平衡的意义以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的代谢、激素的作用等。
但对于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阐明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3)说出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糖尿病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同稳态的维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2)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构建。
(2)糖尿病的形成原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血糖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展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糖尿病的案例。
4、模型构建法:引导学生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血糖的含量为什么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导入新课。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糖的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掌握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
3. 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类型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血糖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血糖在人体中的作用: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保持正常血压等。
3. 血糖调节机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糖尿病的成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
5. 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糖的概念、作用、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
2. 教学难点:血糖调节机制中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血糖调节的过程。
2.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血糖的作用:阐述血糖在人体中的功能,如提供能量、维持大脑功能等。
3. 讲解血糖调节机制:介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讲解糖尿病的成因和类型:分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
5. 案例分析: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成因,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糖概念、作用和调节机制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糖尿病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血糖调节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糖尿病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3.2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餐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运用建模、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建构并论证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2. 结合图例分析,简述反馈调节机制,形成个体层次的稳态与平衡观,认同稳态的意义。
3. 参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的讨论,养成并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建构血糖升高时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重点和难点)。
2.简述反馈调节机制,认同稳态的意义(重点)。
教学过程:1.借用糖尿病患者数据,引入血糖调节引入:教师提供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分布图,指出我国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且每年患病人数呈现增加趋势。
为什么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者血糖居高不下?而我们正常人又是怎样维持血糖平衡的呢?由此引出血糖平衡的调节复习。
2.分析资料,建构并论证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环节一:建构血糖升高时的血糖平衡调节模型教师提供资料1——健康人餐后血糖变化图(图1),引导学生分析AB段血糖升高的原因和BD段血糖下降的原因。
学生很容易想到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BD段的变化。
教师指出,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降血糖的物质,接着布置建模任务:请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建构BD段机体调节血糖的过程图。
图1 健康人餐后血糖变化图教师呈现学生最容易绘制的模型(图2)。
接着设问:胰岛素通过什么生理途径降低血糖?请学生联系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模型可以分析出胰岛素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和转化为糖原、脂肪等途径降低血糖。
教师总结,胰岛素既可以减少血糖来源,也可以增加血糖去路,即具有促进组织细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功能。
图2 学生绘制的血糖升高时的血糖调节模型环节二:论证血糖升高时的调节模型对于图2的模型,教师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模型看是否一样,是否有补充,是否能完全对应BD段的变化吗?学生发现图2的模型不能解释图1中CD段的变化趋势。
教师追问是什么原因让血糖没有持续降低,并提供资料2(图3)。
血糖调节的教案

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标题:血糖调节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机制。
2. 掌握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血糖的定义和作用。
2. 血糖调节的机制和关键因素。
3. 血糖调节的方法和实践。
教学难点:1. 血糖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
2. 血糖调节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2. 血糖调节相关的图表、图像或视频素材。
3. 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关于血糖调节的图表或图像,引起学生对血糖调节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糖?血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探究(15分钟):1. 介绍血糖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血糖在身体中的重要性。
2. 解释血糖调节的机制,包括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3. 探讨影响血糖调节的关键因素,如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展示(15分钟):1. 展示不同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的图表或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2. 演示如何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和试纸来测量血糖水平(可选)。
实践(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设计一份血糖调节计划,包括饮食和运动建议。
2.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血糖调节计划,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总结(5分钟):1. 总结血糖调节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血糖调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血糖调节的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院或健康机构,了解更多关于血糖调节的实践和研究。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情况。
2. 评估学生设计的血糖调节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收集学生的问答练习或小测验结果,检查他们对血糖调节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血糖调节计划,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结果。
2. 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糖调节重要性和方法的短文或报告。
第四高中生物 血糖调节教案 必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四中学高二生物血糖调节教案必修3【导学目的】1、知识:血糖、常规值、血糖的平衡与调节机制、血糖异常症。
2、才能:描绘血糖调节机制,认识糖尿病和低血糖,学习检测尿糖。
3、情感:感受血糖平衡与人体的关系,自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导学重点】血糖调节【导学难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特点【学习方法】学案导学、课件辅助、实验演示【导学过程】复习:1、体温调节、氺盐平衡调节中枢在哪里?调节方式属于哪一种?2、描绘一下体温调节和氺盐调节机制。
导学引言:1、假设早晨不吃早餐或者者早餐吃得不好,为什么到了中午第三节课就会感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2、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发动买巧克力?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一、血糖的平衡1、血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人空腹时血糖的含量为____________..2、血液中糖的来路和去路3、血糖平衡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有重要意义}二、血糖平衡的调节⑴激素调节:以和的作用为主。
两者之间的作用称为作用。
胰岛素是可以血糖含量的激素,一方面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等细胞,并在其中合成、或者者;另一方面又能抑制的分解和转化为葡萄糖。
(3)构建血糖调节模型三、血糖异常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病症?如何防治?⑴患病原因:病人的细胞受损,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缺乏。
⑵主要生理表现:。
病症“三多一少〞:a:多;b:多;c:多;d:少。
2低血糖四、尿糖的检测〔实验〕参考实验报告册[典例示范]例1、血糖的来源不包括〔〕A、肠道吸收B、肝糖元分解C、肌糖元分解D、其他物质转化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例3、以下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是〔〕A、多尿、口渴、多饮B、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C、饮食增加,体重减轻D、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发生障碍,分解减慢例4、医生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后,发现其中一个人可能有病,于是让两个人同时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以下列图所示。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她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对生物的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血糖的调节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话题。
但是,具体调节现象较为抽象。
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的分析。
这节内容为介绍反馈调节的概念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
能力目标:完成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的知识建构
情感目标:认同体内各机制互相协作的调节功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血糖平衡的两种调节激素,以及其各自的分泌细胞掌握两种激素的分泌引起的血糖的变化
理解两种激素的拮抗作用以及调节血糖平衡的工作原理
(2)难点:两种激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1):代表糖原、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片
(2):血糖平衡调节的图解式挂图
2
●课时安排:8分钟
●教学过程:
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血糖的调节
教学重点(高考考点):
血糖平衡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糖尿病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blood sugar)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在
不进食而血糖趋于降低时,则肝糖原分解
作用加强,当长期饥饿时,则在体内非糖
物质转化为糖类作用增强,因而血糖仍能
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其中,对维持血糖
浓度起重要作用的肝糖元的合成和分解,
重要的器官是肝脏。
分析血糖平衡失调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但如果长期这样,就可能出现昏迷现象,主要是因为人的脑组织活动旺盛,消耗能量很大,但是脑组织中糖元储备非常少,因此,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维持脑组织代谢需要。
血糖浓度降低,反应灵敏,几分钟把极少量的糖元分解,而血糖低,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
若长期低血糖,那么,脑组织长期不能得到能量的供给,当然会出现病症——低血糖休克。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正常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这不是病。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血糖含量过高时,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肾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含葡萄糖。
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超过160mg/dL,肾小管就不能全部重新吸收葡萄糖而尿糖,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160~180mg/dL),叫做肾糖阈。
只有当血糖含量高于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是不是就只看尿糖就肯定是糖尿病呢?
在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如情绪激动时血糖浓度上升而出现糖尿,称为情感性糖尿(emotional glucosuria),一次食入大量的糖,血糖急剧增高,出现糖尿称为饮食性糖尿(alimentary glucosuria)。
临床上静脉点滴葡萄糖速度过快,也会引起糖尿。
那试问:在空腹时,也检测到尿中含有葡萄糖,能否判断是糖尿病吗?不能!因为某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引起肾脏对糖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糖尿。
但在空腹时持续性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和检测尿也中含有葡萄糖,并排除其它病变(肾功能障碍)那就可判断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故判断糖尿病的前提在于保证空腹条件下的检测。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
血中葡萄糖或氨基酸浓度高时,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分子量为3500。
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高糖饮食后其分泌则减少。
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作用于胰岛A 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作用于肝脏加速糖元分解和其它非糖物质转变为血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血糖浓度升高。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肝脏、肌肉等处合成相应糖元,促进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
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共同起拮抗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
激素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糖尿病及其防治
下面主要讲述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叫做高血糖。
血糖含量高于肾糖阈值: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叫做糖尿。
※高血糖、糖尿诊断部位不同。
1.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
既要验血又要验尿还要排除其它病变(肾功能障碍)
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原因很多,目前公认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合成、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葡萄糖进
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脏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
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多,从而使血糖含量更加升高,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
因尿中有糖,尿的渗透压高,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因尿多失水。
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而多喝水。
于是会出现多食、多尿、多饮(三多)的现象。
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等(一少)。
3.症状:三多一少。
4.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对于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较轻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主要应注意三点:一是不要吃糖、蜂蜜、巧克力、香蕉和糕点等食物;二是要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如马铃薯、藕、芋头等,肥肉、油炸食品等也应尽量少吃;三是要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和蔬菜等。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只能静脉注射,是因为:1.如果口服,在人体胃液中有强酸使胰岛素蛋白质丧失活性,2.胃、小肠中有蛋白酶使胰岛素分解成为多肽。
失去作用。
但一次又不能注射过多,导致低血糖而昏厥)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应该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
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但不会引起尿糖。
什幺时候引起尿糖?超过肾糖阈值160-180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