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以及百年屈辱 的作文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以及百年屈辱的作文从2012年中国改装自苏联未完工的航母“辽宁号”下水服役开始,再到18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首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中国人期盼了将近上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实现。
我们都知道航母自从出现以来,就作为大国象征的标配。
要是一国海军中看不到航母的身影,那它就不算是真正的海军大国。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为了航母期盼了几十年。
从民国时期,海军的前辈们就开始期盼自己国家的航母可以徜徉在祖国领海中,保卫整个中华大地。
但是因为民国时期连年征战,国力衰弱,别说航空母舰,就连5000吨以上的战舰都没有一条。
海军前辈的梦想只能一次又一次停留在纸上。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研制航空母舰的提议再一次被提上海军装备发展会议上。
当时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舰。
后来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储备以及又要发展“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所以航母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直到十年动乱结束,邓小平上台以后,航母发展计划才又被提出来。
在被称为中国海军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的支持下,中国全面开始了航母之路,可惜直到他老人家去世都没有见到自己期盼了一生的航母服役。
中美建交以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中国开始有机会接触西方国家的航母。
1980年5月15日至6月6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耿飚访美预作准备。
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刘华清先后参观了“CV-63小鹰”号和“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首次登上美国航空母舰。
1984年澳大利亚将”墨尔本“号航母作为废船卖给中国。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相比英美俄等国家,中国的海上战斗力一直以来并不是很突出,虽然中国的潜艇可圈可点,其海上防御系统足够保证国家的安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对周边国家产生足够的震慑,正如今年在南海发生的一些领土资源争端问题和钓鱼岛等问题,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航母也就呼之欲出。
其实中国的航母梦起步比不算晚。
据资料得,早在1928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署长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
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差十年。
而第一次提出建立航母计划是在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
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
而这种延滞间接地导致了当时被外强所侵略。
也导致了中国航母的起步比较晚。
中国为了加快更强大海军力量的建成,中国进行有计划的购买航母。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功买进4艘航母,其中一艘被拆,2艘当作娱乐设施,还有一艘被搞糟使用。
四艘航母分别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墨尔本”号,从苏联买的“明斯克”号、“基辅”号、从乌克兰买的“瓦良格”号。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二大继承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对我们研制航母的路上给以很大的帮助,“瓦良格”号(即“辽宁”号的前身)在1998年转给中国,并且在2002年正式落户于大连造船厂,通过中国人的智慧将这艘航母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一艘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
其中有我国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作为航母的动力来源,是航母的心脏。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首次试航并在同月14号返回大连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改进,在2011年12月21日第三次高调出场试航,在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
这一刻军迷们为此振奋,全国人民为此振奋!中国的航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而且出现在2012年,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呢?首先,我认为中国近几年在海上收到的威胁有关。
航母事业发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历程。
从“辽宁舰”的诞生,到“山东舰”的入列,再到“福建舰”的开工建造,我国航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全体海军官兵的英勇奋斗。
一、航母事业的重要性航母,作为现代海军的“王者”,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战略威慑力和国际影响力。
发展航母事业,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升国防实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发展航母事业,有利于我国在南海、东海等争议海域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2. 提升国防实力。
航母编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
发展航母事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航母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
二、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现状1. 航母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已拥有两艘航母,分别为“辽宁舰”和“山东舰”。
目前,“福建舰”正在建造中,预计将于2025年服役。
2. 航母技术日益成熟。
我国航母在设计、建造、作战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3. 航母编队战斗力不断提升。
我国航母编队已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如远海作战、反潜作战、护航等。
三、我国航母事业的发展方向1. 提高航母编队战斗力。
加大航母编队装备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舰载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性能,提升航母编队的战斗力。
2. 加强航母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航母人才队伍,为航母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推进航母技术自主创新。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国航母

浅谈中国航母“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正如国防部长梁光烈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要发展,要在军事上有所突破,必须要有自己的航母。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被称为“海上巨无霸”,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
航空母舰是支持海军空中作战的平台,可以担负多种多样的海上任务,包括非战争军事任务。
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因而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我国海岸线辽阔,海上资源丰富,无论从石油,旅游还是渔产业方面,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财富。
然而海上争端至今仍是困扰着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从南海问题到台湾海峡、东海、黄海,甚而很多岛礁,周边各国都在伺机蚕食中国海域。
海上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与大国的纠纷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小国现在也打着旗号想趁火打劫。
它们凭着什么与中国叫板呢?就是因为中国的海上力量薄弱,没有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撑,然而国土的丢失是丝毫不容许的!更让国人揪心的是现在频频发生的渔民事件,韩国,日本一些国家完全不顾我外交部的抗议与建议,登我岛屿,扣我渔船,押我渔民,对我渔民的人身安全已构成很大威胁。
国家要发展,要稳定,要和谐,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关键中的关键。
而海军,作为现代军事的主打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强大的海防力量,足以振威国威!航母,在各国的海上力量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定海神针”。
作为一个沿海国家,中国的航母,更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受的百年历史屈辱让国人忘不了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体覆没。
洋人的坚船利炮不仅敲碎了国人的心,更敲醒了国人对强大海防的认识。
然而,中国的航母史却是坎坷而漫长。
1930年中国国民党就曾提出第一次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毛泽东在1958年中央军委的会议上提出要建设中国自己的航母舰队,主要用于护航远洋商船,但却由于资金问题而搁浅。
华国锋也曾支持过建造航母,同样资金问题再度作罢。
刘华清上将虽然在1982-1997年主持发展航母计划,江泽民任时却否决了航母计划。
我国航母事业的成就

我国航母事业的成就说到我国的航母事业,哎呀,那真是让人既兴奋又自豪!你看,我们的航母从零到现在,真的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记得当初刚开始搞航母建设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觉得“我们中国,能不能弄出一艘航母来”这种事情还不一定能成。
但看看现在,别说一艘,咱们已经有了几艘航母了,战斗力那叫一个强!你说谁能想到,咱们曾经也走过了那么多弯路,但如今的航母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威风凛凛,气吞万里。
你是不是也想过:咱们中国怎么就这么牛,能做出世界级的航母呢?答案就是咱们这几年来,真是敢拼敢闯,不怕吃苦,技术上拼命追赶,人才培养也跟得上。
别看航母那大得吓人的外形,里面可是大有玄机。
每一艘航母的建造,都是靠无数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日夜奋斗、精雕细琢的结果。
要知道,航母可不是像拼拼图那样随便拼一拼就行的,都是非常高精尖的技术,一点点都不能马虎。
你可知道,咱们的航母可不只是“海上巨无霸”这么简单。
它不仅要航行在大海上,还得能够承受风浪,战斗机的起降、飞机的加油、甚至是战斗时的防御,都要考虑进去。
简直就是一座“海上移动城市”,啥设备都齐全。
别看它外表那么威风,里头可是卧虎藏龙,有好几项先进技术,要说是“国家级宝藏”也不为过。
大家可能知道“辽宁号”和“山东号”,这两艘航母也是历经了无数的考验和磨合,才逐渐成熟。
特别是“山东号”,不光是大,而且上面的技术配备也是顶尖的,可以说是咱们中国航母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航母嘛,不单单是个海上霸主,更重要的是它在军事上的作用。
想想看,航母不仅是打仗的利器,还能代表国家的力量和决心。
谁能想到当年中国还在为建造一艘航母绞尽脑汁,今天我们已能拥有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航母!这意味着咱们不仅在硬实力上有了突破,更是一个展示国家自信的象征。
你说多自豪!当年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做到这样的成就?咱们中国,真的是越来越强了,尤其是在军事领域,航母建设的成功,代表了我们国家在科技、工业等多个方面的飞速发展。
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

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作为海军力量的象征,也在不断发展与演进。
本文将探讨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技术突破。
第一部分:航空母舰的历史回顾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海上作战平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从最初的利用停泊的民用船只改装而成的简易航母,到现代化的核动力航母,航空母舰经历了许多关键的技术突破,如舰载飞机的起降系统、舰载机航空燃油等。
这些突破极大地提升了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与战略地位。
第二部分: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目前,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机动性与航速: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将不断追求更高的机动性和航速,以便更快地部署兵力并实现快速响应。
2.提升舰载机的能力:舰载机作为航空母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的发展同样受到关注。
未来的舰载机将更加先进,具备更强的战斗能力和续航能力。
3.强化舰载机与舰船协同作战能力:随着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与舰载机之间的信息共享将更加紧密,实现更高效的作战指挥与协同作战能力。
4.加强舰载机垂直起降能力:垂直起降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高舰载机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使其更易于在复杂环境中起降。
第三部分:航空母舰的技术突破为了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航空母舰的技术突破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电磁弹射系统: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弹射系统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安全性。
2.先进舰载机:未来的舰载机将具备更强的隐身能力、多用途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提升舰载机的作战效能。
3.无人作战系统: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突破将使航空母舰能够更好地应对威胁,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并提高作战效率。
4.能源技术的突破:航空母舰的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的能源技术,如核能与清洁能源的应用,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和续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结论: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将决定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论中国造航母

题目:浅论中国造航母系别:管理系班级:电子商务2班姓名:王达学号:2010133202【内容摘要】航空母舰是海军的核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是所有的武器当中吨位最大的,但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而且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更强调了中国拥有航母的必要性。
【关键字】中国、航空母舰、海军航空母舰是一个大型的武器装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是所有的武器当中吨位最大的,像美国的尼米兹级的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达到10万吨,一般驱逐舰也就是几千吨,它的排水量大,吨位大,是一个巨无霸。
再一个是它携载飞机的能力非常强,一般来说,10万吨的航空母舰会携带大约100架到80架的飞机。
再一个就是,航空母舰它是舰队的核心,比方说美国现在有300多艘舰艇,300多艘舰艇在编队中的编程的模式都围绕航空母舰为核心,12个航母就编成12个航母战斗群,都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来编队,海军的兵力结构也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进行编成的。
另外,航空母舰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反映,也是一个大国的象征,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有航空母舰。
任何一个大国也都有航空母舰,除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外,像西班牙、意大利、印度这些大国都有航空母舰,包括泰国和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这些都有。
当然航空母舰和航空母舰不一样,大的航空母舰10万吨,小的航空母舰1万吨,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海军强大的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高科技实力的反映。
航空母舰成为大家追捧的一个焦点。
就军事用途来说,它是陆地和近海沿岸海军力量向海上方向的延伸,我们知道,陆地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由于受作战半径的影响,一般三代战机的作战半径是几百公里到一千公里,四代机的作战半径大一点。
一架飞机如果它的作战半径是1000公里的话,说明是2000公里的航程,飞过去再飞回来。
它飞到1000公里的时候,最多在那个地方逗留5分钟,然后赶紧回来,否则它就没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摘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
美伊敌对、朝核危机、叙利亚危机、中日钓鱼岛问题等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
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大有囊括吞并世界的野心,航空母舰则成了大国博弈的工具。
航母的发展壮大了各国的海军力量,为大国博弈增加了筹码,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组建自己的航母编队。
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最先进的航母战斗群。
与强大的美国相比,中国航母的发展还处于零起步阶段。
面对世界复杂的局势,我国海军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航母编队,在此,笔者粗浅探讨一下我国航母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国航母大国博弈
一、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冷战时期,中国海军的远洋战略目标不足,其范围仅在南海和西太平洋部分海域,这些地区属于近海区。
70年代西沙群岛爆发海战时,中国只是完全依靠小型舰艇作战,所幸的仅40分钟就完全结束。
而岸基战斗机在交战十几分钟后才能接应,这些问题暴露了中国海军没有伴随舰队的航空兵,其中岸基防空兵难以接应并给予掩护和支援。
中国的海上力量都以潜艇突击为手段,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掩护潜艇的方法,那么中国反击手段就难以成功。
掩护潜艇进入海域除了需要水面舰艇外还需要空中掩护。
中国海军最早对航母的需求只是延伸岸基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为此曾购买了墨尔本号航空母舰的舰壳。
但墨尔本号舰壳太过老旧,很多是二战时期的技术,它的装置技术多为弹射,再辅以一定的精度装置。
中国曾试图利用垂直起降,但在起降过程中出现甲板烧灼问题,配备短距起降后仍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此后中国试图回避这个问题。
80年代中国的强5结构经过了加强,但前部和中部机体横肋纵没有大的改变,当着舰钩拉住阻拦锁后,冲击力主要由纵向结构承受,机体能够经受冲击的强度相当有限,尽管如此,强5仍是唯一有潜力充当舰载机的机种。
航空母舰的作战系统主要是舰载机体,而80年代的中国在这方面尤其落后。
据美国情报局统计,70年代美国对中国飞行侦查频繁,甚至多次侵犯中国领空,面对挑衅,以我国当时的军事能力只能是束手无策,无奈只得被迫发展高空战斗机。
国土防空技术大多是地空雷达警戒网,而且陆地机场的起降条件完善,无需辅助设备,因此设计防空战斗机无需考虑起降距离。
80年代还没有能够适应航母甲板的飞机。
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强5攻击机得以发展。
但强5执行防空任务的问题是机械装备不合适,其装备很简陋,除装有电台和飞行仪表外再没有任何辅助设备,最精密的是对地面攻击的综合瞄准率。
强5的数量只够执行低烈度防空和对海攻击任务,在航空母舰模型上安装有远程对空警雷达,用来引导战斗机在舰队防空区作战,而强5攻击机改装的战斗轰炸机缺乏下视低空目标搜索能力,这种航母的防控体系不可靠。
为了适应舰载机的发展,人们把大型舰载机装成了水上起降平台,并逐渐发展成了现代航母。
在1910年11月,美国一位飞行员从伯明翰号巡洋舰首次驾机起飞成功,从那时起标志了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辽宁舰的前身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原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
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于苏联解体,导致其后期建造被迫中断,并被划归为乌克兰拥有。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后被中国军方购得在大连造船厂进行修缮改装。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1年8月10日首次进行出海航行试验。
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准备入役。
中国人对航空母舰很痴迷,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就首次提出了要建造航空母舰的提议。
之后在1930年,海军部也曾提出一份六年建造航母的计划,1937年陈绍宽再次提出造舰计划,但这些提议和计划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疾而终。
直到2011年,中国海军成功改装了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并顺利完成试海实验宣告我国终于迎来了航母时代。
二、发展航空母舰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中国逐步摆脱了屈辱大国的历史,为超级大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航空母舰的发展尤为重要,他对于我国的强盛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方面,航母的发展是自身防卫的需要。
一直以来,中国都没有打算建造航空母舰,因为我国曾想世界许下诺言:永不称霸。
航母的建造似乎是某种霸权的象征。
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挑衅和威胁,以目前仅有的潜艇和战舰进行应对的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面对霸权国家海上航母战斗群威胁的时候,让我们深感忧虑,航空母舰的建造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但美帝国主义充当世界警察处处干涉,面对敌人强大的海上力量,我们只能摩拳擦掌。
黄页岛事件、钓鱼岛事件、无处不在警示我们:弱者受欺凌。
索马里海盗猖獗,护卫舰远洋护航的艰辛、越南、印度的无理取闹,这些都警示我们要尽快打造自己的航母编队。
只有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安全感可言,那些永远不要航空母舰的言论让他们都见鬼去吧。
另一方面,航母的发展是强盛大国的需要。
中国的地缘位置决定了中国应当拥有自己的航母编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彰显,我们完全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打造自己的航母编队,这同时也是顺应世界潮流。
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弱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弱者的地位,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强大和生活上的富有,还应当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只有军事强大了,才能抵御外侮,才能拥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才谈得上真正的强大。
就目前我国的军事发展来说,陆军和空军力量非常强大,最为薄弱的应数海军。
我国的海军主要是以近海防御为主,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
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惨败,致使我国的海军遭受重创。
近代海战的耻辱成了我们立志强盛的一大因素,历史的覆辙绝对不能重蹈。
随着未来军事力量的发展,我国的航母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再过一个十年,我们也将会拥有骄人的航母战斗群,那时,任何的威胁都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参考文献:
[1]陈文定,《中国航母》,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第1版.
[2]史密斯(Douglas V·smith),《航空母舰作战》,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