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北坡植物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长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提要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耍值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鱗云杉,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
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
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 种,分属43科88属,其中乔木植物15种,灌木层植物21种,草本植物73种。
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中,既有广泛分布于各海拔带云冷杉林中的种类,也有仅限于某一云冷杉林类型中的种类。
草本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北方泰加林的常见种为主。
关键词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组成;重要值;长白山植物种类组成是植物群落的最重要最基本特征之一[1],是群落结构形成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是由J.T. Curtis和R. P. McIntosh(1951)在森林群落分析中提出的,其数值大小可作为群落中植物种优势度的一个度量标志,指出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及植物的最适生境。
亚高山云冷杉林在长白山地区分布广泛,且随坡向和海拔高度的改变发生一定程度的类型更替。
这其中,既有向红松针阔混交林过渡而形成的红松云冷杉林,也有向亚高山岳桦矮曲林过渡而产生的岳桦云冷杉林。
陈灵芝等(1963, 1964) [2、3]、王战等(1980) [4]分别对长白山北坡及西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过研究,并取得部分结果。
以往研究工作的侧重点不在北坡随海拔高度改变而发生的各类云冷杉林,有关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组成与重耍值及在随海拔高度改变而发生的不同云冷杉林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描写长白山的北坡散文名篇

描写长白山的北坡散文名篇北坡不知名的故事:长白山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的边陲地带,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山脉之一。
它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尤其是长白山的北坡,更是被誉为长白山中最美的一方。
北坡地势险峻,山峦起伏,峰峦叠嶂。
在这里,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
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北坡的气温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清凉宜人。
这里的山峰多为火山岩构成,形态各异,有的像云朵般飘逸,有的则像锥子一样陡峭。
站在北坡的山巅,可以俯瞰整个长白山脉的壮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北坡的植被非常丰富,特别是山腰以上的地方,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和翠绿的草甸。
这里有许多珍稀植物,如长白山冰松、白桦、红松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白山的冰松。
冰松叶子翠绿欲滴,像一把把翡翠,沐浴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冰松树干笔直挺拔,高大而挺拔,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
每年的秋季,北坡的森林都会变得五彩斑斓,红黄相间,美不胜收。
这时,整个山脉都被染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颜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北坡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池。
天池位于北坡的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湖。
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云雾。
每年的夏季,天池周围的草甸上开满了各种花草,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在天池边,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梵音寺”。
这座寺庙建于明代,是长白山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寺庙内供奉着许多佛像和经文,每天都有很多信徒前来烧香礼佛。
除了天池和梵音寺,北坡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如江湾、白河、瀑布等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地貌和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每年的春夏之交,北坡的游客如织,络绎不绝。
他们来自各地,远道而来,只为了一睹长白山北坡的美景。
长白山北坡的美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
它的壮丽和神秘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每一次踏足北坡,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奇妙。
长白山区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调查报告

汇报内容
一、自然概况 二、研究概况 三、植物种类
四、分布类型
五、经济价值 六、参考说明
长白山主峰北坡景观
一、自然概况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25o20′~130o20′, 北纬40o41′~44o30′,面积7.594 104km2,范围包括吉林省通化、白山、 延边等地区的27个市、县。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东与俄罗 斯接壤,西南接辽宁省,北连黑龙江省。
兴安杜鹃景观
狗枣猕猴桃叶
木通马兜铃花
南蛇藤果实
五味子果实
四.分布类型:
1.水平分布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在其境内的分布可分为3类: 广布型(全区的各市、县均有分布)113科、370属、664种,分别占科、 属、种数的79.02%,58.82%,36.89%,代表种类主要有卷柏、球子蕨、过山 蕨、赤爮、芦苇等。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以来,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三纪伴有火山的 间歇性裂隙式喷发,地下深处的岩浆大量喷出地面,构成广阔的玄武岩台地。 至第四纪,火山活动趋于活跃,由原来裂隙式喷发转为中心式喷发,形成了 以长白山火山、望天鹅火山等海拔1800m以上的大火山锥体,以及许多小的火 山锥体。
长白山天池西坡秋季景观
长白山地区主要山脉有 长白山、龙岗山、老岭、 南岗山、甄峰岭、哈尔 巴岭及张广才岭、老爷 岭等南段。主要河流有 松花江水系的五道白河、 古洞河、头道白河、松 江河、辉发河、一统河、 三统河等。
长白山瀑布(长白瀑布)夏季景观
长白山瀑布(锦江瀑布)秋季景观
图们江水系的布尔哈通河、汪清河、海蓝河等;鸭绿江水系的哈泥河、新开河、 八道沟河、五道沟河、浑江等。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春季景观
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介绍序1. 引言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也是吉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它位于长白山北坡,占地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是长白山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公园内风景优美,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大自然的宝库。
本文将对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景点特色、植被动植物资源以及游览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自然奇观。
2. 地理位置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吉林省白山市境内,距离市区约60公里。
公园地理坐标为北纬42°25′~42°35′,东经127°30′~128°00′,所在地形处于长白山西坡,地势较为险峻,气候凉爽,适宜各类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公园内众多的自然景观源自于连绵的山脉,峡谷沟壑间交错,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
3. 景点特色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其主要景点包括白蘑菇瀑布、仙石瀑布、飞瀑溪谷、银石海子、云杉坪等。
其中,白蘑菇瀑布是公园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以水势磅礴和瀑布形如白蘑菇而得名。
游客来到此处,可欣赏到来自天然源头的清新空气和壮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4. 植被动植物资源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多种类型。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季节的各种植物景观,尤其以秋季的红叶景观最为壮美。
公园内还栖息着众多珍稀动植物,如东北虎、亚洲黑熊、鸟类等,为游客提供了难得的自然观赏机会。
5. 游览建议若想游览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建议游客选择春、夏、秋三季进行,以避开寒冷的冬季。
在公园内游览时,游客应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与安宁。
建议游客随身携带防晒用具、雨具和轻便的徒步鞋,以便更好地享受户外旅行的乐趣。
长白山野生花卉掠影(三)

长白山野生花卉掠影(三)作者:踏花行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9年第06期三、长白山北坡观赏植物1、北缬草(Valeriana fauriei)又名东北缬草,为败酱草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1.4m。
叶对生,羽状分裂,茎生叶向上渐无柄。
顶生伞房状花序,花冠筒状,蔷薇色。
瘦果狭三角状卵形。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草甸、湿草地中、林缘或林间草地中。
2、长白山蚂蚱草(Silene jenlsseensis vat oli-ganthella)又名长白旱麦瓶草,为石竹科蝇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株高14cm~30cm。
基生叶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茎生叶小数,较小,基部微抱茎。
总状花序常具花数朵,花萼具紫色纵纹,花瓣白色。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高山砾石滩或林下草地。
3、长白柳(Salix polvadenia var. tschanbais chanica)多年生草本状匍匐小灌木,枝长可达40cm,较细,有不定根。
叶薄,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
雄花序生于短枝枝顶,雌花序生于具短柔毛的小枝顶端。
花期7月上旬,果期7月中下旬。
生于长白山的高山苔原带。
4、长白耧斗菜(Aquilegia japonica)又名大花耧斗菜,为毛茛科耧斗菜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40cm。
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3深裂,茎下部无叶,上部1叶,顶部叶苞片状,披针形或线形。
花萼椭圆形,蓝紫色,花瓣先端淡黄色,下部蓝紫色。
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针叶林、林缘及高山冻原带。
5、长白沙参(Adenophora pereskiifolia)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不分枝,株高可达1m。
茎生叶常3~5枚轮生,也有互生,甚至有全部叶完全互生的,叶片多为椭圆形。
花序狭金字塔状,有时数朵花集成假总状花序。
花冠漏斗状钟形,蓝紫色或蓝色。
蒴果,种子椭圆状。
花期7~8月。
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林缘、林下草地或草甸中。
6、长白乌头(Aconitum tschangbaischanense)为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具块根。
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介绍

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介绍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北部,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长白山-天池的核心景区之一、公园占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海拔范围从600米至2700米,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整个长白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这里山峦叠嶂,溪流纵横,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
公园内有数十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其中最高峰为长白山北坡的主峰,海拔约2700米。
这些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奇幻感。
公园内有两条主要河流,长图河和天然河,沿河两岸是茂密的森林和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东北的动植物王国”。
据统计,公园内有约700多种植物和1200多种动物,其中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如东北虎、长白山豚、绿孔雀等。
长白山北坡还是鸟类的天堂,拥有大量的鸟类资源,吸引着众多鸟类观察者和摄影爱好者。
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多样,有高山、峡谷、瀑布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白云天池”,它是整个长白山地区最大的火山口湖,位于海拔2160米的山顶上,被四周的群山环绕。
天池水清澈见底,常年不化冻,四季景色各异,是一个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野外探险的地方。
除了自然景观,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公园内有一座独特的神秘宫殿,长春神宫,是中国朝鲜族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长白山北坡信仰文化的代表。
公园内还有一些朝鲜族村寨,可以了解和体验朝鲜族的风俗和文化。
总之,吉林长白山北坡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充满自然和人文魅力的地方。
它的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喜欢探险的人,还是喜欢享受大自然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长白山北坡西坡南坡的区别

长白山北坡西坡南坡的区别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著名山脉,被誉为“东北屋脊”。
它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境内,是中国境内火山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是长白山三个主要的山脉坡面,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长白山北坡地势较为平缓,山脉呈南北走向,由多座相互平行的山脊组成。
北坡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常见的植物有红松、云杉、冷杉等。
北坡还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如长白山主峰北坡的天池和长白江。
这些湖泊和河流为北坡地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的重要因素。
长白山西坡地势陡峭,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势高低起伏较大。
西坡地区气候寒冷,年均气温较低。
这里的植被相对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
西坡还有许多著名的雪山和冰川,如西坡的白云峰和红岳峰,以及长白山的神农顶冰雪瀑布。
这些雪山和冰川给西坡地区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登山和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长白山南坡地势较为平缓,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起伏适中。
南坡地区气候温和,冬季较为寒冷,夏季较为炎热。
这里的植被种类繁多,主要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和草甸。
南坡还有一些温泉和瀑布景点,如南坡的温泉城和长白山飞瀑。
这些温泉和瀑布为南坡地区增添了一片宜人的风景,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各具特色。
北坡地势平缓,植被丰富,湖泊和河流众多;西坡地势陡峭,植被稀少,雪山和冰川壮丽;南坡地势适中,植被丰富,温泉和瀑布宜人。
每个坡面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和脚步。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体验休闲之乐,长白山的北坡、西坡和南坡都是不可错过的绝佳选择。
长白山的植物宝库

长白山的植物宝库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吉林省和辽宁省之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闻名于世。
长白山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宝库,下面我们一起探秘长白山的植物奇观。
长白山地处亚寒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寒冷而湿润,拥有丰富的降水资源。
同时,长白山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地势起伏和山脉拼接,山间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多样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这种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长白山的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长白山的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多种珍稀濒危植物。
首先,长白山是松树的故乡,拥有世界最大的原始红松林。
这片红松林保存了珍贵的生态系统,是长白山最重要的植物景观之一。
除了红松林,长白山还拥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品种。
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天池,我们可以观赏到一些高山植物,如松叶兰等。
这些植物因生长环境的限制而独特,成为了长白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白山还是北方重要的草药资源基地,许多草药植物在这里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
长白山的人参、灵芝、当归等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这些草药植物不仅丰富了长白山的植物资源,也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长白山的植物宝库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了对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严禁采挖珍稀植物。
这些举措有效地保护了长白山的植物资源,确保了其持续地发展和利用。
长白山作为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是一个重要的植物宝库。
它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保护长白山的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我们才能够使这个宝库永远地繁荣下去,为我们和后代留下美丽的长白山植被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北坡植物:1.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
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生于针阔混交林及杂木林内,性味酸、甘、平,滋补强壮,用于维生素C缺乏症。
图中狗枣猕猴桃叶片呈粉白色,并非得病,而是佯装的一种伎俩。
由于狗枣猕猴花很小,很难让昆虫发现,于是把部分叶片变成鲜艳的粉红色,吸引昆虫前来授粉,花期过后,叶片又恢复成正常的绿色。
形态特性:落叶藤本,长达15米,叶互生,纸质分枝细而多,二年生枝褐色有光泽,一年生枝紫褐色,略有柔毛,枝上具圆卵形黄色皮孔,小枝内具不整齐的片状髓,淡褐色。
叶互生,叶柄长2-7厘米,具褐色毛,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卵形至长圆形,稀为圆形,长6-10(13)厘米,宽3-7(10)厘米,基部心形,稀圆形,两侧不对称,顶端渐尖或尾状,边缘具锯齿或不等大的重锯齿,表面无光泽,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褐色短柔毛,脉腋密生柔毛,顶端或中部以上常变为黄白色或紫红色。
雌雄异株,雄花大部分为3朵腋生,很少是1-5花组成的聚伞花序;雌花或两性花单生,花序基部有脱落性的小花苞;花梗长约1.5厘米,萼片5,长圆形,长5-6毫米,宽2-2.5毫米,外侧被褐色柔毛;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玫瑰红色,雄花的子房不发育,无花柱;雌花有发育正常的雄蕊,较短,很少有受精能力,雌花的子房长圆形,柱头8-12(15)个,基部合生,上部离生。
浆果长圆形,稀球形或扁圆形,具12条纵向深色条纹,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及萼片,萼片反折。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2.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var.sylvestriformis ),又叫美人松,松科松属植物。
生长于长白山北坡海拔800-1600m,与长白落叶松、红松、鱼鳞松混生,在二道白河附近有小片纯林。
“美人松”仅仅生长在中国的长白山区。
它的发现也引起植物学界的震动。
从它的叶、花、果实和树皮来看,有的植物学家认为它最像樟子松,是樟子松的变种,有的认为它最像欧洲赤松。
经过几番争论,最后认定是欧洲赤松在我国分布的一个地理变种。
因越老树皮越红、长相越高挑,当地人也称其为“老来俏”。
图为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学生在进行生态学野外实习。
习性特征:长白松是乔木,高20-30米,径25-40厘米,稀达1米;树干通直平滑,基部稍粗糙,棕褐色带黄,龟裂,下中部以上树皮棕黄色至金黄色,裂成鳞状薄片剥落;冬芽卵圆形,芽鳞红褐色,有树脂;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黄褐色,无白粉,二至三年生枝淡灰褐色或灰褐色。
针叶2枚一束,长5-8厘米,较粗硬,径1-1.5毫米;横切面扁半圆形,单层皮下层细胞,维管束之间的距离较宽,树脂道4-8,边生,稀角部1-2个中生或背面1个中生。
一年生小球果近球形,具短梗,弯曲下垂,种鳞具直伸的短刺;成熟的球果卵状圆锥形,种鳞张开后为椭圆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4-5厘米,径3-4.5厘米,种鳞背部深紫褐色,鳞盾斜方形或不规则4-5角形,灰色或淡褐灰色,强隆起,很少微隆起或近平,球果基部种鳞之鳞盾隆起部分向下弯,横脊明显,纵脊不明显或微明显,鳞脐呈瘤状突起,具易脱落的短刺。
种子长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约4毫米,连翅长约2厘米,种翅淡褐色,有少数褐色条纹,宽约7毫米。
该变种针叶较短,较粗硬,叶内两维管束之间距离较宽,种鳞的鳞盾斜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隆起,树皮棕褐色带黄,这些性状显属欧洲赤松(P. sylvestris Linn.)的种群范围。
它与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的区别在于后者树皮为黄色至褐黄色、内侧金黄色,针叶更为粗硬,径1.5-2毫米,树脂道多达6-11个,球果种鳞之鳞盾淡绿褐色;而该变种除树皮颜色与樟子松不同外,针叶比樟子松略细,径1-1.5毫米,球果种鳞之鳞盾淡褐灰色。
该变种与赤松(P. densiflora Sieb. et Zucc.)显然不同,除针叶较粗外,该变种针叶内2维管束之间的距离较大,一年生小球果下垂,具直伸的短刺,成熟球果之种鳞的鳞盾强隆起;而赤松虽然变异很大,但针叶内2维管束之间的距离较小,一年生小球果不下垂,鳞脐具斜上伸展之刺,成熟球果种鳞之鳞盾仅微肥厚或部分种鳞上部呈角脊状隆起,这些稳定性状易与长白松区别。
3.人参(Panax ginseng),又叫棒棰,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在林下生长,东北三宝之一。
在自然界,往往是冷地产热物,热地产冷物,例如,人参生长在较为寒冷的东北,但吃很少量的人身就容易让人上火流鼻血;而到了南方,北方人吃木瓜要格外慎重,因为吃多了很容易闹肚子。
形态特征: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
人参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
人参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
人参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0.5厘米。
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
人参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4.山地金莲花(Trollius japonicus),毛茛科金莲花属。
又叫长白金莲花、金梅草,毛茛科植物。
生长于长白山高山带及岳桦林下。
可清热解毒,主治扁桃体炎、中耳炎。
形态特征:植株全体无毛。
须根长达7厘米。
茎高30-70厘米,不分枝,疏生(2-)3-4叶。
基生叶1-4个,长16-36厘米,有长柄;叶片五角形,长3.8-6.8厘米,宽6.8-12.5厘米,基部心形,三全裂,全裂片分开,中央全裂片菱形,顶端急尖,三裂达中部或稍超过中部,边缘密生稍不相等的三角形锐锯齿,侧全裂片斜扇形,二深裂近基部,上面深裂片与中全裂片相似,下面深裂片较小,斜菱形;叶柄长12-30厘米,基部具狭鞘。
茎生叶似基生叶,下部的具长柄,上部的较小,具短柄或无柄。
花单独顶生或2-3朵组成稀疏的聚伞花序,直径3.8-5.5厘米,通常在4.5厘米左右;花梗长5-9厘米;苞片三裂;萼片(6-)10-15(-19)片,金黄色,干时不变绿色,最外层的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顶端疏生三角形牙齿,间或生3个小裂片,其他的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顶端圆形,生不明显的小牙齿,长1.5-2.8厘米,宽0.7-1.6厘米;花瓣18-21个,稍长于萼片或与萼片近等长,稀比萼片稍短,狭线形,顶端渐狭,长1.8-2.2厘米,宽1.2-1.5毫米;雄蕊长0.5-1.1厘米,花药长3-4毫米;心皮20-30。
蓇葖长1-1.2厘米,宽约3毫米,具稍明显的脉网,喙长约1毫米;种子近倒卵球形,长约1.5毫米,黑色,光滑,具4-5棱角。
6-7月开花,8-9月结果。
在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居群,萼片数目减少到6-8个,可看作是金莲花与短瓣金莲花 T. ledebouri 之间的过渡类型,这时,可从花瓣的长度加以区别,在金莲花,花瓣与萼片近等长,在短瓣金莲花,花瓣比雄蕊稍长,而比萼片短。
5.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e),百合科重楼属。
又叫七叶一枝花、轮叶王孙,百合科植物。
分布于蒙古栎林、针阔叶混交林与云杉针叶林下。
用于治疗疖肿疔毒,毒蛇咬伤。
植物特征:植株高25-60厘米;根状茎细长,直径3-5毫米。
茎绿白色,有时带紫色。
叶(5-)6-8枚轮生,披针形、狭矩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7-1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近无柄。
花梗长4.5-12厘米;外轮花被片绿色,极少带紫色,叶状,通常4(-5)枚,纸质,平展,倒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内轮花被片黄绿色,条形,长1-2厘米;花药长约1厘米,花丝基部稍扁平,长约5-7毫米;药隔突出部分长约6-8(10)毫米;子房近球形,紫褐色,顶端无盘状花柱基,花柱具4-5分枝,分枝细长,并向外反卷,比不分枝部分长2-3倍。
蒴果浆果状,不开裂,直径约1厘米,具几颗种子。
6.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 ),又叫野车轴草,豆科车轴草属植物。
生长于林下、路边、林缘及湿草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根粗壮,发达,常多分叉。
茎直立,单生,基部无叶,秃净,上部具分枝,被柔毛。
掌状复叶,通常小叶5枚,稀3枚或7 (-9) 枚;托叶膜质,大部分抱茎呈鞘状,先端离生部分披针状三角形;叶柄几全部与托叶合生;小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25-50毫米,宽5-16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狭楔形,中脉在下面隆起,被柔毛,侧脉多达50对以上,两面均隆起,分叉直伸出叶边成细锯齿;小叶柄短,不到1毫米。
头状花序着生顶端和上部叶腋,具花20-35朵;总花梗长1.3 (-5) 厘米,被柔毛;花序下端具1早落的膜质总苞;花长 (10) 12-17毫米,萼钟形,长6-10毫米,被长柔毛,脉纹10条,萼齿丝状锥尖,比萼筒长2倍;花冠淡红色至紫红色,旗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几无瓣柄,翼瓣长圆形,下方有一钩状耳,龙骨瓣长圆形,比翼瓣短,先端具小尖喙,基部具长瓣柄;子房狭椭圆形,无毛,具柄,花柱丝状,上部弯成钩状;胚珠5-8粒。
荚果长圆形,长6毫米 (不包括宿存花柱),宽2.5毫米,膜质,棕灰色;有种子 (2) 3-6粒。
种子阔卵形,直径1.5毫米,橄榄绿色,平滑。
花果期6-10月。
野火球的根系在播种当年和第二年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中,到第三年以后,下部垂直根生长较繁茂。
其深度在播种当年可达85厘米左右,第二年达140厘米,侧根较多,分布较广,其根系分布深度显然不如紫苜蓿。
5月初播种,当年只能在8月下旬开花,但种子不能成熟,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返青,晚于其它豆科牧草,7月中旬开花,8月花初期刈割,草高可达50余厘米。
刈割后再生力较弱,长势缓慢。
7.七筋姑(Clintonia udensis),又叫蓝果七筋姑,百合科七筋姑属植物。
生长于海拔800-1600m的中山及亚高山带的林下、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