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合集下载

称谓名词解释

称谓名词解释

称谓名词解释
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以下是称谓的一些例子:
1.皇帝: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2.皇后:皇帝的妻子,通常被称为皇后。

3.妃子:皇帝的妾,地位低于皇后。

4.太子:皇位继承人,通常是皇子的长子。

5.公主:皇帝的女儿。

6.公子:对年轻男子的尊称,通常用来称呼贵族或富家子弟。

7.先生: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通常用于称呼学者、文人或教
师。

8.女士:对女性的尊称,通常用于称呼贵妇或任何女性。

9.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通常用于称呼贵妇或官员的妻子。

10.姑娘:对年轻女性的称呼,通常用于称呼未婚女子或丫鬟等
下层女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称谓例子,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欢迎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称谓1一、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中国古代人物主要称谓

中国古代人物主要称谓

古代主要称谓一、对丈夫的称谓1、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后来根据《说文解字》,为“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变成“娘”。

“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3、郎君单音节词太甜腻了,于是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

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

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

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

5、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6、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有称自己的丈夫为“外人”的,也有称“外子”的,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7、相公京剧、越剧、黄梅戏里面有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

可见这个称呼古8、先生“先生”,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有本意,有引伸意,也有通假意。

有特指,也有泛指。

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

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是“老师”。

《辞海》“先生”目下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古称和别名。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古称。

一、中华:中华是中国的古称之一,源于古代华夏族的部落名称。

相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名字中的“华”成了后来的称谓。

中华一词也出现在《诗经》中,意味着中国的尊严和荣耀。

中华是中外通用的称呼,代表着华夏文明和中国的独特地位。

二、中国:中国是当前最常用的称谓,是以秦朝统一中国为标志的时期所采用的大一统的国名。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楚策一》中,并逐渐成为中国这片土地的代称。

这个名字既指国家,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地理上的范围。

三、天朝:天朝是中国古代一种封建社会中皇帝的称号,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天朝一词流传于东汉末年,意味着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中国是“天下”的中心。

四、中土:中土是中国佛教中对中国的称呼,与佛教概念中的“西天极乐世界”相对应。

佛教将中国看作富饶、可胜任佛法传播的地方,因此称之为中土。

这个称呼也常常用来代指中国这个国家。

五、赤县:赤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谐音称呼,源于春秋时期赤翟国(今河南省西华县)的名字。

后来赤翟国灭亡后,人们用赤县来指代中国。

这个称呼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意味着对中国乡土之情和红色的象征。

六、炎黄:炎黄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对中华民族起源的称呼。

相传黄帝是中国人的祖先,他在黄河流域传播了火的文明,所以被称为炎黄。

炎黄一词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尊严和自豪。

七、天下:天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象征和称呼,被称为“天下”是指统一的国家疆域。

这个称号体现了古代帝王的霸权意识,表明他们具有统治全国的权威。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古称,每个称呼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这些称谓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古代称谓、常识

古代称谓、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全中国古代⼈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全:⼈物⼆圣:(1)周⽂王、周武王 (2)周公、孔⼦。

⼆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陆:西晋⽂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乔:三国时期⼀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乔为孙策妻⼦,⼩乔为周瑜妻⼦三皇:燧⼈、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

(3)⽂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

三李:唐朝李⽩,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家苏洵(号⽼泉,字明允)和他的⼉⼦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宗时,诏以李⽩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明朝祝枝⼭、唐寅、⽂征明、周⽂彬被称为江南四才⼦。

四学⼠: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称为“苏门四学⼠”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茶圣陆⽻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及其弟⼦(含再传弟⼦)颜⼦、曾⼦、⼦思和孟⼦的合称。

孔⼦,儒家学派的创始⼈,被后世尊为“⾄圣”;颜⼦,即颜渊,孔⼦弟⼦,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孔⼦弟⼦,被后世尊为“宗圣”;⼦思,孔⼦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孔⼦再传弟⼦,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魏⼤中、周朝瑞、袁化中、顾⼤章等六⼈于狱中,号称“六君⼦”。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称谓是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称谓的事物、
人和社会职务的名称制度,是社会秩序及人身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称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称谓
1、父亲:古代常以“父老”“祖宗”、“父公”,“公父”等称呼父亲;现代则一般以“爸爸”或“父亲”称呼。

2、母亲:古代常以”母老“”祖母“”母公“”公母“等称呼母亲;现代则一般以“妈妈”或“母亲”称呼。

3、兄弟姐妹:古代常以“兄弟”“兄嫂”“弟兄”等称呼同父异母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现代则一般以“弟兄”、“姐妹”称呼。

4、爷、奶:古代常以“爷”“奶”称呼爷爷、外祖父和奶奶、外祖母。

5、堂兄弟、堂姐妹:古代常以“堂兄弟”、“堂姐妹”称谓同父同
母的兄弟姐妹。

二、官称
1、皇帝:古代常以“天子”、“皇帝”、“圣上”称呼皇帝;现代
一般以“皇帝”称呼。

2、皇后:古代常以“皇后”、“后妃”、“太后”称呼皇后;现代
一般以“皇后”称呼。

3、皇太子:古代常以“太子”、“长子”称呼皇太子;现代一般以“皇太子”、“太子”称呼。

4、太子妃:古代常以“太子妃”称呼太子的妻子。

5、太监:古代常以“太监”称呼宫廷官吏。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的身份称谓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1. 君主类:
- 皇帝/天子: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中国的皇帝、罗马的凯撒大帝。

- 英王/法王/德皇:各国的国王。

- 王子/公主:王室子女的称号。

- 国君/藩王:统治诸侯的君主。

2. 贵族类:
- 侯爵:低于王爵,高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伯爵:低于侯爵,高于子爵的贵族地位。

- 子爵/男爵:低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亲王/公爵:特殊高贵地位的贵族称号。

3. 士人类:
- 大夫: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卿、低于公。

- 卿: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大夫、低于王。

- 文官/武官:古代中国的官员划分,分为以才学为主的文官和以武力为主的武官。

- 出使大使/公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高级外交官。

4. 常人类:
- 士人: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

- 隐士/仙人:追求自我修养、与尘世隔绝的人。

- 商人/贸易商:负责商品交易的人。

- 百姓/庶民:普通民众的称谓。

5. 佛教/道教类:
- 和尚/僧人: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 圣人/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
,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弟、贤妻
:仁兄、仁弟
: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礼、大作、大驾。

.
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
,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

[“贱”相当于“我的”]
:小女、小儿、小号。

:微臣
:卑职.
,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

(“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

(“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以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

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
,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
,如“竖子、小子、女流。


,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

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称呼某人。

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